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主持词 > 正文

流动性危机 钱 去哪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研究】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真正担当起了“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在“十一五”时期,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型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将会不断改善,我国民营企业将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全球贸易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虽然目前全球经济虽有回暖的迹象,但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增加。文章介绍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了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最后,根据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
  
  一、 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分析
   1. 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出现回暖的态势。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已达5 360.4亿美元,其中2008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3 807亿美元,增长27.9%,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增速比上年回落11.3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出口总体增速快10.7个百分点。2009年1月~10月,我国民营企业累计进出口4 01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8%,低于同期我国外贸总体降幅9.1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额2 685.3亿美元,下降15.3%,低于同期我国外贸出口降幅5.2个百分点。
   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4 812.66亿美元,2010年前三季度,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其他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和竞争力,出口增长43.7%,进口增长54.6%,分别占总额的30.3%和18.7%,比上年同期提高2.0和1.5个百分点。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民营企业出口显著增加,前11个月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5 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因此,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出口已出现回暖的态势。
   2. 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表现仍活跃。目前,我国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是大力支持的,因此,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性日益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将以其明晰的产权、灵活的机制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根据国家对民营企业500家国际化拓展情况分析数据显示,2009年民营企业500家中已对外投资的有117家,占民营企业500家的23.4%,比2008年增加5家,民营企业海外扩张步伐加快。共拥有海外投资企业和项目481个,比2008年增长57.19%,累计海外投资额达到225 274万美元,比2008年增长47.59%。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 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目前,虽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对外投资主体中仍占主导地位,但民营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对外投资增长速度逐步加快。从国别和地区分布情况来看,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向海外拓展地区仍然以亚洲为主,其次选择东盟十国、欧盟、北美等(见表1)。
   二、 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机遇。
   (1)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为缓解本国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了对外国企业的投资门槛要求,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参与国际合作的好机会。中国民营企业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可以不断地提升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发挥中国民营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扩大市场容量。
   (2)中国政府给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更多的支持。2009年3月,商务部发布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对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进行了明确和规范。2010年5月,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10条内容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将支持民营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开发战略资源。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以上措施的出台都将在经济复苏阶段推动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
   (3)后危机时代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转型升级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唯一出路的观点日渐成为共识。在经受危机的过程中,有不少民营企业依靠转型升级成功地突围解困。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我国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低的民营企业面临巨大冲击,但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政府推动发展模式转型的政策将为我国民营企业实现价值链高端化创造机会。
   (4)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产业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浪潮,为实力不断提高的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就是一个很好地例证,在金融危机下,美国汽车三巨头均深陷困境,而中国汽车业蒸蒸日上,这就为国内汽车并购美国汽车提供了契机。可以说,吉利是认清了宏观环境,准确地把握了外部机遇。
   2. 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
   (1)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压力仍很大。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逐渐在全球蔓延,大量员工失业或工资待遇下降,导致全球消费市场深陷低迷,外需下降直接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下降。许多国外经销商采取减少订货、减少库存的策略,致使民营企业生产订单锐减。以广东省为例,2009年8月份以来全省民营企业订单减少30%以上,据广东省海关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该省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近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外部需求的下降将使我国民营企业的出口面临压力巨大。
   (2)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遭遇贸易壁垒的可能性增大。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出口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附加价值不高,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中国出口规模日益扩大,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例如,2010年,仅REACH和EUP这两项技术壁垒就影响了浙江60%的出口企业,从纺织厂到玩具生产商,这意味着中国出口企业将迎来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密集期。由此可见,后危机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道路将不会平坦。
   (3)后危机时期我国民营企业缺乏融资渠道,筹资困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全球流动性紧缺尚未有效缓解,金融机构纷纷控制信贷规模,各国贸易融资条件普遍恶化,国外经销商和进口商资金压力加大,采取了压订单、减库存等方式规避风险。由于进口商贸易融资困难,出口企业收款延长,企业资金正常周转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我国国内银行为防范风险对出口企业慎贷、惜贷现象比较普遍,使民营企业的经营及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发展潜力受到制约。
   (4)后危机时期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加大。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国家的企业出现经营状况恶化,停产、破产的现象,因此,商业欺诈不断增多。而我国民营企业海外经营的经验缺乏,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容易遭受到商业欺诈的风险。目前,很多国外企业通过拖欠付款、退货等方式向中国出口企业转嫁金融危机的损失。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民营企业遭遇出口退运货物5亿美元,同比增长36.5%,占当年我国出口退运货物总额的38.7%。2009年1月~2月,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遭遇退运货物1亿美元,同比增长87.5%,占同期我国出口退运货物总额的44.7%。由此可见,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很大。
   (5)后危机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经营风险加大。跨国并购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途径,但并购战略的选择也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了风险。很多并购企业因为整合能力差而以失败而告终。据统计,全球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只有两三成。美国学者布鲁诺通过调查报告,分析了涉及全球数千起并购案例,其结果如下:17%的兼并能带来实质性回报;33%的并购并未带来任何收益;20%的并购造成了相当损失;30%的并购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见图1)。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被并购的企业大多是受经济危机冲击而出现经营不善、生存困难的企业,我国民营企业在并购后需要面临产业对接、人员整合、文化整合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而且我国民营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劣势,如海外并购经验欠缺、管理技能不足、资本实力较弱等,这些都将影响并购后企业的盈利情况。
   三、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经济效应分析
   1.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仍存在技术和管理水平差的问题,因而导致竞争力不强。一些率先跨国发展的民营企业,将会因为在国外取得了新的市场空间、稳定的资源供给和新的技术信息,而大大增强自己的竞争力,通过跨国经营我国民营企业可以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将这些技术和管理经验再转回国内,就可以推动国内的行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国内竞争者而言也会产生带动效应,因为这将迫使国内竞争者改进经营、加强研发、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不但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也会促进国内其他企业的发展。
   2.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有利于增加就业。2010年福布斯中国民营企业全球化论坛中提到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者已占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80%以上,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我国民营企业不仅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更重视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民营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采取劳务出口、在国内兴办合资企业、境外办企业等形式,增加了我国的就业。在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民营企业坚持不裁员,并积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成为国民经济一支重要的稳定力量。
   3.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有利于企业绕开国外贸易壁垒。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经济呈现减速态势,由此催生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可以帮助企业顺利绕开贸易壁垒,并享受所在国有关投资的优惠政策;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发达国家给与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同时,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络,可及时了解当地市场信息、发展动向,从而发挥各种比较优势,增强民营企业产品竞争力并最终扩大民营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
   4.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有利于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拥有跨国经营人才是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民营企业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必然迫使自身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它们将着力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法律,既善于管理,又通晓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海外经营的管理和业务骨干。对于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对内部员工国外培训、 高薪聘请国外专家、 吸收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来完成,从而突破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人才发展瓶颈。
   四、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研究
   1. 政府应积极创造有助于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在宏观管理上,政府应行使其规范引导、提供服务的职能,为民营企业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政府应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负如:中介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为民营企业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如:加强银行系统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拓宽国家进出口银行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服务的领域;同时也要广泛开展对民营企业的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等。总之,政府要积极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为民营企业更好地进行国际化经营创造必要条件。
   2. 民营企业应认真研究,精心选择国际化经营模式。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模式的选择应随着跨国经营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调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国民营企业可以学习华为公司的集群模式,以产业链为单位,上下游企业集群“走出去”,通过抱团合作方式,对国外专利、品牌、研发力量、渠道和原材料等进行参股或者收购;也可以借鉴海尔公司的渐进模式,分阶段、分步骤地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向目标市场拓展。总之,民营企业要 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摸索出适合自身跨国经营的发展模式,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民营企业传统跨国经营模式的冲击。
   3. 提升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过去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以贴牌加工为主,附加值低;企业创新能力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导致在产品定价上没有话语权,品牌建设上没有专属权,严重削弱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的民营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做产品提升为做标准,参与国际商业规则制定,从偏重规模扩张走向注重质量提升,实现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式的发展方式转变。从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走向高层次国际运营战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即使在世界市场低迷期,我国民营企业的产品不会处于尴尬局面。
   4. 我国民营企业应加强各种风险防范。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对全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国的民营企业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并实施风险防范整体战略,在对各种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防范和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民营企业应建立一套评价民营企业经营状况的“企业经营预警指标体系”,以使企业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民营企业特别要增强出口收汇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外汇损失。对于参与跨国并购的民营企业,应注意并购后整合中的风险防范,重视文化整合、人力整合、经营整合等,保证并购后整合的质量。
   5. 我国民营企业应积极拓展新兴国家市场。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欧美的冲击最大。据统计,2009年1月~10月我国民营企业对欧美等金融危机重创地区出口降幅普遍较大,其中对欧盟出口539.9亿美元,下降16.3%;对美国出口378.1亿美元,下降 9.6%。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必然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应积极拓展美国、欧盟国家以外的市场,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的新兴市场出口,进一步降低出口地区的过度集中,促使出口地区结构多元化、合理化,构建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海关总署.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现状调研报告,2009,(12).
  2. 2010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呈现多元化.中国贸易报,2010,(12).
  3.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影响的调查报告,2010,(7).
  4. 欧盟频设技术性贸易壁垒:浙江实验积极救赎“中国制造”.21世纪经济报道,2009,(5).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波,理论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商学院在站博士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2-02-22。

标签:民营企业 国际化 金融危机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