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主持词 > 正文

[对安徒生童话故事The,Little,Mermaid节选部分的及物性分析] 安徒生童话故事100篇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及物性是韩礼德语言三大元功能中概念元功能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和童话体裁做了简要介绍,接着通过这一理论对安徒生童话名篇《海的女儿》中的部分节选进行了及物性分析,得出了整个文本中各类过程的运用情况, 并对此作出解释,试图找出作者运用此类写作方法的原因。最后,指出运用及物性理论分析童话故事《海的女儿》的意义。
  关键词:及物性分析 The Little Mermaid 物质过程 心理过程 关系过程
  
   一、引言
   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自诞生以来,安徒生童话便声名远播,在世界各地享有盛名,其故事不分年龄,超越文化,深受读者的喜爱。通过其独特的语言,安徒生童话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幻想、天真烂漫的构思和朴素的幽默感。而其中的名篇《海的女儿》(The Little Mermaid)更是值得读者细细品读。
   为了更好的品味安徒生童话,同时清晰的了解其语言所承担的功能,不仅需要理解故事的内容,更加需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对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和童话体裁做了简要介绍,接着通过这一理论对安徒生童话名篇《海的女儿》中的部分节选进行了及物性分析,试图据此找出作者运用此类方法进行写作的原因,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的意义。
   二、及物性理论
   韩礼德(1970)将语言的元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以及语篇元功能(textual function)。而其中概念元功能又分为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
   韩礼德通过及物性系统将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a process of doing)。心理过程表示“感觉”(perception)、“反应”(reaction)和“认知”(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a process of sensing)。关系过程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a process of being)。可分为“归属”(attributive)和“识别”(identifying)两类。行为过程是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a process of behaving)。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a process of saying)。存在过程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a process of existing)。
   三、有关童话故事The Little Mermaid
   童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故事情节往往是虚构的。因为其主要读者为儿童,童话的语言往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本文主要通过对童话故事及物性分析,试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童话故事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以此更加清楚的表明童话是如何充分运用语言的特色来吸引读者,尤其是儿童。
   本文分析部分节选自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海的女儿》的高潮。从小美人鱼放弃了杀死王子自救,跳入海里、逐渐化为泡沫开始,到故事的结局,最终小美人鱼得到了获得不灭灵魂的一次机会。
  四、对童话故事The Little Mermaid节选部分的及物性分析
   在节选的这部分故事中,尽管字数不足千字,但作者为了表达出小美人鱼为爱牺牲,善良美好的心灵,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进行细腻多方位的描写。本文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分析,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达到其写作想表达的意图的。
   根据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分析,节选段落中,物质过程出现了26次,心理过程出现了17次,关系过程出现了14次,行为过程出现了9次,言语过程出现了3次,存在过程出现了3次。
   物质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来表示,“动作者”(Actor,即逻辑上的主语)和动作的“目标”(Goal,即逻辑上的直接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表示。在节选段落中出现的26次物质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既有动作者,又有目标。如:
  We carry the perfume.
  Actor Process Goal
   另一类是只有动作者,而没有目标。如:
  She bent down.
  Actor Process
  通过分析这些含有物质过程的句子,可以看到动作者大多为故事的主人公,小美人鱼。因为物质过程用以描述客观事物的情况,客观的反应着事物的发生发展状况。因此,作者运用大量的物质过程来生动的向我们展示故事情节的一步步推进。
   心理过程一般有两个参与者,心理活动的主体,“感知者”(Senser)和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Phenomenon)。节选段中一共出现了17处,如:
  She looked at the sky.
  Senser Process Phenomenon
  同样,节选段中心理过程的感知者大多数都是小美人鱼。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作者通过小美人鱼的心理活动细腻的描写,向读者清晰深刻地展示其善良美好的心灵品质。
   关系过程可以被分为归属和识别两类。如:
  The water turned red.
  arrier Process Attribute
  关系过程重视物体之间的联系和物体所处的环境以及物体的性质特征。此类过程在节选段落中多为说明物质的属性,其比重占到总体过程的19%,也说明了童话故事中对风景、人物特色细致的描写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它可以更好的提供让读者发挥想象的信息。
  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Behaver)。在此节选的段落中,一共出现了9次,占总体的13%。如:
  We shed tears of sorrow.
  Behaver Process
   参与言语过程的有“‘讲话者”(Sayer)、“受话者”(Receiver)和“讲话内容”(Verbiage)。节选段落中一共出现了3次。如下:
  “Where am I?” asked she.
  Verbiage Process Sayer
   存在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存在物”(Existent)。同样,节选段落中一共出现3次。如下:
  She was in his thoughts.
  There are children.
  On the power of another hangs her external destiny.
  在这三句中,存在物分别为she, children, her external destiny。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在所有过程中占据比例较大,而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相对比例较小。这与韩礼德的理论相一致。根据韩礼德的理论,在这六种过程中,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用的较多,所以也是主要过程。而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则是次要过程。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节选部分的及物性分析,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晰的看到故事是如何通过其独有的语言特色来使读者身临其境,引发共鸣的。首先,通过对文本的及物性分析,得出了整个文本中各类过程的运用情况。然后,又对此作出解释,试图找出作者运用此类写作方法的原因。在鉴赏名作的同时也给予将来的写作一些启示。因此,运用及物性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对文章有个更加清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黄国文(2002). 功能语篇分析面面观[电子版]. 国外外语教学,4,25-32。

标签:安徒生 物性 节选 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