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唐代社会文风开放 唐代社会开放原因探析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唐朝社会出现浓郁的开放风气并非偶然,而是有其产生的独特条件和历史背景的。唐代社会的开放与唐朝所处的时代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密不可分。唐代社会开放风气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唐朝统治者的出身、唐朝统治者的支持倡导以及唐朝国力的强大。
  ?
  关键词:唐朝;开放风气;时代特点;原因探析
  
  唐代社会出现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开放现象,此已为学界之共识。然而,唐代社会出现如此浓郁的开放风气原因究竟何在呢?对此问题,学术界虽也有文章涉及,但并未作专题详细研究。本文拟对唐代社会开放风气产生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探讨,以求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化。?
  一、唐朝统治者身上的胡族血统?
  众所周知,李唐皇帝带有鲜卑族的血统,为鲜卑化的汉人。正如陈寅恪所述:“若以女系母统言之,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太宗之母为窦氏,即纥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鲜卑族),而非汉族。故李唐皇室之女系母统杂有胡族血胤。”??[1](P.1)?又进一步论述云:“李唐血统其初本是华夏,其与胡夷混杂,乃一较晚之事实也。”??[1](P.13)?从李唐皇帝的血统渊源看,其血统不是汉族,而是北方民族―鲜卑后裔。而李渊家族,世为北魏武川镇军官,其祖父李虎随宇文泰开创关中政权,是北魏、西周之际有名的“八柱国”之一。父李炳也是柱国大将军。可见李渊家族亦为鲜卑化汉族。因此其习俗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较浓厚的胡族文化特质,尚未被中原文化完全“同化”。也因为此,李唐皇帝在与臣下的谈话中及所下的诏令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开放风气的支持,而且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二、唐朝统治者的支持与倡导?
  在唐朝夷夏观念淡薄,唐朝推行的是积极的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信奉的是“敬万物”和“育万类”,对于归服之民族,则于其地置羁糜府州,以其酋长任都督刺史,予以高度之自治权。此一政策早在高祖、太宗时期就已确立,以后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则继续遵循这一政策。?
  据《册府元龟•帝王部•来远》记载,武德五年(622),唐高祖在给高丽王建武的信中,明确指出:“柔怀万国”,“申辑睦,敦聘好”。并且高祖还向大臣坦陈他无意臣属异族邻邦:“朕敬万物,不欲骄贵,但据有土宇,务共安人,何必令其称臣,以自尊大。即为诏述朕此怀也。”??[2](卷199)?据《旧唐书•高祖本纪》载,贞观八年(634),阅武于长安城西,唐高祖亲自临视,并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说:“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从中亦可观出高祖开放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则更进一步,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3](卷198)?其又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雠敌。”??[3](卷197)?此种中华夷狄,兼爱如一,实以前历朝所无,可谓在历史上首次提出“华夷一体”的民族观。在日常行事中,太宗也始终以此思想为指导。据《贞观政要》卷五《论孝友》记载:“贞观中,有突厥史行昌直玄武门,食而舍肉。人问其故,曰:‘归以奉母’,太宗闻而叹曰:‘仁孝之性,岂隔华夷?’赠尚乘马一匹,诏令给其母肉料。”此可谓太宗毫无夷夏之别的一小小例证。?
  唐高宗则力主“抚育”和“柔服”。至唐玄宗时仍遵循这一政策,《册府元龟》卷九九九载,开元二年(714),颁诏令云:“我国家统一寰宇,历年滋多,九夷同文,四?来暨,夫其袭冠带,奉正朔,??然向风而禀化,列于天朝,编于属国盖已久矣。我则滋之以时雨,?之于春阳,淳德以桑之,中孚以信之。玄风既同,群物兹遂,莫不自天壤穷海域,厥角以请吏,执贽以来庭。”玄宗皇帝以为:“开物所以苞举华夷,列爵所以范围中外”,??[4]卷21?并下诏强调:“若脂膏不润,毫发无欺,开怀纳戎,张袖延狄,彼当爱官吏犹父母,安国家如天地。”??[4](卷27)?此可谓更进一步,公然主张开怀纳戎狄。?
  另外,唐代社会之所以会出现开放的现象,还与唐代统治者的指导思想较为宽泛有很大关系。唐朝统治者并不是如汉朝那样“独尊儒术”、以一家思想为指导,而基本上是儒、佛、道三教并尊,因此指导思想的多元,客观上必然造成了唐代社会的多元发展,便是随之而来的开放风气也由此产生。?
  在唐朝,尽管各时期儒、道、佛的排列次序不同,但总体来说,唐代皇帝大都尊儒崇道信佛,促使三教鼎盛,共同发展,从而使社会各方面多元发展,而不是封闭、拘泥于一家。先说尊儒,儒学在巩固中央集权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唐朝历代皇帝对此也甚为明了。早在武德二年(619),唐高祖即下手诏褒崇周公、孔子,曰:“朕君临区宇,兴化崇儒,永言先达,情深绍嗣”,并“令有司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还“博求其后,具以名闻,详考所宜,当加爵士,是以学者慕向,儒教聿兴”??[2](卷189)?;七年二月,“幸国子学,亲临释奠”。??[2](卷1)?太宗对儒家也是崇敬有加。太宗曾言:“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5](卷6)?太宗在实际行事中也是以此为准则的。贞观二年(628),“升孔子为先圣,以颜回配享”;??[6](卷35)?十一年(637)七月,修“宣尼庙于兖州”;十四年(640)二月“幸国子学,亲释奠”;??[2](卷3)?另外还“大征天下儒士,以为学官”。??[2](卷189)?从唐朝前期皇帝的言论中可看出,儒学在唐代地位十分崇高。?
  再说崇道,此更不必多言,在唐代,道教因其所奉教主老子与唐皇室同姓,因此自唐高祖奉老子李聃为始祖起,以后历代皇帝皆推崇道教。终唐一代,道教一直受到尊崇,崇道成了李唐的国策。武德七年(624)七月,高祖“幸终南山,谒老子庙”。??[2](卷1)?《唐大诏令集》卷113中,太宗也曾说道“鼎祚克昌,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并且为了使“敦本之俗,畅于九存;尊祖之风,贻苏万叶”,并且他命令“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因此,贞观十一年(637)七日,太宗“修老君庙于亳州”。?? [2](卷3)?麟德三年(666)二月,高宗“次亳州,幸老君庙,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创造祠堂”。??[2](卷5)?则天女皇时期,为了争夺皇权的缘故,虽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但也未曾排斥道教。中宗复位之后,道教便又恢复其原有地位。?
  另外再来谈一下信佛。唐代皇帝除唐武宗之外,都不同程度地信仰佛教。唐代前期的皇帝虽然对佛教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并不禁止佛教思想的传播,都不同程度的信仰佛教,到了后期对佛教的信仰更是有增无减,甚至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例如太宗时,尽管出于统治上的考虑,曾颁布过许多抑佛的诏令,但其仍十分注意利用佛教为其服务。唐太宗曾经以盛大仪式欢迎玄奘从印度回来;还御撰《圣教序》,对佛教加以鼓吹。《旧唐书•傅奕传》载,太宗曾劝反佛最激烈的傅奕说:“佛道玄妙,圣迹可师,且报应显然,屡有征验,卿独不悟其理何也?”至于后朝所谓的迎佛骨,更是尽显信佛之疯狂。?
  总之,从唐朝历代统治者的主张及其指导思想中,不难看出唐代社会开放风气产生的主观原因。?
  三、唐朝国力的强盛?
  唐代前中期,经济强盛,物质基础雄厚,在当时世界属于领先水平,因此才可导致唐朝人自信心的大为高涨,有海纳百川的勇气和魄力。这也正是唐代社会开放风气兴盛的基础。?
  唐代经济的繁荣,可从农业、手工业的兴盛看出。农业是唐代社会主要生产部门,在中古时期,农业的进步和发展与否,对整个社会的兴衰起着决定性的意义,是唐朝整个经济能否繁荣的基础。只有农业获得发展,才可以使更多的人去从事非农业的文化创造。《新唐书•吐蕃传》引杜佑说:“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它技。”?
  而唐代农业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的因素,得到了巨大发展,至唐玄宗开元时期到达了其顶峰。从天时看,在经过东汉至南北朝比较寒冷的时期以后,七世纪中叶,中国的气候变得和暖起来。整个唐代气候都是比较暖和的。气候变暖,作物的生长季节较长,也有利于轮作复种制的推广。再看地利,由于黄河中下游边区和河套地区变农区为牧区,东汉以后,黄河出现了一个长达800年之久的安流时期。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植被、草原和森林得到进一步恢复。这样就不致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因此,黄河在隋唐两代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状态。虽然也曾有过十余次决溢,但都限于较小地区,很快就恢复安流,没有形成严重的灾害和影响。同时,唐初尚有大量可垦荒地,使耕地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不断扩大,农民因各种原因失去土地后,可重新回到土地上进行耕种而无失业?之虞。??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人和。唐朝统治者重视农业,为农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有利的政策,再加上农业生产工具改进,从而促使了农业了的迅速发展。?
  唐前期的统治者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武德六年(623)就颁布了《劝农诏》。唐太宗在即位第一年就派温彦博、魏征等大臣前往各州视察农业生产,并提出:“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5](卷8)?以后,武则天和唐玄宗都相当重视农业,认为“有国者必以人为本,国本必以食为天”。唐初统治者还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诸如按丁征收的租庸调制,兵农合一的府兵制,边地的镇戍制以及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这就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比较适合发展生产的环境。?
  农业在有利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在唐前期发展极为迅速。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到天宝年间已是府库充盈,据《通典•食货志》记载,天宝八年(749)的库存量达96062220石。《新唐书•食货志》称:玄宗时,“海内富实,斗米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人。”杜甫《忆昔》诗亦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实非诗人的夸张之辞。?
  唐代人民在如此优越的物质条件下,精神生活才可以有更高的追求,才可以丰富多彩。唐代经济的繁荣、物质基础的雄厚恰可以作为唐代社会出现众多开放现象的一个合理的注解。?
  参考文献?
  [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刘?.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责任编辑:杜红艳]
  ?
  收稿日期:2012-01-14?
  作者简介:申红星(1978-),男,河南辉县人,新乡学院历史系讲师,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国社会史研究。

标签:探析 唐代 原因 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