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10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7-03-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二:2010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class="txt">亲爱的同学们,请在试卷上正确地书写汉字,错字、别字每字扣0.5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请在下面田字格中端正书写名句和对联(第1-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书写1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6□□,□□□□□□□。

7、苏轼在《水调歌头.□□□□□。

8、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世

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喜迎盛世龙舟竞渡,

下联是:□□□□□□□□。

二、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节选)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子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

灵公》)

子曰:“默而知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⑤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巳矣”(《子张》)

【注释】①知:(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⑤鄙夫:

鄙陋浅薄的人。⑥亡(wú):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1分)

10、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解释不同的是(2分)

⑥④

⑴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⑵五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自省也⑶诲汝知之乎/诲人不倦⑷是知也/.......

日知其所亡 .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省”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启示。(4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丽宏

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

花,被灯火勾勒出来的世博会园区,神奇如梦幻世界。我看见了中

国馆,就像一顶红色桂冠,是园区中的一个瞩目的制高点。也看见了世博轴,那些云一般的

顶篷,喷泉一般的灯束,交汇成一条斑斓光带,贯穿园区,连接着黄浦江。来自世界各地的

展馆,星罗棋布。我想看一眼英国馆,它应该像一朵晶莹闪烁的巨大蒲公英;想看一眼西班

牙馆,它是一个造型奇特的藤编大筐;也想看看沙特阿拉伯管,那是一艘月亮船,一个空中

花园……然而不容我仔细辨认,那些斑斓光影已从机窗下一掠而过,不夜之城的大地正不断

逼近。

机舱里,人们在轻声赞叹。我的思绪,却如电影蒙太奇镜头,回溯到二十四年的一个深

夜。二十四年前,我住在浦东,就在如今的世博园区旁边。那时,周围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那天深夜,两岁的儿子突然发高烧,我和妻子要送儿子去医院看急诊,然而深夜没有公交车,

也要不到出租车,我只能骑自行车,让妻子抱着儿子坐在后面,赶去几公里外的医院。从医

院看完急诊,还是骑车回家,那辆旧自行车,承载着一家三口的重量,吱呀作声,缓行在无

人的公路上。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突然咔嚓一声,自行车折断了中轴,人仰车翻,我们全

家摔倒在马路中间,儿子惊惶的哭声回荡在夜空中……当年我们摔倒的那个十字路口,如今

正是世博园区的门口,就在那条华光四射的世博轴起点处!

二十四年那个昏暗惊恐的深夜,仿佛仍在眼前,而眼前早已是一个光明的世界。中国的

世博会,马上要向全世界敞开胸怀,就在这片我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二十四年前,住在浦

东的人有谁想到过这里会成为世博会园区?当年浦东被认为是上海偏僻的“西伯利亚”,繁

华的浦西和浦东之间,只有一条过江隧道,在黄浦江上造桥,也被人认为是难以实现的梦想。

如今,宽广的大道,正从天上,从地下,从水中,围绕着世博园区向四面八方辐射,连通上

海,连通中国,连通全世界。昔日的寂寥闭塞和今天的繁盛通达,反差是如此强烈。世博会,

改变着这片土地,改变着这个城市,也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抚今追昔,有一种神奇的感觉,

时空在交错,思绪在回旋,想象之翼在天地间翩然翻飞。

一百年前,一个生活在浦东的上海作家曾经写过一部幻想小说,书名为《新中国》。他

在小说中幻想一百年后在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他在小说中写道:人们“把地中掘空,筑成

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而黄浦江上的大桥,更让

小说的主人公惊讶:“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会终于要在中国展开大幕,一百年前那位作家的幻想,而且远远超越

他当年的幻想。

夜空下的世博会,是一片彩色的灯海,世博会到底是什么?

这是人类文化的大联欢,是人类文明的交谊舞。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的

。这个主题,并非我们已知的客

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中,在那些神秘的灯光里,答案即将斑斓纷呈

地展开。

将升腾的旭日。 2010年4月24日于四步斋 (选自《光明日报》)16.2分)

⑴璀璨(( )⑶斑斓( )⑷翩然( ) ....

17.2分)

(1)。 ....

(2)面对西方各国先进的发明创造,中国人只能瞠目结舌。 ....

18.文中“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

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一句文采飞扬,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4分)

19.作者在第四段中叙述了24年前的一段往事,这是一种什么叙述方法?在表达上有什

么作用?(2分)

20.“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作者说“世博会,改变着这片土地,

改变这个城市,也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结合第六段写出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变化。(4分)

21. 为什么说世博会“这是人类文化的大联欢,是人类文明的交谊舞”?(4分)

22.本文是“鸟瞰地平线”,作者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描写。文章结尾“飞机即将落

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这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3.一百年,世界博览会在你的家乡举办,请你展开想象的羽翼,

24.2010年4月25,远

记忆。,她的故事曾伴随了几代

人的成长。除了《海的女儿》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51.童话标题:《

2.阅读感受:三.分)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端午的味道

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天使让人牵挂

4月30日晚,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在上海世博园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两

位来自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藏族小朋友也出现在了舞台上,他们让人格外牵挂。其实,在玉树地震灾区,像这样的孩子还很多,下面就来结识两位同龄朋友。

才仁措毛,15岁,在玉树结古镇民族中学读初三。地震后家里房子垮塌,

教室也转移到学校的操场上。才仁措毛喜欢穿牛仔裤和毛皮马甲,在学校经

常跟同学一起跳街舞。她想去结古镇的安置点当志愿者,可是她奶奶不让去,

让她安心准备读书。她的左手在玉树地震后的一次余震中,不小心被刀割破。

才仁拉毛,14岁,在玉树结古镇民族中学读初中。目前随母亲临时居

住在玉树赛马场安置点,帮助父母照看家里的7个弟弟妹妹。她的父亲在结古镇上班,地震以后事情很多,经常早出晚归。过些天,才仁拉毛可能会被送到西宁等地的学校继续读书。 作文要求:

① 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感情。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不能出现学生本人名字和毕业学校名

篇三:201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汇总

class="txt">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忆冼星海

茅 盾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946年1月5日

(有删改)

------------------

【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13.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3

14.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4分)

“好奇”的原因: ①

“好奇”的内容: ②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6分)

答: 13.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14.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15.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

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名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是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的脚不沾地。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他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作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的可不容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偷偷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但不去有坟茔的地方,虽说不怕,可终究有些煞风景。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沾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一样闪烁。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是,偶有成功的时候,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 “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们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的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选文有删改)

13.本文回忆童年生活,主要围绕风筝回忆了小时候① 、② 两件事。(2分)

答:①②

14.阅读第⑤段,看看生动有趣的场面是怎样通过语言来体现的。(2分)

答:

15.第⑦段文字中,有许多句子写的传神精妙。试选取一句进行赏析。(字数100字以内)(4分)

2010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答:

(一)《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共8分)

13.①做风筝;②放风筝;(共2分。每空1分)

14.本段文字,抓住风筝的数量多、造型各异等特点展开具体的描写,同时,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相映衬,将放

风筝的场面写得生动有趣,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分。每个要点1分)

15.示例:“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的越飘越远。”这句话活灵活现的再现了放风筝时

的情景。特别是“摇头晃脑”一词,将风筝拟人化,让人仿佛看见失去控制的风筝在高空中飞舞的样子,又能感觉到小伙伴们由放飞的得意到失意的无奈与惋惜。

(共4分。选择句子1分,明确分析点1分。意思表述清楚流畅2分)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⑾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⑿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⒀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⒁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2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2分)

2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6分)

2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26、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80字左右)(8分)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好望角

连俊超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

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选自2010年2月《今日教育·读写舫》)

标签:北京 中考 语文试题 2010陕西中考语文 2010成都中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