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语文 > 正文

【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前言   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其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现代农业的根本标志,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农业产业化将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深化农业专业化分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选择。围绕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将对农业产业链的人、财、物、技术等进行高效整合,为产业链条上的用户提供高效的价值链、信息链、物流链、资金链等方面信息服务,协助基层政府实现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信息化综合服务职能,从而促进农业产业链的联动和优化。
  
  二、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
  1、农业产业化
  2、农业信息化
  3、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
  
  三、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对于现代农业,科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和高效运转。产业链中各产业互相依赖、互相作用而形成“关联效应”,产业链的环节越多,整体关联效应越大,农业产业链也是如此。产业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将促进链条的延伸和拓宽,对国民经济中众多领域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和效能 产业链中某些环节的加强可以带动与其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从国家经济整体的角度来看,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宽不仅提升了产品价值,同时也增加了就业门路,特别是非涉农领域的就业机会,对解决当今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起到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产前:网上采集信息,网下发展“订单”。信息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农民没有信息,不知道种什么、种多少、前景如何:企业信息不灵,就会判断失当,盲目决策,投入得不到应有回报,甚至亏本。当前农产品供给已经由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部分农产品甚至出现结构性、区域性过剩,面向市场发展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信息引导。面向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把全国、全省甚至全世界的农业信息汇集在一起,通过上网,用户可以采集到各种农副产品的供需信息以及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通过筛选、分析、甄别,为农户提供包括种子种苗、种养技术、市场价格、供求情况等各方面的实用信息,指导农户进行种养结构调整。网上还可以联系到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经销商发布的农业生产订单.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降低分散生产的千万家农户抵御市场的风险。
  产中:各级涉农服务部门把通过平台采集到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行情、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保鲜、储运、包装技术指导等分类进行编辑,通过网络发布、电子邮箱或印发宣传资料,及时送进千家万户的农民手中,为农户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产后:制约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是市场。面向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将有助于实现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网络营销的实现,确保了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交易成本降低。通过把各种农副产品的供求信息在平台上进行发布,主动向市外、省外甚至国外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经销商发送电子邮件.直接“上门”推销各种农副产品,把分散生产的农副产品集中销售,形成规模效益,使农户获取更多利益。同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平台,可以及时获取各类供需信息,宣传产品品牌,通过电子邮件沟通信息,可以大幅度节省交易成本,扩大贸易机会,使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拓宽销路,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面向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平台
  在农业产业化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本着对产业链上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起到各自作用和综合联动的协同作用的信息服务为宗旨,紧密围绕(省、市、县)农业局各个科室的业务职能,以当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安全技术、GIS技术和数据交换等技术为手段,在完善区域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以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为基础平台,有效的集成特色农业产业链应用系统,实现农业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交互,进一步实现对全地区农业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与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系统农业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使区域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3.1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
  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建设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服务,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以现有信息化设施为基石,基于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机制,结合当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安全技术、GIS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构建覆盖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页。网站集群建设将主要围绕区域农村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工、处理和发布等环节,同时充分考虑如何提升村镇信息的接收、发布和服务能力的建设,从而形成一个区域农村信息服务网站,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集群服务,促进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打造区域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
  3.2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系统
  3.2.1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管理、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上的优势,为区域农业环境评价、农作物适宜性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农情监测、农业灾害与应急、温室智能控制、农村新能源管理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应用和展示平台,实现农业发展状况可视化展示,便于区域农业综合业务的地理分布、发展规模的直观获得,为制定区域农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为农业在时间、空间、产品和品质方面的统一调控提供技术支撑。
  3.2.2土壤质量评价系统
  全面搜集整理相关部门长期积累的有关土壤重金属、土壤肥力普查和动态监测数据,建立区域特色农业生产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土壤重金属和肥力指标体系,以国家、行业或地方土壤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建设土壤质量评价系统,系统主要实现土壤采样点管理、评价标准管理、土壤质量分析评价、基于GIS的土壤质量查询和统计等,规范其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土壤质量评价分析过程,搭建土壤质量监测数据由采集、管理到分析与决策的一站式操作,同时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操作引导,实现土壤质量数据采集管理有规范,分析决策有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有保障。
  3.2.3作物适宜性评价系统
  在农业生产从传统的粗放模式向集约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用地已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发展区域经济的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反映区域土壤对不同作物自然适宜程度、限制强度,建立作物适宜性评价子系统,对农作物适应性进行区划,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通过适宜性评价挖掘区域农业发展潜力,促进农作物合理布局,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2.4测土配方施肥系统
  紧密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以服务农民为出发点,构建基于GIS的测土配方施肥系统。该系统围绕测土配方施肥与养分监测信息的采集,建立基于PDA的信息采集模块,实现对采样地块基本情况、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植物测试结果、土壤测试结果、田间实验结果、养分监测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管理;建立数据分析模块,对各类采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政府宏观掌握本区域土壤肥力变化、施肥情况与农田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依据平衡施肥原理,建立施肥决策模块,根据各地块土壤肥力情况和作为养分特征,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同时还可为肥料企业各类复混肥、系列专用肥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信息推送模块,以短信的形式向农民推送施肥建议、施肥知识等信息,加大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力图提高区域整个地区农民的施肥水平,有效减少农田环境污染,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区域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3.2.5农业生产与智能决策系统
  根据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对科技知识的需求,按照无公害、有机和绿色农业的技术标准规范,汇集蔬菜、加工番茄、红花、油葵、油菜、甜菜、打瓜、玉米、小麦、亚麻等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农业知识,分别从品种选择、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方便,构建相应的知识模型,采用合宜的知识表示技术和推理策略,利用成熟的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开发加工番茄、红花、油葵、油菜、甜菜、打瓜、玉米、小麦、亚麻等生产管理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为生产管理者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进行科学指导种植、养殖管理。
  3.2.6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
  针对设施蔬菜基地,根据其设施农业的不同类型,分为日光温室和玻璃智能温室,按照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设施内环境信息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备选型和设计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温室环境信息采集设备与控制设备,运用传感器网络或者温室娃娃采集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墒情等环境指标,与作物生长所需环境要素的范围值对比,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控制设备实现其阀门、湿帘、风机、遮阳网的开关,从而达到温室环境的智能控制。
  3.2.7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基于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信息服务现状,围绕农资登记备案和农资执法、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安全溯源及对外信息发布服务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构建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立足农资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业务流程,实现对市域内流通的农资产品的登记备案和农资案件的移动执法,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准入机制,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实现对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安全档案的管理和信息溯源管理,建立并完善基于信息服务网站、触摸屏和短信平台的综合信息服务通道,提升政府质量安全监管与信息服务能力,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流通企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农资农产品消费安全。
  3.2.8病虫害测报预警系统
  紧密结合区域所辖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及其所发生的主要病害,围绕病虫害测报业务,以区域省、市、县级植保站为中心,构建以基层乡镇数据上报,市(县)级植保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上报,并且为上级业务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病虫害防治等决策支持的应用系统,系统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预警分析、应急响应、汇总上报等。
  3.2.9农情监测系统
  农情信息关乎农业生产、农产品供求、补贴政策、农资价格以及防灾减灾等重要信息,涉及千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农业部门工作的考核评价和资金分配的科学性,是农业部门管理工作的核心。为进一步加强区域“数字农情”建设,提高农情调度的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实现农情信息采集规范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本研究紧密结合区域农情信息采集工作,围绕农情、灾情等信息的采集、传输、整理、分析和发布建立农情监测系统,通过信息采集功能模块,实现农作物、早稻晚稻情况、农作物生产情况、蔬菜及特种作物等农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上报,提高上报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对区域各地区农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预测,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指挥调度提供有力支持,也为科学指导生产、组织抗灾救灾、实现“稳粮、保供、增收”目标提供支撑,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2.1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系统
  针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信息化系统支撑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需要而研究开发的应用服务系统,系统面向各类农民合作组织,提供会员管理、财务管理、培训管理、交流管理、市场信息服务等功能,帮助合作组织快速获取市场信息,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系统具有完善的会员管理功能,支持会员分级管理、多类型管理、个性化服务支持等功能;实现对合作社账目信息,分红信息以及会费信息进行在线管理;实现会员生产资料需求信息及农产品供应信息统一管理;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视频培训资料及最新实用技术;实现会员之间、会员与管理者之间在线交流;界面美观、操作简单,便于维护。
  3.2.11电子商务系统
  立足农产品流通产业化发展要求,从农产品交易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电子商务系统,包括市场行情分析子系统、农产品电子交易服务子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从信息服务与交易业务两个角度组织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三个流通流程,逐步实现网上电子交易,解决农产品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流通成本高等问题,有效提高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水平,完善区域农产品产销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与国内外市场的及时有效对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提升经济效益。
  3.2.12农业培训系统
  面对区域同层次的农业从业者对农业培训的需求,研发适合区域农业生产需要的多媒体农业培训系统,该系统支持多种媒体服务器,支持MPEG、AVI、ASF、WMV等多种多媒体文件格式,支持多重视频资源分类管理方法,具有交互性能好、资源共享性好的特点,实现服务器运行状态动态监视、内容分发系统管理、分布式的负载均衡、多媒体资源管理等功能,系统部署上线播放。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远程教育和技术推广,普及农业科技,以科学正确的方法指导用户生产工作。多媒体学习培训系统还可以让农民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自主学习,能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极大地方便农民自我学习,有效提高培训的效率和农民学习质量。
  
  四、结术语
  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市场改革的产物,它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推动作用,是加速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佳途径。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面向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产品将受到广泛重视,并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重要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区域农业和农村的地域性差别较大、发展极不平衡,任何一种解决方案都不可能适合所有区域和解决所有问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本区域的解决方案和手段,为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

标签:农业产业化 信息化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