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试题 > 正文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性质辨析]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1 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展开和深化,学习中心论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接受,研究性学习成了热门话题。从一线教师到各级教研员都对研究性学习做出了深入地论述和积极地实验研究。但研究性学习在中学阶段的开展情况显示它并没有发挥它的优势。《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编著)一书中,我发现作者没有提研究性学习,而使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作者的疏忽大意,也不是作者把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混为了一谈。这正是作者编书时针对中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的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教育者只有认真理解了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异同,才能更好地运用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2 定义辨析
  
  2.1 研究性学习
  研:细磨或研究,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9北京)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2.2 探究性学习
  探:企图发现;探究:探索研究或探寻追究,(《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9北京)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某个问题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3 基本性质辨析
  
  3.1 研究性学习。
  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1.1 自主性
  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学生主体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的作用只是支援、扶助学生。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
  3.1.2 合作性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合作地开展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突出集体的问题解决作业,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通过师生之间与同学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真诚合作,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彼此碰撞的合作性学习。
  3.1.3 体验性
  随着高科技、网络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使用,学生“体验”学习的时代已经来临,在直接经验中“体验”人生经历,生活事实,这是一个充满情、意的认知发展过程,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课题的解决,才得以提升自身的素质。
  
  3.2 探究性学习
  3.2.1 浓厚的问题意识
  所谓探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所以它具有浓厚的问题意识。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要围绕一个具有学科典型性能反映学习的倾向性的问题展开。
  3.2.2 多元化的探究活动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当需要探究的问题确定之后,在教师指导下会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样式、多时空的进行探究活动,在利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促进。充分体现了综合创新合作发展的特征。
  3.2.3 思辨的研究结果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并不注重于产生什么样的创造发明后果。甚至可能它所得出的结论可能带有很大的思辨性,即有可能接近问题本质,也有可能不全面,值得推敲研究。
  
  4 结论
  
  研究性学习是借助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判断能力。促使学生在单学科或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得到系统地、可控地发展。而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探究体验和探究能力。侧重于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发思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入研究性学习的轨道,研究性学习中的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实证性和自我纠正机制。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又有相重叠的部分。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社会探究以及实践性探究的综合。研究性学习包含了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发展的高级目标和阶段。

标签:辨析 研究性学习 性质 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