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中考作文 > 正文

从教育社会学视角构建新的课堂 社会学视角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张文质老师也说,生命在场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是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的研究一直是“就课堂谈课堂”、“就教学论教学”,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课堂教学效益不够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我们常常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着课程,现在从教育社会学角度,我们则可以说学生其实也是在,而且更确切地说首先是在课堂社会中亲历着生活,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当我们用“课堂社会”这个新视角去观照学校的课堂教学时,我们还有可能为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找到一些新的思路。譬如,课堂教学既然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班级中的组织资源与集体力量呢?而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又怎样才能对班级的集体建设及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所贡献呢?深入课堂、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希望,叶澜教授曾有感于当前中小学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呐喊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口号。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呢?从教育社会学视角,我努力从以下几点去尝试。
  1、给学生心灵自由
  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学生战战兢兢,少了很多轻松、幽默和欢声笑语,更很少看到我们的学生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辩等,实际也是在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
  因此课前应先建立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让他们有心灵自由。“心灵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它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把微笑、鼓励带进课堂,让学生敢想、敢做,真正达到“心灵自由”,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
  基于此,我一直提倡机房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进入机房的时间,只要在上课铃响前坐到桌位上就可以,而且在课堂上的最初五分钟让同学们根据自已的情况进行打字练习或是上节课内容的复习甚至本节课内容的预习。我也总是提前来到机房,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与他们聊天,让他们感到老师是可以亲近的。因此,在准备上课前,我对学生说得最多的是:“真高兴,又能和你们一起度过这愉快的40分钟。”;让学生大声告诉自己“我很聪明,我能行。”我还把“聚―动―响―棒”四字一直放在黑板上方作为态度要求(即聚精会神地听,积极地动脑想,响亮地回答问题,你就棒极了)等等,让学生感到上信息技术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2、经常使用礼貌用语
  在课堂上使用礼貌用语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如“请允许我说几句”;“你的方法真是太好了,你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解一下么?”等这个同学讲完了,又说“同学们觉得他的方法好的话,你们就也来试着做做,感觉不妥的地方或是你有更好的办法,你就试着把你的办法也来说一下”……这样一来,学生就感觉到老师不那么权威了,他们也就敢于并且乐于表达了。
  3、追求师生间的真诚对话
  许多有识之士在大声疾呼“教育需要对话”。怎样实现对话教育呢?首先要学会倾听。可以听其言,也可以观其行,学会倾听是不容易的,教师有时候要把孩子想说又说不出的东西表达出来。其次要学会接纳。要接纳孩子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的奇思怪想,接纳孩子的错误。第三要学会欣赏。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孩子的表现。第四要向学生敞亮自己。与学生友好相处,向学生敞亮自己本身就是很好的对话。
  我经常对学生说:“教学,就是我们上课时互相学习,我的方法未必是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因此我最希望看到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只要你的方法可行,我们就可以把你的方法跟我的方法一起演示实验,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这样,我的学生已从“学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因而变得能动、自觉。
  4、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认识世界和改造社会的人。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各种素质加以实现的,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都健康发展的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策略,在增加学生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促进儿童个性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以及有效的学习中拥有较显著的优势,它将突破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束缚,为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主动性,提供更为可能的条件。因此,在上实验课时,我针对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8人,上课时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新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个人的潜能与聪明才智只有存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发展,同时集体给予每个人的精神财富也是十分丰富的。一个好的集体具有共同奋斗目标和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共同的荣誉与责任,充满团结友爱的精神,这一切对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鞭策与鼓励。
  

标签:社会学 视角 构建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