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主持词 > 正文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法: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有十分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符合汉语语法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量词的使用不当。什么样的名词要和什么量词搭配,往往让很多留学生困惑。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教学成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正确的教学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个体量词的特点
  
  汉语中与个体量词搭配的名词都是可计数的事物,如“一本书”、“一只猫”、“三台电脑”等等。这体现了汉语量词“可计数的事物也需要用量词,并且这样的量词不是一个,而是很多”的特点,这也是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同英语相比,英语就没有什么个体量词,被称为“万能量词”的“piece”其实不表示什么具体的词汇意义,如“a piece of paper/glass”译成汉语,可以说是“一张纸”、“一块玻璃”,但英语思维中却不表示“张”、“块”这样的概念。再者,绝大多数是从其他词类――名词、动词转借的兼职量词,这些个体量词的表形,主要运用了相似性和相关性的原理。例如“根”作为名词指的是树根,因为树根指的是长条形的,转化为个体量词后用于表示长条状的事物。在“一根绳子”中,“绳子”与“树根”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事物,但因二者有相似的地方,就借助“树根”的形来显示“绳子”的形,这就是相似性。个体量词独特的表形作用具体表现在:
  1 运用个体量词可表现事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如牛论“头”,鱼论“尾”,骆驼论“峰”等,都抓住动物外部形态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2 运用不同的量词可借助其表形作用来区分那些本质相同而外部形态不同的事物。如“药”,如果说是“一副药”,指的是中药的汤药,如果说是“一丸药”指的就是中药的丸药,如果说是“一片药”或“一粒药”,指的就是一片片或一粒粒的药。药与汤药、丸药、片药之间是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的关系,若是其他语言,须用不同名词来表示这些属概念,但在汉语中却可利用个体量词的表形作用。
  讲清这些道理,对留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至少他们可以明白为什么飞机、梯子、钢琴计数时叫“一架飞机”、“一架梯子”、“一架钢琴”,原来“架”这个量词和以上这些事物有“架”是相关的。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量词与事物本身的关系,而且加深了对该物名称的记忆。由此学生甚至可以举一反三,根据自己对事物形状特点的认识推导出其量词。例如,根据事物是否是平而薄的东西,而推导出“一片树叶”、“一片药”、“一片面包”等等。
  
  二、“个”的泛化
  
  汉语量词繁多,留学生难于辨识何者为最贴切的。于是在该使用量词的地方,比如个体量词,便常常简单地用“个”来表示。这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使用汉语时常见的现象。同时在作为母语使用汉语的人们中,量词“个”的使用泛化现象也同样存在。语言界一般把这一现象称为“个化”。
  例如:(1)母亲:看一下,都买了什么了?(在超市)
  女儿:两个薯片、三个饮料、一个面包、一个方便面、还有一个洗衣粉。
  (2)服务员:吃点什么?(在饭店)
  顾客:来一个米饭、一个菠菜花生米、一个溜肉段、再来一个鸡蛋汤。
  在这样的对话语境中,“个”不是一般意义的量词,可以说是广义的“个”。在互相认同的前提下,用一个简单的“个”来替代各种各样的量词,可以快捷地沟通,这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是比较常见的。
  “个”的泛化是一个语言事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把量词教学简化,因为它们可以用“个”代替而不影响基本信息的传达。在其他个体量词中,有一部分也可以用“个”代替,虽然它们只是一部分,但如果我们清楚地了解掌握,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应该有一定价值。由于“个”用法的复杂性,对其泛化现实及其条件必须采取了解、承认、分析的态度。这样无论在教材的编写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才不至于盲目地把“个”绝对化。
  
  三、量词和所修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一手好菜”形容菜做得好吃,而菜是由手做出来的,所以用“手”;“一脸迷惑”形容迷惑的神情,而神情只有通过脸表现出来,改为“一头迷惑”、“一身迷惑”都不行。讲清逻辑关系,这对于留学生正确使用量词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一些量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在汉语中,很多量词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数量设立的,这类量词可分单、复式两种。单式的如“根、条、管”等,复式的有“双、对”,“群、帮、伙、党”等。由于很多客观事物间存在着相似之处,所以这类量词之间存在着共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这类量词时也要像辨析同义词那样,既要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又要能找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异。
  如“条”和“根”,都用于细长的事物,这是它们的共性。但从使用范围大小来看,它们还是不同的,几乎所有用“根”作量词的事物都可用“条”来替换。例如“一根线”、“一根皮带”等,均可以换成“条”。凡是长条形的事物,大到山川、河流、道路,小到毛巾、鼻涕等等,都可以用“条”作量词,而很多“条”作量词的事物却不能用“根”来替换。如“一根山川”、“一根毛巾”就不能说,可见“条”的使用范围比“根”宽。
  在复式量词中也存在分辨细微差别的问题。如“双”和“对”都表示双数,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它也有不同。一般说来,凡天然成双的事物用“双”充当量词,如“一双手”、“一双鞋”;凡人为地配成双的事物则一般要用“对”称量,如“一对夫妻”、“一对冤家”等。从对二者的比较来看,“对”的使用范围要比“双”宽。
  同义量词之间的差别还表现在词的色彩上。色彩主要是指感情和语体两方面。感情色彩方面,如“群”和“帮”,用于人时,都表示聚集在一起的人,但“群”是个中性词,无褒贬义,而“帮”有时则有贬义。如“一帮歹徒冲进了银行”这个“帮”就带有贬义。
  语体色彩方面,我们还要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色彩而区别其使用场合。这主要表现在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上。书面语显得较为文雅庄重,而口语则比较接近生活,通俗易懂。如书面上用“一枚金牌”,口语则说“一块金牌”。
  由此看来,许多量词在语义和用法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些很小的细微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给留学生讲解时,严格做到同中求异,通过不断的分析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住这些有细微差别的量词。

标签:量词 教学法 浅谈 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