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试题 > 正文

2016安徽中考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答案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年安徽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

2016年安徽中考文言文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全文主旨在于说明道义高于一切。

二、解释字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百里奚举于市 市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 担子,责任

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劳其筋骨 使??劳累

行拂乱其所为 行:行为 拂:违反,阻挠

空乏其身 穷困缺乏

所以动以忍性 使??惊动 使??坚韧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人恒过 犯过失 困于心 忧困

衡于虑 同“横”,阻塞,不顺畅

而后作 作为,奋起

征于色 征验,表现出来

而后喻 明白,了解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外面,指国外

国恒亡 常常

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里面,指国内 拂同“弼”辅佐 有法度的臣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

三、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作为。

启 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四、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五、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大任”指治理

2016安徽中考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答案

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 1

任“大任”的人。

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七、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本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的,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八、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的: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地推出这个结论。独句成段,既深化了主题,又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十、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十一、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起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二、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居安思危 安不忘危 处安思危

十三、请写出至少两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十四、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你说说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十五、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景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成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十六、2008年的雪灾、“5·12”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祖国。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结合课文分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2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验。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态,劳其筋骨”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

2、《曹刿论战》

一、《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国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解释词语

1、又何间焉 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陋,目光短浅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养”的意思 专:独自占有

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遍:遍及,普遍 从:跟从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猪、牛、羊等祭品 加:虚夸,谎报

6、必心信 诚实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使人信服 赐福,保佑

8、忠之属也 竭力做好本分的事

9、小大之狱 案件

三、翻译句子

1、肉良者谋之,又何间焉。

做大官的人考虑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四、课文理解

1、概括首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写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的远见卓识。

2、“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什么?

△(1)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2)战争性质:是齐对鲁的一场侵略战争

3、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曹刿请见。

6、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3

7、首段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8、读了首段,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9、阅读2、3段,回答:

(1)解释词语:

公将鼓之 击鼓

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夫大国,难测也 估计,预料

望其旗靡 倒下

(2)翻译句子:

a、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打了胜仗,庄公询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擂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第三次擂鼓士兵们的勇气已经竭尽了。

(3)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概况。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4)用原文语句回答:

a、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之时。

b、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时。

(5)第二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

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6)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急躁冒进。

10、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重要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11、(1)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1)战前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佑护上。

(2)他能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12、曹刿在战场上的表现给你哪些启发?

例: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3、邹忌讽齐王纳谏

4

一、内容概述:本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表现出邹忌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观察、思考。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也反映出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他深知收买人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邹忌的讽谏,他闻过则喜,并立马付诸行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

二、结构简析: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三、写作特色:本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却鲜明的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形象,这得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如邹忌的冷静思考),又有侧面描写(如通过齐王纳谏和齐国磊治表现邹忌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众多排比句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四、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形貌昳丽(光彩美丽)/朝服衣冠(穿、戴)/窥镜.....(察看)/旦日(第二天)/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孰视之(仔细:这个意义现....在写作“熟”)/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表比较,意思是“与??比谁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王之蔽甚矣(受蒙蔽)/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侍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讽刺。谤,指责。讥,讽刺)/....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时时而间进(偶尔)/期年之后(满......一年)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⑤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⑦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

篇二:【中考试题研究】(课标版)安徽省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12篇岳阳楼记

第12篇 岳阳楼记

【2010年以与《醉翁亭记》对比的形式考查】

原文精解

1

篇三:201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纲要必考文言文、名著篇目

201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

附录:优秀古诗文篇目(50篇)和课外读物书目(8部)

(一)优秀古诗文篇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优秀古诗文50篇,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背诵。篇目如下:

一、古代散文(16篇)

△ 1.孔子语录 《论语》七上

△ 2.鱼我所欲也《孟子》九下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九下

4.曹刿论战 《左传》九下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九下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 潜

△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 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 濂

二、古诗词曲(34篇)

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 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 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 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 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 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 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 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 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 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 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 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 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 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 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 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 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九上 八上 八上 八下 八上 八下 八下 八下 八上 八上 八下 九下 九下 七上 八下 八下 七上 八上 七上 八下 八上 八上 八下 八下 八下 八下 九上 七上 九下 八下 七上 七上 八下 八下 九上 七上 八下 九上 八下 补充 九上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八下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七上

△49.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八下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八下

说明:加“△”号的不列入2014年语文科考试古诗文阅读和古诗文默写的范围。

(2015年有10篇打了△,2016年有4篇文和7首古诗词曲免考,增加了《出师表》、《饮酒(其五),删掉了《孔子语录》、《小石潭记》、《茅屋为秋风所所歌》),预测2016中考文言文考:《记承天寺夜游》

(二)课外读物书目(8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推荐书目。本纲要规定其推荐书目中的8部文学名著作为考试内容,书目如下:

2016年课外读物书目(8部)

1.《水浒》元末明初施耐庵九上

2.《西游记》明朝 吴承恩

3.《朝花夕拾》 鲁 迅八上

4.《骆驼祥子》 老 舍八上

5.《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6.《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 索七上

7.《格林童话》 格林兄弟

8.《海底两万里》 法国凡尔纳八下

红色字体为2016年新增的部分,删掉了《繁星·春水》、《童年》。预测2016中考名著考:《海底两万里》、《格林童话》。

2015年课外读物书目(8部)

1.《格林童话》丹麦 安徒生

2.《伊索寓言》古希腊 伊索八上

3.《繁星·春水》冰心七上

4.《朝花夕拾》 鲁迅八上

5.《西游记》 明朝 吴承恩

6.《水浒》 元末明初施耐庵 九上

7.《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8.《童年》 俄国 高尔基 七下

红色字体为2015年新增的部分,删掉了《安徒生童话》、《骆驼祥子》、《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标签:文言文 安徽 答案 201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 2016安徽中考数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