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主持词 > 正文

钢材流通业发展对策探讨 农村经济发展及对策和探讨

时间:2019-03-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本文对中国钢材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和欧美钢材流通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材市场向钢铁物流园转变及流通企业战略转型的途径、对策。
  [关键词] 钢材流通钢材市场物流钢铁物流园供应链
  
  一、中国钢材流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钢铁生产和消费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钢铁生产和钢铁消费都已跃居世界第一,近几年,钢材流通业出现了以下特点:
  1.全国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钢材批发市场
  钢材批发市场是随着钢材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在一些水路、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方自发形成或由地方政府主导开办的,成为专门从事销售钢材的钢材流通企业的聚集地,每年通过招商企业的流进流出,客观上形成了中小钢材流通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孵化器”。
  2.从事钢材流通的企业无论规模还是数量迅速增长
  资料表明从事钢材流通的企业达到20万家,培育了一批初具规模的流通企业,比如浙江物产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钢铁实物量和销售额分别从2001年239万吨、71.24亿元增长到2005年562万吨、252亿元,年均增长59%和88%。
  3.钢厂开始涉足钢材终端销售,通过流通企业销售的钢材比例有所下降
  为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国内众多钢厂开始采取新型流通方式,建立自身的钢材营销体系,如宝钢建立了区域性钢材专营体系和加工配送中心,为大客户开展直供;多家钢厂着力发展重点代理商的同时,自建营销网络。
  4.钢材加工配送有较快发展
  钢材在形成最终产品的价值链中属于原材料,95%以上的钢材必须经过延伸加工才能被使用到最终产品上,受传统影响,过去钢材延伸加工大多由生产厂家采取一家一户分散完成,钢材加工配送的理念首先是由外资企业引入的。近几年钢材加工配送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包括宝钢、鞍钢在内的一些钢铁企业也以钢材加工配中心全国布局来构建销售网络,但总体讲尚处于起步阶段。
  5.国外流通企业进入我国已有500多家
  国外钢材经销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进入中国市场,例如澳大利亚BHP集团利用中国众多小型经销商布网,发展了200多家彩涂板直接用户。外资的进入,在增强钢材流通领域内竞争强度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钢材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钢材流通面临的问题
  
  1.钢材专业市场发展滞后,不能适应钢材流通的发展需求
  钢材专业市场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我国钢材流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流通企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钢材专业市场一般在交通发达的城市郊区,随着城市化发展,昔日的郊区已经变为闹市,交通拥挤,污染严重,面临搬迁改造。
  (2)钢材市场之间竞争多,合作少,条块分割,业务类同,如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运河村运河两岸比邻而建的钢材市场有梁山码头钢材市场、三里洋钢材市场、浙江物产物流杭州物流基地,三个市场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利益主体不同,难以整合。
  (3)钢材专业市场规模偏小,不能承担物流节点的功能。物流节点的功能一般由物流中心承担,由于物流中心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物资,可以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实行共同配送。目前,钢材专业市场普遍规模偏小,不足以形成强大的规模效益,辐射力不强。
  (4)钢材专业市场运营模式落后,交易成本高。钢材专业市场在交易方式上主要采用现货交易模式,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落后;在服务功能上,主要发挥市场交易、钢材装卸、中转储存功能,运输、配送等由入住的流通企业选择运输企业完成,各自为阵,难以整合物流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也使市场内部作业缺乏计划性,交通流量极不均匀,堵塞严重,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钢材流通中间环节多,流通渠道不畅
  我国钢铁流通普遍存在二级经销商为主,流通渠道过长,流通成本过高,从而人为地提升了钢材的终端客户们的用料成本。
  3.钢材流通企业面临的问题
  (1)经营理念落后,经销体系复杂。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钢材流通企业经营理念都是资源导向的,不是客户导向的,主要表现在重视抓资源,轻视市场销售网络和客户服务能力的建立,缺乏稳定的客户群体。钢铁流通普遍存在二级经销商为主、直接用户比例偏低、且二级经销商分散、效率低下。
  (2)业务模式落后。在美国、欧洲、日本等钢铁生产和钢铁消费大国,钢材流通已经改变了传统贸易为主的模式,转向了以供应链管理、物流、加工增值等服务为业务重点的模式,普遍实现了经营的规模化、网络化、社会化、信息化。如美国最大的金属加工配送企业瑞森公司年销售额为22亿美元,在全美国各州、加拿大、墨西哥和亚洲等地都有加工网点,计达80余个;德国的蒂森克虏伯曼内克斯在全球拥有180个联合公司,在60个国家设有600个点,集中于工业上的供应和过程服务;英国的斯坦科(Stemcor)公司在全球建立网络进行钢材、钢铁原材料的实物贸易,还为钢铁生产和流通行业提供物流、金融等增值服务,2004年斯坦科实现钢铁实物销售量1450余万吨,收入27.78亿英镑,毛利1.09亿英镑,毛利率为3.94%。
  而我国钢铁流通业仍以传统贸易模式为主,随行就市,快进快出,搏取差价;流通企业普遍缺乏客户资信管理能力、加工配送增值服务能力、客户消费需求分析能力和小批量辛苦配送意识,企业之间同质竞争,最后只能比价格。
  (3)钢材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低,规模效应差。一是流通企业分散,全国流通企业约有20多万家,行业前5名的经营总量仅占全国钢材消费总量的4%,前100名经营总量也仅占全国消费总量的15%;二是流通业近几年虽然经营总量以年13%速度增长,但与钢厂快速增长的销售规模相比,通过流通业销售的比例已经从1996年的90%下降到2005年的60%左右,批发业的市场空间正逐步被挤压;三是盈利能力普遍较差,经营规模前三位的流通企业销售利润率均在1%左右。
  (4)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面临的问题。目前,钢材加工配送的理念虽然基本被社会接受,但国内钢材加工配送的盈利能力确并不乐观,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瑞森就进入中国,和宝钢合资成立上海宝森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但经营困难,后撤资。造成这种后果,首先是由于当时国际通行的钢材深加工的理念没有被社会接受,没有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物流等交易成本过高,钢材加工配送没有成本优势。虽然现在有一定的改善,但国内流通企业钢材加工配送中利润很大一块还是来自贸易,而国外一些企业在中国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很多不是以盈利为目标,而以钢材销售为中心的,如日本三井物产。当然,盈利能力低也和从事业务有关系,国内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主要从事钢材流通加工、来料加工、寄存等业务,技术含量低,进入壁垒低,易造成过度竞争。
  
  三、钢材流通对策
  
  1.发展共同配送、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功能,改造、提升钢材批发市场
  (1)由于钢材属于大宗生产资料,其运输、储存对当地的交通、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政府要利用新一轮城市规划的机会,利用土地等资源,加强对旧的钢材批发市场搬迁、改造,科学规划,促进钢材批发市场位置、规模的合理化。
  (2)加强钢材批发市物流节点功能的建设,推动钢材专业市场向钢铁物流园(基地)转变,促进市场交易功能和物流集散功能共同发展。将钢材批发市场建设为一个以成品钢为主体,集交易、仓储、办公、信息、简单加工、配送和银行服务于一体、凸显现代物流“多位一体”的钢铁物流中心。
  (3)创新经营模式,发展电子商务,促进虚拟市场和现货市场共同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大宗原材料B-B交易已经占到整个原材料交易的70%。而我国通过电子商务方式交易的原材料很少,钢铁电子商务中存在机遇,国内钢铁生产企业、钢铁贸易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一点,都在关注钢铁电子商务,探索向钢铁电子商务转型,钢材批发市场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准确定位自身在钢铁供应链中的位置和角色,通过电子商务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彻底改造。
  (4)创新物流和金融服务功能,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成本、辐射效益。钢材批发市场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和钢铁物资,要发挥1+1>2的功能,必须进行资源整合和功能创新。据统计,我国钢铁物流成本占整个钢铁产品成本的20%~30%,而发达国家只占10%左右。因此,我国的钢铁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钢铁金融服务中也存在的机会,国内多家钢铁企业、贸易企业,甚至物流企业参与到整个钢铁流通服务中,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如保兑仓业务,保兑仓业务是通过钢厂,流通企业和银行的三方参与,相互担保,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降低流通企业的融资成本,根据测算,通过保兑仓业务的实施,流通企业的融资成本平均为万分之五,这对资金密集型的钢铁贸易来说,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压力,扩展了业务。
  2.按照供应链理论,改造钢材流通产业链,重点发展短流程的钢材流通渠道
  从长远来看,钢铁流通减少中间环节,从钢厂直接到最终用户的比例逐步提高是必然趋势,如美国等发达国家,钢厂主导的销售服务渠道已占70%,其余30%也主要由大型流通商通过门对门的增值服务直接完成销售。国内钢厂虽然也开始重视建立销售网络,以宝钢为代表的众多国内钢铁企业开始在全国布点,开展重点客户直供,从钢厂直接销售到最终用户的比例有所提高,但和国外相比,比例还很小。同时,流通企业普遍存在二级经销商为主,流通渠道过长,直接用户比例偏低,今后应重点发展直接用户,降低钢材流通成本。
  3.流通企业的战略转型
  随着国内钢铁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向钢材最终用户业务的扩张,国内流通企业经营环境将进一步恶化,流通企业必须进行改革。
  (1)转变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向现代流通服务业转变。从产业趋势上判断,我国钢铁流通业逐渐向流通服务转型的方向是必然的,即未来钢铁流通业中的主体是流通服务型企业。这类企业,承担着钢铁产品从出厂后到到达客户之前的价值链中分销、深加工、物流、金融、物业、电子商务等环节的组合性增值服务,将承担钢厂大批量生产和终端个性化需求用户之间的桥梁作用。
  (2)向产品专业化、市场细分化方向发展。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高低,说明流通产业化程度的高低,目前,我国钢铁流通业和生活资料如家电等产品的流通相比,产业化程度较低,流通成本高,主要原因是流通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主业不专,今后要按照产品专业化的模式,细分市场,走“集中化”战略的模式,在流通领域的某一个环节上做精做专,从而做大。
  (3)依托钢材批发市场(钢铁物流园)合理发展物流网络,开展连锁经营。
  (4)发展短流程的钢材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掌控终端客户。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钢材 对策 流通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