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主持词 > 正文

开展农村财务审计的几点体会:财务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农村审计是农村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推进,农村审计在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彰显。经过近几年的审计,村级财务秩序得到了规范,村干部的财经法纪观念得到了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有了大幅改观。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仍存在着较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如何更好的开展农村审计,笔者结合当地审计情况谈一些体会。
  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货币资金管理松散。目前,村级财务还不能严格执行预算审核制度,不能按要求编制财务支出计划。有的村库存现金过大,管理漏洞较多,坐收坐支、白条抵库现象严重,报销没有正式凭据,白条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村委会无法在银行开设户头,一些较大、经济收入较多的村委会仍然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存款,存在公款私存的现象。
  (二)集体资产管理不完善。农村集体财产是全体村民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村民的共同财富。有的村不建资产台账,没有如实登记和反映集体资产账内、账外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没有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已经报废、损毁、处置的资产未销账,资产账实不符,有账无实或有实无账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财政资金疏于管理。一是专款账务处理不规范。部分村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未按照资金性质进行核算,而是乱计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上也未实行专账反映,而是与村其他财务收支相混淆。二是不规范票据入账普遍存在。多数村消费未取得合法的票据,尤其是购材料、工程款结算等大额支出均以收据入账。三是资金投入分散,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四)债权债务缺乏清理,长期投资名存实亡。有的村往来历年挂在账上,形成呆账、坏账金额偏大。呆账不消化,新欠无人管,造成债权无法收回。有的村投资项目三年以来未见收益,且大部分项目名存实亡。债权债务不及时清理,债务化解艰难,投资不产生经济效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经济合同管理漏洞大。一是工程项目、土地转让、转包项目没有签订合同或协议,到期延包项目没有续签合同。二是合同归档不全,已经签订的合同没有及时归档。三是部分租赁合同签订不合规,存在房屋、场地租期超过20年的长期合同,租金长期不变且明显低于市场价,有损村集体利益。
  (六)财务公开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个别村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时间,没有遵循“实际、实用、实效”和“事前、事中、事后”的原则,公开内容残缺,形式不规范。特别是涉及群众最关注的土地征用与分配、村集体债权债务、国家补助农民、资助村集体的政策的落实情况,未及时全部纳入财务公开。
  二、完善农村财务规范管理的审计建议
  “三资”代理服务制度,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环境。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矛盾,需要在探索推进中逐步完善。
  首先,上级有关部门应重视对“三资”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帮助,突出重点、抓住弱点,完善制度,监督指导代理中心和各村正确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选拔优秀人员充实加强街道(乡)财会队伍,对各村财务人员可尝试统一管理、委派形式,实行考试准入、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乡村两级财会人员的监督与教育培训。
  其次,要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在一定区域内制定、实行统一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八个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统一、业务操作流程统一、审核统一、财务票证统一、记账方式统一、一个区域统一到一家银行开户、统一财务档案管理、统一财务日常公开内容,从源头上夯实财务管理框架。
  再次,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建立资产台账,如实登记和反映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变动情况。集体资产发生产权转移时,必须按照程序科学评估;集体资产出租、发包及对外投资时,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集体决议。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资产流失,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最后,继续创新农村审计监督模式,加强与纪检、组织、信访部门和街道(乡镇)的沟通合作,完善内审监督体系,改进定期审计制度、审计结果反馈制度、审计督查整改制度,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开展好各种形式的监督。
  三、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财务审计的体会
  (一)建立统一的农村审计规范。农村审计虽然对技术要求不高,但其面广量大,情况复杂。为了促使农村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操作指南,从综合性、规范性、操作性等方面制定统一的制度,从审计工作方案开始,到审计文书、审计表格、处理处罚口径等,都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特别是对经济合同、财政专项资金等特殊项目的审计,更应该制定专项性制度。
  (二)优化审计环境,争取多部门协作。首先,努力争取上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涉农部门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是有效开展农村审计的关键。其次,要调动纪检、信访、组织等部门上下联动、协调配合、联系沟通。在遵循独立审计的原则上,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发挥优势,又要形成合力,及时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切实发挥监督职能。最后,通过宣传、公告等形式,努力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群众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重视审计线索,关注热点审计。近年来,随着“审计风暴”的掀起,审计机关受理的各类信访和举报案件也越来越多,群众在信访举报中反映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是涉及社会稳定的风险问题。审计机关应本着“化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思路,不仅能查账,还要多与村民接触,贴近热点问题,对有关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摸底和分析研究,切实开展农村审计,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和集体资产的安全。
  (四)多种审计相结合。将单纯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有机结合。改变过去各审各的、单独运作的传统作法,把财务收支审计做为多项审计的基础,统筹谋划,科学安排,不仅注重搞好财经方面的普遍审计,还要对一些易于发生腐败和不廉问题的重点环节、重点资金实行重点监督,跟踪问效,在保证资金运行安全的同时促进成果互相利用。
  (五)结果公开,审促结合。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是审计的终极目的,也是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的重要体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要保持长期有效,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注重其结果的综合运用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一是要督促整改。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二是要严肃纪律。审计结果要形成书面材料并向群众公布――“给村民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审计出的问题,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妥善处理,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三是要将审计结果纳入部门考核与干部的实绩档案,作为考核、考察干部的必要材料之一。四是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审计机关、检察机关对经济案件线索的双向移送制度,促进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作者简介:梁莉莉,现供职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审计局。

标签:几点 财务审计 体会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