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2010上海市化学中考

时间:2017-03-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0上海市化学中考

2010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20 A、冰块融化B、黄瓜榨汁 C、菜刀生锈 D、玻璃破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冰块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黄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2010??上海)常见的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AgB、Zn C、Al D、Cu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 Au. 解答:解: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选项中给出的四种金属 Al 的活动性最强,故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 3、(2010??上海)“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属于 A、纯净物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解:“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就属于混合物.4、(2010??上海)氯化钴(CoCl A、+2B、+1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钴中钴(Co)元素的化合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化合物中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5、(2010??上海)胃酸能帮助消化,但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 A、NaClB、Al(OH) C、CaOD、NaOH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药品的分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能够和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有: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因此治疗胃酸 过多,首先应选择一种能够和胃酸发生的物质,而且这种物质没有腐蚀性. 解答:解:能够和胃酸即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有:Al(OH) NaOH,但由于CaO 和NaOH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不适合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10??上海)镁带能在 CO 气体中燃烧:2Mg+CO2\stackrel{点燃}{} 2MgO+C,该反应中的还 A、MgB、CO 考点:还原反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在反应中作还原剂.物质中 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被氧化,被氧化的物质作还原剂. 解答:解:在2Mg+CO 2\stackrel{点燃}{} 2MgO+C 中,镁发生了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2010??上海)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代表氧原子.表示氧化物分子的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利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来判断元素的种类,再利用氧化物属于化合物,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且有氧元素来解答. 解答:解:A、只有一种黑球,则A 为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A 错误. B、有三种不同的球,则有三种不同的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B 错误. C、含有黑球,则有氧元素,且有两种球,则表示有两种元素,即C 为氧化物,故C 正确. D、没有黑球,则不含有氧元素,只有一种球,则D 为单质,故D 错误. 点评:学生应能从球的颜色和大小来判断元素的种类,并结合氧化物的概念来解答.8、(2010??上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胆铜法冶炼铜的国家,冶炼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主要 反应是:Fe+CuSO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铁和铜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学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9、(2010??上海)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名称均书写正确的是( :氢氧化铁B、Hg:氦 :碳酸钾D、NH Cl:氯化氨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A、Fe(OH) B、Hg的名称为汞,水银;氦的化学式为He; :碳酸钾的化学式和相应名称均书写正确;D、NH Cl的名称为“氯化铵”. 解答:解:A、Fe(OH) 的名称书写错误,应为氢氧化亚铁,故A错误; B、Hg 的名称为汞,水银,而不是氦,故B 错误; :碳酸钾的化学式和相应名称均书写正确,故C正确; D、NH Cl的名称为“氯化铵”,而不是氯化氨,故D 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10、(2010??上海)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子是由 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这是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 解答:解:A、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例如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在分成原子,B 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 错误; D、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体积缩小就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D 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的知识.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1、(2010??上海)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变化是( A、4P+5O2\stackrel{点燃}{} 2P +CuOCu+H D、2KClO3\stackrel{二氧化碳加热}{} 2KCl+3O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属于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属于元素的化合 解答:解:A、反应中的氧元素由游离态转化成了化合态.故选项错误;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氧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故选项错误;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氧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故选项错误; D、反应中的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成了游离态.故选项正确.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了解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2010??上海)最近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价值的 分子构成D、1molN 约含6.021023 个氮原子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专题:新信息筛选题。

分析:通过 分子的构成,进而计算出1molN 约含有的原子数;物质的组成元素,结合组成元素判断物质的类别.解答:解:A、N 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是正确; 是一种单质,不属于有机物,B错误; 分子由4个氮原子构成的,C 错误 分子含有4个氮原子,1molN 约含6.021023 4=2.40810 24 个氮原子,D 错误. 点评:化学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应熟练、规范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准确理解化学式的意义,特别是元素符号周围的小数字的意义. 13、(2010??上海)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A、增加煤的用量B、粉碎煤块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减少空气通入量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要使煤充分燃烧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 1.适当过量的空气;2.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通过以上两点分析选项既得. 解答:解:A、增加煤的用量并不能使煤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B、煤块粉碎后增加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其充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与煤充分燃烧没有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D、减少空气通入量,会使煤不能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充分燃烧条件的考查,只要知道要使物质充分燃烧只需掌握以下两点1.适当过量的空气;2.足够大的与空气接触面积. 14、(2010??上海)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元素质量守恒。

分析:A、Mg+O ,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不符合客观事实;B、2NaOH+CuSO ,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C、4Fe+3O ,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不符合客观事实;D、Mg+HClMgCl ,没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解答:解:A、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改正为Mg+O MgO,故A错误; B、2NaOH+CuSO ,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故B正确; C、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改正为3Fe+2O 错误;D、没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改正为Mg+2HClMg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不能随意捏造;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方法、技巧. 15、(2010??上海)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B、用10mL 量筒量取8.3mL 蒸馏水 C、向30mL 试管中倒入约8mL 蒸馏水 D、用50mL 烧杯量取28.3mL 蒸馏水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最小量程来判断数据是否正确,如果不能精确到的刻度,是量 不出具体数值的. 解答:解:A、由于托盘天平能准确到0.1g,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 固体,故A 正确; B、10mL 量筒能精确到0.1mL,所以10mL 量筒可以量取8.3mL 蒸馏水,故B 正确; C、如果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所以可以向30mL 试管中倒入约8mL 蒸馏水,故C 正确 D、50mL 烧杯最小刻度为10mL,不可能准确量取28.3mL 蒸馏水,故D 错误. 点评:通过解答本题,可知称取固体或量取液体时,要注意仪器的精确值,不能准确到精确值以外的数值, 16、(2010??上海)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A、放置酒精灯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组装仪器的一般顺序是采用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的原则,利用本规则即可解答. 解答:解:A、组装仪器时要从下向上组装,酒精灯在铁圈和蒸发皿的下方,故A 正确, B、只有先放好酒精灯的位置,才能确定铁圈的位置,不然的话酒精灯的火焰得不到最佳位 错误,C、先点燃酒精灯,再放铁圈和蒸发皿,会造成酒精的浪费,故C 错误, D、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在调整铁圈的位置时,会比较麻烦,也会造成蒸发皿的损坏,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的仪器组装原则,比较简单,便于识记.17、(2010??上海)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NH 的密度B、NH 在水中的溶解性C、空气的密度 D、NH 的质量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方法: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点评:通过做本题可知气体的收集方法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来考虑,并能灵活运用.18、(2010??上海)能用于实验室制取H 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分析:实验室以锌粒与稀硫酸为原料制取氢气,应选择能够及时补充药品,能随开随用、随 关随停的装置,这样不但操作方便还能节约药品. 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只要保证关闭 活塞后固体药品能与酸液分离即可. 解答:解:A、反应一旦开始,就不能随意停止,故A 错误; B、能用于实验室制取H ,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可以随时增加稀硫酸,具体操作是:关上止水夹,氢气将液体压出干燥管,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液体淹没固体,反应发生, 产生氢气故B 正确; C、没有带孔塑料板,反应不能随时停止,故C 错误; D、也没有带孔塑料板,漏斗伸入试管内也太短,反应不能随时停止,故D 错误; 点评: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其中考查气体发生装置的题型不断推陈出新,且越来越注重装置的选择、评价、设计与完善. 19、(2010??上海)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NaOHHCl B、HClKNO HClNaCl HNO HCl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不用其他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解题思路,对于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 方法入手: (1)察颜观色法:首先通过观察找出有特征颜色的溶液(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2010上海市化学中考),如蓝色的可溶性铜盐溶液,棕黄 色的铁盐溶液,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然后以这些溶液为试剂,进一步检验其他溶液的方 法.例如,要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硝酸铵、氯化镁、氯化铁、氢氧化钠、硝酸钾五种溶液.可 以首先观察出显示棕黄色的氯化铁溶液,然后把氯化铁溶液分别加到另外四种溶液里去,产 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再把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到另外三种溶液里,有白色沉淀 的是氯化镁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是硝酸铵溶液,没有任何现象的是硝酸钾溶液. (2)两两混合法:我们可以采用两两混合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 A、FeCl 3、NaOH、HCl、H .先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找出棕黄色的FeCl ,之后将FeCl B、HCl、KNO3、Na CO3、Na .即使用两两混合法也只能找到HCl和Na ,但是还不清楚到底那一份是HCl 那一份是Na .错误.C、AgNO 3、HCl、NaCl、HNO .通过两两混合,能够与另外两种溶液产生沉淀的是AgNO 但是另外相应的两份溶液是无法区别的(HClNaCl),而和 AgNO 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HNO ;;.错误.D、BaCl 2、Na SO4、Na CO3、HCl.两两混合后,与另外两种溶液产生沉淀的是 BaCl ;;而与BaCl 无明显现象的是HCl.然后将HCl滴加到能够和BaCl 产生沉淀的溶液中,生成气体的是Na 点评:对于不加其他试剂的鉴别题,要从颜色等特征来下手,之后逐一来突破.在使用混合法时要注意对实验现象的区别. 20、(2010??上海)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注意物质间的反应及变化过程,在发生化学变化及其他变化的过程中一些量的变化及 现象的变化,如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量的变化,溶液的PH、密度、体积等的变化. 解答:解:A、CaCO ,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碳酸钙会越来越少,即固体减少的质量会越来越大,故A 正确; B、向呈碱性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随着滴入的稀盐酸的质量的增加,溶液的 PH 会越来越小,故A错误; C、稀释铝化钠溶液,随着水的质量的增加,溶液的密度应会变小,故C 错误; D、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稀硫酸,随着稀硫酸质量的增多,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应越来越多, 直至不再发生变化,故D 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及发生变化时一些量及现象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3 小题,共19 21、(2010??上海)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世博会开幕式上举行了上海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一次焰火表演,光彩夺目的焰火离不开 多种元素的焰色反应,其中钠元素的焰色呈 、CO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 ,会造成酸雨的是SO ,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CO 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吸附 用;用紫外线代替氯气对水进行处理,其作用是杀菌消毒 世博会上所使用的饭盒、胸卡、证件等都用可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的第一步是将玉米发酵制得乳酸(C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计算;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焰色反应中,钠元素的火焰是黄色的;常见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 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一氧化碳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在净化水的过程中, 常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往水中通入氯气或利用紫外线可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根据公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可 算出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焰色反应中,钠元素的焰色是黄色的; 三种气体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CO ,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CO; 净水过程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紫外线和氯气一样,同样起着 杀菌消毒的作用; =40%故答案是:黄色; CO ;CO吸附;杀菌消毒; 三;40% 点评:本题把化学基础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题目即可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也可 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结识生活现象. 其中,焰色反应是高中化学中才会学习到的内容. 22、(2010??上海)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b、c、d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 g/100g 时,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 15 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升温 甲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a、b、c、d四个点时,溶液中甲的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判断出一 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 定通过升温还是降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相互转化,根据点的位置来判断对 应的溶液是否饱和:在溶解度曲线上及上方的点表示的是饱和溶液,而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 点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根据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故答案为:30由于在t 时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60 克甲,则在25 克水中 最多溶解15 克甲,故答案为:15 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若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 采用升温或是增加溶剂的方法,故答案为:升温 由于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的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根据图象可知,100 克水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c>a>b=d,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固体 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 23、(2010??上海)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 与NaOH溶液 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 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 溶液的pH,pH 大于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H 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 小于7. 结论:稀H 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过量.(2)方案二:观察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 为无色 .(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混合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 放热 (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物质发生 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实验设计题。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 大于7,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硫酸呈酸性,其PH 小于7, 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 大于7,硫酸呈酸性,其PH 小于7,所以本题 答案为:大于,稀H (2)由图示可以看出,此实验为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根据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所以本题答案为:向滴 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NaOH+H (3)无论是测溶液的PH,还是酚酞颜色的变化,都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有关,所以本题答案为:混合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4)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来进行确定,反应前测 起始温度,反应中测温度是否升高,加入过量的硫酸再测溶液的温度是否降低,所以本题答 案为:放热,三.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 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三、解答题(共3 小题,满分21 24、(2010??上海)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把水注入水电解装置中,接通直流电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的水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且a 的气体体积与b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II (填“I”或“II”或“III”). 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II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III 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 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的仪器c,在导管口d 导管d处有淡蓝色火焰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专题:实验操作型;物质的鉴定题。

分析:根据实验操作,描述电解水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根据气体体积判断管内气体,并利用气体性质,选择检验气体的方法; 分析过程图所示的实验,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解答:解:水通电生成无色气体氢气和氧气,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约是正极产生的氧气 体积的2 倍,随气体的增加,管内水进入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的水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 管中的气体体积与b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管内气体体积小于a管,说明管内气体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故答案为:II; 实验过程为用无水硫酸铜除去气体中少量的水,然后点燃气体,氢气燃烧生成的水遇温度 较低烧杯,在杯底凝结成液态水; 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变蓝;导管d 处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底部附着着小水珠. 点评: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蓝色硫酸铜晶体,常用此白色粉末检验水的存在. 25、(2010??上海)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加快电解的速度,可先向水里加入少量H 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水的质量减少了3.6g.(已知通电时H 不发生变化,其他损失忽略不计.).计算生成O 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此时溶液中溶质H 的质量分数为5.00% 考点:电解水实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化学式,计算摩尔质量; (2)I.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消耗水的质量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 II.分析溶液质量的变化,计算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硫酸的化学式为H 的摩尔质量=12+32+164=98g/mol(2).水的质量减少了3.6g,则有3.6g 水,0.2mol 水被电解 设电解3.6g 水可生成氧气的量为n 2H n=0.1mol答:生成O 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电解水,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不变 此时溶液中溶质H 的质量分数==5.00% 故答案为:5.00% 点评:纯净的水导电能力很差,可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加 入的物质不变. 26、(2010??上海)下图是利用CO、CO 混合气体中的CO还原CuO 的实验示意图. (1)仪器a 的名称是 铁架台 .乙装置中应该用酒精灯的 焰加热.(2)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 乙装置的仪器b中黑色粉末变红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CO Cu+CO (3)反应过程中,丙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实验结束后,要从甲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NaOH固体. 资料显示,在不同温度下NaOH 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 6485 138 203 285 376 利用实验室的试剂和条件,实验步骤如下(其中、、为实验操作): 请具体填写试剂A 的化学式以及实验操作、、的名称. 化学式:A Ca(OH) 操作名称:过滤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实验性简答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铜单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盐和 水,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有毒,不溶于水, 可燃,装置中缺少对尾气一氧化碳的处理.回收甲装置中的NaOH 固体,实际就是先除去其 杂质,再结晶出NaOH,由资料所示不同温度下 NaOH 的溶解度可见,其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可采用加热后降温结晶. 解答:解:(1)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而外焰温度最高,故答案为:铁架台;外 (2)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铜单质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O CuO+COCu+CO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一氧化碳有毒,不溶于水,可燃,装置中缺少对尾气一氧化碳的处理,故答案为:缺 少尾气处理装置 (5)要从甲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NaOH 固体,要先除去其中的Na 杂质,用Ca(OH) 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出沉淀,得到氢氧化钠溶液,由资料可得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加热后再降温结晶,故答案为:Ca(OH) ;过滤;加热(蒸发);冷却(降温结晶)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与碱反应以及混合物分离除杂,前几题比 较基础常见,而最后一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

2010上海市化学中考

(说明:6.24我们对化学答案进行了核对和更正,对几道有争议的题目进行了解析,此答案非标准答案,仅作参考用)

上海中考网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2010上海市化学中考

上海新东方网特意为备考的初三同学准备上海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下载。无需登录哦。而且这些资料均可免费下载,更多精彩请及时关注上海新东方网站!

2010年中考化学卷

标签:2010岳阳中考化学 2010南宁中考化学 2010上海市化学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