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语文 > 正文

【75岁老人养了17个“爹”】80岁老人不停喊爹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尹升语录:“我受恩于国家,靠助学金从沧州农村来到天津23中上学,我能为国家、社会、他人做点好事实在微不足道,算不得什么。人生不过百年,满心去做好事又能做多少呢?我能做点事,说明我对社会有价值,我感到欣慰。”
  
  尹升,今年75岁,河北省青县人,1954年定居天津,任中央办公厅特邀书画师、国务院办公厅特聘老干部书画指导教师,同时还是天津市书协、美协会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41年来,他捡了17个“爹”,让这些来自故乡、流落街头的孤苦老汉有了一个温暖的晚年,他还以其他形式帮助过40余位孤寡老人。大孝如歌,他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着燕赵之子的人性之美。
  
  “你的心就是金子”
  1971年,34岁的尹升是天津感光胶片厂工人。一次在城郊,尹升偶然发现一个70多岁的老人昏倒在路边。他看着可怜,上前把老人救起。尹升给老人买药送饭,康复后的老人和尹升熟起来,对尹升吐露了身世。老人叫赵永贵,河北沧县人,年轻时曾当过东北军武术团团长,后来部队打散了,家人也相继离世,无依无靠的老人流落到天津,在天津城郊城防口一个水坑边用棺材板搭了6平方米小屋居住,以拾草打粪为生。昏倒是因为喝了坑里不洁的水,拉肚子虚脱了。
  赵永贵老人生活艰难。他每天走10里地打回芦草芽,一斤能卖一分钱,老人起早摸黑一天能打四十斤。加上拾粪的收入,一个月不到30元,难以温饱。尹升敬重老人正直刚强,也同情他一生坎坷无依无靠,此后便像儿子一样照顾老人。他每天五点起来帮老人打芦草芽,到七点再骑自行车去上班,周末还带着家人帮老人打草,挑水做饭。那时候尹升每月工资40多块钱,要养活父母和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很紧巴。但老人口粮不够,尹升把自己的口粮送给老人,自己从乞丐手里买饽饽吃。一有空,他便带着儿子们不分日夜地和泥脱坯,整整用了三年时间帮老人盖了两间土房。
  1976年唐山大地震,天津也受到波及。余震未消时,尹升抱起赵永贵老人准备出屋,老人死死抓住门框不肯出去:“你快跑吧,为了我苦了你了,让我死吧,省得再连累你们全家!”尹升拼命将老人抱出屋,对他说:“放心吧,只要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
  1978年,赵永贵老人以82岁高龄谢世。临终前,老人拉着尹升的手说:“遇上你是我的福分,我啥也没有,最后只能留给你一句话:你的心就是金子,可别丢了。我下辈子做牛马来报答你吧!”尹升的妻子刘俊英一针一线为老人做了寿衣。当时尹升全家把所有的钱凑齐只有18元,但火化费需40元,一家人急得直掉泪。殡仪馆一位好心人说如果自己把尸体送过来,可以省22元。于是,尹升和两个儿子用大板车拉着老人走了20多里路才来到火葬场。
  
  “亲儿女都做不到”
  从赵永贵开始,尹升收养孤苦老汉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前后17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尹升的照料下平静、幸福地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一段岁月。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苦”字表达不了尹升赡养老人的艰难历程。1980年尹升的父母兄姐相继离世,让他的精神遭受极大打击。1981年他从厂里病退,每月只有31元的工资,三个儿子要上学,又要赡养老人,生活可想而知。
  尹升师从著名书画家吴玉如、梁崎等学习古文、书画近20年,书画功底深厚。他给外贸公司画过8分钱一张的标签,给北京荣宝斋画过20块一张的画,零星的收入勉强贴补家用。一度,尹升三个儿子儿媳全部失业,妻子七百多块的工资要养活15口人。尹升一双袜子补了几十次都舍不得丢,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赡养的老人。
  尹升的老邻居齐仁良说,“老尹对待收养的老人,亲儿女都做不到。”尹升照顾的17位老人享寿全部超过84岁,其中6位活过了90岁。收养之初的老人都有些疾病,尹升照料后不仅恢复健康,连感冒都没得过。尹升的经验就两个字:“精心”。
  最多时候尹升赡养了四个老人。老人少食多餐,尹升一天要做五顿饭,以稀烂的粥面为主。尹升熬粥都要放三种杂粮,加牛奶,保证营养均衡;煮面则加鸡蛋,味道好。如果老人们早饭多吃一点,尹升就把午饭延一小时,午饭少吃一点,晚饭则提前一小时。
  由于肠道功能退化,老人们解大便很困难。尹老说,老人生活第一关是大便,大便不通,就可能百病上身。于是,尹升专门咨询医生,用输液瓶自制了灌肠器,用300毫升40℃左右的温水,为老人灌肠疏通大便。有时候,灌肠也不起作用,尹升就亲手为老人“掏”,既不能碰伤肠道,又要为老人解决痛苦。掏一次大便要两个多小时,尹升经常累得一身大汗。多年下来,尹老已经习惯了这样精心照顾老人,没有脏臭的概念,只要老人们舒服,他的心里就特别舒坦。每次将老人们服侍舒服了,他就冲老人们哈哈一笑说,“又完成了。”
  尹升每天陪老人聊天,带老人散步。老人们年纪大了,哪点儿想不到就会给他们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他非常在意老人们的夜间生活,每天晚饭之后到第二天清晨,他都要照顾老人七八次,为老人们沏茶倒水、盖被子,帮助老人们起夜。
  尹升赡养的第13位老人宫金凤是尹老在火车上认识的。尹老说:“我特别崇敬他,我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位充满智慧和内涵的老人,了解到他孤独的身世后,就将他接到了家中照顾。”他是一位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老特工,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斗智斗勇获取情报。由于解放后和接头人失去联系,这位老人做“地工”的经历一直没有得到证明。为实现老人多年的愿望,尹升多方寻访,终于找到了见证人,延续了老人中断10年的党龄。像亲生父亲一样被尹老照顾了16年的87岁老人宫金凤,在生命的最后一天,紧紧握着尹升的手,留下一句话“老尹,你是个好人呐!”出殡时,尹老穿着该是长子穿的孝服为这位老人送终。
  
  “养其可养,敬其可敬”
  尹升赡养的老人大部分来自农村,一般是偶然相遇。尹升在帮助对方的过程中了解对方,时时上门看望、助养,最后直接奉养。
  尹升三十余年义务赡养老人的事迹慢慢传开了,麻烦也随之而来。有人说尹升赡养老人时治好了老人的牛皮癣,每天几十个电话打来寻求“治癣秘方”;也有人“登门拜访”给尹升送来失去自理能力或生命垂危的老人。尹升耐心一个个给人解释:自己的赡养准则是“养其可养,敬其可敬”。
  尹升说,“他们每一个人都很善良,都是一本大书,这也是我收养他们的原因。”
  92岁的张玉峰与尹升生活了16年,是尹升赡养时间最长的一位老人。张玉峰也是一名抗日地下工作者。尹升在北京街头偶遇被家人遗弃的张玉峰,带回天津家中赡养。2007年张玉峰病危,70高龄的尹升昼夜侍奉床头半年多,喂饭擦身,端屎端尿,半夜冒雨买药,自己累得心脏病几次发作。为了给老人治病,尹升忍痛将恩师梁崎赠予自己的一幅画卖了700块,这幅画现在不知翻了多少倍,但尹升觉得只要能让老人多活一天,花多少钱都愿意。
  在尹升看来,做抗日地工很难,暴露了敌人要杀头,既不能投亲靠友,还不能回家。他们为了什么?为了祖国。老年了孤苦伶仃,自己养他们既不屈也不冤,因为敬佩他们,便真正从心底里爱他们。送走张老汉后,他涕泪满纸地写了一篇长长的祭文,其中作诗写道:“松风明月冷亦香,病榻床头泪万行;无尽心灵交汇处,纵然不语也温肠。”
  赡养老人的过程中,尹升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充实,“每送走一位老人,看着他们安详地走完一生,心里就感觉十分踏实和满足。”
  91岁的宫树震是尹升收养的第17位老人,2002年他被尹升接回家的时候,尹升的小屋里已住了3位老人,尹升自己睡在大书桌上。大爷虽然耳朵早就聋了,但只要尹老动动嘴,老人就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每当宫大爷吃下一个苹果或是喝完一碗热汤面,都能让尹老乐上半天,两位老人相拥而出时,不知情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对亲密无间的父子。
  尹升的善举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老伴刘俊英是个善良的人,家里揭不开锅借钱养老人,她也没有一句怨言。“良田千顷,食一碗;瓦舍千间,住一间;纵有千尺豪宅,晚上躺下也只是一张床。”他经常讲,钱财是身外之物,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好人身上才有了价值。 对于赡养老人,尹升说,“我不要求别人也像我一样,用相同的方式照顾陌生的孤独老人,毕竟生活经历、性格、生活条件不一样,但爱心一定要有,这样社会才会和谐,才会更加温暖。”

标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