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2016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东汉时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3.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2.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魏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即台湾)。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

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西晋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

篇二:2016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6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东汉时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3.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2.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魏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即台湾)。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2.西晋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第二册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大运河的开通:

(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第二课“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

1.唐朝的社会经济:

(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3.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4.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人尊称他的为“天可汗”。

2.唐朝加强西域地区管辖: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唐与吐蕃关系:

(1)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1.“唐人”由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日本的交往

篇三:2015年中考历史完整复习资料中考必背知识点(完整目录)

目录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 ................................................ 3

1.北京人、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 3 39.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 16 二、中国近代史部分 .............................................. 16

2.黄帝的传说: ................................................. 4 3.夏朝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 4 4.西周分封制: ................................................. 4 5.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 4 6.商鞅变法 ......................................................... 4 7、百家争鸣、都江堰 ...................................... 5 8.秦兼并六国 ..................................................... 5 9.陈胜吴广起义: ............................................. 5 10、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6 11.汉武帝的“大一统” ........................................ 6 12.张骞通西域 ................................................ 6 13.丝绸之路 ....................................................... 7 14.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 7 15.张仲景和华佗: ........................................... 7 16.《史记》:秦汉时期,史学有很大发展。.. 7 17.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 8 18.江南地区的开发 ........................................... 8 19.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 8 20.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 8 21.大运河的开凿 ............................................... 9 22.隋唐科举制度 ............................................... 9 23.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9 24.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 ............................. 10 25.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对外政策:开放) .................................................................. 11 26. 雕版印刷术、赵州桥 ............................... 11 27.宋代南方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 11 28.宋代的社会生活 ......................................... 11 29.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民族融合 ................................................. 12 3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造纸) .................................................. 12 31.《资治通鉴》、宋词、元曲、《清明上河图》 .......................................................................... 13 32.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 13 33.戚继光抗倭 ................................................. 13 34.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 ................. 14 35.清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14 36.北京故宫(紫禁城)、长城 ....................... 14 37.明清古典科技巨著和四大名著 ................. 15 38.郑和下西洋 ................................................. 15

40.林则徐虎门销烟 ........................................ 16 41.鸦片战争 ..................................................... 16 42.《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17 4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17 44.左宗棠收复新疆 ......................................... 17 4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 17 46.《马关条约》 ............................................. 18 47.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和《辛丑条约》 ......... 18 48.《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不同点 .................................................................. 18 49.洋务运动 ..................................................... 18 50.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19 51.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 19 52.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辛亥革命) ......... 19 53.新文化运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 21 54.五四运动 ..................................................... 21 55.中共一大(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22 56.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 22 57.北伐的胜利进军 ......................................... 22 58.南昌起义 ..................................................... 23 5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23 60.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 23 61.九一八事变 ................................................. 24 62.西安事变 ..................................................... 24 6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 .............................................. 24 64.南京大屠杀 ................................................. 25 65.台儿庄战役——抗战时最重大的胜利(正面战场) .............................................................. 25 66.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 25 67.中共七大 ..................................................... 25 68.日本侵略者残暴的统治和野蛮的掠夺 ..... 25 69.日本无条件投降 ......................................... 25 70.重庆谈判 ..................................................... 26 71.全面内战 ..................................................... 26

74.渡江战役 ..................................................... 27 75.中国近代社会两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和三个重要的年代 .................................................. 28 7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28 77.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 ................................. 28 78.中国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 28 79.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 29 三、中国现代史 ...................................................... 29

8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29 81.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 30 82.土地改革(1950—1952年) .................... 30 8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30 8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31 8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31 86.文化大革命——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 .......................................................... 32 87.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 ............................. 32 88.十一届三中全会 ......................................... 32 89.对内改革 .................................................. 32 90.对外开放 .................................................. 33 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邓小平理论...... 34 9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982年宪法 ... 34 93.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 ................. 35 94.民族区域自治 ............................................. 35 95.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 35 9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35 97.海峡两岸关系: ......................................... 36 98.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的外交原则 36 99.万隆会议(又称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36 100.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37 101.中美建交 ................................................... 37 102.亚太经合组织(APEC) ......................... 37 103.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 38 104.现代科技教育与文化成就 ....................... 38 105.民族精神 ................................................... 39 四、世界古代史部分 .............................................. 40

1.古代埃及金字塔 ........................................... 40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 40 3.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 40 4.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 40 5.古代罗马—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 41 8.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 41 9.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与传播(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 42 10.罗马教廷的地位 ......................................... 42 11.西欧城市的兴起 ......................................... 43 12.拜占庭帝国的的衰落 ................................. 43 13.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 ......................... 43 14.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 43 15.昔日的辉煌 ................................................. 44 五、世界近代史部分 .............................................. 44

16.文艺复兴 ..................................................... 44 17.新航路的开辟 ............................................. 45 1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45 19.美国独立战争 .........................................(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46 20.法国大革命 ................................................. 46 21.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 .............. 47 22.第一次工业革命 ......................................... 47 23.英国殖民和扩张 ......................................... 48 24.三角贸易 ..................................................... 48 25.“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 49 26.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 49 27.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 49 28.日本明治维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 50 29.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50 30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叫第二次科技革命) .......................................................................... 51 31.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 52 32.第一次世界大战 ......................................... 53 3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 ............................. 53 34.近代自然科学 ............................................. 54 35.近代文学艺术 ............................................. 54 六、世界现代史部分 .............................................. 55

36.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55 37.苏俄(列宁)新经济政策 ......................... 55 38.苏联的成立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成就 56 39.斯大林模式 ................................................. 56 40.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 56 41.华盛顿会议 ................................................. 57 4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57 4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57 44.罗斯福新政 ................................................. 58 45.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 58 46.慕尼黑会议 ................................................. 59 47.第二次世界大战 ......................................... 59

50.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 62 51.赫鲁晓夫改革 ............................................. 62 52.欧洲的联合 ................................................. 62 53.日本的崛起 ................................................. 63 54.戈尔巴乔夫改革 ......................................... 63 55.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63 56.第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 .............. 64 57.经济全球化趋势 ......................................... 65

斗争 .................................................................. 65 60.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 66 61.科索沃战争 .............................................. 66 62.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66 63.现代艺术的发展 ......................................... 66 七、历史插图 .......................................................... 68 _Toc481093619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

1.北京人、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到约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能够直立行走,手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脑也在缓慢进化。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人用手使用工具劳动,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他们还把树枝砍成木棒。石器和木棒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步,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生活很艰苦。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万年。①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还种植白菜等,兼有饲养猪狗、渔猎等经济活动。②已经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③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④制作和使用陶器。⑤半坡遗址反映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半坡人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3)河姆渡遗址: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②能建造房屋,建筑结构比较复杂,技术要求很高的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③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④制作和使用陶器。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⑤河姆渡遗址反映了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4)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位于大将大海流域;②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③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④都已会建房;⑤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不同点: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②房屋的样式不同,半坡聚落房屋时半池穴式,河姆渡聚房屋时干栏式;③种植物不同,半坡聚落种植粟,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候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受到尊敬。这一时期,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没有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

(6)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意义: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的环境,扩大了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2.黄帝的传说:

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始祖”。

(1)尊黄帝为“人文始祖”的原因:我们尊黄帝为“人文始祖”是因为他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

(2)全球化时代中华儿女如何认识黄帝:今天,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正走向世界,黄帝则是中华民族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精神旗帜,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中华儿女认同的文化标志。

(3)大禹治水的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 3.夏朝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夏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由禹于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得到姜尚等人的辅佐,强大起来。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取得胜利。商纣自焚,商朝灭亡。武王伐纣,是我国古代的一次著名战争。商纣也是我国古代一位暴君,曾炮制“炮烙之刑”。

4.西周分封制:

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1)目的: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3)诸侯的义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朝觐、纳贡和服役。

(4)影响/意义/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巩固了统治,扩大了西周的影响,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5.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1)春秋争霸: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被称为“春秋五霸”。管仲改革,是齐桓首霸的基础,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通过葵丘会盟成为首霸。晋楚城濮大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使得晋文公成为霸主。

(2)战国七雄: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三家分晋(指赵、魏、韩三国)和田氏代齐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并立的局面。著名战例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其中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空前激烈,最为有名。 (3)战国时期政治、外交政策:“合纵连横”

①合纵:齐、楚、燕、赵、魏、韩等六国之间联合抗秦,代表人物:魏国的公孙衍 ②连横: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代表人物:秦国的张仪 6.商鞅变法

(1)目的: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其中比较彻底的。 (2)主要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变法)

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②奖励生产。③奖励军功。④承认土地私有。⑤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⑥统一度量衡。

(3)历史作用:(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经过商鞅变法,①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发展了封建经济,②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③为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4)影响/结果:商鞅变法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属于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5)对今天改革的启示:①衡量改革是否成功不能以个人得失为标准,而应以改革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标准。所以,商鞅虽然被处死,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还是成功的。②在今天的改革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像先人们一样,坚定改革的信念并推进改革的进程。③个人的命运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个人自身价值。

7、百家争鸣、都江堰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墨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的创始人,主要思想是“仁”、“礼”两个部分,提倡“为政从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①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②还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主张环境保护)③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反对一切战争。

法家: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一书。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反对儒家的仁政,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兵家: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2)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它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8.秦兼并六国

(1)背景: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大破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40万人,长平之战后,六国已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2)经过: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意义/影响、结果: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战争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9.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农民起义,攻下陈后,建立张楚政权。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原因:①农民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②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成的三分之二以上;③秦朝制定了严酷的刑法;(一人犯罪,亲戚、邻里也要被“族诛”、“连坐”)④秦二世重用宦官赵高,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标签:必考 知识点 中考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