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物理 > 正文

2016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

时间:2017-05-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

2016全国中考物理试题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2.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明敲鼓时用高

B.广口瓶中的空

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3.当喇叭里响起“我爱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是刘欢在演唱”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的视野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速不同 D.音色不同

4.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如图2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 。

5.探究: 探究音调与响度提问: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 器材:断钢锯条,硬纸片.

(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

频率__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2).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

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___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___有关.

6.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12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德市试题】

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力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龙舟到达终点后,虽然停止划水但由于__________,龙舟会继续请进一段路程。

答案:振动、相互、惯性

[点评]

试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是中考应该考查的知识,试题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将所要考查的知识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可以设想,在观看赛龙舟的现场,我们的学生如果能用准确的科学语言将事件描述给家人和周围其他人听,内心必然充满成就感,有利于促进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福州市试题】

如图所示为硬导线与螺丝压按式接线柱的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 )

答案:B

[点评]

这是考查学生基本技能的试题,它取材于学生实验和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问题,也是他们不够注意或含混不清的问题,而这一技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用的,且重要的。可以说试题对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福州市试题】

2002年6月6日《海峡都市报》刊登了《货车超限超载、国

道不堪重负》一文,报道了“104国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以上,但才使用5年就大修,现已伤痕累累??” (如图所

示)。有些运输单位和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利益,

让汽车成倍的超载是损坏路面的直接原因.请你运用所学知

识解释汽车严重超载加快路面损坏的原因(只需答出一种合理的原因即可)。

答案:下面给出主要的三种原因,学生只要答出其中一种即可.

(1)力的作用效果会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汽车成倍超载,对地面压力成倍增加,路面的形变加大,容易引起路面断裂.

(2)车成倍超载,对地面压力成僧增加,轮胎个数不变,接触面积基本不变,根据压强公式P=F/S可知,车对地面压强成倍增加,对路面破坏加重.

(3)车轮与路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车成倍超载,对地面压力成倍增加.路面受到的摩擦力也就成倍增加,导致路面磨损加快.

[点评]

试题情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类似的问题生活中也很常见。试题图文并茂,描述问题真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该题不仅关系到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且具有公民道德教育的功能。试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的典型体现

【上海市试题】

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____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的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分)(1)无关;(1分) (2)1与4(或2与5,或3与6);(1分) (3)当圆柱体的材料相同时,高度越高,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1分)(4)(a)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与高度的乘积相同,压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1分) (b)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与高度的乘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1分)

[点评]

本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既考查了知识与技能,也考查了过程与方法,但试题文字冗长,阅读量较大,过于繁琐,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且分值仅有5分,赋分值明显不合理,这属于繁难试题,与新课程理念是不相符的,其测试的效果必然达不到考试目标

【安徽省试题】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写出一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现象)

答案:如抛出去的物体不会落地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

试题是开放的,去除一些约束,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发挥自己的才智,答出比较完美的答案,事实证明,安徽省试卷中,关于这题的答案里,有许多人文精神很强,甚至充满文学色彩,令阅卷教师赞不绝口

【鄂州市试题】

如图所示,6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悬浮一空心铁球,当溶液温度降低

20℃时,会出现的现象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球下沉;(2)有硝酸钠晶体析出

[点评

]

这是一道典型的理化综合题,打破了学科界限,命题的目的不仅考查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综合试题的考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堰市中考试题】

如图所示,电路里有两根导线的端未连接,把它们浸在硫酸铜溶液中,闭合开关S后,灯泡L正常发光。小华用滴管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可以观察到

A、灯泡L逐渐变暗,慢慢熄灭

B、灯泡L立即熄灭

C、灯泡L的亮度不变

D、灯泡L被烧毁

答案:A

[点评]

该题是电学与化学间的结合,试题既考查了物理学科主体知识,也在试题设计中贯穿了新课程“注意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与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了解自然界事务的相互联系”的理念

【镇江市试题】

小宁同学随科学考查队乘坐“科普”号船对太平洋海域进行科学考查。到达某海域,利用超声波测位仪测得海水深度为1000m,然后他把一只装有一些铁砂的普通玻璃瓶密封后,投入大海(设海水密度均匀,海水对瓶的阻力不计),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①玻璃瓶漂浮于海面上,②玻璃瓶悬浮于海水中某一深度,③玻璃瓶下沉到某一深度后破碎,④玻璃瓶完好无损地沉入海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点评]

本题的问题情境系人为编造,题意缺少必要的限制说明而显得不够清晰,造成答案准确性欠佳

【宁德市试题】

重为20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运动了一段路程,做了50J的功。请补充一个适当地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解答。(至少选择两种解法,但要求每次补充不同类型的条件,提出不同问题)

答案:略

[点评]

本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属于半封闭限制性题型,并解答问题,既有过程与内容的开放,也有答案的多元性,试题不仅考查了陈述性知识,更重要的考查了程序性知识,这对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一种较好的题型

【武汉市试题】

为保护环境,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在普及煤气和天然气使用的同时,更要注意安全,若门

篇二:2016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2016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6?济南)如图5—1甲所示,把一只点燃的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16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如图5—1乙所示图的(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倒立的像,物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解答】解:把一只点燃的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16cm处,符合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A、物像上下不颠倒.故A错误.B、物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并且是放大的像.故B正确.C、物像是缩小的像,故C错误;D、物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是缩小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2016?日照)如图5—2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40cm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30cm处时,得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B.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同一侧会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D.距离透镜40cm处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经过透镜后能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用于粗测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解答】解:(1)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所以40cm=2f,则f=20cm.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30cm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得到的像与投影仪成像的性质相同,故A错误;(2)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C错误;(3)距离透镜40cm处发出的两条光线,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这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能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为2倍焦距处,故D正确.

故选D.

3、(2016?淄博)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5—3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图象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将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时,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而得出光屏移动的方向.

【解答】解:(1)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的,由图可知,此时u>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难度稍大.

4、(2016?成都)小林同学做“探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

具座上的位置如图5—4所示,

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付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距u=25cm,v=40cm,物距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此时物距u=40cm,由光路可逆可

D、2f>u>f,以知道v=25cm,故C错误;由图可知,像距v>2f,所以20cm>f>12.5cm,

当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10cm<f,焦点内不成像,故

2016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

D正确.

故选D.

5、(2016?达州)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远视眼的矫正是配戴合适的凸透镜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分析】(1)远视眼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解答】解:A、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远视眼要戴一个凸透镜来矫正.故A正确;B、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B错误;C、在一定范围内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因此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C正确;D、因为当f<u<2f时,像距v>2f,所以蜡烛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从1.1f匀速运动到1.8 f(f为焦距)的过程中,由于像距移动的范围大,因此v′>v,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成像规律的应用,记熟成像规律是关键,并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6、(2016?德阳)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A.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

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自然界中的光现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光沿直线传播: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②光的反射:知道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③光的折射: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其中光的色散其实质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C、“老花眼”是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弱造成的,戴“老花镜”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故C正确;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是因为星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

故D正确.

故选B.

7、(2016?绵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

A.眼睛 B.放大镜 C.望远镜D.显微镜

【解答】解:A、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B错误;C、望远镜是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组合制成的;目镜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C错误;D、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制成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8、(2016?内江)如图5—5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

C.照相机 D.投影仪

【分析】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或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都能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性质,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性质判

断凸透镜的应用.

【解答】解:由图知,u>2f时,f<v<2f,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选C.

【点评】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和应用,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9、(2016?雅安)如图5—6所示是用来他那就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

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

将蜡烛移到刻度为4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对应应用如幻灯机.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u=2f,【解答】解:如图,物距为u=50cm﹣20cm=3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f=3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5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40cm处,此时物距为u=50cm﹣40cm=10cm,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为是虚像,所以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故选D.

10、(2016?宜宾)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15cm.U=2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C.

11、(2016?黄石)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C.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红外线;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1)光年是光在一年的时间内走的路程;(2)红外线的穿透力强,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3)投影仪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远视眼是老花眼,其用凸透镜来矫正;

【解答】解:A、光年是光在一年的时间内走的路程,所以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故A正确;B、由于红外线的穿透力强,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B错误;C、教学用的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D、远视眼是老花眼,用凸透镜来矫正,故D错误;

故选A.

12、(2016?襄阳)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5—7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 B.增大像距

C.增大人像的大小 D.减小取景范围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

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故选A.

13、 (2016?孝感)如图5—8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字到透镜的距离大于此透镜的焦距

B.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篇三:2016年中考物理分类试题汇编

2016年中考物理分类试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6?黄冈校级自主招生)图中L为一薄凸透镜,ab为一发光圆面,二者共轴,S为与L平行放置的屏,已知这时ab可在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透镜切除一半,只保留主轴以上的一半透镜,这时ab在S上的像(

A.尺寸不变,亮度不变 B.尺寸不变,亮度降低 C.只剩半个圆,亮度不变 D.只剩半个圆,亮度降低

2.(2016?枣庄校级自主招生)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3.(2016?达州)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远视眼的矫正是配戴合适的凸透镜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4.(2016?济南模拟)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B.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C.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D.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5.(2016?新泰市模拟)如图所示的是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③为近视眼矫正模型 B.①表示的是远视眼模型,④为远视眼矫正模型

C.②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④为近视眼矫正模型 D.②表示的是远视眼模型,③为远视眼矫正模型

6.(2016?东城区二模)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B.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C.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D.若把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的值叫做镜片的度数,则200度的眼镜片焦距是2m

7.(2016?岱岳区模拟)下列四幅图中,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图画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6?慈溪市一模)日常生活中,因为有光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人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B.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烈日树影下有很多多个圆形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D.拍照时,拍完半身照后,想拍全身照,摄影师应缩短镜头,远离拍摄者

9.(2016?兖州区一模)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烛焰、凸透镜(相当于人的眼睛)、光屏,调整后,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睛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 )

A.人的眼睛是老花眼,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人的眼睛是老花眼,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人的眼睛是近视眼,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人的眼睛是近视眼,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0.(2016?重庆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

11.(2016?陆良县模拟)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2016?保定模拟)图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

眼睛( )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13.(2016?临沂校级模拟)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矫正远视眼需用凹透镜 B.平面镜和凸透镜都可以成虚像

C.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水中的鱼变浅是光发生了漫反射

14.(2016?兴化市校级三模)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远视眼疾者而言,近处物体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所在及相应的矫正方法是( )

A.视网膜的前方,佩戴凹透镜 B.视网膜的前方,佩戴凸透镜

C.视网膜的后方,佩戴凹透镜 D.视网膜的后方,佩戴凸透镜

15.(2016?长春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

B.池水看起来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眼睛近视了,这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D.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16.(2016春?寿光市校级月考)下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

A.近视眼镜 B.远视眼镜 C.凹镜 D.凸镜

17.(2016春?高台县期中)某同学看远处的物体时,其光路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他的眼睛是近视跟.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他的眼睛是近视限.应佩戴凸透镜做成的跟镜 C.他的眼睛正常.无须佩戴眼镜

D.他的眼睛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18.(2016?新泰市一模)如图所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19.(2016春?工业园区期中)用素描炭笔在纸上连续画一笔,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现象是( )

A.浓淡、连续的笔迹 B.均匀、缩小的笔迹 C.均匀、连续的笔迹 D.浓淡、间断的笔迹

20.(2016春?薛城区期中)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的目镜和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B; 2.B; 3.B; 4.D; 5.A; 6.C; 7.B; 8.B; 9.A; 10.B; 11.A; 12.A; 13.B; 14.D;

15.C; 16.A; 17.A; 18.D; 19.D; 20.D;

标签:中考 物理试题 全国 2016山西中考物理试题 2016潍坊物理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