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

时间:2017-05-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完美版)

2010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梦▲ (huàn) ②挺▲ (bá) ③新陈▲ (dài)谢④孜孜不▲ (juàn)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安详,苍松翠柏相印成趣。五彩斑澜的野花,遍地都是。林中鸟语,枝头蝉鸣,仿佛互相唱和,给人一种甜密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汤姆繁躁的心情也安定下来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②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⑦▲,▲,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⑧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记》)

4.名著阅读。(5分)

①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②如果没有借得东风,孙刘联军就无法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所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回中,好汉们的取胜也与巧妙利用“天时”有关,请你说说当时的“天时”是怎样的。

5.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3分)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

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雪的。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

7.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0.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片段.完成11—13题。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限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时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 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11.克拉丽丝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作简要分析。(3分)

12.上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3.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终于”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 (4分)

①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故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起伏大、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气象灾害影响广、程度重。其中,江淮、江南降水异常,江西、浙江等地3月初就出现了罕见早汛。3月下旬到4月,湘江、漓江、赣江出现了超警戒水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5月5日以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遭遇暴雨“倾城”。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解释说:“北方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气流上升运动。由于这些地区中低层水汽含量非常丰富,在空气上升运动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进而形成较强降水。”

我国是多暴雨的国家,除了西北个别省、区之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我国属于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彤成一场场暴雨。暴雨形成的过程相当复杂。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持久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积雨云体积通常相当庞大,它们排列起来,可形成100~200千米宽的雨带。大气的运动和流水一样,常产生波动或涡旋。当两股来自不同方向或不同温度、湿度的气流相遇时,就会产生波动或涡旋。大的这几千千米,小的只有几千米。在这些地区,波动常伴随气流运行出现上升运动,并使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区集中,形成暴雨中心。此时,低层空气暖而湿,上层空气冷而干,致使大气层结构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这有利于大气中能量释放,促使积雨云充分发展。

另外,地形对暴雨的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响。例如,由于山脉的存在,迎风坡迫使气流上升,从而垂直运动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就大大减小,有的背风坡的雨量仅是迎风坡的1/10。山谷的狭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强。比如,河南有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庄,正处在南、北、西三面环山,向东逐渐形成喇叭口的地形之中,由于这样的地形,气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骤增。

14.下面对暴雨形成的主要条件的归纳,恰当的是哪一项?(2分)

A.不同温度、湿度的气流相遇导致大气在运动中产生波动或者涡旋。

B.充足的水汽、强烈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C.气温起伏大、降水分布非常的不均匀,气象灾害影响广、程度重。

D.积雨云体积的大小,山脉坡向与坡度陡缓,气流上升运动的大小。

15.下面加点的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子意思表达的是哪一项?(2分)

A.除了西北个别省、区之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

B.另外,地形对暴雨的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响。

C.有利于大气中能量释放,促使积雨云充分发展。

D.在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就大大减小。

16.联系上下文,说说上文举河南特大暴雨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2题。

寂寞的月亮

在我的视野里,月亮是寂寞的。她那么孤单地悬挂在天空,星星离她那么遥远,地球离她那么遥远,就连一直在给她光和热的太阳,也总是离她那么遥远。月亮孤孤单单地悬挂在天上,已经有数亿万年了吧?这是何等漫长的寂寞呵!

看那些从月球上发回来的照片,月亮上面,永远都是冰天雪地的样子,永远都是戈壁荒原的样子。月亮上面,有山峰,但那些山峰是寂寞的;有峡谷,可那些峡谷是寂寞的;她的那些平原,广裹地铺展开去的,不是江南水乡那样的美,而是无尽的荒凉。月亮上没有风,她连听一听轻风吟哦的机会都没有;月亮上没有雨,她连看一看雨丝飘飞的可能都没有。她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甚至连一丁点的小小生命也没有。月亮,不只是寂寞,而是死一般的寂寞了。

关于月亮,从古到令,有很多传说,什么“嫦娥奔月”,什么“吴刚伐桂”,但是月亮压根儿就没有过这些。那些传说,不过是人类的种种附会罢了。月亮什么也没有。也许,她正是为了排解寂寞,才不停地围绕着地球旋转的吧?如果是这样,那她的寂寞就更加让人心疼了。可是,我们心疼过或关心过月亮的寂寞吗?没有。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想到过她的寂寞与孤独。我们看不到她的时候,总是在心头埋怨着她,甚至是不停地指责着她。很多年了,月亮总是这样被我们埋怨和指责着。我们只知一味地从她那里享受月光、获得诗意、索取浪漫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月亮,我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一篇篇翻开来看,那不是写给月亮的,不是的,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我们还借助月亮唱过许多歌,然而,那一首首歌,没一首是专门唱给月亮的。是的,我们不仅没有为月亮付出过什么,而且,还无止境地向月亮索取。我们的这些行为,是多么地自私!

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

数亿万年了,月亮从来没有埋怨过广寒宫的寂寞,也从来没有向

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

谁诉说过心中的孤独。她似乎知道寂寞的苦痛,所以,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解寂寞。不是吗?是月亮让李白在孤独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大胆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狂放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成了可以永远结游的朋友。月亮也似乎懂得那些游子的心,所以她总是用她的圆祈盼人间团圆和美满。她总是希望每一个游子能够平平安安回家,总是祝福所有的有情人能够成为一生一世相亲相爱的眷属,总是盼望每一个家

庭能够和和睦睦美美好好。除此之外,她还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装点我们的家园和生活,让我们一代一代在这诗意的家园中生生息息。据说,在月明之夜,那些小偷和其他不良分子,其犯罪的概率都小了许多。由此看来,明洁而光辉的月亮是在劝化人们从善,是在把友爱、道德和人性洒向人间。是的,这就是月亮,她在广寒宫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给我们。

月亮是很大度的,很高尚的。她从不计较和埋怨,始终洁白、纯净、无瑕地高悬在天空中,给予我们无声的启示与祝愿。也许,这样的月亮才叫做月亮,而不是随便叫做一颗什么星星。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她才值得我们前赴后继地去仰望、去等待、去盼望,甚至去呼唤?? 然而,月亮又似乎根本就不在意这些,她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为众星捧月而圆,不因为众人遥望而亮。她就是她,寂寞地悬挂于天空,孤独地洁白于天空。她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什么而消失。

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

(作者汪建中,有改动)

17.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月亮的寂寞的?(3分)

18.月亮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3分)

19.为了月亮,人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作者认为“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请以读过的诗词为例(上文中出现的诗歌除外),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0.从文中看,“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但作者却以“寂寞的月亮”为题,请你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2分)

21.文章的结尾说“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4分)

22.下面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歌颂了月亮淡泊宁静、甘于寂寞的品格,希望人们用一颗宁静、大度、善良的心去对待生活。

B.褒扬月亮在人们难以企及的高度,独步于天庭,拥抱寂寞,把一片光辉洒向人间的崇高精神。

C.赞美月亮飘逸洒脱的风骨和特立独行的风范,启示人们面对喧嚣的世俗要心静如水,摒弃浮名。

D.崇尚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呼吁人们在生活中洁身自好,在孤独中感受快乐,在寂寞中享受人生。

第三部分(60分)

23.作文。(60分)

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

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010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26分)

1.①幻②拔③代④倦

篇二: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0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梦 ▲ (huàn) ②挺 ▲ (bá) ③新陈 ▲ (dài)谢 ④孜孜不 ▲ (juàn)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安详,苍松翠柏相印成趣。五彩斑澜的野花,遍地都是。林中鸟语,枝头蝉鸣,仿佛互相唱和,给人一种甜密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汤姆繁躁的心情也安定下来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 。(曹操《观沧海》)

②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 ▲ 》)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 。( ▲ 《行路难》)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辛弃疾《破阵子》)

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⑥ ▲ ,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⑦ ▲ ,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⑧至若春和景明, ▲ ,上下天光,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名著阅读。(5分)

①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②如果没有借得东风,孙刘联军就无法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所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回中,好汉们的取胜也与巧妙利用“天时”有关,请你说说当时的“天时”是怎样的。

5.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3分)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雪的。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

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力平险 A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与朱元思书》) .

杂然相许 .C

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

何苦而不平 .

D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 .

7.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0.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

不同之处。(3分)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片段.完成11—13题。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

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限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时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 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

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11.克拉丽丝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作简要分析。

(3分)

12.上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3.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终于”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

作用。 (4分)

①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

家伙的底细吗?”

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 ..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故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起伏大、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气象灾害影响广、程度重。其中,江淮、江南降水异常,江西、浙江等地3月初就出现了罕见早汛。3月下旬到4月,湘江、漓江、赣江出现了超警戒水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5月5日以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遭遇暴雨“倾城”。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解释说:“北方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气流上升运动。由于这些地区中低层水汽含量非常丰富,在空气上升运动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进而形成较强降水。”

我国是多暴雨的国家,除了西北个别省、区之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我国属于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彤成一场场暴雨。暴雨形成的过程相当复杂。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持久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积雨云体积通常相当庞大,它们排列起来,可形成100~200千米宽的雨带。大气的运动和流水一样,常产生波动或涡旋。当两股来自不同方向或不同温度、湿度的气流相遇时,就会产生波动或涡旋。大的

篇三:201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为学生成长奠基 为语文教学导航

——201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201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着重考查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和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命题的指导思想、试题的形式,全面反映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有利于推进初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奠基;试卷语文性非常鲜明,对继续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有着非常突出的导向作用。

这份试卷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注重文化内涵,强化精神引领

今年的试题依然注重选材的文化内涵,强化人文精神的渗透,着力突出语文课程的精神引领功能。

①选文上:经过多年的努力,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已呈现出鲜明的“经典化”特征。今年的试卷选用了《愚公移山》《我的叔叔于勒》《寂寞的月亮》等文,选文语言传神、情味浓郁、意境高远。阅读这样的文章,本身就是一个陶冶情操、升华心灵的美好过程。 ②题目命制上:阅读题目的命制别具匠心,巧妙地切入文本,突出精神渗透。如: 例1:上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例2:从文中看,“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但作者却以“寂寞的月亮”为题,请你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面对落魄的于勒,“我”的同情与善良就如一面“照妖镜”,透过“期盼”的迷雾,映出了“我”父母亲的本来面目。同情与惊恐、善良与卑污,昭然若揭。月亮虽处“寂寞”,但她“不屑”于此,她的高尚大度、淡定坚贞、甘于奉献早已超越了“寂寞”。试卷中,从智叟的责难到“母亲”的哆嗦,从对“终于”的理解到对“勋章”的把握??无不透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必将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积极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引领下,在与经典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匠心,也深一层体悟了命题者的苦心。

试卷还选用了一篇关于暴雨成因的科技说明文,在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社会中有着较大影响的事件和问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内涵。

③写作表达上:歌颂青春,激扬梦想。“总有属于我的季节”,题目透着强烈的青春气息,令人怦然心动,利于引导学生在乐观积极的心理氛围中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在诗意与豪迈的外表下,是“总有”“属于我”的自信与坚定;在“憧憬”“心仪”“喜欢”“钟情”的情绪里,是青春少年的情怀与追求。对中学生精神世界的疏导与引领,对青春梦想的热爱与追求??使这一题目在许多暮气沉沉、矫揉造作的题目中别具一格,脱颖而出,显得亲切实在,活泼而清新。

二、尊重学生主体,注重能力培养

①试题命制上:题目的切入角度明晰、适宜,利于学生顺利地沉入文本,准确地理解文本内涵和了解命题意图。如:

例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愚公的妻子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

例4:月亮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

“看法”“特点”是切入点,很小、很清晰。但它也很精致、精巧,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学生从这一切入点出发,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大的空间和丰富的层次,强化了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能力的一贯追求。同时,题目的张力又凸显了试题的区分与选拔的功能。

②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文上:与课本教材相当,又有一定的高度。选文的内涵意蕴、语言形式等与教材相当,便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顺利地与陌生文本对话。而命题者巧妙设置的更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则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在判断、碰撞、辨析中提升思维的品质和思想的境界。如:《寂寞的月亮》中,月亮不屑于自己的寂寞,但作者依然强烈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寂寞;而月亮的寂寞,深层上是一类人的寂寞,是淡泊坚贞、甘于奉献等精神的普遍缺失,所以寂寞。在这种巧妙设置的题目的引领下,我们从更深的层次读到了作者的思想诉求,体会到了命题者的殷切期望。

③作文命题上:命题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总有属于我的季节”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题目,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强化自身的体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样就更利于学生抒写真性情,写出富有个性的优秀文章。同时,从哪一个角度解读“季节”,用怎样的语言形式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则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三、强化文本意识,注重教学导航

①弱化教材比例。试卷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背诵默写等内容、文言文阅读材料等,均来自课文。但今年的中考试卷在阅读材料方面传达了一个明晰的信号: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缩减、文言文阅读材料打破“精读”“自读”的藩篱。选材角度和范围上的创新,强调了语文教学一定要强化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能力的培养(包括文言文阅读理解)。

②在文本的基础上解读文本。试卷阅读部分的设置注重综合阅读能力考查、注意整体阅读建构、强调在不割裂文本的前提下解读文本,着重考查学生把词句还原到文本环境中解读的能力和在文本的基础上提炼、评析、迁移和探究的能力。如:

例5: 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终于”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

例6:文章的结尾说“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本有其独特的诠释学循环。“上下文”“全文”的语境提示,是对学生阅读对话的善意提醒,更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明确要求。

③重视阅读过程。这一意识在名著的阅读考查中体现最为鲜明。如:

例7:“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例8:在《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回中,好汉们的取胜也与巧妙利用“天时”有关,请你说说当时的“天时”是怎样的。

如何进行阅读?读原著,仔细读,结合前后文、连贯起来读??因为阅读对话的基础,就来自于阅读过程中的积累。

④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2500年的文化积淀使苏州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上,或选用描绘苏州的美文设疑阅读,或选取优美的句子或选段进行语言的运用与表达,不论哪一种形式,都巧妙地彰显了苏州古城的风采,传递文化信息,激发学生热爱苏州的感情。浓郁的苏州文化特色,更使得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别有一番亲切而显得格外鲜亮。

总之,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科学规范、注重选拔与导向功能,在稳步发展中不断创新,在语文学科特色、学生主体意识、文本结合程度、能力考查效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同类试卷,是一份非常理想的语文试卷。

标签:苏州 中考 语文 2010年广东省语文中考 2010年连云港语文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