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试题 > 正文

云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从云南干旱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云南的持续干旱,给世人敲响了警钟,由此引出了云南的生态环境问题。笔者从云南旱情出发,列举了云南正在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一系列的针对性建议,期望能改善目前云南的生态环境状况。
   关键词: 干旱;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41-02
  
   1 引言
   近年来,云南持续遭受严重干旱,百年一遇的旱情,给一直以自然资源丰富自诩的云南一个沉重的打击。或许不久的将来,雨水将重新回到这片干涩的土地,但是不管怎么样也冲淡不了这次干旱在云南人心中留下的烙印。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把这次百年大旱归纳为一次“概率事件”:一场在历史中随机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不过当我们一步步靠近这次干旱的谜底时,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科学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
   关于云南旱情的成因,学术界给出了一个普遍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并形成降雨。但是,如果不考虑外界因素,仅从我们自身因素来说,云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是引发云南近年来持续干旱和降雨减少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讨论云南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发现除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外,主要原因又在于人为的破坏所造成的影响。这些人为因素表现为:为了经济利益,大量砍伐森林;大力建设水电站,破坏了一些流域的生态环境;盲目开发资源,导致地下水枯竭,水土流失等等。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要解决好云南的干旱问题,就必须全民动员,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好云南的生态环境,就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干旱等自然灾害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2 云南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全国主要省份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排序,云南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总体来看,云南生态环境质量还是比较好的,其主要的生态问题表现为森林生态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现象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
   2.1森林生态功能衰退。云南省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整体西多东少,因而引起了许多生态问题。同时,云南森林资源长期以来重开发而轻保护,重产出而轻投入,造成天然植被破坏,林分质量下降,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减弱,加之由于农村能源短缺,长期靠砍伐森林烧薪柴,每年森林消耗的一半左右为低价值的农村能源所消耗。
   2.2草地严重退化。云南部分天然草地过度放牧,毒草、害草大量侵入,一部分草地被开垦流转为坡耕地,草地面积减少,草地建设速度赶不上天然草场退化速度。人工和改良草地面积仅占天然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5%,多数人工草地缺乏基本管护设施。
   2.3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流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据有关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60亿吨耕地表土流失。我国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水土流失面积达270万平方公里,每年以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矿大。通过遥感预测得知,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全省每年流失土壤达5亿吨,相当于全国土壤流失量的10%。特别是在生态脆弱的贫困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对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下降。云南省73个贫困县中,有58个属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且流失的大多是土壤肥力强、颗粒细、有机质含量高的表土,相当于每年冲毁240万亩良田,损失有机质980万吨。
   2.4生物多样性锐减。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只占不到10%的国土面积,却拥有全国50%以上的植物种类、70%以上的动物种类、80%以上的植被类型。云南拥有高等植物16411多种,占全国总数的46.8%,而且云南仍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如西双版纳的动植物种类就占我国区系成分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由于近几十年来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50%下降到24%,生物多样性正在迅速降解。从1951年以来,西双版纳消失和处于濒危状态的植物就有500?800种之多。
   2.5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由于乡镇企业、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6毁林开荒、过度垦殖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增加,耕地锐减,人口土地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粗放耕作、陡坡开垦和对资源的掠夺性利用还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3 改善云南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3.1规划建设一系列生态工程。云南可以结合重要河流上游的治理,规划建设一系列生态工程,做到以大河流域重点治理为骨干,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综合治理,全面开发,点、片、带、网配套组合,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决定的退耕还林措施,使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民以发展林业和畜牧业为主,走上以开发促发展的道路。
   3.2树立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云南不但拥有像西双版纳那样的热带原始丛林,中甸那样的未开垦的香格里拉,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植物资源。但是,我们必须从一些生态环境已遭破坏的地区引起警觉,吸取教训,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开发云南的生物资源和植物资源中认真地保护环境,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3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少资源对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发展历史性跨越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加速完成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能耗物耗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量,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改进产品结构,淘汰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产品,大力削减结构性污染。
   3.4谨慎选择投资方向。投资方向首先应对环境影响小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倾斜,以基础设施的升级带动商业流通、加工贸易、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从而为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铺平道路。采取这种积极稳妥的方针,将使云南的自然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使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而得到实现。
   3.5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发展环保产业就需要从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高环境咨询、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等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一定的环保市场和环保产业体系,并且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扩大环保利用外资的规模。
   3.6抓好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发展安全、环保、生态农业。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监察,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节约意识和生态意识教育,倡导合理消费,鼓励健康消费,积极创建节约型企业和节约型机关,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3.7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管理,重点保护好饮用水源。积极开展节约用水,创建节水农业,依法审批地下水开采,认真编制安全饮水规划,抓实安全饮水项目实施,着力解决人们的安全饮水问题。
   3.8解决好极端区域的生态环境。对潜在荒漠化、沙化地区,采取以粮代赈,产业调整和实施大规模的绿化工程措施,深化林业发展改革工作,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无量山自然保护区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体系,大力发展茶叶、泡核桃等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产业,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对生态极其恶劣,人类无法生存的地区,通过人口异地安置,同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积极推进江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抓好近山面山水土流失治理。彻底消除这些地区人类活动影响的同时,应尽快恢复其生态环境。
   4 小结
   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不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更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影响,这就更凸显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保护环境,努力使云南的生态环境恢复到自然水平,共建美好的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 深入分析云南干旱原因.中国气象局网.2012-03-11.14:47.
   [2] 杜学文,董丽梅,孙振春.云南干旱原因分析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5).
   [3] 邵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社区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2002.

标签:云南 干旱 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