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语文 > 正文

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分析方法的新改进 网站流量来源分析方法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以往学者在分析区域或国家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时,通常将用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得到的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简单加总取均值,忽略了各个地区占整个区域或国家的比重。基于收入函数相关理论,在分析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时,应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加权处理;从决策单元、子集和总集的层面对索洛增长核算模型进行改进,得到进行加权处理(权重即地区总产出占整个区域或国家总产出的比重)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根据改进后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对我国200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算结果较改进前GDP增长率有了一定的提高;而对于西部地区,改进前显著低估了劳动贡献率和TFP贡献率,但却较大程度地高估了资本的贡献率。?
  关键词: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来源;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收入函数;地区权重;总产出比重?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2)01-0067-07?
  
  
  
  
  ?An Improvement of Analysis Methods for?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Its Sources?
  ―Solow Growth Calculation Model with Regional Weight and Its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
  CHANG Jian?xina,b?, YAO Hui?qin?b, LI Dan?dan?a?
  (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 Center for Studies on China West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Abstract: When previous scholars analyzed regional or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their sources, they usually used Solow Growth Calculation Model to obtain mean value by making brief sum of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its sources of all regions but overlooked its proportion of each region to all regions or the whole country. Based on the related income function theory, when regional or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its sources are analyzed,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its sources of each region should be calculated by weight and Solow Growth Calculation Model should be improved on the level of decision unit, subset and sylloge to get the proportion of regional total output to the output of all regions or the whole country on theoretical basis and by method of weight. According to the improved Solow Growth Calculation Model, this paper makes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its sources since 2000, the results show that GDP growth rate is higher from the calculation by improved Model than by original Model and that labor contribution rate and TFP contribution rate are significantly underestimated for west regions of China but capital contribution rate is highly estimated by unimproved Model.?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 rate; economic growth source; Solow Growth Calculation Model; income function; regional weight; total output proportion
  ??
  
  
  一、引 言?
  对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的分析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在其名著《技术变化与总量生产函数》中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首次提出了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增长核算模型。索洛将技术进步纳入生产函数中,在把资本增长和劳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剥离以后,剩余部分归结为广义的技术进步,定量分离出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便是著名的“索洛余值”,从而使人们能分析出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自从索洛增长核算模型诞生以来,由于其简单易于测算且合乎经济原理,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应用到行业、地区以及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的分析中。?
  常建新,姚慧琴,李丹丹: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分析方法的新改进
  但是,在梳理以往学者对于行业、地区以及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分析的研究文献时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在测算出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后,当分析层面上升到区域或国家时,仅仅是将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简单加总取均值来表示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或者是更加简单地将各个地区的GDP、资本和劳动力的数据加总到区域或国家层面后进行测算得到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以我国学者为例,邓翔等(2004)和高帆(2010)等学者在测算得到各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后,进行简单加总取均值后得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并进一步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再进行简单加总取均值得到我国总体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胡雪萍等(2011)将中部6省的GDP、资本和劳动力的数据进行加总测算得到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沈坤荣(1999)、陈琳(2008)和彭方志等(2010)则是将我国各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GDP、资本和劳动力的数据加总后测算得到我国总体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
  综上所述,这些常用的处理方法的优点就是简单,且在一般的假设条件下具有统计性的描述特征。但是我们知道每个地区的生产技术特征和资源禀赋是不同的,因此,每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在区域或国家层面都有不同的占比,而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却忽略了这一比重。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国外学者Kumar等(2002)以及我国学者熊俊(2005)等提出使用地区的加权平均值来表示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并且将权重选择为每个地区的总产出占整个区域或国家总产出的比重。但是,这种权重选择的问题在于其仅仅是一种直觉,在理论上不能解释为什么权重必须是产出比重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增长率分解为不同的部分――资本贡献度、劳动力贡献度等,因此,很自然就会想到一个问题,权重为什么必须是产出比例,而不是资本比例或是劳动力比例呢??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本文在Koopmans(1957)的收入函数理论以及Fare等(2003)和Simar等(2007)拓展后的收入函数理论基础上对索洛增长核算模型进行改进,以期能给出权重选择的理论依据和证明,并应用改进后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对2000年以来我国总体以及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分析。?
  二、索洛增长核算模型的改进?
  1.决策单元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的表示方法
  
   (15)式同样表明,总集C经济增长率的来源(即各投入要素和?TFP?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 同样也是这个集合中所有子集L经济增长率来源的加权平均,而这种权重同样也是在t时期总集C中每一个子集L的总产出占总集C总产出的比重。?
  三、我国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分析?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10年,整体经济的增长表现为各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增长,但这一增长奇迹的背后靠什么力量支撑和推动?各地区的增长差异是由要素投入的差异引致,还是由生产率变动造成?这些是我们必须认真探究和回答的问题。因此,正确地分析这1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对于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以我国内地30由于西藏的数据不全,故将其舍去。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来代表决策单元,以东、中、西三大区域本文按照我国传统三大经济带的划分方法进行划分,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来代表子集,以我国总体来代表总集,采用改进后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同时,为了对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改进前和改进后的结果做一对比,本文也采用了改进前的模型测算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
  1.指标选取和说明?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了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0―20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样本数据。其中,用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并利用相关各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将其折算成了以2000年为基期的可比数据。对于资本存量,我国学者张军等(2004)利用永续盘存法对我国1952―2000年的省际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本文在其研究的基础上,以2000年为基期采用“趋势外推法”推算出2000―2010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资本存量。对于劳动投入量,本文用2000―2010各年年末就业者人数来衡量。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1)。?
  2.实证结果和分析?
  根据第二部分所介绍的改进前和改进后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本文利用SPSS19.0软件测算了2000――2010年我国总体及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劳动力、资本和TFP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和贡献率。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
  
  根据表1所示,改进前和改进后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得到的我国总体和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差异非常明显。从我国总体层面来说,改进前较改进后低估了我国总体的GDP增长率,并且低估了劳动贡献率和TFP贡献率,但却高估了资本的贡献率。从我国区域层面来说,改进前的模型均低估了我国三大区域的GDP增长率,其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最大。改进前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来源的分析较改进后差距比较小;但是对于西部地区,改进前则显著低估了劳动贡献率和TFP贡献率,但却较大程度地高估了资本的贡献率。?
  与邓翔等(2004)采用改进前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测得的1978―2003年我国总体和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的结果相比较,本文采用改进前的模型测得的结果也有非常大的差异本文对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划分方法与邓翔等(2004)的划分方法完全一致。 。其中,本文测得的我国总体和东、中、西三大区域的TFP贡献率为5.51%、8.98%、5.55%和1.24%,较邓翔等(2004)所测得的TFP贡献率(39.67%、34.90%、43.21%和41.62%)有了非常大的下降趋势;但本文测得的资本贡献率为87.93%、83.42%、88.47%和92.92%,较邓翔等(2004)所测得的资本贡献率(42.50%、44.91%、41.54%和40.85%)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而劳动贡献率的差距不大。这一对比说明,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本的拉动作用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而反映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的TFP贡献率却有了非常大的下降趋势。?
  分析改进后测算得到的我国总体和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结果,我们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而高速的增长趋势,而这10年也正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0年,西部地区的GDP增长率明显高于东中部地区和全国水平。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劳动贡献率和TFP贡献率较东中部地区和全国水平的大,资本的贡献率却小很多。这一结果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以来,西部地区在后发优势作用的推动下生产技术有了大幅的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总 结?
  大多数学者在分析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时,仅仅是将采用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得到的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简单加总取均值,但是由于每个地区的生产技术特征和资源禀赋的不同,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忽略了各个地区占整个区域或国家的比重。本文在收入函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决策单元、子集和总集的层面对索洛增长核算模型进行了改进,给出了地区权重存在的理论依据和证明。我们发现,在分析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时,需要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加权处理,而这种权重便是地区总产出占整个区域或国家总产出的比重。?
  根据改进后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我们测算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总体和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并且同时用改进前模型进行了测算。经过对比我们发现,改进后的测算结果较改进前GDP增长率有了一定的提高;而对于西部地区,改进前显著低估了劳动贡献率和TFP贡献率,但却较大程度地高估了资本的贡献率。同时,将改进前测算的结果与有关文献比较,我们发现,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本的拉动作用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而反映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的TFP贡献率却明显下降;但西部地区在后发优势作用的推动下生产技术有了大幅的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陈琳. 2008.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及测算[J].经济经纬(3):24?27.?
  邓翔,李建平.2004.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管理世界(11):68?76.?
  高帆.2010.中国各省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与劳动结构效应:1978―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7):21?37.?
  胡雪萍,李丹青. 2011.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17?22.?
  彭方志,胡松明. 2010.基于新增长模型的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开发研究(1):1?4.?
  沈坤荣.1999.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4):15?25.?
  熊俊. 2005.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对索洛模型的一个扩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8):26?35.?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2004.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10):35-44.?
  FARE R,ZELENYUK V. 2003. On Aggregate Farrell Efficiency Score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46(3):615-620.?
  KOOPMANS T C. 1957. Three Essaya on the State of Economic Analysis[M]. .New York:McGraw?Hill.?
  KUMAR S,RUSSELL R R. 2002. Technological Change, Technological Catch?up,and Capital Deepening Relative contributions to Growth and Convergence[J]. Review of Economic Review,92(3):527?548.?
  SOLOW R M. 1957.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J].Review of Economic Review,39.?
  SHEPHARD R W. 1953. Cost and Production Functions [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IMAR,ZELENYUK. 2007. Statistical Inference for Aggregates of Farrell?type Efficiences[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2(7):1367?1394.?
  ?
  (责任编校:夏冬)

标签:经济增长率 改进 来源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