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试题 > 正文

ERP环境中供应商优化管理的研究_优化营商环境

时间:2019-03-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供应商管理是企业实施ERP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模块,文章重点介绍了在ERP环境中供应商管理的优化思路,从理论角度总结了ERP环境中供应商管理的新特点,并提出ERP环境中供应商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供应链 供应商管理 优化方法 评价模型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简称:ERP )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Gartner Group Inc.公司提出的,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据 Gartner Group 的定义,ERP 系统是“一套将财会、分销、制造和其他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 它顺应企业面临全球化市场竞争的管理需求,在供应链流程中进行信息集成处理,把原来的制造资源计划拓展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在一起,以达成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供应商优化管理的思路
  
  ERP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条供应商、企业本身、分销网络,以及客户等各个环节紧密联接的供应链,企业内部又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同时ERP体现的是面向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可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等。在其中融合了如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在EBP环璋下的供应商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思考:
  1.系统性原则把供应商管理作为整个ERP的一个子系统来研究,使其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利于企业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
  2.系列性原则根据供应商的不同资源,设置不同的指标系列,进行不断线的改进、评价,克服传统企业的不连贯性和内容设置上的缺陷。
  3.可选性原则建立备选供应商,使企业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身在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的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4.独立性原则将供应商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比较,找出比较优势,确定优劣。
  5.交替性原则遵循“优化-实践-再优化-再实践”的原则,对不同的供应商要分阶段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使企业的内外资源相互协调和配套。
  
  二、供应商管理的优化方法
  
  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应加强对供应商考核和优化,具体的方法如下:
  1.对供应商建立高标准的绩效目标。建立高标准的绩效目标,意味着企业希望供应商能够以比他们竞争对手的供应商更快的速度来改善他们的表现。企业通常使用标杆法来进行对比,目的是使自己的供应商以优于竞争对手的供应商的速度完善供应商的工作。
  2.减少供应商的数量,降低供应面,实现世界一流供应商质量与最优化或理性化企业的总供应面有关。最优化或理性化的过程,就是确定要保持合适数量的供应商及确定供应商的搭配和组合的过程,通过优化企业的供应面,从而影响供应商的质量。企业能够正确地减少供应商,就能够使供应商质量的平均水平得到提高。
  3.将商业道德作为考核供应商资质的重要内容,对供应商进行评级,着重考查供应商所遵循的商业道德是否与自己的商业道德相符合,以企业所拥有的商业道德水准为标准,决定其能否成为合格的供应商的一项重要内容。
  4.奖励表现优异的供应商。过去,企业总是设法寻找优秀的供应商,而不愿意与供应商分享由此而得到的利益,这往往会妨碍供应商积极性的提高,也因此不可能让供应商主动为改善工作而做长久的打算。纵观供应商管理的实践,奖励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由供应商改善工作而带来的利益分享给供应商;奖励以期限更长的采购合同;在总采购额中,提高向这些供应商采购的份额;公开承认其优秀供应商的地位;在本公司业务范围内,为优秀供应商提供新的业务机会;奖励排名位于前十名的供应商;把一些新技术介绍给这些供应商;提供让它们参与新产品早期设计的机会,这样的机会能为供应商带来竞争优势,有助于他们在合同竞标时取胜。
  5.对供应商实行认证制度。供应商认证是一种正式的考核供应商的业务和工作方法的认证过程,通常是由功能交叉的团队执行高密度现场审计。供应商一旦经过认证,就意味着其工作过程和方法全部都在质量控制之内,它们提供的原材料、配件或子系统一般也无需进行检验。认证一般只对某些特定的部件、业务有效,而不是对整个企业和整个产品认证。具体工作步骤包括:在审计团队到达之前,供应商进行自检;由功能交叉的团队进行综合性的现场调查并及时将调查得到的结果反馈给供应商;对供应商,按其绩效高低排队。
  6.参与供应商的产品和工艺设计。市场竞争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对于寻求差异化经营的企业,如何能在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上体现突出的优势成为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对于寻求低成本经营的企业,如何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的流程,来降低经营成本比率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而这一切都必须维护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优化企业的供应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供应商对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其重要性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因而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供应商评价模型的建立
  
  1.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评价指标涉及多类别、多层次的评价因素,建立一套通用的可扩充的评价指标,应遵循如下原则:
  (1)完备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从管理、技术和效益的角度出发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各项特性。
  (2)相关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反映被评价对象与评价目的相关的本质属性。
  (3)层次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能准确反映各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各指标有明确内涵,按照层次递进的关系,组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评价体系。
  (4)简明原则指标体系大小应适宜,对评价对象影响大的重要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分,其他指标可以粗分,以减少工作量。
  (5)可测性原则指标含义要明确,对评价指标要进行量化,使不同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6)独立性原则评价指标之间应具有最小的相关性,指标之间互不影响,具有互斥性,避免互相包容关系。
  2.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由于企业生产产品的不同,其评价的指标体系也不同,根据指标建立原则,应选取不同类别进行评价,每个大类指标又分成若干二级指标,一些二级指标还可再细分若干三级指标。实际评价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舍,常用批标有:
  (1)产品的性能/价格比;
  (2)产品质量一般事故次数、重大事故次数、其它事故次数、让步事故次数;
  (3)交货能力准时交货能力、柔性交货能力;
  (4)售后服务水平用户随访、技术交流、服务响应速度、质量异议处理能力;
  (5)发展能力。
  价格/性能比:反映产品性能的一个综合指标,其数值越小,则综合性能越好,反之则越差;
  质量:可通过发生事故和让步接受次数来度量,根据影响生产的程度进行分类;
  交货能力:通过供应商准时交货和柔性交货能力来评价,若交货日期比合同规定日期提前,会产生附加库存管理成本,可能造成库存能力紧张,而拖期交货又可能影响正常生产,柔性交货体现供应商接受紧急订货的能力,是度量交货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发展能力:采用企业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变化、培训费用比例三项之和的近三年内的均值来度量
  3.供应商的评价方法。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制造企业正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核心能力,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更重视供应商的作用,通过对已有产品设计的重用,以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供应商的业绩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期、产品、质量、提前期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的成功与否。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是企业所研究的有关资源利用的经典问题。随着企业制造方式的不断变化,对该问题的研究也不断产生了新的方法。目前常用的供应商评价方法主要有线性权重法、多目标数学规划法、成本估算法、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算法等。
  供应商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复杂程度高、数据采集准确、数据传递及时、可操作性强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ERP技术在管理中不断深化,为供应商的及时管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操作平台,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及时、有效、最优化的配置,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夏健明陈元志: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企业边界[J].经济管理,2003,(4)
  [2]薛正亮季建化:供应链竞争环境分析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2003,(2)
  [3]张悟移:战略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7)
  [4]林勇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00,5
  [5]仲维清侯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数量 经 济 技术经济研究,2003,3
  [6]李恩科马玉祥徐国华:系统信息综合评价的灰色层次分析 法 [J].情报学报,2001,4
  [7]马丽娟: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选择问题初探[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优化 供应商 环境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