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主持词 > 正文

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思路分析|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网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就业市场开拓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确立对应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搜集用人单位信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开拓和巩固就业基地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
  
  1.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待就业毕业生人数也呈现递增趋势,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尤其是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有关部委提出多项重要举措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难题。
  2.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面对的主要问题
  2.1 就业市场区域开拓不到位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育状况也不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经济发达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多,高校和高校毕业生数量大,毕业生求职的主动性高和适应能力强,这些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育程度也高。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去向,也明显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高校毕业生愿意到西部等边远地区去工作的人数很少,我国西部和边远山区的大学毕业生市场就失去发育的土壤。
  2.2 大学生就业供需渠道对接不畅通
  大学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不能及时对接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发育不完善的重要表现,也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大学毕业生不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求职过程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其次,人才需求方的招聘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大学毕业生既影响了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间接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招聘和应聘双方的信息传播和管理工作亟待规范,急需建立日常化的信息对接平台口。
  2.3 高等学校开拓就业市场的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把开拓就业市场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校园专场招聘会和双向选择会等有形市场的建设和开拓工作上,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过于单一化,在就业市场渠道的拓展和实现大学生就业形式多样化方面建设不够,不能为毕业生及时地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宝贵资源。
  3.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构建多元化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3.1 以重点单位为主,加强就业基地建设
  为大型企业大批量推荐毕业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就业工作中可以发现,一些用人单位经营规模大,业务扩张速度快,对毕业生有大批量需求,这些用人单位是学校就业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
  (1)建立用人单位信息档案。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流向,而这些单位的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主管人事的领导和招聘主管经常会出现变动的情况。在毕业生处于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的形势下,企业对毕业生有相当大的挑选余地,因此,从企业看来,他们与学校的毕业生供求关系,并不像生意关系那么重要,在维系合作关系上,学校必须充当主动的角色。因此,学校要对用人单位分管人事的人员变动情况及时掌握.随时与用人单位相关部门保持联系,以拜访、考察、会议、联谊等多种渠道经常保持沟通、巩固关系,增进双方友谊,以便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2)及时通报供求信息。如果说实现毕业生的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第一目标,那么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就业工作的第一信号。在每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始之前,学校非常重视与重点单位的互动交流,及时拜访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资源情况以及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度计划,掌握单位的用人信息,并向用人单位选拔推荐适用的毕业生。重点单位优先向学校提供需求信息,派人参加学校的各种招聘活动,优先接收毕业生实习或录用毕业生。
  (3)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一是定期或不定期与用人单位举行带有联谊性质的活动。邀请重点用人单位的领导、专家、工程师来校举办“名人讲座”、“成功人士讲座”、“专家讲座”等专题报告会,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的用人理念、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运作模式、企业的人才标准、企业的招聘计划等较为感性的知识和经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也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拉近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学校还可邀请企业领导参加创业设计大赛指导、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评估专题研讨等活动.凝聚用人单位力量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二是每年对重点单位进行同访活动,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商谈合作意向。三是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主动协调教育教学要求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关系,适时适度调整教学进度,将毕业生的实习设计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增加用人单位要求的培训内容,努力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3.2 有形与无形并举,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高度关注和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学校在拓展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的同时,要高度重砚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毕业生就业的无形市场,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做到两个市场并举。一是学校加强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完善了就业信息平台,建立了专供学生免费查询信息和网上面试的机房,并建立了包含有各重点用人单位招聘主管加人的各类QQ群,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查询与发布、数据统计、政策咨询与指导等工作的网络化。二是抢占网络无形市场,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供需信息网.沟通行业间、地区间、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更好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3 全员参与拓展就业市场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靠学校专职的就业工作人员的单打独斗是很难把工作推向深入。要积极探索全员参与推荐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新模式。一是明确教书育人与推荐学生就业的双职责,举全校之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各系,辅导员、以及班主任、专业老师、其他教工的力量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抓住一切机会推荐毕业生。二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拓就业市场。学校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各行业,校友向学校反馈各地、各单位就业需求信息,这就方便了学校就业市场的拓展,疏通了就业渠道。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力量走出去,让更多企业了解学校,选择学校毕业生。通过网络、信函、电话、上门拜访等方式联系用人单位,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有效推动了市场的开拓。
  4.结束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就业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的生命线,是“一把手工程”。而开拓就业市场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因此,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应致力于解决学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与就业单位的工作要求、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等问题,及时掌握和毕业生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强化就业指导,拓展就业市场,充分了解学生对就业的不同要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建立和拓展就业市场,使学生期望和企业需求达成一致,从而形成和谐的就业市场和合理的就业流向,从真正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常万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模式初探[J].就业工作研究,2007(7):55―56.
  [2]旷永青.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王辉.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3):
  32―34.
  [4]许敏.试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73―174.

标签:高校毕业生 就业市场 思路 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