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数学 > 正文

【孤独中的寻找】孤独中寻找智慧的例子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荣获了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曾有评论说,刘震云对人对社会的批判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冷酷,而不是张牙舞爪的强烈,或者说落花流水式的感伤”;也有人评价刘震云“小说的叙事风格类似明清的野稗日记,语句洗练,情节简洁,叙事直接,板儿板儿的冷幽默却画龙点睛,有汪曾祺和孙犁等前辈作家遗风”。
  最近,我看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一句顶一万句》的书名隐喻了主人公杨百顺和牛爱国一生的处境与命运:与所有的人都“说不着”。虽然身边的人很多,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也在执著地生活,却总是碰壁;他们非常向往与他人沟通,但得到总是欺瞒和捉弄,他们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不过,他们终究还是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杨百顺最终完成了“出走”,而牛爱国则完成“寻根”或“归来”的命题。
  小说写得是普通民众、中国千百年来普通民众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际交往状态,以“谈得来谈不来”作为交友、恋爱结婚的标准,或者,把“找一个说得着”的作为人活着的目标。小说用乡村底层人物的人生与命运轨迹,传达了这样一个主题:人人内心都存在一个最深刻的“孤独感”――这种孤独用河南延津一带的方言来说,就是“说不着”。
  先锋作家中,最喜欢余华和刘震云。刘震云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尤其对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描写,在中国目前的作家里无人企及。从早期的《新兵连》、《单位》、《官场》、《一地鸡毛》,一直到当下的《我叫刘跃进》等,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句顶一万句》宣传“噱头”是:中国人的千年孤独。初看这几个字,心里很不以为然。《百年孤独》可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和代表作,他怎能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相提并论呢?如果宣称受到《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还差不多!当看完小说后,心里的“不以为然”去了一大半。小说分为“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两部分,可以视为中国版的《失乐园》或《出埃及记》了。 但个人认为上部好些,也可能是因为本人做事虎头蛇尾导致的。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确是孤独的,茫然四顾,找不到一个能说话的人。“不敢说,不好说,说了也不明白”,成为人与人顺畅交流的桎梏。被现实的利益羁绊着,成了不敢说的理由;被礼仪道德约束着,成了不好说的理由;认识水平有高下,成了不想说的理由。所以,中国古老的寓言故事就教育不要做咕呱乱叫的青蛙,孔老夫子也谆谆教导“敏于事而讷于言”,要“三思而后行”。
  但古话又云:“朋友多了好办事。”这也是千年以来颠灭不破的真理。所以,为防止心底寂寞、孤独无以排解,为摆脱和忘掉精神的失落,得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一个能懂你,能说的上、说的着的朋友,那就是你的高山流水,如果能碰到这样的人,那就是你的一生之幸,即使跨过千山万水,也是值得的。
  人是很难认清自己的,所以有了古希腊神庙上的一句铭文:“认识你自己。”《圣经》上也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那里去?”而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说:“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每个人都要寻找活着的意义,在生活的万花筒中,我们随时都在寻找自己。我们寻找的不是人,不是物,不是生活,而是自己的生活。
  可什么是孤独?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寻找另一个人,一句话寻找另一句话,这才是孤独。当芸芸众生面对命运无奈时,也许会想到小说中的一种人生哲学:“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虽说是小人物的自我开脱,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二。
  忽然想到了刘德华的一首经典老歌中的几句歌词:“每一个马桶都是朋友,可以真心相守,一辈子你都不能没有。我的秘密太多,我的梦想太重,你会慢慢的懂,亲爱的马桶。”也许,这便是众生在孤独中寻找不到知音所致吧。

标签:孤独 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