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政治 > 正文

【神经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焦虑性神经症病例

时间:2019-04-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目的:广泛筛选与神经症发生有关联的人格障碍、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等可疑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关联程度。方法:通过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用生活事件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人格诊断问卷对100名就诊于北京两家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神经症患者(病例组)和按照性别、年龄(±3岁)成组匹配的无精神障碍的200名上述医院的工作人员(对照组)进行自评问卷调查。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得分、父亲拒绝因子得分、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得分、母亲拒绝因子得分、总体人格障碍得分均高于对照组[22.5 vs.2.5,(40.4±14.1)vs.(35.4±7.9),(29.1±7.5)vs.(28.2±5.6),(40.4±13.7)vs.(36.8±8.5),(29.8±14.1)vs.(17.1±13.0);均P   病例组:2009年3月至2009年4月,就诊于北京2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门诊和病房的100名神经症患者。入组标准:符合ICD-10[12]诊断标准的神经症患者,包括焦虑障碍、恐怖障碍、强迫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者;年龄≥16岁;性别不限;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小学以上受教育程度。排除标准:(1)罹患精神分裂症、分裂样人格障碍等精神障碍诊断的患者;(2)文盲。
  对照组:从上述2家医院选择无精神障碍病史的医院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研究生作为对照,共征募对照200名。入组标准:年龄≥16岁的健康人,既往无精神障碍病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小学以上受教育程度。
  1.2工具
  1.2.1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该表为自评量表,内容包括婚姻状况、职业、家庭收入、诊疗经过等项目。
  1.2.2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13]
  该表为含有48题的自评问卷,按性质分为正负事件,包括3方面的问题:(1)家庭生活方面(28条),(2)工作学习方面(13条),(3)社交及其他方面(7条)。某事件刺激量=影响程度×影响持续时间×事件次数,之后分类汇总正负性事件分。
  1.2.3父母养育态度问卷(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14]
  共81条,该量表可归纳为父母各4个因子:拒绝、情感温暖、过分保护和偏爱,反映父母养育方式四种不同的倾向。计算代表各因子条目的得分,某一因子的分数越高说父母养育方式越倾向于该因子。
  1.2.4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th Vision,PDQ-4)[15]
  共81题,包括分裂样、分裂型、偏执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戏剧型、自恋型、边缘型、反社会型等10型人格障碍。受试者根据问题的描述与自己情况的符合与否对每题以“正确”或“错误”回答,回答“正确”将作为病理反应记分,分数越高表明人格障碍的症状越多。黄悦勤等[16]将PDQ-4中文版应用于社区,显示具有高灵敏度和中等特异度,是效度和信度较好的人格障碍筛查工具。
  1.3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人口社会学构成情况及两组问卷各因子原始分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问卷各因子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后退法Wald筛选危险因素。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的一般情况
  病例组年龄16~70岁,平均(34±13)岁;男性50人,女性50人;焦虑障碍46人,恐怖障碍11人,强迫障碍30人,躯体形式障碍13人。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婚姻状况、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居住地情况、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职业因素没有明显的混杂作用。
  2.3两组生活事件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得分比较
  比较两组发病前1年内的生活事件量表得分,经非参数检验,病例组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分高于对照组(22.5 vs.2.5,Z=-8.02,P=0.014)。
  两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得分结果显示,病例组的父亲拒绝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分[(40.4±14.1)vs.(35.4±7.9),(29.1±7.5)vs.(28.2±5.6);t=35.5,9.0;P=0.035],及母亲拒绝因子分[(40.4±13.7)vs.(36.8±8.5),t=21.8,P=0.028]均高于对照组。
  2.4两组间人格诊断问卷得分及阳性率比较
  总体人格障碍量表得分病例组高于对照组。以40分为阳性界值(此界值特异度为95%,灵敏度为50%[12])比较两组人格诊断问卷量表各分型及总体人格障碍的阳性率。经χ2检验病例组人格障碍倾向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以往研究显示神经症的发生与人格障碍密切相关[21-22],本研究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各型人格障碍及总体人格障碍OR值均大于1,这说明神经症患者存在人格障碍倾向。换言之,神经症可能与多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共病,此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神经症患者强迫型人格障碍阳性率最高达63%,且病例组总体人格障碍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支持以往研究的结论。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中,总体人格障碍进入,其OR值为4.84,这也说明了人格障碍是神经症发病危险因素之一,与以往一些研究的发现基本一致[23-25]。
  本研究选择的对照大部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及医学研究生,这种情况可能会对本研究中与神经症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的识别造成混杂,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上述3种职业的3个问卷的各因子原始得分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职业因素可能不会对本研究危险因素的识别造成干扰。
  综上所述,加强社会支持,减少负性生活事件,进行个性矫正,提高个体应付能力对预防神经症的发生或复发是十分必要的。鉴于神经症是一类异质性高、病因复杂的精神障碍,今后的研究应该扩大样本,从社区人群中选择多种类型对照,进一步探索人格障碍、负性生活事件和生物学等因素与神经症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Nilsson E,Bogren M,Mattisson C,et al.Point prevalence of neurosis in the Lundby Study 1947-1997[J].Nord J Psychiatry,2007,61(1):33-39.
  [2]Semke VI,Polozhii BS,Krasik ED,et al.Epidemiolo-gy,clinical aspects and prevention of borderline conditions in the regions of Siberia and Far East [Article in Russian][J].Zh Nevropatol Psikhiatr Im S S Korsakova,1991,91(12):7-11.
  [3]Mackenzie G.Neurosis may be increasing [J].BMJ,2001,323(7317):870.
  [4]Torres AR,Prince MJ,Bebbington PE,et al.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prevalence,co morbidity,impact,and help-seeking in the British National Psychiatric Morbidity Survey of 2000[J].Am J Psychiatry,2006,163(11):1978-1985.
  [5]Shen YC,Zhang MY,Huang YQ,et al.Twelve month prevalence,severity,and unmet need for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in metropolitan China.Psychol Med,2006, 36(2):257-268.
  [6]石其昌,章健民,徐方忠,等.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4):229-236.
  [7]杨德森.行为医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134-136.
  [8]Sarsembaev KT.Biological and social correlates of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neurosis course[Article in Russian][J].Zh Nevrol Psikhiatr Im S S Korsakova,2003,103(5):66-70.
  [9]Rodgers B.Socio-economic status,employment and neurosis[J].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1991,26(3):104-114.
  [10]刘宝花,黄悦勤,宋燕华,等.父母养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神经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56-157.
  [11]黄悦勤.临床流行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93.
  [12]世界卫生组织.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范肖冬,汪向东,于欣,等,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7-104.
  [13]张亚林,杨德森.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1-106.
  [14]张津萼,宋燕华,张艾琳.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试用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57-59.
  [15]黄悦勤.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79-281.
  [16]黄悦勤,刘宝花,刘肇瑞,等.北京市高中一年级学生人格偏离的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5):338-340.
  [17]万承龙,蔡昌群,项银荣.生活事件及其相关问题对城乡神经症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1999,(1):42-44.
  [18]谢蓓芳,林永清.神经症发病因素与生活事件相关性的调查及干预对策[J].现代康复,2000,(5):788.
  [19]Brown GW,Harris TO,Ales MJ.Social factors and co morbidity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J].Br J Psychiatry,1996,168:50-57.
  [20]周伟东,陆福山.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父母养育方式及防御方式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1):21-23.
  [21]孔晓明,李晓驷,董毅,等.神经症患者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8):687-689.
  [22]王佩蓉.住院青少年神经症息者个性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68-670.
  [23]Benjaminsen1S,Krarup1G,Lauritsen R.Personality,parental rearing behaviour and parental loss in attempted suicide a comparative study[J].Acta Psychiatr Scand,1990,82:389-397.
  [24]崔伊薇,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6,17(3):200.
  [25]Zimmermann J,Eisemann M R,Fleck M P.Is parental rearing an associated factor of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hood [J].Quall Life Res,2008,17(2):249-255.
  编辑:赵志宇
  2009-06-22收稿,2009-11-09录用

标签:神经症 对照 病例 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