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可持续消费观 [论树立可持续消费观]

时间:2019-03-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造成我国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制度根源、科技根源、人口根源、观念根源等,观念问题是首要的制约因素。人是制度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是科学技术的掌握者和运用者,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者和生态环境的维护者,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如果人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必然导致行为的非理性化。当前,在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上,人们的思维方式一直把自然界视为征服的对象,由追求“天人合一”的协调转变到实现“人定胜天”的目的。在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上,仅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认识其价值与功能,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进行资源配置;“资源大国”意识比较严重,缺少忧患意识。这些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观念创新。对此,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
  
  一、可持续消费伦理的内涵及维度
  
  我们知道,凯恩斯的高消费伦理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是造成人类当前面临空前发展危机的重要原因。“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了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而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一步一步推进,早期就存在的对资源环境的破坏问题已逐渐突显。人类若想改变现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彻底改变现有的生产及消费模式,以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生产废弃物;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吸收西方国家先破坏、后治理的教训,树立可持续消费观,推动可持续发展。
  1994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发表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中指出,可持续消费观是指“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忘我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从可持续消费的定义可以看出,可持续消费本身内涵了一定的伦理道德价值,凸现出了消费合理的维度:第一,以发展水平为标准;第二,以地球承载力为限度;第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第四,以消费公平为原则。
  1.以经济发展水平为标准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人类生产什么,他们才能消费什么。人类消费什么,消费多少,怎样消费,都是由其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奴隶主不能要求消费电视机,同样,现代人也不能要求消费空中住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铁器的出现结束了青铜时代,蒸汽机的使用使手摇磨消失,电灯的普遍化使油灯成为罕见,电视机的普及使电影业大为萧条,粉末涂料在工业领域的兴起将使家用电器外壳油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切都是由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我们当前所提倡的消费伦理也必须和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还必须发扬传统崇尚节俭的消费伦理。当然,我们所说的节俭并不是要人们回到中世纪的禁欲时代,也不是回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以消费为耻的年代,而是量入为出、以社会提供的物质作为基础,以自身的承担能力为支撑点的适度消费伦理。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提高,市场经济已初步建成,因而,我们也必须转变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物质产品匮乏条件下形成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消费伦理。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大消费。通过扩大消费需求,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同样,适当扩大消费不是提倡浪费,提倡高消费,把消费作为人生目的。讲排场的消费,为应酬的消费;受误导的消费,特别是受广告误导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满足占有欲的消费,实际上都是浪费性的。这些消费虽然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滚滚利润,但由于这些消费超出了人自身正当需要,实际上也并没有提高消费水平或增进消费效果,却消耗了更加多的资源,本质上只是满足了一些不合理的社会与心理需求,相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却是弊大于利。
  2.以地球承载力为限度
  “消费”一词的首要含义就是消耗,它既包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包括对工农业产品的消耗。消费的实质是向自然索取,自然资源的丰硕程度也就成了制约消费发展水平的一个因素。同时,由于消费又向自然排放,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也制约着消费水平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可无视自然资源,无视环境的承载力来谈消费。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我们的消费是有限度的,自然资源按其本身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所谓可再生资源是指资源的数量和储量在人类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可以重新生产出来的资源,如淡水、纤维素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指资源的储量在人类开发消费后将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更新或恢复出来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被消费后,该种资源可以使用的总量也就减少了。不管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还可再生资源,就资源本身而言,依然是“用一点就少一点的”。
  联合国报告指出,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超出地球能力的25%。现代的高消费伦理鼓励人们大量地消费,以此刺激经济的发展,迫使经济体系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而“自利的”生产商和消费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不愿为维持和支撑这种物质消费模式所造成的环境、能源和生态后果支付必要的代价。恩格斯说过:“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人们在向自然进行“掠夺”的同时,同时也在生态的意义上进行“集体慢性自杀”和对后代的“集体隐性谋杀”。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中考察了决定和限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后得出结论:“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要避免这样的衰退,就必须重新选择人类包括消费方式在内的生存方式,从追求无限制的“多多益善”的高消费伦理转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适度性”理念。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深刻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人与自然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能超载和凌驾于自然之上,人与自然是生死与共、和谐共处的有机整体,保护自然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损害自然也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让万物既共生互利,又彼此竞争,使社会、自然与人和谐相处。
  从我国国情来看,虽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因人口基数大,资源总体相对贫乏。另外由于以前我们过分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忽视了经济不合理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存在大量对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盲目追求速度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实现“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
  3.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历史的进程中,人们到底在追求什么?这是一个永恒而又常新的话题。纵观全部或为名或为利,归结起来都不外追求人生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对其不同的诠释也就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追求。
  高消费伦理观在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上极力抬高、突显消费的作用,在消费的价值取向上,主张消费就是一切,认为消费是快乐幸福的惟一源泉。但是人们发现物质的富裕不能满足世道人心,物质的享受养育不成健康的人格。相反,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物质消费的提高,出现的却是大量的人格分裂、私欲膨胀、焦虑抑郁和对理想信念的普遍蔑视。就如马克思所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饮食有自己的反面。……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优良传统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要实现真正的幸福,必须以人对物质和精神文化和谐的消费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可持续消费伦理还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消费目标,要求人们兼顾生存性消费、享受性消费与发展性消费,彻底消除消费异化,使人不至于只追求物质利益和享乐,使人心灵充实、品格高尚、性情豁达。
  4.以消费公平为原则
  公平一直为人们所追求,梭伦最早就认为公平就是“给一个人以其应得”。因为它表明公平的处在共同领域中的具有不同利益的利益主体进行利益分配的合理原则。由于消费,即使是个人消费都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其消费结果必然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不同的消费方式也就涉及到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所以,可持续消费伦理也必须遵循消费公平的原则,要求人们追求自我好的生活质量时,不可对当代全球其他人或后代每一个人造成然害。
  消费公平包括代内消费公平和代际消费公平。任何人自身的消费都不能危害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消费能力,我们称之为代内消费公平。代内消费公平体现了全球发展的一体性和世界性。它强调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和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消费都不能损害或危及其他国家、地区和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消费能力。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当代社会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各国对资源的使用极为不掠夺不发达国家的资源,然后又向不发达国家输出污染,实行生态殖民主义,把污染密集型产业和危险废物转移到不发达国家。给不发达国家和全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事实上,造成目前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至今,他们仍是一些污染物的最大排放者。一些发达国家有意回避或模糊自己的责任,甚至企图把这一责任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这是极不公平的。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提出了“世界各国对保护地球有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必须认真履行扶持贫困的义务,给世界以公平的生存与发展权利。
  所谓代际消费公平是指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消费不能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消费能力。可持续消费强调人们的消费要既能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就是说,实现可持续消费不仅要着眼于当代,而且还要考虑不损害后代人,这就充分体现出可持续消费的公平性。代际消费公平强调人类在资源消费上要公平地对待下一代。因为每个人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消费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消费能力为代价。
  如果本代人对有限资源的消费减少了后代人对资源的使用,从而给后代人带来损失甚至危害;或者本代人出于近期考虑对有限资源的消费减少了本代人长期对该资源的使用,这些都是消费的不公平性,也不是可持续消费。我们应考虑代际消费的合理安排,公平分享自然资源和无污染的自然空间。
  凯恩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已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危害,为了对自己负责、对下一代负责,我们必须抛弃高消费的消费模式,走出“先破坏,后治理”的环境维护模式,树立可持续消费伦理。
  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是21世纪人类的主要消费方式,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要求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消费不能损害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消费能力。它本身内涵一定的伦理道德因素,在资源消费上凸现出公正性,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谐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可持续 树立 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