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数学 > 正文

新闻标题中常用辞格的逻辑分析_活色,难懂,逻辑不通的新闻标题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辞格是人们在运用修辞的过程中形成的修饰加工语言的特定模式,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工具,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一些修辞格看似有悖于逻辑,实际上并非如此,笔者将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借助新闻标题这一语言载体,可以使这类修辞格逻辑上得到合理的诠释。
  关键词:新闻标题 辞格 逻辑分析
  
  直观的说,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代言人,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提示新闻的内容,更在于通过其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手法来吸引读者,而其要实现这一目的必然离不开必要的修辞手段,辞格是修辞的重要内容,因此巧用辞格成为新闻标题用好修辞的重要方面。本文将通过对新闻标题使用频率最高的比喻、比拟、借代、仿词、夸张这五种辞格进行逻辑分析,探求这些得以广泛运用的辞格的逻辑基础。
  一、比喻
  比喻是新闻标题中最常见的的修辞格之一。比喻有明喻、暗语、借喻和隐喻之分,不管是哪一种,其侧重都在一个“喻”字,而“喻”必然指向某一特定对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体,我们以这则新闻标题为例:
  蜗牛宽带败坏了多少人的好心情 中国青年报2011.12.29
  这则新闻标题中,蜗牛是名词,如果从起本意出发,蜗牛是不能作为修饰成分用来修饰宽带的,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蜗牛”是喻体,根据新闻背景我们可以知道它的本体是“宽带网速”。众所周知,所有的实词都具有内涵,而大多数的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是多个内涵的集合(语言学中叫做义素集合),那么我们给出这个比喻本体与喻体的内涵集合:
  蜗牛={小动物 … 速度慢} 宽带网速= {… 速度慢}
  从其内涵集合来看,尽管本体与喻体各自的内涵集合中大多数的内涵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涵“速度慢”,这正是词比喻成立的逻辑基础。如果我们用A表示比喻关系,x和y分别带表喻体与本体,那么比喻关系可以符号化为:A(x,y)∧F(x)→F(y)
  意思是如果x(喻体)与y(本体)有比喻关系,并且x包含了F这一内涵,那么y也有F这一内涵。
  二、比拟
  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把一物拟作另一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能使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神形毕现,在新闻标题中能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如:
  白酒发“酒疯”,公款是“推手“ 三湘都市报2011.12.14
  校车“有病”,谁该吃药 中国青年报 2011.12.16
  比拟并不是随意的,如果一组事物存在比拟关系,那么他们必定在性质和题旨上有约定性。以第三则新闻标题为例:
  校车“有病”,谁该吃药
  “有病”一般来说只有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生病,而恰恰校车是没有生命的,很明显,这则新闻标题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段。我们知道“有病”是一种不好的状态,其包含了“出现不好的状况”这一内涵,而这正是这则新闻标题中比拟关系成立的基点,我们用我们用S表示比拟关系,F表示“出现不好的状况”,x和y分别表示有生命的东西和校车,t表示有病,那么校车“有病”这个句子可以刻画为:
   S(x,y)∧F(t(x))→F(t(y))
  意思是如果有生命的东西和校车之间有比拟关系,并且有生命的东西有病是他们出现了某种不好的状况,那么校车“有病”也表示校车出现了某种不好的状况。采用了比拟修辞的句子逻辑上都可以刻画为这种形式。
  三、借代
  借代是借用与之相关的事物带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这里,所要表达的事物即为本体,替代的事物为借体。借代能够产生积极的修辞作用,它能有效避免语言表达流于呆板,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作者丰富的感情,因此借代修辞也被广泛用于新闻标题中,如:
  胶囊里的生活 中国青年报2012.1.1
  笑脸迎名门,冷脸对二本 中国青年报2011.3.24
  能与精英抗衡,草根才会主流 新民晚报 2011.3.25
  上述三则标题中,“胶囊”、“名门”、“二本”和“草根”都使用了借代修辞。新闻标题在运用借代修辞时常只出现借体,其本体是为我们所熟悉的东西,由于对借代修辞进行逻辑分析实际上是要搞清借体与本体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在对新闻标题中的借代修辞进行逻辑分析之前,我们应借助我们的生活常识,结合新闻背景,首先找到借体与本体。以第二则新闻标题为例:
  “笑脸迎名门,冷脸对二本”,这新闻标题中,“名门”和“二本”是借体,根据新闻内容我们知道,它们的本体分别是“名校毕业生”和“二本高校毕业生”。这里只要借助语言学中的义素分析法便很容易看出借代修辞的本体与借体之间的联系。我们先给出本体“名校毕业生”和的义素集合:
  名校名校毕业生={毕业生 … 就读于名牌大学}
  二本高校毕业生={毕业生 … 就读于二本大学}
  不难看出,这则借代关系新闻标题中,借体存在于本体的义素集合中,这实际就是用事物义素集合中的某种具有典型特征的义素来替代该事物。我们用J表示借代关系,x,y分别表示借体与本体,R表示迎/对,表示笑脸/冷脸,那么上面这则借代关系新闻标题逻辑上可以刻画为:J(x,y)∧R(?,x)→R(?,y)。意思是如果词语x与y有借代关系,并且有句子“笑脸迎名门(冷脸对二本)”,则有句子“笑脸迎名校毕业生(冷脸对二本毕业生)”。通过这个刻画我们很容易看出借代修辞中,借体与本体逻辑上的替换关系,而二者替换的基础则是借体来自于本体的义素集合,并且能从某一侧面突出反映所要表达的事物。
  四、仿拟
  仿拟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取得一定的表达效果故意仿效原有的词、语、句的样式或格调临时创造出的词语,仿拟分为仿词、仿语和仿句三类,而新闻标题中出现最多的是仿词。仿词又有音仿与义仿之分,由于音仿与逻辑的关系不大因此这里只探讨义仿。仿词中义仿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类仿和反仿。类仿在新闻标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因为它只需用新的语素替换原词的部分语素构成新词即可。如:
  问责“庸官”,也要拆撤“庸岗” 中国青年报 2011.11.10
  这家公司是招人,还是“招爹” 中国青年报 2011.11.11
  这类仿词逻辑上易于解释,原词与新词之间,必须存在共同的语素,其他并无特殊要求,我们用A表示仿词关系,x,y分别表示原词与新词,S表示共同的语素,那么类仿可以刻画为:A(x,y)∧F(x)→F(y),所表示的意思是,如果x与y有仿词关系,并且原词x中有语素F,那么新词y中也有语素F。
  相对反仿而已,义仿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求原词与新词之间存在共同的语素,而且原词与新词在某一层面上还必须具有反义关系。如:
  其实“伤得起” 中国青年报2012.1.1
  山西严查“懒政” 中国青年报2012.1.3
  两则新闻标题中“伤得起”原词是网络新词“伤不起”,而“懒政”的原词则此“勤政”,两组词语之间不仅具有共同的语素,而且,原词与新词之间还具有反义关系。这就是说原词与新词之间存在共同的语素,并且存在意义相对的义素,我们同样用A表示仿拟关系,x、y分别表示原词与新词,用F表示共同的语素,G和G表示意义相对的义素,那么反仿修辞逻辑上就可以刻画为:
  (A(x,y)∧F(x)∧G(x))→(F(y)∧G(y))
  它的意思是如果词语x与y有仿拟关系,并且词语x含有语素F,其义素集合中有义素G,那么词语y中有语素F和义素G。
  五、夸张
  夸张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言过其实”,在新闻标题中使用夸张的辞格则会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
  罗姆尼:我们一个子也不会给欧洲 中国青年报 2012.1.5
  很显然这则新闻标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并不是毫无根据的随意夸大,它是具有真实性与恰当性的。借助对这这新闻标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夸张辞格的逻辑合理性。这里我们同样借助语言学中的义素分析法。结合这则新闻标题的新闻背景,这则新闻是说美国不会给欧洲提供大力的援助。因此这则新闻标题中“一个子也不会”所表达的意义内涵的义素集合中包含了“会很少”的义素,因此这则新闻标题可以刻画为:x(F(x)∧G(x)),意思是存在x,x是美国给欧洲提供的援助,并且美国给欧洲提供的援助会很少。
  新闻标题中所运用到的辞格是很多的,但每一种辞格在表面上无论表现得多么的不合逻辑,实际上都具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只要借助逻辑学知识,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就能把握其存在和得以广泛应用的逻辑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维贤.语言逻辑引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
  [2]王勤.汉语修辞通论[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刘航星 ,男,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逻辑学专业研究生,语言逻辑研究方向

标签:逻辑 新闻标题 常用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