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探究性学习在数学复习中的应用_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我们中学数学复习的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训练、轻体验,重传授、轻自主的现象比比皆是。经常有学生抱怨:“数学课真是枯燥无味,要么就是做题、讲题,要么就是考试、评讲,一点兴趣都没有。”而数学老师也经常为“满堂灌”而累死累活。虽然这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及“应试教育”的压力,但复习教学不应该是被新课改遗忘的角落。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应只限于接受,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探究性活动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探究性活动,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探索或者研究数学现象及其本质的活动,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学会思考,培养能力。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获得结论,那么学生不会再抱怨课堂无趣,不会再为“学不会”而苦恼,教师不再为重复的机械劳动而辛苦,不再为“教不会”而烦恼,这种复习效果无疑将是最为有效的。因此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带动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性学习在数学复习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那么传统的复习教学中有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改进,使其充满“探究性”呢?
  一、 寻求变式,激发探究的欲望
  数学复习的内容都是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如果只是简单重复,学生会学得无精打采。怎样在“温故”中 “知新”,靠的是情景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以往的复习教学中,变式练习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只见教师把一个典型例题一变、二变、三变,变得学生眼花缭乱,最后由衷地赞叹教师水平真高,可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变吗?学生有没有在变的过程中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不变的是什么?如果教师不是作为一个主导者,积极安排学生解决自己事先设定好的变式,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指引学生变式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探究、交流,那么在这样的变式寻求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探究性学习的境界。通过典型例题变式的寻求,必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
  二、 变错为宝,提供探究的内容
  “熟能生巧”长期以来被我们当作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法宝”,在以往的复习中,题海战术更是必不可少,可是其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往往迷失在过多的习题练习中。其实做题的根本在于拾遗补漏,在做题的过程中会暴露出许多概念的混淆不清以及思维上的欠缺。怎样解决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自我反复,主要依赖于教师讲评,可是没有亲身的体验,难免囫囵吞枣,效果必然不佳。如果能够把这些问题搜集整理,作为探究的内容呈现给学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典型错误展开探究性学习,分析错误成因,思考纠正错误的方法,那么练习的意义将变得实际而有效,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将会变为不可多得的“宝贝”,帮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 综合交流,注重合作探究
  合作,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某一部分人、某一学习方法的合作,而是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的过程。数学的复习课堂往往是单向信息交流的课堂,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稍好一些的是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师问,学生答。如果能改进为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的课堂,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把学生个体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共同提高,这样的复习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其参与度不仅取决于学生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更主要地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能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形式、空间和时间。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个针对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出后,课堂上可能很寂静,但此时学生的头脑也许“动”得最是激烈。复习的课堂应该追求这样的效果。
  加强探究性学习的应用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探究性学习需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想法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也应得到理解与尊重。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对象是有情感的学生,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理解、信任与关爱,“亲其师而信其道”。尤其现在的学生,在考试的重压之下,往往心理比较脆弱,更需要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供宽松课堂。
  其次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还必须具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具备善于从问题中鼓励学生思考、探索、猜想,达到数学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能力,使课堂教学逐步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学教结合”。数学复习的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各显身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
  (叶 红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 210000)
  

标签:复习 探究性 数学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