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16湖北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17-03-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湖北省咸宁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ss="txt">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伧俗(cāng) 襁褓(qiǎng)峰峦(lán) 广袤无垠(mào)

Bchú) nì) yì) mó)

Cxīn) jíi) jīng) ) lá

Dqío)yiè)yá) cī)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腻烦 荫庇 慰藉眼花瞭乱

B.谮害 真谛 雷庭根深蒂固

C.帷幕 推祟 孪生通宵达旦

D.隔膜 骊歌 伫立相形见绌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获奖作文是他经过认真构思,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B.小明同学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无论他走到哪个地方,都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C于耳。

D

【答案】C

4.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波浪高昂的战斗激情。)

B.“挑衅”“炫耀”“目空一切”“油嘴滑舌”(这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C5方。(这句话中画线部分是主语。)

D.荣获“最美乡村医生”称号的藏族医生洛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答案】C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家》《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白话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众多英雄人物的精彩故事,如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D.《伊索寓言》中不少故事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的人,《蚯蚓和狐狸》嘲讽吹牛皮说大话的人。

【答案】A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岗,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郁郁葱葱,一望无际。③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④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很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A.①④⑤③②

【答案】DB.②③④①⑤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6~9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C.深入不毛(毛发)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7.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2016湖北中考语文试卷)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8.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无语渡沪,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C 7.D 8.A 9.①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 ②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三、默写

8.默写古诗词。

①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②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 咏梅》)

【答案】①但使愿无为②忽如一夜春风来③潭影空人心④只有香如故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9.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①~②小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句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手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行联接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②B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0.阅读《照相师》一文,完成12~15题。

①照相师来了,女孩们激动起来。

②寻找焦点的人,首先成了焦点。瞧他那一身打扮,大波浪的披肩发,直筒裤子,尖头皮鞋,花格衬衫,套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背心。要是村里哪个小伙子装扮成这样,不被人说成“二流子”才怪呢。可是他这样装扮,村里人觉得理所当然。要知道,人家是照相师呢,胸前吊着的相机为他的职业做了证明。村里人不会用“艺术气质”这样的词语,但是他们知道持有相机的人,应该不同凡俗,可以异于常人。人们或远或近地看着他,想像着自己或者某个亲人的面容,仿佛他的到来是为了提醒记忆里的一些事物。

③女孩们是他的主要顾客。她们奔走相告:照相师来了!照相啵?啊?在哪儿?听到消息的女孩先是惊喜,然后故意掩饰自己的激动: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衣服,你先去吧。传达消息的女孩当然知道对方心理,一个劲催:还不快收拾,照相师说走就走了。

④于是,女孩们一个一个站到了他的镜头前。有单个的,有合影的,也有抱着孩子,也有搀扶着老人的。他调着焦距,变换着姿势,寻找最佳角度,捕捉人们最自然最生动的表情。他知道快门按下的瞬间,美与梦想将定格为永恒。无论是出于艺术的考虑,还是出于生意的原因,他都不敢马虎一点儿。当他将冲洗出来的照片交到人们手上时,人们会左右端详,如果再夸赞几句,他就觉得极有成就。

⑤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

⑥盐码村的女孩小茴就不喜欢照相。小茴家门前有几株月季,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她家的月季为背景照相。人们一来,小茴就悄悄地溜了。

⑦那一天,照相师进村不久就下了雨,他慌乱中躲到了小茴家的瓜架下。小茴和她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了,赶紧开了门,叫她去屋子里。他发现这个平时冷冰冰的女孩其实很好,热情善良,她给他拿来干净的毛巾擦水,给他倒上热腾腾的茶,冒雨去做豆腐的人家打

来了豆腐,让他不要过意不去,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⑧吃饭时,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间上角隐藏着一个米粒一样大的疤痕,不是很深,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

⑨吃过饭,雨也停了,照相师说,我给你们照张相吧?母亲笑笑,看着女儿。小茴低头不语。照相师走到月季花跟前,摘了一朵,对她说,我给你照一张拿着花的照片,保证好看。小茴的眼睛里放出了惊喜的光芒。

⑩她站到月季花跟前,将那朵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的花举了起来,花朵遮住了她四分之一的脸庞,露出了忧伤而又憧憬的表情。照相师感到了一种别致的美,神秘,梦幻。他轻轻按下了快门。接着,他又给小茴的母亲照料了一张,还给母女俩照了合影。

?几天之后,照相师送来了照片,小茴扫了一眼,就很快收了起来。照相师笑笑,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小茴的脸红了。

?照相师又拿出一张照片,说你看看,知道这是谁吗?小茴盯着照片上的女子问:是谁? 照相师说:我对象,她腿有残疾,但是人很好,性格开朗,头一次一见面,她就把我我吸引了。真的很漂亮!小茴笑着点头。

?照相师说:我们明年想开个照相馆,等你有了男朋友带去我那里合影啊,免费! ?小茴的脸又红了。

?照相师笑笑,说我走了。他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小茴子已经不见了。他知道她一定躲到屋里欣赏自己的照片去了。其实他的妻子并无残疾。他为这个临时想出的谎言默默地抱怨了自己一下,算是对妻子的歉意,然后大声吆喝起来:“照相啦,照相——照相啦——”

(选自《百花园》2016年第3期,有删改)

12.第②段中画线的两个"焦点”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完全文,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照相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段画线句有何言外之意?”照相师临时想出谎言"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各项中,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引出下文对本文主人公小茴的描写。

B.文中喜欢照相的女孩们和不喜欢照相的小茴形成正反对比,显示出两种类型的女孩对待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

C.文中第??两处画线句运用神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茴害羞的神情.表现出小茴腼腆的性格。

D.文中主要通过刻画喜欢照相的女孩们,表现了人们向往美好事物的主题思想。

【答案】12.不相同。前一个“焦点”是指照相师要寻找的喜欢照相的顾客;后一个“焦点”则是指照相师受到村里人的欢迎,成了村里人关注的集中点。13.敬业,对照相艺术一丝不苟;有良心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水平;细心,善于观察;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富有爱心。14.暗示小茴人的美重在心灵美,只要心底善良,性格开朗,即使身体有点缺陷,也会令人喜欢。“照相师临时想出谎言”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唤起小茴的自信,同时也使照相师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15.C

篇二: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浩瀚.虬.(qiú)枝 磕绊.(pàn)弛.骋

B.显赫.濡.(rú)染 拮据.(jū) 轮廓.

C.殉.职骁.(xiāo)勇自艾.(yì) 秀颀.

D.斟酌.冗.(rǒnɡ)杂无垠.(yín)禁锢.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A.有误,“磕绊”应读作“kē bàn”,“弛骋”应写作“驰骋”; B.正确,不要把“显赫”写作“显郝”;

C.正确,不要把“秀颀”写作“秀欣”;

D.正确,不要把“冗杂”的“冗”读作“róng”.

故选:A.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音,是为寂寞.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 ,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考点】词义辨析.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题干中的句中都是课文中出现的语句,只要多读课文都可正确作答.

【解答】“锦上添花”的意思是: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雪中送炭”的意思是: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对于作家而言,成名后粉丝会很多,所以第一个空选择“锦上添花”.作家的知音会很少,所以第二个空选择“雪中送炭”.“慧眼独具”的意思是: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胆识过人”的意思是:很有胆量,勇敢的意思.根据句意寻觅知音,不仅能发现知音,更能有胆量识别作家,所以第三个空选择“独具慧眼”,第四个空选择“胆识过人”.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大、华科大效仿牛津、剑桥两校划船比赛的做法,在东湖举行“同城双星”龙舟赛。

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我们要想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D.“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有两个角度,意思语法结构,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二是内容,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解答】A.表述正确;

B.搭配不当,“降低”与“意识”搭配不当,改为“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能力”;

C.表述正确;

D.表述正确.

故选:B.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考点】标点符号.

【分析】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A.正确;

B.正确;

C.错误;分号的用法:①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而例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不符合分号用法,故在此处应使用“,”

C.正确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9分)

错误管理理论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现实场景中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

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结果这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后忧心而病。这人告知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野心,于是请他赴鸿门宴.刘邦赴宴,趁机为自己辩解.项羽轻信.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这两个故事中都

有错误:朋友把弓当成了蛇,这是一类错误;项羽认为素有大志的刘邦没野心,这也是一类错误。这两个错误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贻误病情的问题;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就会错失治疗良机。把草绳看成蛇往往是一场虚惊,把蛇看成草绳却会要了人的命。在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即在不确定决策场景下,他们容易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头剑齿虎呢?类似的,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你要没别的选择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不自觉就会离他很远,因为你自动就会把这人脸上的斑点,当成是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倾向的代价通常很小。但如果他们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你可能被传染,在缺医少药的石器时代,还可能会死。类似的,人们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坏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问题是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的好坏。人们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则会遭受伤害。

我们并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更不提倡犯错误,这里提出错误管理理论,是想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选自《2015 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 5.下列对“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杯弓蛇影中的错误属于错误肯定。

B.鸿门宴中的错误属于错误否定。

C.把草绳看出蛇属于错误肯定。

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

【考点】科普阅读综合。

【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开篇第一段借用错误管理理论,提出中心论点“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而后第②③④⑤四段利用事实(两个故事与两个案例研究)与道理(错误肯定与希望否定)论证了错误虽难以避免,但结果却有所不同。最后一段更为全面的提出了错误管理理论是为了让人们反思行为,尽量不犯错误。

【解答】此题考察了对材料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的甄别。

A.正确;杯弓蛇影的故事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看成有属于错误肯定,因此原句判断正确;

B.正确;鸿门宴的故事是把某个有的东西看成没有属于错误否定,因此原句判断正确;

C.正确;把草绳看成蛇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看成有属于错误肯定,因此原句判断正确;

D.错误.把没有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看成有属于错误肯定,因此原句判断错误.

故选:D.

【答案】D

6.对下列现象的分析,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的一项是C

A.音量增大意味着物体正在趋近自己,所以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

B.距离增大意味着掉下去时损伤更大,所以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

C.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D.与陌生人接触,意味着接触坏人的机会更大,所以人们会更容易把陌生人当作坏人。

【考点】科普阅读综合。

【解答】此题考察了对材料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的甄别.

A.正确;

B.正确;

C.错误;“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所反映的现象并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符合“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现象才能称之为错误管理理论,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病人.

D.正确.

故选:C.

【答案】C

7.下列对“错误管理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错误管理理论”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人犯错误难以避免。 B.“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C.“错误管理理论”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是有研究价值的。

D.“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让人们少犯错误。

【考点】科普阅读综合。

【解答】此题考察了对材料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的甄别.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错误.错误管理理论是说“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是想对

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让人少犯错误”.

故选:D.

【答案】D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共9分,每小题13分)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参考译文】:

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其才华出众而已,把他鞭笞童奴作为他的过错.我反复考察有关资料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抱负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殿校理时,当时的权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任参军.当时,安禄山自恃玄宗的宠信,恣意妄为,萧颖士私下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着皇上的宠信而骄横跋扈,他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最先陷落!”不久,他便托病很快离开了洛阳.安禄山反叛以后,萧颖土去见河南采访使郭纳,向他进献防守抵御叛军的策略,可郭纳不予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来势凶猛的叛贼如同玩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他听说大将封常清陈兵东都洛阳,就去观察了一番,结果很失望,连夜返回,南逃到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避乱.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今湖北江陵),萧颖士规劝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日不坚守,则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轻易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源洧死后,萧颖士又去金陵(今江苏南京),并客居于此.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慕名要召见他,他坚辞不去.后来,刘展反叛,兵围雍丘,副大使李承式派兵救援,出兵前大宴宾客,歌女环列.萧颖士见

“天子逃离京师,此劝李承式说:风餐露宿,这难道是臣下尽情欢乐的时候吗?

现在要到吉凶难测的战场战斗,临行前却让他们看听如此华丽的歌舞音乐,谁还愿去拼死疆场呢?”李承式拒不接受其建议.萧颖士的言论如此精辟,操持胆识如此卓异,今天对他的议论也太浅薄了.李白,是天下闻名的大诗人,只因身陷永王李璘的叛军之中,而终身受到连累.萧颖士对永王李璘的召见辞而不见,可见他的胆识远远超过李白.

8.下列甲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颖士阴.语柳并曰 阴:暗中

篇三: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ss="txt">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成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浩瀚虬(qiú)枝磕绊(pàn) 弛骋

B.显赫濡(rú)染 拮据(jū)轮廓

C.殉职骁(xiāo)勇 自艾(yì) 秀颀

D.斟酌冗(rǒnɡ)杂 无垠(yín) 禁锢

2.(3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知音,是为寂寞。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3.(3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大、华科大效仿牛津、剑桥两校划船比赛的做法,在东湖举行“同城双星”龙舟赛.

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我们要想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D.“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4.(3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二、(共9分,每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错误管理理论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现实场景中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

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结果这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后忧心而病。这人告知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野心,于是请他赴鸿门宴。刘邦赴宴,趁机为自己辩解。项羽轻信。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这两个故事中都有错误:朋友把弓当成了蛇,这是一类错误;项羽认为素有大志的刘邦没野心,这也是一类错误。这两个错误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把没病的

人当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贻误病情的问题;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就会错失治疗良机。把草绳看成蛇往往是一场虚惊,把蛇看成草绳却会要了人的命。在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即在不确定决策场景下,他们容易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头剑齿虎呢?类似的,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你要没别的选择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不自觉就会离他很远,因为你自动就会把这人脸上的斑点,当成是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倾向的代价通常很小。但如果他们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你可能被传染,在缺医少药的石器时代,还可能会死。类似的,人们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坏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问题是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的好坏。人们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则会遭受伤害。

我们并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更不提倡犯错误,这里提出错误管理理论,是想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选自《2015 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1)下列对“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杯弓蛇影中的错误属于错误肯定。

B.鸿门宴中的错误属于错误否定。

C.把草绳看出蛇属于错误肯定。

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

(2)对下列现象的分析,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的一项是

A.音量增大意味着物体正在趋近自己,所以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

B.距离增大意味着掉下去时损伤更大,所以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

C.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D.与陌生人接触,意味着接触坏人的机会更大,所以人们会更容易把陌生人当作坏人。

(3)下列对“错误管理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错误管理理论”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人犯错误难以避免。

B.“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C.“错误管理理论”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是有研究价值的。

D.“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让人们少犯错误。

三、(共9分,每小题13分)

6.(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萧颖士风节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

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1)下列甲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颖士阴语柳并曰 阴:暗中

B.胡人负宠而骄 负:依仗

C.往客金陵 客:旅居

D.则过之焉 过:责备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四、(14分)

7.(10分)填空。

①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②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望月怀古》)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老骥”意指 ,这一诗句表现了诗人 的精神。

五、(18分)

8.(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老去的舌尖①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子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却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

②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品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

③在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是用木片,黄瓜的清爽皆还留着。

④在台湾中部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肉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

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

⑤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的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

⑥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已经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

⑦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嗜咸,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

⑧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在舌头在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⑨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更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的确,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

⑩这就是舌头和心头的通感,人心粗粝了,心头最初的单纯和从容便不复存在,即使吃得再精致,听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适,五官再发达,失去了心头的敏锐,又有什么用呢? ?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

(文/蓝染,有删改)(1)本文的标题为“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

(2)本文③~⑤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食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一秘密。

(3)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意思。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4)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

六、(8分)

9.(8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作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

七、作文(50分)

10.(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标签:湖北 中考 语文试卷 2016年语文中考试卷 2016南京中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