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刍议】 人文教育是什么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主导倾向朝应试教育偏移,历史教育本来具有的人文教育特征逐渐淡化,对试题的钻研和应试技能的训练几乎成了高中历史课程的主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被引向某一个标准答案或一种固定的思维套路,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得不到开发。在历史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确立历史教育的本体意识,把人文教育作为历史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实施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呢?
  
  一、 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人并非单个的“人”,而且还是社会中的一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居民,更应是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公民,所以在教育中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就是对社会的关注和奉献。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历史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社会,关注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公民。近年来,社会上逐渐缺少维系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应有的人类社会的精神,例如尊重、同情、理解、诚信、帮助、奉献、牺牲等。一些人职业道德感淡薄,社会责任感消失,甚至于一些人赤裸裸地表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狂热心态,这些现象已对我们的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结合中外历史知识教育学生“不管何时何地,当一个人的生命奉献于国家、民族和时代时,这个人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一席之地,并为后人怀念”。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上无数的伟人身上看到:林则徐发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救国情怀;周恩来少年时期提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奏响了救国救民的最强音。也只有像这些对国家、社会、民族强烈责任感的优秀人物一样,才能无愧于生活在这个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社会中。所以作为历史老师我们要时刻帮助学生、启迪学生,要从小建立起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的精神。通过历史书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认识到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理应肩负历史的重任,承担起实现和谐社会、民族复兴的责任。
  
  二、 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历史人物的事迹入手,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进行创新。如:秦始皇统一的度量衡、货币,成为后代商品交换的标准;修筑长城,成为几百年来中国人抵御外辱的重要手段。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是对孔孟等先儒思想的改进与创新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显示着一定的创新思维。有次课堂上当我赞扬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又充分肯定了清军攻入台湾灭掉郑氏政权时,学生对此产生疑问:赞扬郑成功的同时又肯定清军不是相互矛盾吗?由此,我意识到不能简单的给学生以结论,更应该引导学生将这两个事件历史的,辨证的加以对比、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它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一种反侵略的行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因此,郑成功是一位民族英雄,理当受到高度的赞扬。但是郑成功建立的台湾政权是一个军事割据政权,它的存在阻碍了祖国的统一。清军入台灭郑氏政权实现了祖国的统一,因此它是进步的。学生的这一质问还启发我应引导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问题:为什么既赞扬文天详抗元,又肯定元的统一?为什么肯定史可法抗清,却又否定三藩之乱?……可见,学生的一石,激起了老师的千层浪,深受学生的启发的老师又再去激发学生,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思维碰撞过程,撞出了一股股新思想的火花。
  
  三、 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展观
  
  人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无度的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我国唐朝时的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激增,与人争地的现象更为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到了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大量的砍伐森林,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水土流失。随着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大量开采和应用,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无时不在,愈演愈烈。现代社会出现的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水旱灾台风等自然现象频频发生。而我国早在古代时就有人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如周文王就曾告诫儿子武王不可对大自然过渡开发,要按自然规律合理使用,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不卵,以成鸟兽之长。”可惜这一思想长期不为人们所珍视。随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终于才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在讲述以上历史知识时,要结合课本上有关的人与自然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知识,告诫学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决不能再走西方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教育学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四、 结合高中历史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等传统道德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情感教育。长期以来,我们教育学生的情感重点就在这几方面,是学生历史学习要进行的重要体验。这种情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对科学的信仰和对真理的追求,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为今后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做准备。在历史教学中,这种情感的养成,可以使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学习历史,提出和分析历史问题,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追求人生的成功。我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和其它三个文明古国相比,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从来未曾中断过,这是世界历史上所独有的,显示了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是一部光荣的历史,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良好教材,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然而在祖国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也曾有过黑暗耻辱的一面。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祖国的命运,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时刻,各族人民为祖国独立自由而战,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的爱国主义篇章。如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教师如果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充满激情地进行讲解并借助多媒体,就可以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意识,并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当今人文主义的教育不仅我国,而且在世界各国都成了十分关注的一个教育话题。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内在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所以注重人文主义的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也对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历史教学使命。

标签:刍议 人文 高中历史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