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数学 > 正文

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_论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数学教材创造性使用成为研究热点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更不是教学应遵守的唯一标准。新课改以来编写的数学新教材,不仅减少了对教师教学的束缚,也为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改倡导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使用新教材,更要开发新教材。在这种理念的倡导和实践的推动下,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成为目前数学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
  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所使用的数学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数学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实现课堂结构优化,使学生生成课程经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创新性地使用数学教材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着充分的必要性。
  (一)教材本质及其地位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的本质观从传统的“知识性”转化为“示范性”。教材中的内容不再是必须接受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的范例。教材作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媒介,内容应该不断丰富,形式应该不断多样。因此,教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挖掘和拓展。教材作为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教科书虽是教材的主体,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数学教育内容。数学教育内容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有赖于教师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与开发。
  (二)教学主体差异性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仅凭一本教材很难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需要。同时,每一名教师、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文化特色,如何考虑学生需求并将自身特色与教材完美融合,从而达到对数学教材的创新性使用,这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三)创新教育思想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而教育正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创新教育思想旨在倡导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对数学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正是创新教育思想在数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体现。
  (四)充分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
  弗赖登塔尔认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教什么数学内容,而是如何掌握与操纵数学内容。他提出的数学教育“再创造”原则,就是指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以发现新思想和方法,对内容不作任何限制。因此,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教师不局限于传授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而应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不断拓展数学教学资源。
  (五)新课标的要求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材不等同于课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生成的建构过程。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考虑数学的特点,更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理解数学,进而使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必然要求教师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加工,开发教材,设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存在的问题
  基于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成为新课程改革后数学教学最显著的变化之一。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形式化
  有的教师将“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片面地理解为更换教材内容、改变数学教材的例题和练习,使教材改编流于形式。比如在调整数学教材内容时,有些教师只注重自身对教学的需求,想当然地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改编,增加教材内容时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内容多而不精、缺少教学意义等。教应以学为本,教师应该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充分发展上。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不是为变而变,而是根本上的教育思想的变革。因此,调整教学内容应以促进学生和教学的最优化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将教材改编得让学生更加喜欢、更易接受。
  (二)模式化
  创新是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精神实质。有的数学教师却抛弃自我思考的过程,直接套用其他教师的改编成果,比如直接采用其他数学教师精心改编过的例题,照搬或套用优秀教师示范课的教案、流程等。这种模式化的做法,违背了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精神实质。实际上,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是灵活多样的,有一定的章法,却无定法。教材中的任何一句话、一幅图都可以成为创新点,教材外亦有无穷的资源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创新。
  (三)浅层化
  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的目的是合理有效地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过于浅层化,不能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优化整合。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不能只限于合理改编与整合教材,而应从更开阔的视野去领悟教材的本质和意义,根据教师、学生、学校的需要来优化整合、融会贯通。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不能只限于新授课或者教学导入过程,任何类型的课程、教学的任何环节都可以进行设计开发。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本质,尽可能地在细节上下工夫,充分挖掘教材的可利用资源,才能让数学教材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
  (四)过度化
  有的教师有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意识,但把握不好“度”,在实际操作中急于求成,完全抛弃现有教材,没有限制地更换教材内容,违背了数学教育的科学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在教材科学合理的编排结构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本土化。
  上述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处理数学教材方面思想和能力有局限。一是没有深入领会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把握不到位,影响了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有的教师还停留在“教教材”的传统教学观上,无法将新课改的生活化、主体参与理念等融入教学中,无法达到有效的创新效果;有的教师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数学教学标准,把握教材精髓,在改编教材时丧失了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教师自身的知识面狭窄、应变能力不足,影响了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有的教师知识储备欠缺,对教材的驾驭和运用不够灵活,无法给予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有的教师缺乏教学机智,不善于及时发现学生对数学教 材的“应急反应”,因而就不能迅速地、灵活地采取有效措施,失去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良机。
  三、提高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实效的策略
  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对教师思想观念和实践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切实提高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实效?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深入领会新课改和数学教材的精神实质
  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改精神,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过程观,形成正确的课程角色意识。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工具,并不是教学唯一的标准和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科学加工,做到既尊重教材,又灵活运用教材,让教材适合具体的教学环境。新课改同时强调课程不是知识文本,而是活动经验。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它的一个特征是严谨的逻辑推理和高度的抽象化。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才能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将数学教材具体化,为学生提供更加易于接受的内容,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与此同时,整体把握好数学教材的体系有助于教师掌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进度,将新旧知识作为复习和拓展的良好素材。
  (二)适度合理地调整教材内容
  对已有的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调整是对教材的优化和再度开发,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本策略之一。调整已有教材内容可以从内容、结构、组织方式等方面人手,比如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调整其结构顺序,转换其文字、图像信息等。
  首先,可以适当增删教材内容,对内容重复、不符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大胆删去,同时补充符合课程衔接需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容。其次,可以调整教材结构,让教材更加条理化。比如,可以将不同单元中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让学生以主题式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中遇到难点时也可以先跳过,等学生掌握其他内容后再返回来学习,以贴近学生的发展区为原则。条理化的教学结构有助于引导学生钻研、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对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转换,灵活运用不同的组织方式。教学时,我们可将教材中静态的图文变为动态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组织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创造情境,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从内容、结构、组织方式等方面适当地调整教材,可使教学过程更加灵动。
  (三)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过程不再是“教教材”的过程,而是一个“用教材教”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把握各种教学资源,才能抓住教育时机,使课程意义得以不断生成。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将数学教学内容恰当地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得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生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熟悉人民币的使用,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对丰富的网络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现在利用便捷的网络能够轻松地查询到各种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生活实际及教材的编排体系,对已有的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再次,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彼此互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预设外的意外。这些最能反映出学生的需求及对教学内容的实际理解程度,将这些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挖掘利用,更有利于实现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思想指导下的数学教材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创新空间。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开放的教材观,在抓住数学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数学教材进行适度调整和拓展,挖掘数学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四)加强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组织和管理
  学校应成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助推者。只有引导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才能帮助教师从被动的创新者转化为主动的创新者。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从备课、上课、评价等环节人手,采取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学科沙龙等形式,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意识,增强其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关于创造性使用教材主题的学术沙龙,参加人员可以是学科组组员,可以是跨学科教师,也可以是学校的领导。在沙龙活动中,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各抒己见,通过思维的碰撞激发灵感,通过交流与争议达成共识。教师得以在自由宽松的交流探讨中扩展思维空间,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不同学科中得到启发,对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学校要对教师加强业务培训,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教师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能力。学校可以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使自主研修与同伴互助、团体学习相结合,让教师通过实践探讨发现数学教材使用的创新方式。在沙龙活动中,如果有的教师就数学教材处理有不同意见时,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组织教学活动,邀请其他教师来观摩、分析、讨论,探索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有效方法与技能。教师亲身参与这些交流活动,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过程是不断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广大数学教师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在反思中寻找规律,增加数学教材创造性使用的实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标签:创造性 教材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