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反义词 谁是郑州的敌人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10年以前,站在郑州二攻塔顶,你的视线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如令,再站在这里,你就会感到当年的视线如今却犹如井底观天,要想使你的视线得到满足,你只能移足裕达国贸。虽然,这仅仅是一个视线的微妙变化,但却让我们看到郑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自己的地理坐标上的飞速变化。
  郑州,这座坐拥六区五市一县、静静地躺在黄河边的中原重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河南省省会,如今的确成为京广线和陇海线上最饱满的亮点之一。站在自己的历史坐标上,郑州可以陶醉,但却不能不清醒。环视四围,回眸历史,郑州有必要做一番严肃的自我审视和剖析。
  曾几何时,二七广场聚集着最时尚、最活跃的商品社会元素,德化街呈现着浮华热闹的市井风俗图,但这很快仿佛过眼云烟,一切又似乎重新浮沉;亚细亚野太阳升起又沉落,郑百文异军突起复失败――郑州建设商贸城之路,走得跌跌撞撞,却一直期待着辉煌。就在我们今天重新审视时,又发现身后并不发达的兄弟城市一个个跑在了前面;周边的兄弟城市,都在以飞快的速度和加速度跟郑州拉大差距或超越郑州。郑州,这座以当代商战闻名的城市在经济学家的审视中正被无情地划为“第三世界”。
  郑州何以相形见绌?郑州到底怎么啦?
  如今,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在规划中原城市群,靠城市的群聚效应来实现河南经济的腾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龙头老大,郑州提出了建设大郑州的概念来实现郑州的重新崛起,并进一步带动河南经济的发展。
  郑州要重新崛起,就要像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所说的那样:“跳出郑州看郑州”。不但要认清自己,还要认清对手,要找出差距和不足,才能对症下药,重拳出击,实现跨越。那么,谁是郑州的“敌人”呢?商贸城路上划的是什么辙
  外地人说起郑州,自然让人想起亚细亚和郑百文的火爆年代。当年在二七商圈打拼的老商人,常常把在二七商圈的经营引为荣耀。但时光荏苒,当所有的风光不再时,这些郑州商圈里的第一代商人多少有一些失落。
  在银基商贸城开有摊位的李女士,虽然生意做得不错,但仍然怀念当年在亚细亚商场时的风光。“我们那时生意不但火爆,还到处受到尊敬,很多人能以在我们店里买到服装为荣,甚至不少外地朋友托关系买我们的货。但是现在……”说到这里,李女士有一丝伤感。
  但更让她伤感的是,在银基商贸城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她,越来越感到来自外地市场的压力。前一段她去了一趟武汉,看望在当地同样做服装批发生意的一位朋友。他们原来同在亚细亚商场做服装生意,亚细亚衰落以后,她的这位朋友也在银基商贸城附近做过一段,但受不了一伙不法分子的敲诈,一怒之下去了武汉。现在,原来规模远不如自己的朋友,生意却做得越来越比自己大。
  更让她深受刺激的是,她在那里恰好碰到了四五个来自驻马店、信阳的老客户,两三年前他们经常在她那里进货,但现在都移师武汉。这些客户说,他们那里做服装生意的,基本上都到武汉来了。一位来自驻马店市泌阳县的客户为了使她相信,举例说专拉他们这些河南生意人到武汉进货的卧铺车,由几年前的一辆车还拉不满增加到现在的三辆车还不够坐,而到郑州的这样的卧铺车,却恰好相反。“郑州原来比武汉强,但现在不行了!”朋友感叹地说。其实郑州的商贸城之路,跟李女士的经历颇为相似。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亚细亚如日中天的时候,郑州市发展商贸城的轮廓初定。20世纪90年代初期,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这一设想,郑州市人民政府也作出了具体规划。郑州市的商贸业也因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不但崛起了一批现代化的零售商场和批发市场,还引发了闻名全国的“郑州商战”。1997年,郑州市正式被国家确立为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
  次年12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其中也重点突出了郑州商贸城规划,即把郑州市建成全国重要的商贸、金融、信息中心,成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良好、具有中原特色和国际功能的现代化商贸城市。到21世纪中叶则要把郑州建设成现代化、多功能的国际商埠。按照江泽民同志的题词和国家有关部委的批示精神,郑州市确定了郑州商贸中心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基本内涵后,先后筹资上百亿元资金用于商贸城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初步形成了大流通、大商贸的市场体系,商贸城建设初具雏形,中心城市的深吸引、远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商品交易最集中、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回首郑州市的商贸城之路,多年从事城市竞争力研究的郑州工程学院老师曹利强颇为感慨:20世纪90年代初期,郑州市商贸业与周边城市旗鼓相当,武汉有批发业,长沙、石家庄有糖酒会,郑州也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在这一轮商战中,郑州还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乾坤挪转,原来与郑州旗鼓相当的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重庆等,都迅速崛起,并逐渐拉大了与郑州的差距。而郑州的商业在1999年则落到了低谷。更令郑州尴尬的是,当时在权威部门对全国零售业50强和连锁商业区50强的排名中,郑州无一入围。
  现代化商贸城竟然与50强无缘,这尴尬的事实令曹利强十分震惊和痛心。为什么郑州商贸城历经十余年的建设,总体实力却在削弱,国有商业严重亏损,批发市场也步履艰难?为什么面对周边城市日益高涨的商贸大潮,面对明星般升起的武汉、重庆、长沙、成都等城市,郑州却迎战乏力,只能苦苦支撑?为什么曾经一度创造当代中国商业辉煌的郑州,只能回味“中原商战”的壮烈,这不能不让人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数据让郑州尴尬
  
  说起郑州市的商贸竞争力,郑州工程学院老师曹利强最有发言权。2000年12月6日,他受时任郑州市的市长陈义初同志的委托,做过一份厚达70页的《郑州商贸城竞争力调查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与全国一些发达商贸城市相比,郑州商贸城的发展正在受到八个方面的威胁。这八个方面主要包括经营环境的不尽如人意、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落后、缺乏带动整体商贸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等,以及周边城市如长沙、武汉、广州、石家庄、成都等的迅猛发展和商圈的强劲扩张,正在侵入和蚕食郑州并不稳固的商圈。
  从调查的18个项目来看,当时郑州城市商贸竞争力的优势是+40.5,劣势是―53.5,两者相加是―13.0,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商贸城市,郑州缺乏商贸竞争力。这无疑让郑州十分尴尬。
  在作为对比调查的北京、上海、天津、石家庄、武汉、广州、合肥、乌鲁木齐等9个省外城市和3个省内城市中,省内城市与郑州相比毫无优势可言,而省外城市除乌鲁木齐和秦皇岛大多数指标及合肥、天津等城市部分指标不如郑州外,郑州市各方面的竞争力总体也均远远落后。
  在商贸城建设上雄心勃勃的郑州,却为何没有最终实现商贸的腾飞?曹利强老师分析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郑州缺乏相应的工业支撑。像长沙、西安、武汉等城市都有相应的产业来支撑商贸的发展,而郑州却缺乏这种必不可少的商贸发展依托。郑州发展商贸城,就好像自己搭了一个平台,让别人来赚钱,而自己却没赚多少。城市竞争力:倒数第三!
  这不是郑州惟一的尴尬。
  “从各项城市发展和竞争能力排名中,郑州总习惯从后面寻找自己的名字。”外地人这句对郑州戏谑的话,让在郑州一家企业上班的张小姐记忆深刻。
  张小姐的男朋友在西安做食品销售工作。今年8月份,张小姐抽空兴致勃勃地去西安跟心上人“鹊桥相会”。饭局一开,一位当地经销商就跟她开玩笑说:“你干脆到我们西安来工作算了,一来可以了结两地相思之苦,二来我们西安比你们郑州发展的速度快,比较有前途。”张小姐不以为然,这位经销商就有鼻子有眼地说:“最近,中科院一位博士出了一本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的书,上面说我们西安超你们郑州七八个位次呢。你没有听过一句话说:在各种排名中,郑州喜欢从后面寻找自己的名字!”
  这话让张小姐感到很没面子,她觉得对方是故意在贬低郑州,同时也是在贬低自己。郑州排名会这么低?所以就不客气地跟对方争吵起来,结果饭局不欢而散。
  回来以后,张小姐突然觉得心里有点不踏实,就专门抽时间到郑州购书中心转悠,看到底有没有对方所说的那本书,结果还真找到了,并且在进行评比的47个城市中,郑州的城市竞争力排名第45位,真的比西安低8个位次。不但这样,跟周边其他城市相比,差距也不小。比如济南排名第15位、武汉排名第16位、石家庄排名第34位。张小姐顿时尴尬不已。
  尴尬之余,张小姐有点不服气,她倒想看看郑州到底哪点落后了。一看城市竞争力各项指标,郑州的政府管理竞争力倒数第十三名,开放竞争力倒数第九,结构竞争力、文化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倒数第一,制度竞争力倒数第二,金融资本竞争力倒数第十一,基础竞争力倒数第七,企业管理竞争力倒数第三,只有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综合区位竞争力稍高,分别排到第11位、第12位、第22位,还真应了西安那位经销商的话:郑州只能从后边寻找自己的名字。
  这份报告对郑州各项竞争力评价究竟如何,这里不妨摘述该报告中对郑州城市竞争力的12个评比指标中的3个排名评点:
  “郑州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市内道路、水、电、煤气和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差;对外联系的路网和航空等基础设施也有待改善;城市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尽管取得一定建设成就,但是仍然相对落后。”
  
  “郑州制度竞争力排名末位,社会治安状况不佳,人身财产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法制建设有待加强,个体经济决策自由度不高。企业创办不易,行业准人限制高。”
  “郑州政府管理竞争力中等靠后,有一定的规划能力,城市功能定位准确,城市知名度高,但信誉度差,政府的社会凝聚力弱,需要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市民满意度,政府办事效率和水平也需要提高。”
  “虽然这个竞争力报告中的衡量体系不一定很完善和科学,但却可以作为一个参照系来衡量郑州的整体水平。”曾经参加过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相关研讨会的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说。据他介绍,该报告是由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的博士后倪鹏飞主持,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一批专家、学者共同完成,有一定的权威性。
  谷所长解释说,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有三个方面:一是初始竞争力,由区位条件、自然资源、资本存量等自然或静态因素所决定的城市竞争优势;二是潜在的竞争力,指由基础设施、法规体系、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度等人为可变的软硬环境因素构成的动态发展优势;三是现实的竞争力,指经济实际运行效果或效率,如GDP、人均GDP、经济增长速度、产业体系和优势产业群、城市化水平及体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从纵向来看,郑州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但横向来比较,郑州各方面的竞争力又是比较弱的。”谷所长说。
  
  
  
  长沙:让速度说话
  
  《长沙晚报》发过一篇文章,叫做《让速度说话》,气势咄咄逼人。
  文章里面这样写道:“在除直辖市及拉萨外的31个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广州、深圳和成都等13个城市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集团。而郑州、西安、长沙、昆明等4个城市却处在第三集团,城市的经济总量相差不大。2001年, 这四个城市的经济总量排名依次为郑州、西安、长沙、昆明。相对来说,郑州、西安、长沙、昆明等四市的起跑点比较接近。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望着GDP总量远远跑在前面的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长沙暂时还没有办法去追赶。但对于就在眼前的郑州、西安,长沙只要鼓足干劲,定能一个个赶上去。2001年长沙的GDP虽然仍排在第三,但与郑州、西安的差距已大大缩小;到2002年,长沙的GDP就仅差排名第二的西安6亿元。”
  当快接近的时候,长沙已不屑再与郑州相比了,因为按现在的速度,郑州已经不再成为他们追赶的主要目标了,他们已经把眼光投向了排名更靠前的城市。文章还提到:现在长沙在紧赶西安、郑州的目标上,更是把追赶的目标瞄准了邻近的大都市武汉!武汉位于第一集团,地处长江中游,其GDP在2002年已达1348亿元,拥有地理、文化和科教等多方面的优势。而长沙的GDP还与1000亿元有相当一段距离。两个城市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但是正因为差距的存在,武汉才成为长沙追赶的下一个目标。
  长沙,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与郑州无法相比的。但是在不知不觉中,现在竟然不屑于郑州这样的竞争对手了。
  
  西安:增势强劲
   环顾四周,其实何止长沙,还有一群凶猛的“虎狼”正对郑州虎视眈眈。
  西安就是其中的一个。尽管西安市2002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与郑州相比还差103.3亿元,但是连续数年来西安市GDP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13%以上,而郑州则在10%左右。西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外资金利用处处长赵俊民说:从现在的发展来看,西安现有的旅游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完全地、充分地转化为促进西安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西安的潜在优势终将体现在西安的城市经济发展上,西安的“魅力和竞争力”将会很快提高,这势必成为近邻郑州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记者在西安采访时,明显感觉到了西安这种蓬勃的发展力,如果西安继续依照这样的态势发展,而郑州又没有制定强有力的举措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那么,不久的将来,西安势必会超过郑州!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据2002年2月郑州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去年郑州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经济总量列第12位,落后于济南、石家庄、福州和长春均在200亿元以上;而比西安和长沙分别多出103.3亿元和115.9亿元。郑州在今后若干年内要赶超的目标就是济南、石家庄、福州和长春。同时,还不得不提防西安和长沙,因为他们已将目标瞄准郑州。
  郑州市统计局综合处处长黄飞进一步解释说,排在郑州前面的济南、福州、长春等几个城市,经济总量都比郑州大,速度也比郑州快,增量自然就比郑州多,这样郑州与他们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如果郑州没有超常规的发展,要想在经济总量上超越这几个城市不太可能。
  黄飞还认为,从另一方面看,在郑州后面的西安、长沙,1998―2002年的平均增长率分别比郑州高出2.9个和1.4个百分点,“十五”计划安排又分别比郑州高出2个和1个百分点。照此速度发展,这两个城市的经济总量有可能在5年后超过郑州。在过去的10年里,已有过福州和长春超越郑州的先例,所以西安和长沙超越郑州并不是没有可能。
  
  
  武汉:商贸威胁
  
  西安是这样,另一个排在郑州前面的城市武汉更值得注意。郑州市商业局副局长闫铁城在分析郑州商业发展对手时说,在商业竞争上,西安、太原、合肥等对郑州都有一定的威胁,但不是最大的威胁,最大的威胁来自武汉,它正在猛烈争夺郑州的市场。
  从另外一些方面,比如会展业和发展CBD(中央商务区)来说,武汉的CBD定位于华中商务的主中心区,跟郑州定位差不多,但明显比郑州更具竞争力。据武汉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晓介绍,武汉CBD核心区总的控制性规划面积为11平方公里,由金融交易、商务博览、生活居住、商业服务等四大功能板块构成。截至目前,仅CBD选址所在的江汉地区内就有相当数量的国内银行的区域性分行和法国兴业、日本陆舆、香港汇丰等境外金融机构,辖区内金融网点有230多个。同时还汇集了一批证券和保险公司,70多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还在江汉区设立了办事机构,法国领事馆也位居其中。“与郑州相比,我们竞争的优势很多。”
  在与兄弟城市的竞争中,郑州可谓“前有狼后有虎”,并且已经和正在被“虎狼”所不屑。这种即将被抛弃的失落感,让人无法言表。
  
  本土企业:“孔雀东南飞”?
  
  被竞争对手抛弃,已是郑州的耻辱,最让郑州人难过的是关于郑州本土企业将要抛弃郑州的传闻。
  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是郑州土生土长的企业,经过发展如今已在食品行业赫赫有名,但早有传言说他们将要迁往省外。同样的传闻还有河南辅仁药业有限公司,虽然无法通过正式渠道证实传言的真实性,但在业界似乎流传已久。如果这些成为事实,对急于引资的郑州的打击可想而知。
  此前生产百消丹的长甲集团总部的迁往上海,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厂的北上北京,以及在南阳起步后迁到郑州不到一年又迁往北京的王码集团,都曾使郑州人痛心不已。此后是否还有其他企业前赴后继,恐怕仍然是一个没有把握的悬念。
  一家行业协会的秘书长所说的话令人深思。他说: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的说法,说本土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以后,就必须迁到上海或东南沿海等地发展;如果不这样,企业就很难再持续发展,甚至将出现倒退现象。我们在为这种说法感到痛心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进行反思:好的企业为什么都要“孔雀东南飞”?
  龙头企业想要“孔雀东南飞”,相关部门往往会使出感情牌极力挽留。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对此不无忧虑地说,感情当然要讲,但问题在于,真正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壮大问题时,还有谁顾及那么多的郑州情结呢?
  如果我们没有特别的吸引力,“郎有情,妾有意”,在这个崇尚自由恋爱的年代,谁又有能力阻止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呢?这位政府官员带有戏谑的评价让人听起来还真不是滋味。
  看着自己一手养大的“孔雀”纷纷外飞,当运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干预不灵的时候,郑州是否应该考虑用市场的杠杆来扭转局面呢?
  
  最大的“敌人”是……
   谁是郑州的“敌人”?注定这是一个艰难的解答。
  表面上看,郑州近年来竞争力的下降是因时空位置重要性的下降所致。时空因素的限制,是一个经济系统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郑州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茫然和不知所措。
  “从郑州的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定位于区域性的现代化商贸城还是有一定创意的,但是缺乏产业支撑的商贸城无异于一座空中楼阁。目前,工业短腿已成为河南省理论界普遍认可的影响郑州发展的制约因素。”谷建全分析说。
  受定位影响,必然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有业内人士分析,郑州过去多年的发展更多地得益于作为省会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却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也缺乏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
  
   引资尴尬
   无论是市民还是投资方都对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颇有怨言,正如一家公司驻郑州分公司的负责人李经理说,政府部门在配合衔接时经常出问题,这无疑增加了企业投资的成本。他抱怨说,他的公司拟在北环以外的郑花路建一座汽车超市,申请了一年都没有批下来。所有这些,不但影响郑州的城市形象,也使外地投资者对其投资环境抱有顾虑。
  从招商引资上,我们或许能看出些许端倪。从郑州市招商引资的实际金额来看,与外地差距不小:去年全年,郑州市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为9200万美元,而石家庄市是2.04亿美元,合肥市是1.76亿美元,西安市是2.21亿美元,太原市是1.18亿美元,长沙市是3.28亿美元,济南市是5.42亿美元,武汉市是8.63亿美元,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市委书记李克的话说,郑州的引资是“非常非常非常少的”。三个“非常”,将郑州的巨大差距跃然纸上。
  为此,郑州市外经贸局招商处的一位处长向记者抱怨说,郑州市以前的招商工作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在投资环境上,做的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他的话在最近召开的郑州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得到印证。郑州市市长王文超对此也做了深入分析:郑州市招商引资存在着引资规模小、速度慢、水平低等问题,是因为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软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整体对外开放意识不强、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下等原因所致。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郑州市的对外开放形象,已经成为郑州市扩大对外开放的严重障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老总说,企业之所以不愿来郑州投资甚至纷纷外迁,是因为以前政府为吸引外资而进行的政府职能改革缺乏吸引力;而相比之下,上海等地则不同,那里的政府职能改革卓有成效。
  很显然,郑州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相继开通的“一站式”办公、网上并联审批和代理服务等,就是想为投资者开辟一条“快速通道”。“我们希望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希望有进一步的优化和管理措施出台。”这位企业老总说。
  一个郑州纺织大世界的兴衰,就能真切体会到这位老总的心态。郑州纺织大世界曾经是河南省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也曾是全国十大纺织品批发市场。在鼎盛时期的1995年,拥有商户2500多家,年交易额40亿元。由于黑社会犯罪组织宋留根团伙的祸害,8年以后的今天,销售额只及鼎盛时期的1/4,商户也只剩下800多家。
  无独有偶。敦睦路服装批发市场、黄河食品城等,没有一个没受过黑社会组织的染指。一位了解郑州批发市场发展概况的商户不无感慨:郑州市一些不错的批发市场,都是因此衰落。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上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市民哄抢商品的情景,想必外地客商都难以忘记。采访中,有人就此提出疑问:一个现象是“个例”,但众多的“个例”集结起来,能否说明问题?这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一个城市就好像一个班级,如果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好,学生们都会努力争取好成绩,这样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就会赶上去。反之,人人无心学习,想学习的怎会不转学呢?
  
  
  失落何在
  
  郑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市民却很难形成一种对郑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失落和迷茫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失落和迷茫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上下班时,在拥挤的道路上行走,他们会这么想;在一座座烂尾楼前兴致顿失时,他们会这么想;在经过曾经辉煌一时的二七商圈时,他们更会这么想;当在武汉的朋友打电话描述武汉的繁华、在西安的朋友描述西安的发展速度时,当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论深圳、上海、苏州等地时,他们依然会这么想。
  如影随形,失落和迷茫伴随着每一个有荣誉感的郑州人。但郑州又该如何消除这种失落与迷茫呢?
  “郑州要想不再失落和迷茫,必须得认清自己。从发展速度上看,武汉、西安、石家庄可能是郑州的对手或潜在对手,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称之为郑州发展的敌人,但不是郑州最大的敌人,说到底,郑州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郑州能不能快速发展,关键就在于看自己怎么做!”郑州工程学院老师曹利强如是说。
  这些年,不能不承认,郑州的发展速度可谓飞速,道路越来越宽,也越来越漂亮;金水河清波涟漪、绿柳拂堤;郑州的商场也越来越多,购物环境也越来越好――纵向比较,郑州可以骄傲;但横向比较呢?
  郑州在发展,别人同样在发展,而且发展的速度更快。跳出郑州看郑州,才知道郑州是什么模样,才能够认清自己,才能够看到郑州目前不可以骄傲的理由。郑州市相关领导的苏州、杭州、宁波、温州之行,是否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真实的差距?
  种种迹象表明,在发展的道路上,郑州正在逐渐觉醒。
  一位学者曾经将社会历史分为这样三个时期:一是黑铁时期,即权力要人民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时期;二是黄金时期,即权力认为人民需要什么就谋求什么的时期;三是钻石时期,即人民需要什么,权力就服务什么的时期。很显然,从目前政府运行机制及实际效果来看,政府对公权力的运用仍然停留在黄金时期,把为人民服务理解成代表人民,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代表意识的固化往往导致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的伴生和掺杂,导致行政部门向外或者是向上进行利益诉求,而不是向内以关注市民。南方一著名记者在采访二七广场改造时就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政府在决策时是否能多听听市民的意见?”
  由黄金时期转变为钻石时期,需要过程。很显然,这一过程的启动需要勇气和气魄。
  好在这方面的“坚冰”正在消融。郑州市政府近期的一系列行为,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变化正在发生。(本文选自《经济视点报》)
  (责任编辑:朝阳)

标签:郑州 谁是 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