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

时间:2017-04-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仲南中学课堂教学语文科导学案

使用教师__ 第 周 第课时 总第 课时 主备人

课题 《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作者的情感

答题套路: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5.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

7.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8.概括记叙文文意或段意。

概括技巧:一般的语言表述形式是主谓句,谁做什么怎么样。

9.分析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技巧:修辞方法作用+结合具体语境。(修辞方法的作用要记背下来。)

比喻:本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拟人:本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格化,富有生命力,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反问:本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肯定或否定)语气,强调突出了。

设问:本句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引起下文。

排比:本句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了??(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对偶:语言整齐,节奏鲜明。

反复:本句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强调了??(内容),突出了??。

夸张:本句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夸大或缩小),给人鲜明的印象。

10.分析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

技巧:词语的含义+用词生动形象+句子的内容+情感表达。

11.分析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技巧:从句子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如果是描写人物的,要着重分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如果是抒情议论句,要分析抒情议论句因何发生,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表明什么观点。

12.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3.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中心等。从这几各方面分析就可以。

14.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基本方法是: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做铺垫,首尾照应等),二看在内容上有何作用(开篇点题,深化中心,点明主旨,渲染气氛,烘托感情等)。

15.推究当时某人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思路有三:一是把自己和此人换位,设身处地去思考;二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的感情倾向推知;三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文情节衔接去领悟。

16.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7.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18.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肖像描写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答题套路:生动具体地刻画了??的形象,写出了??,表达了???

描写角度,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19.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

20.记叙文中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1.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22.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24.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答题套路: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仲南中学课堂教学语文科导学案

使用教师__ 第 周 第课时 总第 课时 主备人周婷婷

课题 《记叙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四月阳光

姚育明

①天终于放晴了。西面的窗也进了阳光,北屋终于有了暖意。我把坐椅移到阳光里,把猫咪黑妹妹捧到坐椅上。自从为它治疗耳道肿瘤以来,它已整整十八天没见太阳了。我端只小凳坐到一旁看书。窗外传来割草机的轰鸣声,清香味充满了整个空间。一行行字和一口口清香,天堂无非如此。

②阳光会走。我不断地把座椅往东南方向推移,黑妹妹睡得很香,但有时还会站起来,弓起背,撑直腿,发抖似地使一使劲,再重新趴下,调整出一个更舒服的姿势。这是它手术后睡得最香的一次,像一个孩子睡在摇篮之中。阳光真好。多么充沛的四月光照啊,亮得好像给空气镀上了水晶。我也整个罩在光里,身体热蓬蓬的,感觉好像不是守着一只猫,倒像守着这方阳光。③感谢它让我继丧父后再一次历练生死之痛。父亲在世时,曾和母亲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因为围墙的遮拦,只能照到小小的一块地皮,他们也是挪动椅子追随着光照。父亲生病卧床时,我只能在屋外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在他脸上,他的皱纹和苍白的脸色在这圆形的光照中格外清晰,他的笑也格外令我心痛。那时我家住的房子面东,每天早上也是抢时间一样的往窗台上铺晒各种东西,每一缕短暂的阳光都很珍贵。如今,父亲已在另一个阳光世界。

④太阳继续赶路,它回家的速度加快了。窗框的阴影像一道笔触,明暗交接处越拉越长,光块被挤扁了。没什么好遗憾的,空间再大也留不住落日。阳光不可避免的弱了,我想试试最后光照的热度,就把手伸进光里,叉开五指。小时候我多么喜欢用手指模仿飞鸟的投影。现在,椅背上映出的手影有些苍老,手掌以及五指都是黑色的,和黑妹妹的颜色有些相像,不同的是,此刻它的毛端在微弱的阳光下闪着不规则的光芒,亮晶晶的。我忍不住伸出手去抚摸它的身体,它终于睁开眼,并伸出了前爪,将我的手指紧紧抱住,它那粗糙的舌头认真地伸缩着,一遍又一遍。我的手被舔得湿漉漉的。每天它都要这样舔几回,为了配合它的亲近,我只好不涂手霜,以免那些不可知的化学元素进入它的肠胃。

⑤阳光越发地弱了,薄了。最后,连仅存的一点光照也离开了它。黑妹妹的耳朵,用刀划开一个丁字形,皮肉活生生分离,里面涌出鲜红的血,麻醉药的作用过后,那种痛只有它自己知道。然而这只是开始,摘除了肿瘤,后遗症如影随形,面神经麻痹、霍纳氏综合征……

⑥最后这点光完全消失了。黑妹妹的左耳抖了抖,开始像雷达一样的转动,好像在追寻阳

光走远的声音。而它的右耳却有些僵硬,失去了往日的表情。我的猫孩子,你的右耳从此就是摆设了,你只有一只耳朵的听力了。谛听吧,用一只耳朵加倍地谛听吧,在花落叶败的声音里,蓬勃生长的力量也从根部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⑦窗外夜色渐浓,远近的路灯亮起来了,闪着温暖的黄光。关门之际,手机嘀的一响,打开一看,一行字跳了出来:2010年4月14日大地母亲再次发怒,将在沉睡中的玉树同胞带入了深深的灾难与痛苦之中,现灾区急需粮食和水,108爱心基金会将发起救助行动,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⑧这是条来自四川的短信。一位我所敬佩的师长的号召。我回了信。黑妹妹轻声细气地叫了一声,妙……我返身回去,又摸了摸它的头,道声晚安,并向它承诺,我们明天一起期待温暖的阳光再次降临。

1.通读全文,概括让“我”体验到生死之痛的三件事。(6个字以内)(2分)

2.文中的“阳光”有哪些含义?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下面语句中悟出的人生启示。(3分)

谛听吧,用一只耳朵加倍地谛听吧,在花落叶败的声音里,蓬勃生长的力量也从根部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4.赏析句子。(4分)

(1

)多么充沛的四月光照啊,亮得好像给空气镀上了水晶。

(2

)它终于睁开眼,并伸出了前爪,将我的手指紧紧抱住,它那粗糙的舌头认真地伸缩着,一遍又一遍。

...

A.第①段开头两次用到“终于”一词,表达了“我”对阳光的长久期盼以及享受到温暖阳光的喜悦之情。

B. 第②段用“像一个孩子睡在摇篮之中”来描写猫咪,字里行间流露出“我”的怜悯和关爱。

C.第③段“每天早上也是抢时间一样”写出了“我”动作匆忙和焦急,表现了现代人生活节奏之快。

D.第⑧段中作者写“黑妹妹”的叫声,用“妙”而不用“喵”,一字之别,生动简洁,意味无穷。

记叙文阅读 《四月阳光》答案

13.(2分)丧父;玉树震灾。(每点1分)

14.(3分)含义:自然的阳光;人间的关爱温暖;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每点1分,任意两点即可)。作用:文章的线索(1分)。

15.(3分)示例:人生难免遇到艰难困苦和各种不幸,但我们仍然要热爱生命,坚强面对困苦和不幸,顽强展示生命的活力。(意近即可)

16.(4分)(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形象地表现了四月阳光的充沛、明亮,流露出“我”的喜悦与珍惜之情(1分)。

(2)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运用“睁开”“伸出”“抱住”“伸缩”等动词)(1分)体现了猫咪的可爱以及对“我”的亲近(人与猫的亲密)(1分)。

17.(3分)C

篇二:记叙文常见题型

个性化教学设计教案

篇三:记叙文常见题型

记叙文常见题型

① 内容

② 中心

③ 结合题目特色写出表达效果

行文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

一语双关,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新颖,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照应结尾

① 词语的意义的作用

词义 + 手法 + 句义 + 中心

② 句子的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

手法 + 句义 + 中心

③ 比较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

原句好在_______ + 改句只说了_______没有上句的表达效果

① 内容

(手法) + 句义 + 中心

② 结构

开头: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对_________的记叙。

中间: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照应文章_______;

为下文写_________埋下伏笔;

结尾: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照应_____。

最后加上:

使文章内容更紧凑,组织更严密,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

公式: 手法 + 举例 + 好处 + 中心

① 对比

运用对比的手法,将_______与________形成对比,突出了_____________特点,更好的表现了__________。

例【2010年】文章为什么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题目?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示例:文章开篇写杭州西子湖畔梅花盛开,以表现南方春天来得急促、迅猛,与下文描写北国春天来得迟缓、沉稳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作者对北国春天顽强拼争、沉着果敢和心无旁骛精神的由衷赞美。

例【2011年】将文章9-11段与下面链接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指出他们在写作上的一个共同点,并结合内容说明作用。(5分)

(提示:可从写法或词语运用的角度作答)

【链接】 ……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节选自王鼎钧《那树》)

示例:对比。《焦急》将通往校园外的三条路一年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那树》将那树生长缓慢与人类城市化进程之快进行对比,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作者对人类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使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忧思和伤痛。

② 欲扬先抑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_______,在写_________,更加突出了____________。使文章跌宕起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2012年】文章④⑤两段写有人说大雁怯懦,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示例:先写人们对大雁的错误认识,再写作者对大雁的敬佩赞美,更加突出了大雁面对艰险勇敢无畏、坚韧顽强的精神。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文章跌宕起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 详略得当

④ 设置悬念

⑤ 象征

⑥ 托物言志

① 渲染了_________气氛;

② 烘托出_________心情;突出_________精神;

③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 为下文_________做铺垫;

⑤ 与下文________形成明显的对比,突出了_________。

例【2013年】请说说文章结尾第14段的作用。(4分)

示例:这是一处景物描写;用大雪来烘托老汉与老伴此叫内心的悲伤与失望;为故事笼罩了一层悲凉的气氛;同时留给读者思考与回味的空间,引发读者更多地反思应该怎样对待老人的问题。(每个要点1分,共4分)

标签:记叙文 题型 中考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 中考概率常见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