【那个被我唤做“老爸”的人】 喊一声老爸唤一声老妈是什么歌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有些人流泪,有些人欢笑,有些人的生存方式我一辈子都无法猜到,而有些人从相遇到别离,竟从未感到温暖早已流过。   那个被我唤做“父亲”的人,他的爱深沉却不加修饰,对于这些,我一概一笑了之。那些我不曾回报的爱,和那些不被珍视的回忆,是我永远遗失的美好。
  年幼时总是爱问老爸一些他不知道答案,并且十分可笑的问题,但他的回答却总能让我觉得温暖。我的名字里有一个宇字,老爸说因为出生那天下雨,所以取谐音。但我却不怎么喜欢下雨,每每下雨总会有想哭的冲动。那天又下雨了,也许也是因为在学校被老师批评,感到委屈吧,我哭了,但却并未告诉老爸原因。
  我问老爸:“今天为什么下雨?”
  “因为你哭了啊。”
  “为什么我哭了天空就下雨了呢?”
  “因为她不愿意看到你哭,你一哭,她就难过了。”
  “为什么她不愿意看到我哭?”
  “因为她觉得你是个乖孩子,乖孩子从来不会哭的。”
  于是我不再哭了。没过多久,天空又放晴了,我竟不由得为之惊叹,从此对老爸的话深信不疑。孩提时代,老爸永远是最神圣的,他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对于他的话,我总是无条件地服从。
  我从小就一直很喜欢吃糖葫芦。依旧记得在那个大雪天,老爸带我去买糖葫芦时的情景:那天天很冷,平时一向满街都是的小商贩,今天却格外难找。零下七八度的天气里,我并非穿的单薄,却被老爸用大衣紧紧地裹着。他的步子迈得很大,我很小心地跟着他跑,嘴里咬着酸甜的冰糖葫芦,回家的路上,身上已不再像来时那般热了,但心里却无比的温暖。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工作越发繁忙,我却总以想吃糖葫芦为由,让他多抽一些时间陪我。再后来父亲常年出差,便只有我独自上街去买了。
  小时候,喜欢骑在父亲肩上,总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我俯视万物,万物仰视我――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快乐。在老爸肩上可以做很多事情:听他教我念诗,摘挂在树上的风筝,抓飞起的蝴蝶,甚至是捕捉阳光。
  我喜欢有阳光的日子,我说我要捕到很多的阳光供父亲晚上读书写字,其实他本知道那根本不可能,但他还是任我去做,并且为我特制了一个很漂亮的网。那天下午放学回家,我“捕”了满满一网阳光回来。但黑夜依旧是黑夜,什么也没有,他却说他看到书上的字了,但是那些字不如我写的漂亮。
  那年,我在学校学会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于是便想到了种铅笔,只想省去父亲为我买铅笔的钱,他什么也不说只是帮我一起种。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天,我哭了,父亲却拿着一把新铅笔在我眼前晃,“乖女儿,你种的铅笔结果了!”
  3岁时,母亲去了国外,从此我便和老爸生活在一起,也许因为从小和老爸一起生活,所以父女感情特别好。我总是不能完全理解慈父严母的意义,只知道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更贴切的词来形容老爸,因为单是“慈父”如何能涵盖他的所有。对于“严母”我则没有任何感觉,那个单靠越洋电话同家里取得联系的女人,除了点滴的记忆和一些想象之外,我在幼年时期对她没有任何印象,只能从外婆的描述中得知,母亲爱我胜过父亲。但她为什么不常回来看我呢?也许思念是爱的另一种诠释吧。
  现在回想起来倒也觉得可笑,母亲第一次回国来看我时,已是四年后的事。我竟吓得躲到老爸身后。当那个女人向我伸出手来,我的心跳急剧加速,最后竟放声大哭起来,老爸急忙拉住我,“乖女儿别怕,这是你妈妈呀!”我还是被老爸从身后拽了出来,当我的脸和母亲的脸贴在一起时,竟有泪水从那里滑过――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母亲哭,也许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终究不能磨灭,我不哭了,只是任她将我抱起。那一刻,我将目光投向老爸,看见他在对我微笑。
  母亲真的爱我多于父亲吗?也许是吧,不然她为什么看见我会流泪呢?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哭的。对于这些,我不懂,也不知道应如何回答。
  后来长大了,我对父亲不再称为“爸爸”,而改口为“老爸”,只觉得这样很新潮,很亲切。但他却依旧叫我“乖女儿”,而我却更希望他直接叫我的名字,也许他从不会觉得“乖女儿”这个称呼会“过时”。
  11岁那年,我开始有自己的房间,我“命令”老爸进来时要敲门,不让他随便动我的东西,翻看我的日记,不允许他吃我的零食,更要求他不要看新闻,要同我一起看动画片,还有……这一切他都依我。我不知道老爸从哪来的这么好的脾气,记忆中他是从不对我发火的。也是从那年起我懂得了任性,更滥用这一“权利”,他却从不怪我,只因为我是他的女儿。也许也是从那时起,老爸在我心中的地位不再那么崇高,我变得不再听话,不再乖巧。在我看来,我“长大”了,而他则“过时”了,诸如此类的话我不知说了多少遍,他却什么也不说。我不再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对的。在我的世界里,我只知道那里有个“我”存在,除此之外一片空白。对于那段日子的记忆,只有我把玩具甩在一边,他默默地帮我捡起;我大声抱怨他做的饭不好吃,他告诉我他尽力了;我同朋友出去玩,总是头也不回地说声再见,却忘记还有一个人站在门口看着我的背影……这些他都包容,也许老爸总觉得我的童年缺少母爱,因此,他更极力满足我的任何要求。
  现在回想起这些渗透在点滴之中的温情,我虽不能说他对我的爱是伟大的,因为这是出于做父亲的本能,但却是千金难买,无可替代的,因为它融化了我童年的全部。
  长大后,我再次问他,年幼时为什么可以无数次地容忍我而从不发脾气,他淡淡一笑,“不为什么,爱你是惟一的真理……”
  即使老爸对我如此好,我却依旧惹他生气。第一次被他批评似乎是14岁时的事情,原因是什么已不能清楚记得,只记得他最后对我说“好,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那是我记事以来哭得最伤心的一次。我一个人冲出家门时,早已被泪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究竟站在哪里,只觉得路上行人的笑是那么刺眼。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却又莫名其妙地回了家――父亲不在,应该是去找我了吧。我一个人静静坐在床上,第一次体会到离开父亲的感觉――寂寞,但更多的是害怕。不知不觉睡着了,忽然被开门的声音惊醒――是父亲。我扑了过去,父亲的拥抱是所有的歉意与担心,那一刻,时间定格……哭过,笑过,开心过,失落过,那些成长的日子,已成为无法挽回的过去。在记忆的相册里,还是父亲那张微笑的脸。
  几年后,母亲辞去了国外的高薪工作回来照顾我。虽然她不曾抱怨,但却依旧不断地给我讲述国外的种种,虽然现在的工作也有不错的待遇,但我却深知她是个好强的人――这样的竞争环境怎能满足她。在常人眼里,母亲拥有无数的赞誉――博士,海外留洋,高薪,慷慨,和蔼,漂亮。只是在我眼里,她始终不是个完美的母亲。和母亲相处的日子里,只觉得她是个很会打扮的人,也许是我过分地要求她:我喜欢整齐,而她却很随意,于是家里被弄得乱成一团,她却说这样才有家的感觉;她不会做饭,并且从来不会自己收拾家里;她时常出差,很少有时间陪我……总之,和母亲在一起总是吵架,我们总是持有不同的观点,值得庆幸的是父亲总是站在我这边。也许是父亲对我过于宠爱,倒让我觉得总是母亲的不是。
  后来,母亲又争取了出国的机会,我知道她是决不会放弃的。她终于又要去打拼她的事业,但她绝不是不顾家的人。毕竟与她相处了三年,以至于母亲出国后每次打来越洋电话我都要哭,告诉她我有多想她,然后又回忆起同她相处的日子,却又觉得那些争吵都是我错怪了她,也终于觉得父爱同母爱是画等号的。
  上高一时学校要求住校,这样家里便只剩老爸一人,我便安慰他说:“老爸,我会每天给你打电话的。”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我每周还是会回家一次,只是我从前并未体会过住校的“乐趣”。上初中时总是很盼望住校,可是当这个愿望真正实现时,却又觉得还是家里好。但毕竟还是要长大,集体生活迟早是要经历的。但那一次,我哭了。
  第一个周末父亲接我回家,坐在车上,父亲问我;“听说很多女孩离开家后都哭了,你为什么不哭?”
  “哭什么,那都是小女生的做法,我不要学她们。”我还是在父亲面前撒了谎。
  “人家都知道想家,你为什么不想?”
  我沉默不语。
  “不管你想不想家,你都还是我的乖女儿。”他的话显然是在安慰我。
  我依旧沉默,可是又有谁知道我不曾流泪呢?只是我不想让父亲担心罢了。无论流泪,抑或欢笑,都只想告诉父亲:我很好,一切都好。
  我从不后悔做错的,只后悔错过的,错过了给予,错过了回报。如果现在还不迟的话,我只想在放笔后大声说:老爸,我永远爱你!

标签:的人 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