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2016年广东省历史中考模拟一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6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证据是

A.北京人遗址厚达六米的灰烬 B.河姆渡、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 C.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 D.春秋时期铁器、牛耕出现

() 2.有学者认为商鞅鼓励百姓通过开荒、购买、继承等渠道获得房屋和耕地,秦国因此迅速富强。该学 者认为秦国迅速富强的原因是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重视商业发展 D.承认土地私有

() 3.有学者说“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恒河、两河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 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是指 A.丝绸之路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通西域 () 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评价是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D.政权分立,形成了分裂割据局面 () 5.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历史价值在于 A.画幅长达五米,人物众多B.反映了元代大都城市生活的繁荣景象 C.生动再现了宋代的都市生活D.是研究明代海外贸易的重要资料

() 6.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外在表现。图①到图③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①(汉)坐而论道 ②(宋)站议时政③(清)跪受笔录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 7.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介绍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时特别强调是从中医学宝库中获得灵感 的。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的医学著作是A.《资治通鉴》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 8.历史学家茅海建在评价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状况时说:“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

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据材料“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 主要是指

A.社会性质的改变B.近代史的开端C.学习西方近代文明 D.民族危机不断加重 () 9

A C.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D.收回了国家领海主权

() 10.“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1.“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是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2.1936年

12

13日宋美龄在写给蒋介石的信说:“昨日闻□□之变,焦急万分,窃思吾兄生平 以身许国,大公无私,凡所作为,无丝毫为自己个人权利着想。抗日亦是吾兄平日主张,故年 来竭力整顿军备,团结国力,以求贯彻抗日主张。此公忠为国之心,必为全国人民所谅解。” 材料中所缺两字“□□”应为

A.西安 B.上海 C.南京 D.北平

() 13.小张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搜集到以下图片,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中国军队激战台儿庄 抗日军民破袭铁路线 抗敌剧团在武汉演出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 14.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接受侵台日军投降,并举行光复仪式。此举 ①标志中国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②结束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③体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成果 ④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 15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 ②③④

――据佛山市统计局《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A.“大跃进”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B.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 17.它成书于1299年,立即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 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是指 A.《东方见闻录》 B.《汉谟拉比法典》 C.《神曲》 D.《物种起源》 () 18.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有一座纪念碑,其正面写道:“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率其丁众,于此击 溃西班牙侵略者,殪其帅魁斐迪南·麦哲伦。”碑的背面写道:“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麦哲 伦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麾下丁众交锋,身受重创,殒于此焉。其后,麦哲伦之船队有维多利亚 号一艘,??遂首次完成地球之环航。”该碑告诉我们

A.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是随意的 B.碑正、背面文字叙述的不是同一件事C.可以多角度地评价历史 D.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可能有客观标准 () 19.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能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A.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B.拿破仑在征战过程中推行《法典》C.拿破仑保护农民利益D.拿破仑发动对西班牙的侵略战争 () 20.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 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率先踏入这“最后5分钟”的国家是

A.意大利B.美国C. 英国D. 西班牙

() 21.某报纸社论说“国家的统一和政府的稳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保证??政府如果不稳定, 也就建立不了信用,不可能推动社会发展。因此,联邦体制必须维护,对分裂叛乱活动必须武 力镇压。”可见,该社论针对的是

A.北美宣布独立 B.南方另立政府 C.经济危机爆发D.珍珠港遭突袭 () 22.1819年,在一位伟人的讣告中,对他有这样的赞颂: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

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这位伟人是

A.牛顿 B.瓦特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 23.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主要是因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A.政府对经济放任自由政策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资本主义制度

() 24.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 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式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25. 2016年3月,机器人AlphaGo以4:1战胜韩国围棋手李世石。此事说明

A.人工智能已战胜人类智力B.人工智能可以控制人类

C.科技正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 D.人类智力无法超越人工智能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1分,共25分)

26.(14分)香港毗邻内地,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 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膏脂;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如下:(一)为了维护国家的统 一和领土完整,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五)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材料三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当时,宝安一个农 民劳动日的收入为0.70到1.20元,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60-70港币。1957年、1962年、1972 年和1979年宝安先后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逃港潮,累计56万人(次)。1977年11月广东省委主要 负责人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 有问题。” ——改编自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四 据统计2001年定居内地的香港人为4.1万多人,2003年为6万多人,2005年为9.18万人。大量的 香港人涌入内地反而成为一种潮流。 ——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 (1)据材料一,指出香港岛根据哪一条约离开“母亲”怀抱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目的和基本方针。(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逃港潮”产生的原因,为此党中央作出什么政策调整?(6分)

(4)材料四的回流现象说明什么了问题?(2分)

27.(11分)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发展的历程值得我们品味和思考。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达:拜访)。——《日本书纪》

材料二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 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摘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改造,同时日本政府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在短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

以来开发的成就,还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几十年间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东洋奇迹”。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时中、日交往的主要史实。(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及其重大影响。(3分)

(3)据材料三“东洋奇迹”是指什么?最有利于国家持续发展的措施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的发展历程中,你有什么启示?(3分)

2016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1分,共25分。 26.(1)《南京条约》(2分)。

(2)基本目的: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2分);

基本方针:一国两制(2分)。

(3)逃港潮产生原因:两地经济水平差异大(2分,答大陆生活水平低,社会主义建设

出现失误如“大跃进”运动等酌情给分)。

政策调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分,答到其中2点得满分)。 (4)大陆和香港经济差距水平缩小;两地来往更加密切(2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7.(1)遣唐使,鉴真东渡(2分)

(2)特点:范围广、规模大、领域广;根据国情博采众长(2分,答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学习;直接吸收

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同等给分)。

影响:使日本走了近代化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分)。

(3)“东洋奇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2分)

最有利措施: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2分)

(4)启示:要坚持改革创新;要善于学习;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1分,其它言之有理同等得分)。

评分说明:

1.文字表述不要求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 2. 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篇二:2016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模拟试卷(一)

说 明:本试卷历史部分,占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各图所示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是

( )

①鱼纹彩陶盆 ②稻谷遗存③四羊方尊④骨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②④ 2.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监察制度

3.阅读右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蜀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

A.曹操 洛阳B.刘备 成都

C.孙权 建业D.曹丕 洛阳

4.《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

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 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 象反映( )

A.汉朝城乡一体,经济繁荣 B.唐朝经济繁荣,饮酒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5.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

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果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6.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到一个细节: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同时康熙对外国

的侵略也曾进行过坚决抵抗,维护了主权。这一事迹是( ) A.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抗击沙俄侵略者,收复雅克萨 C.反击沙俄侵略者,收复新疆,设置行省

D.挫败日本对台湾的侵略图谋

7.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

的一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台湾离开祖国怀抱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8.《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

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相关(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增辟通商口岸

9.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后,把思想解放视为“救国之要

道”。他们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前的“新”主要表现在( ) A.宣传“尊孔复古” B.主张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C.提倡民主和科学

D.主张“打倒列强除军阀”

10.孙中山的民生观体现了他致力改造社会、寻求人类解放之路的理想蓝图。他提出的奋斗的纲领中最能

体现其“民生观”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1.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

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此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12.2015年6月1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华盛顿会见“飞虎队”老兵伊·温雅德等时说:“中国

政府和人民不会忘记,美国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中对中国提供的宝贵支持和付出的巨大牺牲。”这说明70年前中华民族能够取得对日作战胜利的客观原因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美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C.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战

D.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共同抗日

13.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南昌—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该路线设计的主题是为

了展示( ) A.国民革命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14.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15.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 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

是( )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16.江华组织本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收集有关“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共和国钢铁长城”“重返联合

国”的相关资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建国以来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D.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17.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国共两党领导人再次会晤。

这有利于( )

①推动两岸交流,实现祖国统一 ②促进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③消除民族差异,实现共同繁荣

④维护国家主权,实现民族自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

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 A.胡夫 B.伯里克利

C.汉谟拉比

D.穆罕默德

19.1821年一位希腊首领曾指出:“依我看,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以

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况很少,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理由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很好。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真相”的发现有助于(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自由平等的追求 D.世界和平的维护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

他人也会这么做。这个观点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 ) A.可能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突发性

21.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里的“新的历史时期”指的是( )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有科学理论指导

C.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 D.巴黎公社精神的指引

22.100年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这次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的

残酷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D.南京大屠杀

23.《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

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导致了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 C.促进了苏联工业的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24.“决心通过完成内部市场,增强内聚力和保护自然环境来促进人民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实施旨在保

证经济一体化和其他领域同步发展的政策”;“决心对各成员的国民实行共同的国民身份制度”;重申为人员自由流动提供了方便的目标??”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条款出自( ) A.《慕尼黑协定》 B.《联合国家宣言》 C.《北大西洋公约》 D.《欧洲联盟条约》

25.一部iPhone手机生产流程:美国公司提供创意,德日韩企业提供核心零件,中国富士康把它组装起

来。这说明( )

A.中国的组装技术较好 B.世界各地科技水平一致 C.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紧密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共25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现在的经济特区与近代史上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同样性质的吗,为什么?(5分)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27.(13分)近代西方走过了一条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的探索之路,给人类社会留下了许多宝

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已故哈佛科学史教授I.B.科恩在《科学中的革命》一书,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分成“旧世界”与“新世界”这两个阶段,其分水岭就是科学革命发生的16、17世纪。在此之后,人类文明进入现代,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都被视为科学革命在新世界的延续。

—刘纯:《理解现代文明的关键是理解科学革命》(摘自南方周末2015年2月13日)

材料二: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

材料三: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国和法国要求,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

请回答:

(1)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的是谁?他的杰出贡献是什么?(3分)

(2)从动力方面而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分别进入到了什么时代?(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什么?请结合这两次革命中的重要文献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反映这一要求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三大革命之间的关系。(2分)

历史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ACA 6-10 BABCD 11-15 DBDBD 16-20 BACCC 21-25 BABDC 二、综合题

26.(1)地方: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分)。特点: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1分)。

性质:不是(1分)。近代的通商口岸是被迫开放的,践踏了我国的主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现在的经济特区是主动开放的,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分) (2)由改革在前、开放在后到交互进行、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2分) (3)2013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开放。(意思相近即可,2分)

(4)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和开放;既要搞好改革,又要搞好开放;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到其中一点即可,2分)

27.(13分)(1)牛顿(1分)。1689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

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对后来的人类科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 (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

(3)要求: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2分)

如何反映:英国的《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定了国会的最高权力,规定了公民的权利(2分);法国的《人权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2分)(文献1分,内容1分。)

(4)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016年广东省历史中考模拟一

。(2分)

评分说明: 1.文字表述不要求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 2. 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篇三:广东省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word有答案)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2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题2表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3.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

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6.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同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8.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况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10.题10图所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11.读题11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题11表

A.外来侵略 B.政权更迭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12.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A.广州B.重庆

C.西安D.北平

13.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据此判断,这项改革是()

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信任感所代替”。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A.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B.消除了中、印、缅之间的矛盾

C.已被世界各国接受D.已写入《联合国宪章》

15.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任。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别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

A.万里长征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D.十一届三中全会

16.读题16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题16表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中国重返联合国

17.题17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18.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具有深远影响的是()

A.海外贸易 B.文化教育

C.军事外交 D.民主政治

19.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A.维护国家统一 B.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C.确立君主立宪 制 D.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20.18世纪80年代后,英国工业品产量增长迅速,积累了大量资金,工业革命持续加速。推动工业革命“持续加速”的动力是()

A.畜力、水力B.改良蒸汽机

C.石油D.电力

21.1915年初,俄国军医活沃伊洛夫斯基在写给亲人的信中说:“战争使我们不断地贬低人的身份和尊严,只留下动物的本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士兵对战争漠不关心 B.士兵不惧怕死亡

标签:广东省 中考 模拟 2016广东中考历史试卷 2016年历史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