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中考精英答案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中考精英】2015中考精英总复习物理综合能力检测题+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62页)

第1~3讲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8-9题为多选题,全对每题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共20分)

1.关于声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响度大

C.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2.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泸州市城区内南宋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

D.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4.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的是

(D)

5.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A)

A.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B.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C.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第6题图)

6.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7.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12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A.10 cm B.12 cm C.24 cm D.6 cm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二、作图与实验题(共24分)

10.(4分)小强做光的色散实验,看到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产生了一个问题: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进行验证(如图所示)。

(1)请你在图中画出红光、紫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图中F1、F2两点表示焦点)

(2)小强得到的结论是__。

解:

11.(6分)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边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

12.(6分)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做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__最小最亮__的光斑,图1是调整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__10__cm。

(2)小滨按照图2装好实验器材,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蜡烛到光屏的距离过近__。

(3)当蜡烛在光具座A处时,光屏在B处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如图3所示。现将烛蜡由

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处,为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移动距离s′__>__s(选填“<”或“>”);这次成____倒立放大__(填像的特点)的实像。

13.(8分)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14.(8分)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1)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

根据公式__s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3)真空中声速是。

15.(8分)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 000 Hz。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

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范围是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

(3)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 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_3_000__m。

??????线??????封?????密?????

__________:号考 __________:级班 __________:名姓K(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4~7讲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8-9题为多选题,全对每题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2.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B)

A.教室的高度约为8 m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C.电瓶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4 km/h D.50 m短跑测试的平均成绩约为15 s

3.如右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

运动 ②t=0时,A在O点,B在距离O点5 m处 ③从第3 s开

始,vA>vB,5 s末A、B相遇 ④5 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4.体育课上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但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C)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

5.下列体育运动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C)

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B.打羽毛球时握紧球拍

篇二:【中考精英】201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讲

第10讲 简单机械

1.(2014,南昌)下面是国王与阿基米德的一段精彩对话,国王说:“我想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随便移动任何重量的东西。”阿基米德说:“我不仅可以移动任何重量的东西,我还可以撬动地球。”请你说出阿基米德应用的原理和实现撬动地球的条件。

__原理:杠杆__条件:找到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

__

2.(2014,天津)如图所示是搬运砖头的独轮车,使用时可视为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若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为1000 N(车架所受重力忽略不计),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的大小为__300__N。

3.(2014,兰州)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经过10 s,重物被提升了3 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__0.6__m/s。

,第3题图)

,第4题图)

4.(2014,泸州)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均匀木板已调节到水平平衡状态。在支点O的两边分别有做相向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玩具电动小车,当重为4 N的甲车位于支点右边距支点3 m处时,为保持木板平衡,重为6 N的乙车应在支点左边距支点__2__m处,如果甲车速度为0.15 m/s,则乙车的速度应为才能保持木板平衡始终不被破坏。(车未到支点O前)

5.(2014,鄂州)如图,斜面长3 m,高1 m,工人用400 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 N的箱子匀速推到车上,在此过程中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一、选择题

6.(2014,丽水)如图所示,杠杆OAB能绕O点转动,在A点挂一重物G,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C)

A.F1B.F2C.F3D.F4

7.(2014,盐城)学校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这样做(C)

A.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C.不省力,但改变施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8.(2014,济宁)小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所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C)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B.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

C.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9.(2014,东营)皮划艇是我国奥运会优势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浆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为省力,可将用力划桨的手靠近支点

B.为省力,可将用力划桨的手远离支点

C.为省距离,可将用力划桨的手远离支点

D.将用力划桨的手靠近支点,既能省力又能省距离

第9题图

篇三:2014年初三历史中考精英试题

2014年初三历史中考精英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 )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2、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和谐相处,

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

民族的国家的有 (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郑和下西洋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册封达赖、班禅 ⑤多伦会盟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3、图2传奇人物,她的历史功过,犹如那块无字碑一样,任由后人评说。

以下选项对其评价具有不合理之处,应当选择( )

A.贞观之治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贞观遗风 D.她的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指( )

A.上海 B.南昌 C.庐山 D.井冈山

5、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谈话:“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他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根据谈话的内容,你认为他们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A.双十协定 B.西安事变 C.北伐战争 D.重庆谈判

6、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同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同近代化的进程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2008年3月24日,第29届夏季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的雅典点燃。从历史上来看,古代希腊是( )

A.东方文明的摇篮 B.游牧文明的摇篮 C.西方文明的摇篮 D.农业文明的摇篮 8、14—16世纪被称为“发现人的时代”,文中“发现人” 是通过什么事件实现的?(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 文艺复兴C.《人权宣言》的发表 D. 新航路的开辟

9、右图是“大包干纪念馆开馆仪式”。这个纪念馆应建在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 )

A.北京

B.深圳

C.安徽凤阳小岗村

D.上海

10、“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

朝解体两极终”。根据上段文字的描述,判断它是下列哪个国家(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1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坚持互利

互补原则

12、20世纪中后期,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结合右图,这个“转折点”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3、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灭亡

14、 三班历史兴趣小组在题为“思想解放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历史小论坛活动中,收集的 下列历史材料不恰当的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5、周恩来是深受人民敬仰的政治家、革命家。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活动与他有关的是( ) ①参加中共“一大”②重庆谈判 ③在黄埔军校任教 ④红军长征 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6、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1949年新中国成立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7、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①彼得一世改革 ②1861年改革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德国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也都遭到失败。下列会议中与惩罚、处置德国有关的是( )

①巴黎社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19、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

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20、图10人物,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他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二、非选择题

21、思想解放运动是革命的前奏曲,它吹响了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思想解放也是改革的动员令,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哪一运动为资产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1分)

(2)法国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思想是什么?(1分)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1分)

(3)民国初年,我国经历了一次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根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请简要评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4)反思近代以来的历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十七大报告》

(1)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哪些斗争?(2分)

(2)邓小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怎样的方针?(1分)取得了怎样的成果?(1分)

(3)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哪一次会议最先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1分)并请举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成就?(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此片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大国的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中所说的“九个世界性大国”在近代化的历程中,哪些国家采取了相同的道路?(1分)

(3)在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上布满艰辛,20世界3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困难,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4)材料中所说的“九个世界性大国”在其崛起的过程中,都曾严重侵犯过中国的主权,试举一例说明。(1)

(5)纵观“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24、改革(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中考精英答案)与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杰出的改革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1)图一中的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推行的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策是什么?(1分)

(2)图二的人物实行的改革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1分)

(3)图三中的人物为推动本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1分)

(4)上述三位人物的改革得以取得成效的相同之处是什么?(1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谈到:“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固其所也。”

材料二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科技),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青年》第一卷第6号(1916年2月)

材料三 国务院公告(2008年5月18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请回答: (1) 结合明朝的有关历史,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把君主“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

(2)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文中??伦理的觉悟”的含义。“伦理的觉悟”在近代中国有什么代表性运动?

(3)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标签:中考 答案 精英 2017语文中考精英答案 中考精英物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