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6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 月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

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②尽却:全部退去。③童隶:书童仆役。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 宜:__________ .

(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

(二)

①②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

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朝议遣玄北讨 讨:__________ .

(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匿: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

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3.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①②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③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⑤,以身任责,脱有触忤⑥,祸谴立至。主上⑦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⑧,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

【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②除:被授予官职。③白母:禀告母亲。④在言路:指当谏官。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⑥触忤:触怒(皇帝)。⑦主上:皇帝。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 ..

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 ..

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 ..

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四)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①之乘,使驺子②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①烦且:良马名。②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趋驾烦且之乘 乘:__________ .

(2)尽释车而走释:__________ .

2.对句子“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B.用烦且的马和韩枢的巧合,以为不如下车走。

C.凭着烦且这样的马和韩枢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

D.凭着烦且的良好技能和马夫的技巧,还是不走下去好。

3.文章画线句子写出了景公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南郡庞士元①闻司马德操②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③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④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⑤所以慷慨,夷、齐⑥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⑦,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刘备中郎将。②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③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⑤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⑦窃秦之爵: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窃秦”。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二千里候之 候:__________ .

(2)伐雷鼓 伐: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

B.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

C.你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

3.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庞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①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晏子请数其罪云 数:__________ .

(2)必轻吾国 轻:__________ .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 宗 有 一 骏 马 特 爱 之 恒 于 宫 中 养 饲 无 病 而 暴 死 太 宗 怒 养 马 宫 人 将 杀 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

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①之。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劓:古代一种刑罚,割掉鼻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魏王遗楚王美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B.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 右备容臭 ..

C.虽恶,必言之/所恶有甚于死者 ..

D.妾知也/知之为知之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王 爱 子 美 矣 虽 然 恶 子 之 鼻 子 为 见 王 则 必 掩 子 鼻

3.从本文来看,郑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袖计谋之所以得逞,在楚王身上可以找到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①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

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儿怠,则少加夏楚 怠:__________ .

(2)至夜分 至: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腿,解下衣服用胸暖温背面。

B.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腿,解下上衣暖和胸和背。

C.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暖和着我的脊背。

D.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脚,解下衣服盖在胸口和脊背上。

3.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二: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集萃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集萃

一、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或谓惠子曰( )(2)非梧桐不止( ) ..

(3)是商贾之人也( ) (4)递辞平原君而去( ) ..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 ..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

(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5.(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4分)6.B (3分)

7.(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2分) (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2分)

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2分)(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鹐”(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绿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3分)

二、文言文阅读。

教 子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①,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②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③。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④,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⑤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

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⑥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⑦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⑧! (选自《颜氏家训·教子》)

【注释】①中庸之人:中等智力的人,普通人。 ②节:约束,限制。 ③匮:柜子。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柜”。 ④稚:儿童。 ⑤笞(chī):用竹杖、荆条打。 ⑥恣:放纵。 ⑦诃:同“呵”。怒斥、喝斥。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下愚虽教无益(好处) 邑人奇之(认为??奇特) ..

B.师保固明(本来) 处处志..之(做记号)

C.宜诫翻奖(反而) 互相轩邈(高大) ...

D.导习之矣(引导) 动心忍性(使??坚韧) ..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河曲智叟无以应 ..

B.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 义不杀少而杀众 ..

C.骄慢已习,方复制之 吾妻之美我者 ..

D.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9.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

A.本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对于一般人,不早教育就不会明白事理。

B.作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及早进行,即使没条件胎教,也要在“识人颜色,知人喜

怒”时,“便加教诲”,而不能等问题出来才教育。

C.作者认为赞誉孩子会给孩子带来灾祸,“笞罚”是唯一的好方法。

D.本文针对当时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处

处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言辞恳切,极其感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分)

(2)诚哉斯语!(2分)

7.C(2分) 8.B(2分) 9.C(2分)

10.(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从不敢虚报数目,一定用诚实之心对神说实话。(2分)(2)这话确实有道理!(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计人过。初参政知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⑥。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⑤穷问:彻底追究。⑥量:度量,气量。

7.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不喜计人过(过错)杂然相许(赞同) ..

B.是小子亦参政耶(这) 委而去之(丢弃) ..

C.蒙正遽止之(急忙)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单) ..

D.同列犹不能平(还)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指责) ..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 时皆服其量 安陵君其许寡人 B. 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C. 不问之何损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D.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9.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中的蒙正是一个不计他人过错、宽宏大量的人。

B.文段运用了对比,写同列“怒”“不平”的表现,有力烘托了蒙正的大量。

C.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使蒙正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与人处事中能宽以待人,别人会更佩服你。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译: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

①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

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

②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

C.先天下之忧而忧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香远益清(远: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

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

C.斟酌损益(益:增加) 晏子对曰(对:回答) ..

D.薄暮冥冥(薄:迫近) 凄神寒骨(凄:凄凉)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

12.B(2分) 13.D(2分) 14.(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

长他的才干。(1分) (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分) 15.为景公解疑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5分)

(一)

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於校雠①如此。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二)

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禽。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郁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校雠:校对。②藉:借助。③经年:一年以后。

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阅十年而书成(经历) B.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探求) ..

C.自谓可将十万(带领) D.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乃撰《广雅疏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B.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 先帝不以臣卑鄙 ..

C.全队溃覆,几为所禽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D.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②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

20.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

17.D(3分,“会”是“恰逢”的意思)18.C D

19.①(王念孙)被罢免官职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②(刘羽冲)常常在庭院里独自漫步,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20.王念孙为考证一字而博涉万卷,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值得推崇;刘羽冲则盲从典籍,泥古不化,落得可悲下场,我们要引以为戒。

六、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5-6小题。(共6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

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如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注释】刑:通“形”。指形成或事实。嘿:同“默”。禽:同“擒”,拘捕,捕捉。

5.选出与本文“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一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3分)

A.鞅少好刑名之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

C.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D.汝可疾去矣,且见禽——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

7.解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每句3分)

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都耳。(《记承天寺夜游》)⑵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⑶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5.A(3分);6.B(3分);

7.?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情感,每个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峰阻隔了。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篇三:2016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2016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外文言文阅读与考评的要点。

2.掌握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方法指津』

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①结合注释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即集中注意力浏览文段一遍,大概明了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前因后果如何,谁说了什么话,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②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中,需要一一落实问题中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步中完成。③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做出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2.掌握几个常见的解题方法。①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题。“年且九十”中的“且”是“将近”的意思。②以注释解题。③以文旨解题。有些题目必须先要弄懂全文的主旨,才能回答。

三、『典型例题』

第一类:成语、寓言故事类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亡 :(2) 既反 反 :

2.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2分)

文: 。

4.根据本文内容,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解析:

1.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钥匙,要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词义,并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的词义。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的题型有:(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2)辨析常用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3)对词义的理解能沟通,链接,触类旁通;(4)能在给定的语境中恰当运用文言实词或虚词。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平时要多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实词的词义或虚词的用法。在做题目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从文章整体理解入手,抓住关键词语,瞻前顾后,学会揣摩,准确辨析,并且要善于联想曾经学过的相同或相类似的字词的含义,然后准确答题。

本题考查实词“亡”的意义,结合课内所学的知识思考词语“亡”的意义,例如 ①“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通无意思是没有之义;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是逃跑之义;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中的“亡”是丢失之义;④亡羊补牢中的“亡”是丢失之义。本文中的“亡”与③④中的“亡”意思相同都是丢失之义。第二题本题重在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识别应当从掌握通假的规律入手。构成通假的前提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具体而言,通假的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用“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③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替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固以怪之矣”“以”通“已”。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道题中的“反”通“返”,是返回,回来的意思。

2.本题重在考查常见文言句式。文言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结构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结构,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只有掌握这些特殊句式,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的确切意思。本题考查的是其中的省略句。文言文中

的省略句很多,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今天读文言文应当能准确地补出省略成分。省略句有几种情况:A.省略主语。如“(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B.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C.省略宾语。如“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D.省略介词。如“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答题时要瞻前顾后,仔细辨别推断。

省略成分的补充,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全文,此句中省略的是“杨子 邻人”

3.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不聪明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参考答案: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4.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参考答案:歧路亡羊 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四、『巩固练习』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016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研读课外文言文。

第二类:名人轶事、文史类

一、研读例文,把握阅读方法

例文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③食不给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以天下为己

3.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例文二、[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标签:文言文 课外 中考 2016年中考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