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中考新评价11版答案

时间:2017-04-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4中考数学试题评价(邢成云)

坚守但不抱缺 敬畏但不盲从

——2014年滨州市中考数学试题评价

山东省北镇中学初中部 邢 成 云

2014.10.07

坚守但不抱缺 敬畏但不盲从

——2014年滨州市中考数学试题评价

0 前言

大家都知道,命题活动是一件严肃且重要的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要经过炼狱般的智能活动,才可能成就一份好的试题,尤其是中考试题,除了承载着初中学业水平的认定外,还担负着为高中入学甄别选拔之功能,同时还调适着教学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命制的试题要尽可能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并且有积极的导向。去年谈过这个话题,今天再来谈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仍然有必要,我们谈的出发点是命题的建设,是出于对每一个考生的负责而谈,是出于对教学的引领而谈,而不是刻意的吹毛求疵,个人观点或许偏颇,只要能有助于试题命制的建设,我就会倍感荣幸。

个人认为,我们需要对命题人的包容与尊重,因为做这项工作委实不容易,但不能对题目包容,不能容忍题目的不适切、不科学、不规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同仁的批判与质疑,唯此,才能确保命题方向的不偏颇!

1. 整体认识

整个试题较之去年稍有改观,是一种进步!其中有一部分考题是基于教材的题目而设置的,这一点值得肯定与坚守。整个试卷的分值分配如下:

代数64分,52.5%,几何46分,38.3%,概率与统计11分,9.2%. 去年的情况如下:

代数63分,52.5%、几何47分,39.1%,概率统计10分,8.3%

比较可见,两年对三大知识板块的考查比例基本没变,均与课时数45%、40%、15%的比例尚有一定的离差,个人认为,各大部分的权重分配需要考量。

若按学段分:

初一:1、2、3、4、5、6、12;13、16;19共35分;初二:7、8、9、10;14、17、18;20、24共41分;初三:11;15;21、22、23、25共44分

与课时数大致相符。

以下呈现抽样的结果,由于缺少有关数据,仅从每一道题的平均分与得分率说明:

可以看出第15、18、25题难度稍微大点,其他难度较小,其中选择题仅是统计的后4个,若全部统计的话估计通过率会超过90%;最后一题主要受到最后一小问的牵制,正确解答者少之又少,区分度接近于0,基本变成了一个摆设。

2.几点商榷

2.1知识考查偏移严重

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仅在二次函数中作为附属过渡性呈现,分式方程没有,但一元一次方程却出现两次;二元一次方程组也2次出现,可以说与去年的中考题犯了同样的错误!难道是为了低就一次方程,怕二次方程出来作乱,影响了所谓的通过率?

函数:23、25两题均考查函数的增加变化趋势,并都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这种重复考查,个人感觉有点欠佳。尤其是作为核心知识的一次函数不见踪影,仅在一个选择题(第9题)里作为干扰支出现过,如此的考查让人质疑!

概率与统计:概率仅有一章内容,统计有两章内容,但概率分值8分,统计仅有3分,严重失调!

几何:有关圆的题目只有一个,是相关切线判定与扇形面积的,而圆的有关性质无一考查,空白无题!

2.2三道小题值得质疑

第3题:如图,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的原理是( )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点评:这道题取之教材,就教材的语境来说是利用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无可厚非,但若移植出来变成一道中考题,把答案定为A,还合适吗?选B不可以吗?A、B本来就是等价的!

第10题:如图,如果把△ABC的顶点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1格到达A′点,连接A′B,则线段A′B与线段AC的关系是( )A.垂直 B. 相等 C.平分 D.平分且垂直

点评:本题的选择支有包容关系,A、B、C三个答案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第11题:在Rt△ACB中,∠C=90°,AB=10,sinA=,cosA=,tanA=,则BC的长为( )A.6 B. 7.5

C.8 D.12.5

点评:说实在的,我第一次见到本题时没搞懂这是在干什么?给定一个函数就足够了,却弄上两个冗余条件,这到底是干什么?考查目的何在?让人实在是费解!

2.3 表述不准确

第7题: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4,5,6 B. 1.5,2,2.5 C. 2,3,4 D. 1,

,3

点评:我们仔细的读一遍立即就会发现问题:“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表述混乱不清!

2.4自选缘何照旧搬?

今年的自选基本照搬了去年的自选,说实在的去年的自选并没关注到个性差异,在同知识点处周旋,可以说是为形式而设,但今年并无二致,让人扼腕!如此的坚守!是否背离了自选的初衷!

附:19.(2013年,请在下列两个小题中,任选其一完成即可)

?3x?4y?19,

(1)解方程组:?

x?y????

(2)解方程:

3x?52x???. 23

=

19.(2014年,请在下列两个小题中,任选其一完成) (1)解方程:2﹣

(2)解方程组:2.5偏离考纲为哪般?

第12

题实际是对不等式组应用的考查!不等式组的应用在我们市的《考试说明》里是

明令不考的,却在考题中出现。

2.6成题照搬

作为平时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检测,选用成题倒也无妨,但若是承载着多重功能,尤其是关乎升学这一敏感的话题时,选用成题实不应该!它会带来新的不公平!

抛开选择题不论,从填空题算起,有以下题目照搬照抄: 14题直接照搬2012年滨州市的第15题; 17题系2013宁夏第13题原题不动 21题系2011枣庄市原题不动

18题无非把人家的n个改成了现在的2014个. 22题为2012 年黄冈市第19题的小改造 除此之外,19题的自选与去年如出一辙。 2.7最后一题需斟酌 回放一下原题:

25.如图,矩形ABCD中,AB=20,BC=10,点P为AB边上一动点,OP交AC于点Q.

(1)求证:△APQ∽△CDQ;

(2)P点从A点出发沿AB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DP⊥AC?

②设S△APQ+S△DCQ=y,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探究P点运动到第几秒到第几秒之间时,y取得最小值.

我们只看一下最后一小问的解答:

②设△ADP的边AP上的高h,则△QDC的边DC上的高为10﹣h. ∵△APQ∽△CDQ,∴∴S△APQ

=

=

=

=

,解得 h=

,∴10﹣h==

(0≤t≤20).

,S△DCQ=+

=

∴y=S△APQ+S△DCQ=探究:

t=0,y=100;t=1,y≈95.48;t=2,y≈91.82;t=3,y≈88.91;t=4,y≈86.67; t=5,y=85;t=6,y≈83.85;t=7,y≈83.15;t=8,y≈82.86;t=9,y≈82.93;

篇二:11新课程语文中考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

新课程语文中考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

王 萍,李福云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考也在不断适应新的改革形势。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语

文中考改革无论是考试内容的重新修订,还是考试方式的增设、健全,与以往相比都取得了新进

展,同时也带了一些值得讨论和慎重处理的问题,例如,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科学

性、中考的公平与公证性以及评价方法的“西化”与“本土化”的矛盾等问题。语文中考改革应

当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发挥其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推进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中考改革;素质教育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考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考试,不断被人提起、议论、责

难,要求对中考进行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考自身也在不断

适应新的改革形势,调整中考方略,努力形成新的中考理念和规范。2001年上海闵行区只考一篇作

文;2001年至今宜昌市连续三年实行开卷考试,2002年厦门市、绍兴市首开语文听力测试??各

地中考从考试内容到考试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课程语文中考改革的变化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⒈“识字与写字”方面——重视考查语文书写基本功。

例:(2004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山东青岛中考试题)

汉字书写:将下列两个词语写在相应的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沉 着 应 对认 真 答 题

写字教学源远流长。早在殷朝,就有指导习字的教师;西周时,儿童要学习《六书》;秦汉后,

儿童学习官家编纂的字体;及到明清,蒙童学字,便有了一整套的程序:先扶手教字,继而描红写

影本,而后临贴;隋唐以后,官学中设立了书学,规定学生每日写一幅字;宋代书学,学习篆 、

草 、隶三体,每类字体皆有所法,规定了考核标准;明清以后,中央官学虽无书学的课程安排,

但学生要兼学书法。又由于科举考试注重书法,因此学生每日必习字。通过对写字教学历史的回顾,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强调和重视儿童书法艺术教育,书法在学校教育中占重要地位,这一点是目前

学校不能企及的;书法不仅是艺术教育,也是语文教育,即汉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如今手写汉字的水平不容乐观。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学生的书写水平更是江河日下,相当一部分

学生字体连绵乏力、了无法度,甚至错别字时出。21世纪由于家庭电脑的普及,写字教学将面临更

为严峻的挑战。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里,

识字写字没有作为单独内容与“阅读”、“写作”等并列,这方面的内容要求只有一条“认识3500

个常用字”。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加强书法教育的

要求:第一学段“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能用毛

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目前

新课程实验区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采用田字格或提出规范书写要求来考查学生写字能力的新形式。

四川郫县、江苏无锡、湖南长沙等实验区对规范书写都提出了要求。可见,以前的语文教学忽略了

对这些方面的要求,所以如今通过考试来促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⒉ “阅读”方面——名著知识的考查受到重视。

例:(2004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四川郫县中考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年来,同学们在课外一定阅读了不少文学名著,收获不小,体

会很多,你一定愿意将你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部文学名著推荐给你的同学,并简

要谈谈你推荐的理由。

推荐的名著: 推荐的理由: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的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重视课

外阅读的过程,强调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二是对课外阅读的对象做出了规定,读“各

种类型的读物”和“名著”;三是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每

年阅读两三部”。为此,教育部还列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上面这道中考题就是对这方面学生

能力的检验,检测的是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视野。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一

直不被语文老师和学生重视。中考是一个很好的指挥棒,名著知识的考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外阅

读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的提高。

⒊“写作”方面——作文的要求更宽泛,诗歌不再受到排挤。

例:(2003年太原中考试题)

27. 写作题:《太原教育》的一则征稿启事说,2003年第8期要设《人与自然》、《人生百态》和《成长笔记》

三个栏目,全力为中学生打造一个展示自我,尽显文采的平台,欢迎大家投稿。 亲爱的同学,请你抓住这个机

会,任选其中一个栏目,写一篇文章为它投稿。 要求:(1)写明栏目,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

字。(2)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点要求同样在近几年的

中考试卷上有所体现,正如太原卷的这道写作题,绝大多数考卷对文体没有限制并采用了文题自拟

的形式,尽量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广州卷、仙桃卷、常德卷明确要求“若写诗歌不得少于20行”,

宜昌卷的要求是“写诗不要少于15行”。看来今后的中考试卷上诗歌创作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

会再受到强烈的排挤。

⒋“口语交际”方面——听力测试正迈着大步向中考走来。

A.三个 B.两个 C.四个

(录音材料:专家们认为,在厦门举行马拉松赛的优势在于:风景优美;气候适宜;植被缤纷。风景优美,指的

是主跑段选择在环海公路,在赛跑中可以眺望金门,沿途可以观赏到厦门的许多处美景。气候适宜,指的是赛

期的3月份日平均气温15℃,3月底的日平均气温更高些,这样的气温最适合比赛。植被缤纷,指的是赛跑过

程中可以观赏到市花三角梅、市树凤凰木等数百种观赏植物。)

例:(2003年厦门中考试题)听下面一段话,判断在厦门举行马拉松赛有几个方面的优势?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向来以书面语为重点,“语文”更多地被理解为“语言文学”或者“语言

文字”的简称,思想上根深蒂固地认为“人的书面语是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的??,所以在思维训

练和传意上比之口语更为重要”。基础语文教育首先就是“继承中国语文教学的老传统,设法让学

生大量阅读范文,并在老师指导下模仿写作。”这种以书面语为教学基础并以书面语领先的强势思

想,极大地满足了现行注重知识灌输、追求升学应试的基础教育模式,从而使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

言能力的任务集中在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上,口语交际教学形同虚设,听说能力的

训练无法落到实处。正是由于中考试题因不重视或基本不包含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从而对口语

交际教学造成了不良的反拨作用。

实践证明,科学的评估标准对教和学都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作用,它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教学因脱离一定的衡量标准而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制定口语交际能力评估标准是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2]近两年来,一些地区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在中考的语文试卷中设计了听说能力书面检测题。他们遵循口语交际动态性较强的规律,采用调频广播或磁带放音的形式考查听的能力。继厦门、绍兴在全国首开听力测试后,宁波、漳州也实行了听力考试。听力测试正迈着大步向中考走来。语文听力测试的内容一般考查学生的语音水平,对信息的基本接受能力,以及在基本接受能力基础上的理解力。此外,在“说”的能力考查上新课改实验区强调“说”的交际功能。如“写一段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江苏无锡中考题);

[3]写一条标语,劝告人们不要在公众场合吸烟(广西南宁中考题)。这对扭转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

在的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⒌“综合性学习”方面——关注地方文化,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

《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命题指导》,针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考查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在纸笔测试中设计体现综合性学习特点和要求的试题;可以在纸笔测试之外另拟考查综合性学习水平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成绩计入语文中考总分;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综合性学习的情况综合评分,记入学生的语文总成绩。” 南宁、贵阳、海口、南山和宁安五个实验区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纸笔测试的形式考查“综合性学习”。而且,随着新课标的深入人心,语文中考试卷努力体现新课标倡导的“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精神,引导老师和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关注地方文化,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例如,海口试卷根据海南的特点,要求学生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介绍海南的旅游资源。该试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命题,集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是否生动、形象、简练、有感染力等,这样的试题可以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方式的变化

近年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部加大了对中考改革的力度,明确提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应有利于改进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准确反映义务教育的质量,并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学生提供客观的依据。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开始注意结合学科特点并对采用多种考试方式组织考试进行探索。

2001年宜昌市语文中考首次采用开卷方式进行,目的是让考生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性。宜昌市此次语文开卷考试的试题分书写、阅读和写作三部分。据负责试题设计和评卷的有关人士介绍,增加试题的开放性是此次开卷考试的最大特点。目前各地中考正在进行之中,安徽的语文也实行开卷考试,一些省市的语文中考则允许使用《新华字典》。由于今年全国有500多个初中新课程试验区的300多万毕业生参加中考,因此今年中考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学习成绩不再是中考录取的惟一标准,考试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局面,有开卷、闭卷、听力、口试、实验操作、综合考查、面试等等。在新课程试验区,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取代了传统单一的分数标准,综合评价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基础,内容包括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山西临汾市的中学通过同学互评、任课老师集体评价的方法,得出学生的综合性评语和A、

B、C、D的等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评价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更多关注书本知识和技能,学生的道德、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尽管对于如何在语文中考开卷考试中保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但在提高命题[4]

质量的前提下,开卷考试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采用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新课程语文中考改革的现存问题

客观地说,语文中考改革无论是考试内容的重新修订、命题原则与趋向的研究,还是考试方式的增设、健全,和以往相比都取得了新进展。然而,尽管语文中考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因为改革的步子大,速度快,因为对中考各方面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伴随中考改革而来的有许多“冲动”,有许多不太成熟的“一家之言”,有许多区域化特征过于鲜明的不恰当行为。正视语文中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全面的反思,理性地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于语文学科课程改革尤为重要。

(一)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缺乏科学性。

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它绝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或陈述事实,或抒发情感,或议论评析,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交际情境的设置是交际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的基本保障,而这种交际情境又以真实为准则。因此设置真实的交际情境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的首要任务。也只有真实的交际情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需求,让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评价过程,必须重视交际情景设置的真实性,不能因为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设置听说能力书面检测题来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的本质是瞬时性和不可回溯性,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背离了这个本质,无法检测出考生的语音面貌、交际态度、语言修养等方面的素质,而这些恰好又是口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对它们的评价是缺乏科学性的。

在平时的评价中,综合性学习的着眼点主要是学生在活动中能否表现积极的合作态度和较高的参与程度,能否积极地发现问题和深入地思考问题,能否为解决问题去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运用调查、访谈、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能否交流和分享学习的收获等方面。这种评价更具有过程性评价的特点。然而,纸笔测试的综合性学习在内容、形式、结果各方面都不同于平时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考查方式的局限,很多方面无法考查。因此,综合性学习试题的评价似乎更侧重学习结果。另一方面,综合性学习考查的试题无论是试题本身还是学生的回答,都体现出了开放性的特点,评卷老师比较难把握,评卷时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5]总之,建立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性学习的新评价模式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二)中考的公平与公正难以得到保证。

2005年中考改革方案明确指出:(1)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2)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单独命题,高中招生单列计划、单独招生;(3)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学习情况也要进行考查;(4)学业成绩以等级的形式呈现;(5)高中招生要看综合素质。这项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评价理念由过去注重“量”的评价到更重视“质”的评价发展,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质性的评价方法不好操作,容易流于形式。如果评价观念没有转变,加之评价方法使用不当,会造成评价过于机械化、程式化。

例如,为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衡发展,教育部要求各地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试行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对于这种“推荐性”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最大的问题是能否真正保证“公平和公正性”?固然可以采取技术性措施,

增加评价与推荐过程中的透明度,但不可否认,考察评价者、推荐者的素质仍是一个关键:它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专业(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修养与眼光,而且要求一切出于公心,以高度责任感的敬业精神来从事这项事业。任何了解中国的人,都会知道这样的“理想推荐者”的要求与现行体制下的教育队伍的实际状况之间的距离。又假设档案袋在选拔中占了一定的比例、起了一定的作用,哪怕一点点作用,谁又能保证档案袋内容的高信度?现在,能否信心十足地说,家长不会弄虚作假,教师不会弄虚作假,学生不会弄虚作假?就任何一个秘密而言,参与的人越多,泄密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样的道理,命题、印刷、管理、阅卷,介入考试各个环节的人员越多,保密工作的难度就越大,泄密的危险系数就越高。而且,档案袋选取的作品样本可能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该学生实际上知道些什么或能做些什么,两者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容易使评价人员对学生的能力和成就形成不确实的认识,从而影响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所以在收集样本的代表性、制定评价的标准、限制档案袋的适用范围方面还有待研究和规范。

考试作为传统的评价也有自身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方法简便、容易操作。只要按命题、监考、阅卷等程序进行,便可在较短的实践内,得到众多应考者的考分,从而分出高低优劣。(2)以少试多,覆盖面广。由于试卷是保密的,应考者不知考什么,故必须全面复习、全面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讲,考一张试卷就等于考了全部所学内容。(3)巧妙量化,区分微别。按每道试题的分值进行评分,然后算出总分,这就巧妙地将每个考生的知识能力进行了量化,使之变成具体的数字,以资区分出各考生的细微之别。凭考试的考分来选择和录用人才有其优越性的一面。正由于此,从历史上的科举考试演变到当今的中考、高考,只是考试的内容及方法有所改进,而考试的实质性内涵并未改变。

(三)评价方法的“西化”与本土化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方法主要是借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英等国的。这些方法,往往先通过译介而引进,然后生搬硬套地推广和运用。比如,越来越为人们熟悉的档案袋评价、质性评价等,都来自国外。西方国家的评价方法是长期的实践智慧和科学研究的结晶,前者是高度情境化的,后者是高度抽象化的。情境化的,就是本土化的,比如,学生群体、班级规模、考试模式、选拔传统、流动机制等等。这些,既不能够引进,也不应该忽视。抽象化,就是普遍化的、标准化的,不受情境制约的,能够为我们学习和引进的。西方国家教育评价方法的二重性特点,是其价值和局限共处的空间。即使其“抽象”的一端放之四海皆准,“情境”的一端也绝非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外的评价方法不一定适合我国的情况,有时候甚至可能适得其反。[6]

在中外教育改革历史上,不乏理论脱离实际的教训。20世纪50年代,中学语文教学历史上,那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改革就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的失败与机械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脱离中国国情和实际有直接关系。就苏联来说,俄语、文学分科教学一直是它们国家的母语教学的传统做法。换句话说,对它们是适应的,在我国未必行得通。虽然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有助于加强文学教育。

总之,语文中考改革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如一颗树的生长会有年轮的印痕,如果仅凭着一股热情,难免会作出不切实际的事情。教育评价需要实事求是、静心徐察的勇气、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耐心。因为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它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也有它的使用前提和适用对象,绝非任何地区或国家都能够使用同一种评价方法且产生同样的效果,盲目的借用只会造成“橘生淮北则成枳”的现象。

篇三:11-12(2)概率统计D(答案)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试卷(D卷)

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卷(答案)

开课单位:计算机学院数学教研室 ,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 计算器 入场

一、选择填空题(共70分 每空2

1、设A、B为两个事件,P(A)=0.5,P(A-B)=0.2,则P(?)为( C )

(A)0.2 (B)0.3(C)0.7 (D)0.8

2、A、B是两个随机事件,P( A ) = 0.3,P( B ) = 0.4,且A与B互不相容,则P(?)等于( D ) (A) 0 (B) 0.42 (C) 0.88 (D)1

3、已知P(A)=0.5,P(B)=0.6,且A与B相互独立,则P(A?B)等于( C )

(A)0.6 (B)0.7(C)0.8(D)0.9

4、事件A、B相互独立,P(A)=0.3,P(B)=0.6,则P(A)+P(B)等于( C )

(A)0.5 (B)0.3(C)0.9

5、设A、B为两个事件,则A?B表示( D )

(A)“A发生且B不发生”

(C)“A、B都发生” (B)“A、B都不发生” (D)“A不发生或者B发生” (D)1

6、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10,如果试验10次,则该事件(D )

(A)一定会发生1次( B) 一定会发生10次

(C) 至少会发生1次(D)发生的次数是不确定的

7、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X概率函数为P(X?i)?pi?1,i?0, 1,则p的值为( A )

(A)(-1+5)/2( B)(1+5)/2 ( C)(-l±)/2 ( D) 1/2

8、某大学统计系06级3班共有60名同学。至少有2名同学生日相同的概率为( D ) (一年按365天计算)

6060P365P36560!601?60P6036536560 (A) 365 (B) 365 ( C) ( D) 365!

9、 红星游乐园入口处的每辆汽车的载客人数服从??2的泊松分布,今任意观察一辆到

?2e达公园门口的汽车,车中无乘客的概率为(A)(A) e (B) 2 (C) e ( D) 2!?22

10、某食品超市的牛奶销售量服从正态分布,每天平均销售200公斤,标准差为20公斤。如果老板希望牛奶供不应求的概率不超过0.025,则该超市购进的牛奶量至少为(Z0.025?1.96)( C )公斤 (A) 200 (B) 2

中考新评价11版答案

20 ( C) 239.2 (D) 240.2

11、已知E(X) = 1,D(X) = 2,E(Y) = 3,E( Y )= 10,X和Y

的相关系数

则D(2X+Y) =( B )。 (A) 2?XY?6.192923 (B) (C) 333(D)31 3

12、设随机向量(X,Y)具有联合密度函数

?ke?(2x?y),x?0,y?0,?f(x,y)??0, 其它. ,则密度函数中的常数k= ( A )。

(A) 2(B) 3(C) 4 (D) 5

13、设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分别为:

?2x,0?x?1,?fX(x)??0, 其它, fY(y)??3y2,0?y?1,??0 , 其它

且X和Y相互独立.则概率P(Y?X?0)等于( B )。

(A) 0.2 (B) 0.4(C)0.6 (D) 0.8

14、袋中有6只白球,4只红球,从中抽取两只,如果作不放回抽样,则抽得的两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 A ) (A) 84 (B)1515

2(C) 126 (D) 252515、 随机变量X的均值EX=4,方差DX=4,则EX=( C )

(A) 8(B) 16 (C) 20 (D) 32

16、设X和Y为两个随机变量,D(X)=10,D(Y)=1,X与Y的协方差为-3,则D(2X-Y)为( D )

(A)18 (B)24 (C)38

2(D)53 17、设X服从一般正态分布N(?,?)随着σ的增大,概率P(|X-μ|>σ)将会( C )

(A)单调增加 (B)单调减少(C)保持不变 (D)增减不定

18、在简单随机抽样中,如果将样本容量增加9倍,则样本均值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将变

为原来的( B )(A)1/9倍 (B)1/3倍 (C)3倍 (D)9倍

19、某销售商声称其销售的某种商品次品率P低于l%,则质检机构对其进行检验时设立

的原假设为( B )(A)H0:P<0.01(B)H0:P≤0.01 (C)H0:P=0.01(D)H0:P≥0.01

20、在假设检验中,记Ho为待检假设,则犯第二类错误指的是( B )

(A)H0成立,经检验接受H0

(C)H0成立,经检验拒绝Ho((B)H0不成立,经检验接受H0 (D)H0不成立,经检验拒绝H0(

21、总体比例P的90%置信区间的意义是( B )

(A)这个区间平均含总体90%的值 (B)这个区间有90%的机会含P的真值

(C)这个区间平均含样本90%的值 (D)这个区间有90%的机会含样本比例值

22、在样本量和抽样方式不变的情况下,若提高置信度,则( B )

(A) 置信区间的宽度会缩小 (B) 置信区间的宽度会增大

(C) 置信区间的宽度可能缩小也可能增大 (D) 不会影响置信区间的宽度

23、在对同一个总体的参数进行检验时,若在?=0.0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H0,则在? 等于0.05的显著性不平下( A ) (A)肯定拒绝H0((B)肯定接受H0

(C)可能拒绝H0 也可能接受H0 (D)有时拒绝H0 有时接受H0

24、某食品厂质量控制部门对咖啡的包装重量进行检测,经验知重量X服从正态分布N(?,?2),现从流水生产线上随机取出16盒,测得平均重量x?500克,标准差s=20克,则?的95%置信区间是( B )(A)

(C)(500?5t0.025) (B)(500?5t0.025(15)) (500?5t0.025(16)) (D) (500?5t0.025(17))

25、某工厂在生产过程的产品检验假设H0:产品是合格的,显著性水平为5%,工厂经理问什么是显著水平,正确的说法是( A )

(A)如果产品是合格的,有5%的概率检验为不合格

(B)如果产品是不合格的,有5%的概率检验为合格

(C)在该项检验中有95%的检验结论是正确的,错误结论的可能性为5%

(D)假设这批产品有95%是合格的,不合格的概率为5%

26、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的标准之一是和它与总体参数的平均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 B )

(A)无偏性 (B)有效性 (C)一致性 (D)充分性

27、指数分布又称为寿命分布,经常用来描述电子器件的寿命。设某款电器的寿命(单位:

?0.002e?0.002t,t?0小时)的密度函数为f(x)??则这种电器的平均寿命为( A )小时. 0,其它?

(A)500 (B)5000 (C)250000 (D)25000000

28、设随机变量X具有概率密度f(x)??

(A)?kx,0?x?2,则P(?1?X?1)=(C ) 0, 其它?1111(B) (C) (D) 2348

(D) 15.87% 29、设X ~ N(20,16),Y ~ N(10,9),且X与Y相互独立,则P(X–Y>20)等于( B ) (A) 97.72% (B) 2.28%(C) 84.13%

230、已知E(X) = 1,D(X) = 2,E(Y) = 3,E( Y )= 10,X和Y相互独立,

则D(X+2Y+1) =( C ) (A) 4 (B) 5 (C) 6

31、设X1,X2,X3是来自总体X的简单随机样本,则下列统计量 (D) 7

1111111T1?X1?X2?X3,T2?(X1?X2?X3),T3?X1?X2?X32443234 中属于无偏估计的统计量中最有效的一个为( B )。

(A) T1(B) T2 (C)T3 (D) T1,T2

32、 设总体X在区间(0,?)上服从均匀分布,参数?末知, X1,X2,?,Xn是来自总体X的样本,则?的矩估计量为 ( B )。 (A) ??? (B) ???2(C) ???3 (D) ???4

22X~?(20)Y~?(40),则2X/Y服从分布YX33、已知随机变量与相互独立,且,(B)

2?(60)(B) F(20,40)(C) F(19,39)(A) 2?(80) (D)

34、设X1,...,X20及Y1,...,Y30分别是总体N(20,10)的容量为20和30的两个独立样本,这两组样本的样本均值分别记为, 则 P(X?Y?4

30)=( A )。

(D) 15.87% (A) 78.81% (B) 57.62% (C) 84.13%

?(X

i?120i?X)2

服从分布( A )。

(D) 35、在第34小题中,1022?(19)?(20) (C) t(19) (A)(B) t(20)

二、计算题(每题6分,共24分) 1、盛源石油公司的桶装石油其得量重服从正态分布,规定每桶重量是250公斤,标准差为2公斤,有的消费者由于重量不足250公斤而来投诉,公司解释这是由于随机原因引起的,因为有的桶装石油重量超过250公斤。

(1)消费者购买一桶其重量不到248公斤的概率有多大?

(2)若一次购买4桶,其平均重量不到24~8公斤的概率有多大?

解:(1)设一桶石油的重量为X,则X~N(250, 2) 2

248?250)??(?1)?1??(1)?1?0.8413?0.1587 2

(2)设四桶石油的平均重量为,则~N(250, 1)

248?250P(?248)=F(248)=?()??(?2)?1??(2)?1?0.9772?0.0228 1P(X?248)=F(248)=?(

2、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

?Ae?(2x?3y),f(x,y)??0,?x?0,y?0其他

?? 求:(1)系数A;(2)X,Y的边缘密度函数;(3)问X,Y是否独立。 解:(1)??????

????f(x,y)dxdy??dx?Ae00?????(2x?3y)dy=A?0e?2xdx?e?3ydy 0??

=1A6???

0e?2xd(?2x)?e?3yd(?3y)=0????1?3y??) A(e?2x)(e006

=1A=1 6

?A?6

(2)当x?0时,X的边缘密度函数fX(x)=

=6e?2x?????f(x,y)dy=?6e?2xe?3ydy 0?????

0e?3ydy=2e?2x,当x?0时,fX(x)?0

?2e?2x, x?0 ?fX(x)???0, x?0

当y?0时,Y的边缘密度函数fY(y)=???

??f(x,y)dx=?6e?2xe?3ydx

0??

标签:中考 答案 评价 中考新评价化学 物理11年济南中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