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语文 > 正文

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墙里墙外的孤独与自由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需要的是空间不是房间   从纽约回国的第三年,刚结束一段恋情的邢丹文还不确定是继续留在国内还是重回纽约。偶然进入class的一套样板间,对挑高的空间和落地飘窗的充足采光一见钟情。2004年元月,恰逢生日,邢丹文签了一堆字,决定把这个房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
  对于没有节假日概念,创作即生活的邢丹文来说,工作室就是家,她最需要的是空间,而不是房间。为了增加空间的通透感,邢丹文拆了原来的楼梯,改装成玻璃楼梯,打通了2个卫浴间,保留了很多空门。原本邢丹文还打算将卫浴和卧室的隔断做成空门,最后折中考虑,装了对开的推拉门,合上门时,中间的墙壁就成了可以观影的屏幕墙。
  除了卧室和书房装了木地板,客厅和工作间的地面全部做成了细腻平滑的水泥地。不仅为了方便清洁,选择水泥地最主要的原因是邢丹文希望朋友来做客时可以有尊严地穿着自己的鞋子。这是邢丹文以访客的身份推己及人的贴心考虑――衣服尤如软雕塑,而鞋子就像雕塑的底座,是整体美感的一部分。 
  
  墙里墙外
  从小在西安设计大院里长大,从西安美院毕业后,将档案留在老家,跑来北京成了用摄影谋生和创作的自由摄影师,又去纽约上学,2008年成为荷兰REAL国际当代摄影大奖唯一入选的中国摄影师。这种一直在路上的游历经历成就了邢丹文自17岁被一张相片所吸引便萌生的用镜头去表达的艺术家梦想,也让邢丹文切身体会到了物质和空间也不能完全填充的孤独感。2004年始,一直持续至今的系列作品《都市演绎》中,邢丹文将镜头对准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和格子间里的人。“这组作品一直在真和假,现实和虚构之间穿插,‘我’是真实的人,同时又在不同空间里扮演着虚构的不同身份的女性,出现在不同的场景里,借楼盘上演各种生活剧目。另外,我拍的建筑全部是沙盘,是假的,但当几十个不同沙盘的大幅图像展现在面前时,我们便看到自己所处的真实情境――原来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
  
  自己就是自己的伴侣
  邢丹文不是美女,但有她独有的味道。这也是邢丹文的审美,她从来对甜美熟视无睹,却心仪于“丑美”。一如她的手里的相机,从来不对准美丽的风景,而是关注那些看似悲的丑的,大时代背景下焦虑孤独的众生相。作品《Wall House》的灵感来自于邢丹文在荷兰著名的建筑Wall House里的体验。邢丹文一直对墙着迷,有时躺在宾馆里,幻想如果俯瞰没有屋顶的宾馆,很可能一对曾经的恋人恰巧就在一墙之隔的两张床上,曾经那么相爱,如今咫尺天涯。墙和门,意味着隐私和隔离,带给你自由,也带给你寂寞和孤独。 
  
  策展人顾铮曾说,邢丹文的摄影作品就像一根锋利的来回穿梭的针,在游走穿插之间刺穿了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想象泡沫。邢丹文本人同样需要直面的问题是――大家总是期望拥有自己的房子,真正搬进理想住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如期望那般幸福?邢丹文发现,孤独感并非她一人独有,而是成了都市人的症候群,就像空气中不可避免的尘埃一样的现实存在。多年历练也让邢丹文明白一点,无论生活是否完美,不论有没有伴侣,都不要忘了你自己就是自己的伴侣。
  
  精彩细节
  
  你曾说“我们要驾驭奢华,而不是毫无章法地堆放”。怎么才能做到对物的享用而不被缠缚?
  邢丹文:我们的童年都是在物质匮乏下度过的,从物质贫乏到越来越多,我也有一个做加法的过程。其实你在世上得到的都不是免费的,都会有付出。而生命是在做减法,总是越来越短,最终消亡,如果物质永远做加法,便成了负担。所以,不论在个人生活还是作品的视觉审美上,我一直喜欢极简风格。在物质上做减法是对生命质的延长,否则你的生命承受不住那么多。
  
  邓肯对你影响很大,你有没有想过,按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原理,你和邓肯的某种相似性?
  邢丹文:年轻的时候,《邓肯自传》一直是我的枕边书,我最欣赏的是她那种尽兴于挫折和痛苦的态度。但现实是,邓肯的一生非常辉煌但也非常悲惨,3个孩子死于车祸,她本人也因为意外在行车中被一条纱巾夺去了生命。我曾经问过自己,你是要过辉煌但危险重重的生活,还是过平淡但细水长流的生活?我虽然不再有那么多的冲动,但我仍崇尚辉煌而冒险的生活。 

标签:墙外 孤独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