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网址 > 正文

赏识和惩罚作文 [当赏识与惩罚并为一把]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国的教育事业源远流长。可几千年厚厚沉淀的历史能给人留下深刻烙印的不过是:一人、一制、一尺、四书,即孔子、科举制、戒尺、经史子集。而我单要讲的是那把尺。   中国古代教育的尺,不长,不短,不粗,不细。师者持尺破风而落,学生的手心便留下血印一道。取名为“戒尺”,约略是取“引之为戒”之意;而至于为何要打在手心,约莫是在“心”字上,方为学生牢记在心。这尺是用来罚的,关键在于为师者下手的轻重了。邹韬奋先生不就是在父亲威严的戒尺与母亲疼惜的泪水中背出《孟子见梁惠王》的吗?虽说,戒尺之制,从上古沿袭至今早就不合时宜了。但罚抄、罚站、罚跪等等便捷好行,可以收到薄施惩戒以儆效尤之功效,且暗合“依法执教”,故这种变相的戒尺之制就“腐而不朽”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无论如何,教养之责,是非常重要的。
  满脸稚气的孩童,是所有学生中最渴望被赏识的一个群体。老师无意中的赞扬,稚儿会无比骄傲地向父母炫耀。于是,他们会努力做得更好,渴求老师、家长甚至同学更多的赞扬与赏识。他们在不断的激励中完善自己的行为,成熟自己的心智。如果说,古代教育的戒尺是用来鞭策、激励学生的话,那么赏识教育更是一把无形无影悬挂在心灵上的戒尺。适当的赏识,令处于发展成熟期的孩子,更有勇气和希望。对一个充满斗志与力量的人来说,成功已为时不远。
  但对于教育而言,赏与罚都必须在一定的尺度之内。过犹不及。过分的赏,会令学生骄傲、虚浮、恃宠而骄,缺乏脚踏实地、刻苦努力的精神;过分的罚,会令学生畏惧、胆怯、自卑,对自己感到失望和迷茫,心理充满压力,以至于畏葸不前。
  执尺的人是“师”,被量的人是“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公则生明,爱则生威。教师是学生的活教材。言传身教,朽木未必不可雕。法国思想家蒙田说“在开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为了荣誉和自由而锻炼的心灵时,我反对一切粗暴行为”。但是,如果惩罚是为了削剪细枝末节,保证主干的茁壮成长,这种善意的惩罚应力加赞扬。培根说:“人的个性像野草,需要不断修剪移栽”。不是吗?你看那钉子,受打击越重,进步越快。
  当然,惩罚也有学问:惩罚要事出有因,要因人而异,要有情有理。惩罚学生,没有严厉的训斥、粗暴的打骂,只是“苦其心志”,刺激他发奋自强,然后“增益其所不能”。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学生觉得难堪,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惩罚是柄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这一点必须意识到,弄不好会伤害人要用必须因人而异,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当赏识与惩罚并为一把尺的时候,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这把尺就是教育的成功力尺。悬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这样一把尺:警戒之尺、激励之尺、希望之尺……

标签:赏识 并为 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