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数学 > 正文

南京中考数学难

时间:2017-04-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江苏南京2015中考数学考试变化及复习建议

江苏南京2015中考数学考试变化及复习建议 最新变化:

数学总题量在27题左右,在考试形式、考试难度、考试题型等方面将保持稳定。在内容分布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所占分值的比约 为45:40:15,“综合与实践”融入这三部分之中,与实际课时数基本相当。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84 : 24 : 12

删除的主要内容有: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的内容等。

增加的主要内容有: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要 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等。

复习建议

要结合教材进行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努力做到懂一题,知一类,举一反三。要重能力:养成良好解题习惯;根据自己的基础进行一些专项复习;关注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过程,可以结合每一节的“问题导引”,回顾自己学习的每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或者法则,

知道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或者法则的证明方法。

篇二:南京市近两年中考数学分析

南京市近两年中考数学分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12分)

2012年:第1题,实数的运算,难易度为A。第2题,科学计数法,难易度为A。第3题,整式的除法与幂运算,难易度为A。第4题,无理数的估算与不等式的性质,难度为B。第5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难易度为B。第6题,折叠问题,菱形的性质,三角函数,难度为C。

2013年:第1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度为A。第2题,分式的乘除法,难易度为A。第3题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数轴与正方形的性质等,难易度为B。第4题,圆与 圆的位置关系,难易度为A。第5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寒素的交点问题,难易 度为B。第6题,几何体的展开,难易度为C。

综合,近年中考选择前4题较易,最后两题难度较大。其中,常考的重难点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连续两年的第5题都是),无理数的估算,折叠问题与四边形以及锐角三角函数。

二、填空题(10小题,20分)

2012年:第1题,二次根式的意义,难易度A。第2题,分母有理化,难易度A。第3题,解分式方程,难易度A。第4题,多边形的外角性质,补角的定义,难易度A。第5题,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难度为A。第6题,二次函数图像与平移,难度为B。第7题,中位数,难度为A。第8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锐角三 角函数,难度为B。第9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相似,难易度为B。第10题,找规律、图形的翻折,三角函数等,难度为C。

2013年:第1题,倒数、相反数,难易度A。第2题,二次根式的加减法,难易度A。第3题,分式有意义的条件,难易度为A。第4题,科学计数法,难易度为A。第5 题,旋转的性质,难易度为B。第6题,菱形的性质和折叠问题,难易度为B。第7题,多边形和圆,难易度为A。第8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难易度为B。第9题,等腰梯形的性质,难易度为C。第10题,整式的混合运算,难易度为C。 综合,根据近年中考试题的分析,填空题有逐渐加大难度的趋势。其中,常考的重难点有: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图形的折叠,四边形。

三、解答题(11小题,88分)

2012年:第1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6分,难度为A。

第2题,分式的化简求值、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的性质,9分,难度A。第3题,全等三角形、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8分,难度A。第4题,概率分布、抽样调查、统计,8分,难度A。

第5题,列举法、概率,7分,难度A。

第6题,四边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8分,难度为B。第7题,开放性试题、函数图像,7分,难度为B。

第8题,切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扇形面积的计算、二次函数的最值,8分, 难度为B。

第9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8分,难度为B。

第10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相似、比例的性质,9分,难度为B。第11题,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外角,10分,难度为C。

2013年:第1题,分式的混合运算,6分,难度为A。

第2题,解分式方程,6分,难度为A。

第3题,正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8分,难度为A。

第4题,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8分,难度为B。

第5题,概率分布、抽样调查、统计,9分,难度为A。

第6题,解直角三角形,8分,难度为B。

第7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8分,难度为A。

第8题,一次函数的应用,8分,难度为B。

第9题,切线的性质与判定,8分,难度为B。

第10题,二次函数综合题,9分,难度为C。

第11题,相似综合题,10分,难度为C。

综合,近几年南京市中考解答题方面难度有所增大。在压

南京中考数学难

轴题方面,连续两年都出现分类讨论题,且难度较大,可能代表一种趋势。

四、各版块占分比例

2012年:圆13.33%,方程13.33%,统计8.33%,三角形全等6.67%,三角形相似6.67%, 折叠问题6.42%,函数5.83%,概率5.83%,三角函数5.83%,整式4.17%,三角形4.17%,不等式3.33%,二次根式3.33%,分式3.33%,,四边形2.25%,实 数1.67%,一次函数1.67%,二次函数1.67%

2013年:圆9.17%,三角形相似8.33%,方程8.33%,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8.33%,二次函数7.5%,统计7.5%,概率6.67%,三角函数6.67%,不等式6.67%,

四边形5.83%,图形的变换4.17%,有理数3.33%,无理数3.33%,整式3.33%,三角形全等3.33%,分式3.33%

综合,近年南京市中考数学占分比例超过百分之五的有:圆、方程、统计、概率、三角形全等与相似、图形的变换(主要是折叠)、函数、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不等式、四边形

篇三:201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南京市2015年中考数学解析版

一、选择题

1.计算:|﹣5+3|的结果是( )

A.﹣2B.2 C.﹣8 D.8

【答案】B.

考点:1.有理数的加法;2.绝对值.

2.的计算结果是( )

A.B. A.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原式=.故选A.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如图所示,△ABC中,DE∥BC,若,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DE∥BC,∴△ADE∽△ABC,∵AD:DB=1:2,∴AD:AB=1:3,∴两相似

3,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C正确.故

选C.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4.某市2013年底机动车的数量是2×106辆,2014年新增3×105辆,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该市2014年底机动车的数量是( )

A.2.3×105辆B.3.2×105辆C.2.3×106辆D.3.2×106辆

【答案】C.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5.估计介于( )

A.0.4与0.5之间 B.0.5与0.6之间 C.0.6与0.7之间 D.0.7与0.8之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间,故选C. ≈2.235,∴≈1.235,∴≈0.617,∴介于0.6与0.7之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5,AD,AB,BC分别与⊙O相切于E,F,G三点,过点D作⊙O的切线BC于点M,切点为N,则DM的长为( )

A.B.C.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连接OE,OF,ON,OG,在矩形ABCD中,∵∠A=∠B=90°,CD=AB=4,∵AD,AB,BC分别与⊙O相切于E,F,G三点,∴∠AEO=∠AFO=∠OFB=∠BGO=90°,∴四边

FBGO是正方形,形AFOE,∴AF=BF=AE=BG=2,∴DE=3,∵DM是⊙O的切线,∴DN=DE=3,MN=MG,∴CM=5﹣2﹣MN=3﹣MN,在Rt△DMC中,

∴,∴NM=,∴DM==,故选A.

考点:1.切线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

二.填空题

7.4的平方根是,算术平方根是

2;2. 【答案】±

考点:1.算术平方根;2.平方根.

8.若式子

【答案】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x+1≥0,解得. ,故答案为: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9.计算的结果是

【答案】5.

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10.分解因式 的结果是.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为:. ===.故答案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1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答案】﹣1<x<1.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2.已知方程m的值是. 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答案】3,﹣4.

【解析】

a=3,解得:m=﹣4,a=3.故答案为:试题分析:设方程的另一个解是a,则1+a=﹣m,1×

3,﹣4.

考点:1.根与系数的关系;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2,﹣3),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再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 ,).

【答案】﹣2;3.

【解析】

标签:南京 中考 数学 2016南京中考数学 南京中考数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