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依据学生心理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即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教学改革不仅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简单地说,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中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学习方法等都能迁移。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作如下提问:
  1.求三角形面积时我们是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是怎样转化的?
  2.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他们会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你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兴趣高涨,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能很快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会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这样也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二、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心向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求知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在学习问题上的反映的综合。学习心向在学习活动中起定向作用、催化作用和动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按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下面是"镜子改变了什么"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照镜子吗?
  师:教师在照镜子时,镜子里面是举着右手的,请问教师举的是哪只手?
  (说明:学生可自己照镜子操作)
  师:哪些数字在镜子中的像与原来的数字完全一样?
  (说明:老师这一问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这样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伴随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需要。数学是充满乐趣的"学问",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先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教师提问: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直观图,自己去探索。为了便于观察,教师可把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暗示学生两个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学生很快得出:
  前后两个面的面积=长×高×2
  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宽×高×2
  上下两个面的面积=长×宽×2
  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六个面的总面积,只要把这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可以了,从而得出:
   长方体表面积=长×高×2+宽×高×2+长×宽×2
   =(长×高+宽×高+长×宽)×2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四、教给问题解决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自如地解决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试误说。他认为:问题解决是由刺激情景与适当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逐渐形成的。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学习中,不可能总能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必然会出现思维受阻的时候。这时,就必须调整思路,另行出击,教师应及时启发他们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向可能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辐射,在不断的尝试与选择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例如,教学"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时,学生由于受"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的干扰,首先会想到把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减,经过尝试发现这是错误的,这时就应调整思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学生可能会选择其中一个分母,把分子相加减;也可能选择其中一个分子,把分母相加减;最后可能会想到把异分母化成同分母再进行计算。经过不断的尝试,摒弃错误,最终获得正确的认识。尝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这种方法,否则学生思维一旦受阻不能调整自己的思路,不能另辟蹊径,就无法继续学习。

标签:学生主动 规律 心理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