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主持词 > 正文

**学院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计划方式方法

时间:2019-02-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学院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 为了进一步全面提升**学院教师能力,激发教师提升的内部需求,培养教师的进取心,根据文院行发〔20**〕**号关于印发**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文院行发〔2015〕48号关于印发《**院教职工习修(培训)暂行办法》、文院行发〔2016〕52号关于印发《教职工学习进修(培训)、岗位聘任等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文院党发〔2017〕35号关于《成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的决定》以及《**学院“十三五”科研工作规划》的通知,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 一、??? 培养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双肩挑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

? 二、??? 培养方式及目的 通过学校引导与二级学院及部门落实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方式,建构教师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研与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层级递进的实训平台,对教师加强系统培养,使其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研创新方法,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一支适应地方性国门大学、具备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及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 三、具体提升措施 (一)基础能力 各二级学院积极开展语言训练、书画训练、竞赛等,要求教师说好普通话,写好“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掌握“简笔画”等教师技能基本功。熟练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计导学案,制作“课件”。教学中要求用普通话教学,讲授要生动、言简意赅。板书要求必须按照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简化字表》正确书写,字迹要写得工整、清楚,切忌潦草,避免错别字,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自造字,更不能随意简化。板书内容要精炼、有条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应该设计合理,高效实用。二级学院要派专人不定期抽查使用多媒体教师的教学课件,课件制作不合格的教师要限期修改,期限内不达标者由信息科学学院统一培训。

(二)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应强化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以讲座、教学研讨、教学指导、观摩示范课、教学理论研究探讨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采取岗前培训、专题讲座、现场体验教学、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围绕高校教师的角色和使命、高等教育理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人事管理制度、外事工作等内容对新聘教师开展培训。提高青年教师走上讲台的门槛,青年教师必须经过教学能力培训,并担任一年以上助教,教学能力考核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

2.二级学院根据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需要和新聘教师的研究方向,为新聘教师确定参与的科研或教学团队,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指定本学科或方向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教学、科研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要对新聘教师的备课、教案、授课、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给予具体指导,引导新聘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同时,要经常检查新聘教师授课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帮助新聘教师尽快熟悉课程教学体系,全面撑握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其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培训结束后,二级学院要结合指导教师意见,对新聘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作为新聘教师正式上岗的主要依据。学院定期检查教师“传帮带”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教师有序推进“传帮带”各项工作。遵循“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清晰,条理分明,论证严密,逻辑性强。既要有科学的严密性,又要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生动性和技巧性;
要着重思路、概念的引入,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能力。切忌照本宣科、平铺直叙。

4.教师应按课程《授课计划》掌握教学进度,不得推迟或提前。若因特殊情况,确须推迟或提前,应向课程归属教研室提交调整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变更。

5.采取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示范课比赛。比赛分初赛、决赛两阶段,第一阶段为二级学院初赛选拔,第二阶段为参加校级决赛。通过多种形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

6.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树立教学楷模。以省校两级“质量工程”项目实施为契机,积极实施“教学名师工程”,选拔一批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学效果好、学术造诣较高、省内外知名的教学名师。树心系教育、关爱学生、行为示范、立德树人的楷模,形成积极向上的政策导向和浓厚的教学氛围,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7.实行学校、二级学院(部)二级督导制度。对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并提供咨询和合理化建议;
深入课堂、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考场等教学一线进行检查、督导,并及时反馈。

8. 建立完善教学能力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生网上评教、校内外学科专家等不同层次教学评价机构的作用,建立同行教师、学科专家、学生共同评价教学能力的机制。

(三)教育能力??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师德和心理健康水平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能力,提升教育能力。

1.开展教师心理测评及心理辅导。利用量表SCL-90、16PF、MMPI等心理测评工具对自愿参加训练测评教师进行网络测试,对被检出心理健康状况预警的教师,在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到相应机构进行心理辅导、咨询或治疗。开展针对全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或工作坊,邀请国内外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或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活动的主讲人(或辅导人)。

2.加强师德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能力。

(1)通过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培训教师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以发展先进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2)各部门通过例会、撰写心得体会的方式,不断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把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思想觉悟;
制定相关规定让教师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高尚的道德理念指导自己的言行,认真履行好教书与育人的职责。

(3)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和加强师德素质的助力。

(4)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和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师德师风量化考核标准,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聘用、考核和奖惩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

(四)教研与自我发展能力 针对我校教师科研能力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计划开展教师科研方向的确定、科研短板的补齐等,建设名师工作室,组建教师团队,提升教师教研与自我发展能力。

1.培优计划。针对已经掌握基础性研究方法、参与或主持过部分校级省级项目研究的教师,开展科研能力进阶计划,通过学术研讨、外聘专家专题辅导等方式,帮助这部分教师冲击更高层次的项目,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通过外出攻读学位、进修、访学等方式,提升科研能力,使之尽快成长为学校科研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

2.“名家”计划。针对已经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教师,采取搭建平台、团队的方式,为其提供学术研究的团队支撑,一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教师,一方面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帮助骨干科研人才从繁琐的基础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代表性、核心性的学术攻坚,培育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的影响力 ,提升学校在优势学科领域的话语权和号召力。2016-2020年间计划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2-3个。

3.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科研设施服务。争取多渠道、多形式的科研投入,专款专用,保障图书馆、学报、校园网络、数据库等资源的有效供给,逐步建成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影响力的科研实验室、工作室;
逐步提升科研奖励的科学性,避免低质量科研的重复建设,注重对高层次、高质量成果的支持,加大高质量科研奖励的力度。

4.加强学术交流。继续提升“开化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的质量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二级学院结合自身实际与学术特长,自主安排学术讲座和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打造各二级学院的学术讲座品牌;
学校组织获批国家级课题的项目主持人交流经验;
积极争取承办全省性、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扩大对外学术交流,提高学术交流层次。

5.通过短期培训、外出访学等方式,构建理念先进、专业扎实、实践过硬的教师科研团队,全面提升教师政治素质、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科研质量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学院每年按一定比例选派教师外出访学、培训,访学、培训的教师比例纳入绩效考核。

6.鼓励教师学历提升。在本校工作满2年以上的教职工,经所在部门和学校同意可以申请报考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博士。攻读博士学历(学位)者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获得博士学历、学位后,学校给予一次性奖励。

7. 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科研能力发展。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为己任,学习科研理论及方法,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及学校发展需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把成果转换为生产力。

(五)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 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师较高的创新能力作保障 。教师是教学、科研的主导者和实施者,通过职业训练、改革教学方法、自我塑造、多学科的培养模式等方式,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锤炼、积淀,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1.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具有勇于探索,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并且能通过承担项目、发表论文、专利发明等科研工作而体现教师创新能力。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训练。教师要接受教育科学方面的职业训练,通过职业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修养等,促进创新性思维能力、智力化能力和人格化能力更加完善,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利用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激活“教”与“学”双方自主性、能力性、创新性,真正形成民主、自主的课堂,启动双向主体性达到创新的教学目标。教学改革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创新,而且形式和方法要多元化。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锻炼,把创新社会性因素和个性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内化为自身的创新素质。

4.多学科的培养模式。多学科学术交流方式。各部门不定期组织多学科、综合学科教育论坛,聘请知名专家进行多学科讲座,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开阔视野,或由学校组织主题学术讨论,在讨论中要求教师提出以自身研究领域为基础的解决思路、观点。多学科实践。教师除了到所从事学科基地实践外,还要求到其他学科基地观摩学习,以便拓展研究思路,提出创新的观点。多学科科研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多学科项目的研究,使之在活动中学习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思想。鼓励教师之间分享自己的学科经验,共享资源等。

5. 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超常规、跨越式、结构优化、系统互动”的方针,采取措施,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适应学院发展需要、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专兼结合、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 ? ? 本文来自https://www.zaidian.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