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物理 > 正文

中考物理考试方法

时间:2017-06-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中考物理复习策略与方法指导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与方法指导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市中考物理命题加强了 “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物理命题不断地呈现出新特点,中考物理命题在面向全体学生、严格落实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双基”考查的同时,更突出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数理推理能力的检测,从而有力的推动了各地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物理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九年级物理备课组根据本校实际,制订如下复习方法:

一、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来源:

对任何复杂或简单的题目的解答,都离不开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面对我校实际学情,重视如下几点:

1、要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理解。通过分析各地中考试题后,我们不难发现,物理中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和突出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考查。比如鉴别物质的密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压强;比较做功快慢的功率;热量与物质关系的比热容;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阻等等。

2、设法纠正学生从生活经验获得的一些片面的、不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譬如认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当用水平力拉物体时物体没有被拉动,认为拉力小于静摩擦力;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不受浮力作用;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等等。

3、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复习,要引导学生注意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并充分利用实验,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辅助必要的练习来夯实学生的基础。如: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容易到位,

常认为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关,不能认识到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研究电阻时常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不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是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所决定的;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对“理想平面”的假设有些学生不能理解等等。

4、理清知识的条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如:对电学知识,学生往往害怕的是电路部分,尤其是根据题目的要求连接实物电路、故障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电路的计算等。究其原因,有的是串联、并联混淆不清;有的是电表测量什么物理量张冠李戴;有的则是不注意电路的非正常部分,如电流表并联、电压表串联等。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错误,归根结底就是不会分析电路。因为分析电路是解决一切电路问题的关键,电路到底是串联、并联,是发生了断路、电源短路、还是局部短路,都必须通过仔细分析题意搞清楚。电路分析正确了,后面的进一步思考和解题才有意义,正确率才能提高。当然在重视主干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对“知道”类知识复习到位,不要遗漏。

5、对一些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行整理和比较。例如,实像和虚像,压力和重力,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械效率,电动机和发电机等,通过比较和整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6、要重视课本,放弃课本抓课外,这会得不偿失。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近几年中考常出现用课后小实验、课后典型练习改编的问题、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值得重视。

二、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能力考查。

物理复习阶段要求既应注意克服学科本位的思想,同时也要恰当突出物理学科自身特点。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物理课程标准》突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地位与作用,而加强实验能力考查既是中考的

重要内容之一,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考物理复习教学要以实验为重要手段,同时发挥实验对学生建立概念,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方面起的作用。因此,各地中考都精心设计实验题型,重视实验方法的考查,注意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要求,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培养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

三、重视自主性实验研究与指导,减少力学拉分题的失分率。 对物理实验的复习不但可以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巩固,还可以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而新课程中自主性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比较直接有效,对学生力学实验的思维能力考查也比较有效。但是学生缺乏长期而系统的力学实验训练,同时受遗忘规律的影响,学生自主设计力学实验的能力表现出层次不齐,中考中丢失分比例较多。近年来,力学自主实验主要集中于密度测定、压强、浮力、机械效率、杠杆平衡条件、影响摩擦力因素等知识点。同时增设一些课外拓展性的力学探究实验,从能力要求看,中考力学自主实验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增幅不大,而学生在自主实验的丢分情况不见

中考物理考试方法

降低,主要表现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欠缺,表达能力不强,设计缺乏针对性,不能获得得分要点。因此,在自主性实验的复习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对基本实验仪器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基本实验的复习要仔细而有所侧重;注意加强科学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同时抓好重点实验的复习,逐步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只有通过加强自主实验解题策略的研究,才能有利于自主实验得分率的提高。

四、注重方法指导,纠正不良习惯,挖掘最大潜能。

从平时考试情况看,学生的失分原因,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一些基础题黄金分的丢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训练时,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一旦发现失误,及时面谈,指导方法;在试题订正中,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说明理由;在复习练习中,全面用笔算,以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挖掘其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把握命题方向,关注热点问题,调整复习对策。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卷,在复习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等让学生来体验一些具体的东西,如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少,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把物理课本从地面上匀速捡到课桌上做功约多少等,建立基本的事实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热情和能力,应对基本事实的考查。二要在梳理知识时,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知道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通过对部分实验的设计或探究,应对物理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三要关注题目的改装和嫁接,关注课本的插图,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四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拓宽知识面,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五要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用好“能力训练”上便于学生发表见解的主观性训练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应对开放性试题。

六要在复习中渗透课改精神,要重视物理与社会热点事件、科学前沿问题、现代文化的交融,来应对创新的素质型新题。

六、重点知识、薄弱环节专题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综合题,多数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要通过重点知识的专题复习,如如何测密度、如何测电阻、解题方法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理解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如电路故障专题、实验专题、数据处理题专题等,通过专题复习,活化深化课本知识,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

当然,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要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和应试状态,使学生的实际更切合于中考。复习备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把物理总复习工作做得更切合实际,更有效!

篇二: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尹必锋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 230061联系电话: 13955185448

【摘要】:研究近几年来中考物理考试,从考察内容上的发展趋势,物理情境、题型设置和问题设置以及答题要领的把握,对中考物理复习教学的指引,有效的课堂复习和如何把握中考答题是决定中考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物理知识的迁移;科学探究的方法;知识整合;规范答题;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起点和奠基,是连接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能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使复习要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方法对于物理复习的老师和同学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时候使得学生在复习中反思物理知识掌握是否欠缺,还是知识整合的欠缺,还是解题能力的欠缺等。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每个公式机械的记下来,每个物理定律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即使有的同学相同的题目做过,练过甚至考过,当换个题设条件,再次出现,同样还会不会做或者做错。随着课改大面积的深入推进,各地中考的题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总结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考,结合近几年的中考复习和教学实践以及亲身阅卷经历,笔者对物理中考复习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以供老师、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 复习要点

1. 重视基础知识。中考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约为3:2

1,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察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察死知识的做法,很少有基本概念的直接考察与机械性的记忆,而是要求能在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再现出该知识或规律。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章节的复习上要理解每一个实验的过程,器材的作用,每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关系,以及每个结论的描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每个公式和物理定律的条件要理解,同时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在深度上要吃透物理知识的本质。

2. 让物理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也成为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对一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例如:安徽省2012年涉及的“一片树叶长度的测量、电能表对电功和电能的计量”,2013年安徽的温度计度数,

火车运动时的相对运动,分子动理论,电风扇扇叶的运动时加速空气流动加速蒸发以及体育运动中的相互作用力和物体惯性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一种常态化的命题方式,在中考物理复习时同学们应了解此类题的出处、设问的方式和应该注意的答题技巧和答题的规范具体,要注意用千万不能以生活的语言泛泛的回答,而是要注意用物理语言掌握关键词,规范合理的答题。更主要的是提醒学生发现不懂的问题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 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考试纲要》中提到:考卷中要设置适量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通过改进试题提问的角度、学生答题的要求等各个方面,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此类题目由于初中知识程度有限,设置些信息给予题或只能是浅层次地开放,让学生要放下畏惧心理,充分理解题意和问题的要求,抓住答题的要领。从近两年物理命题的形势可看出,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即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在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基础上进行正向的知识迁移,同时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复习和练习中重视一题多解,教师帮助学生充分的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挖掘,不能浅尝辄止。

4. 加大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以及实验技能的提高。近几年安徽省中考物理题中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稳定,掌握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问题的首要任务。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1)考察对实验过程的感悟;(2)考察各种器材在科学探究及实验中的作用;

(3)考察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即方法的考察;(5)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6)对实验结论的总结和描述。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及相关的基本内容,然后对相关物理原理的理解,通过分组或演示实验让学生对实验过程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和练习,步骤的先后顺序、设计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上的理解。

5. 提高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生活中相关的锻炼形式随处可见,各种商品的说明、须知、用法如家用电器和家庭电路中的说明书铭牌的说明及列车时刻表等都向人们提供着,善于迅速从资料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具有的能力,因此近两年围绕铭牌、说明书、数形结合——物理图象等命出了一些考题,应引起重视。考试中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体现出考察知识的灵活性和有用性,让同学们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大致步骤,平时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收集有益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体现出了会学习的人一定会生活。

6. 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最后带着同学们把所学知识再分成专题进行复习。如力学专题、力与运动专题、声光专题、热学专题、电与磁专题、欧姆定律专题、电功和电能专题、作图专题以及实验专题等。复习时要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合理整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同时还要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摆脱“学科本位”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热点问题

通过观察总结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尤其是近几年安徽省中考不难发现热点主要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注最新科技发展,2012年的神舟飞

船、2013年的“全碳气凝胶”的固体材料、2013

年的火星探测器、等;

(2)关注时事新闻,如3013

年的中考题大黄鸭;

(3)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考场温度、刻度尺的使用,估计自己上三楼的功率等;

(4)关注问题的提出,例如试卷上给幅图片,让你针对图片所画内容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解答。

(5)对知识的正向迁移的考察,例如这几年安徽省对于内阻的考察,从电源的内阻到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阻,如2013年的计算题又是一个关于电压表的内阻问题,“在进行某些电学测量时,把电压表看成能显示其两端电压的大电阻,将它与一个阻值很大的待测电阻RX串联接入电路,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可以测出RX的阻值,这是一种测量大电阻的方法。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的内阻

RV=20kΩ,量程为150V,最小分度值为5V,电压U=110V,电压表的示数为50V。

(1)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2)求待测电阻RX的阻值。

(3)上述电路中,若将RX换成阻值约为20Ω的小

电阻,用这种方法能否准确测出它的阻值?写出你

的判断依据。”

其实这些看似是初中物理更高深的问题,究其

结果还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 题型结构

近几年物理题型的显著变化是多了问题的推导和证明题,2012年和2013年中考物理都涉及到了证明,还有一些定性的简答题,对于定量的计算及死套公式的试题已经很难见到其踪影。2013年“(2)

为了找到一条最短路线(即从A到河岸和从河岸

到B的总路程最短),可以将MN看成一个平面镜,

从A点作出一条光线经MN反射后恰能通过B点,

请你证明入射点O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学生对于推导和证明,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拿到题目就在试卷上画,整个试卷画得满目疮痍最终还是推导不出的结果,其实对这样的题目拿到手不是先动手,而是要理清思路找到解题的方法和路径,再开始有条不紊的答题。另外对于一些陌生的简答题,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着手,解答不得要领的毛病,再加上简答题的题目很长,出题方式灵活,给中考复习带来一定困难。这里将这种题目的分类及解答方法简叙如下:

(1)、纵向分类。按照课本内容逐一理解概念,把题目归为:力的问题、运动问题、光的问题、热学问题、浮沉、杠杆、安全用电问题等等。每类题目都有各自基本的答题模式。

(2)、横向分类。据解答方式不同,可把简答题分为:直接叙述题、用数学语言帮助解答题和证明、需用图帮助解答的问题。对于此类题目学生要认真体会答题的顺序,理解每个答案与题目要求的联系,多分析比较几道题目,多比较不同的答案就能创造性地答好问题。

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考察“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获得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科学探究。为了能体现能力的考察,安徽省中考题的设计者们在实验题上可谓花尽心思,在物理情境的设计上,老情境新问题的提出,还有

就是在问题的设计上,老情境新问题的提出,例如2012

年的天平使用,2013年的测小灯泡电阻,如“(3)若实

验室只提供量程较小的电流表,小明设想将电流表与一

个电阻箱R’(能读出电阻值的变阻器)并联,来减小通

过电流表的电流,如图丙所示。老师肯定了他的想法,

并指出电流表的内阻RA不为零,可以看成一个小电阻。

为了保护电流表,在接入电路前,电阻箱的阻值应该调到最(选填“大”或“小”)。”

对于最后一个电阻箱和电流表的并联问题,都是一些比较老的物理情境,但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

四、 在复习中如何合理安排

1、复习内容的安排:对于复习第一轮时,结合《课程标准》让学生自己先列一些知识清单,对一些章节上的问题和概念要能有系统全面的把握,理解和吃透物理概念,实验的过程,实验器材的作用,实验步骤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的评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描述。第二轮复习时要带着同学们整合知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真的审题,规范答题。后期对与初中物理知识要有更进一步的整合和提高,把整个初中物理分为几大板块再进行梳理,再分别针对不同的题型尤其是一题多解,比如电阻的测量,伏安法、安阻法、伏阻法的物理原理和意义。要让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时间的安排:中考物理的复习时间相对非常紧迫,千万不可搞题海战术,学生疲惫收效甚微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复习,帮助学生提炼出知识点和知识的盲区,容易出错的地方,再精选一些题目及时加以巩固。在二模考试的后期注重考和练要结合,对于章节或者专题的考察,一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对于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要做到单独的沟通,帮助他们寻找不足和要注意的事项,及时纠正他们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中考物理的大部分知识是基础部分,这些知识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所以在考前,大约在6月初提醒同学们对照《安徽省考试考纲》的考点,回归课本,后期要利用3节课帮助学生回归课本,带着学生怎么看书,结合考纲内容,将课本上的每个图每个实验的过程,综合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设问,提醒同学们怎么去看课本,理解课本的知识结构,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框架的整合和设问解决问题的把握。

篇三:中考物理试题审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物理试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都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要求考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构建出物理情景,其中解题的关键是审题,审题是以阅读题目为基础,不能就字读字,应边读边想,迅速、准确地领会题意,把握命题意图,找准解题的切入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动而清晰的物理情景,从而找到解题的简捷方法,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和习惯。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1、抓住关键字,仔细分析

所谓关键字,指的是题目中所提出的一些限定性的词句,或对题目所涉及物理量变化的方向、变化过程的描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关键字解释透彻。常见的关键字有:匀速直线运动、光滑、静止、平衡、漂浮、悬浮、浸没、串联、并联、正常发光等。

例1一个重50N的木箱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1;当推力为22N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2则( )

Af1=0N f2=22N Bf1=22N f2=50N Cf1=50N f2=22N Df1=10N f2=22N 解析:此题的物理情景清晰,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关键是抓住关键字:“静止”,它意味着受静摩擦力,“匀速直线运动”则受滑动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就可以得出:f1=10N f2=22N

变式:空中匀速下降的两只降落伞,其总质量相等。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5m/s,所爱阻力F1、F2之比是( )

A. 3:5B. 2:5 C. 5:3D. 1:1

解析: 此题的物理情景清晰,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关键是抓住关键字:“匀速下降”它意味着受平衡力:F=G=mg ,就很容易得出F1:F2=1:1

2、挖掘题中隐含条件,冲破突破口

有些简单的题目把条件直接给出,有些题目中的部分条件是直接给出,还有部分条件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明显条件背后,如果不找出和利用这些隐含条件,就会导致解题错误甚至无法求解。

例2我国一家用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30A,使用时能接入电器的总功率为多大?

解析:该题的隐含条件是家庭用的电压为220V,由P=UI=220V×30A=6600W。 变式: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10?2m2r 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内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求水的体积V

解析:该题的隐含条件是水的密度为1×103kg/m3,由ρ=m得v

V=m?=4kg?33m=4×10 331?10kgm

3、审清物理过程,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

有些物理问题都涉及几个物理过程,解此类问题时,要审清题意,弄清物理过程,找出转折点,抓住前后的定量。找出变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3某人用力为F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匀质杠杆的B端,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则在抬起过程中( )

A.F

逐渐减小 C.F保持不变D.F无法确定

A B

解析:这题是一个动态的物理过程,那么我们可以研究两个物理过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1)在水平位置杠杆保持平衡如图所示

1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AB=G AB① 2A B

图2

(2)在抬起的某一位置保持平衡如图所示

1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AC=G AC ② 12

1 由① ②得F=F1=G A 2 故F保持不变。

4、画好情景分析图,化抽象为形象

画好分析图形,是审题的重要手段。一个清晰明了的过程图,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整个物理过程,能够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图形的直观性帮助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例4、某人用力为F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匀质杠杆的B端,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则在抬起过程中( )

B.F

逐渐减小 C.F保持不变D.F无法确定

A B

解析:这是一道杠杆模型,对于杠杆模型我们必须利用作图来分析,要将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反映在图上。

(1)水平位置平衡时有:

A

B

1 由图1可知:支点为A,动力为F,阻力为G,动力臂为:AB,AB 2

(2)在任意位置平衡时有:

A

图2

1由图2可知:支点为A,动力为

F1,阻力为G,动力臂为:AC,AC 2

这样由图1、图2把复杂的动态杠杆问题转化为静态杠杆问题,同时利用作图把相关的力、力臂标明,就很容易得出: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为L1=2L2也

1G 。 2

在审题时,每一种方法不可能是单一运用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综合审题的能力,培认真审题的习惯。 就得出了F=F1=

标签:中考 物理 方法 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7中考物理考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