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自我评价 > 正文

松村沙友理 一醉三周_醉在南可村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薄 厚 陕西扶风人,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和西北大学作家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先后任职陕西省文联大型文艺期刊《作品选》、《东方》、《新大陆》杂志。   
  作家挂职体验生活,我便选了陕西关中武功县,初来到这个县上,经常看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出没在基层,我便有点纳闷。在省上时,机关人员办公大都在办公室,有事开个会研究就定了,要不起草个文件下发贯彻执行便妥。有必要这么天天往下跑吗?
   一日,我问县委书记陈俊锋,他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人,长了一副高挑的身材,英俊潇洒,望着他的身影,时常使我想到沃野挺拨的白杨。我便称他“挺拨的白杨”。据说,“挺拨的白杨”在这个县上已工作了十二年,从二十九岁当副县长到今天的县委书记,自然他对武功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他冲我淡淡一笑说: “若有空。你随我看看便知晓了。”这便使我意识到,作家挂职体验生活的意义就这样开始了。
   这是深秋的一个上午,迷人的关中秋色,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迎着我们的目光轻轻展开。我们一行驱车来到贞元镇一个叫南可的村子。据说这个村子有一百八十户人家,过去很穷,农民供孩子上学的学费全是抠着鸡屁股要的,听到此我心里很酸,可以想象这是一个何等穷的村庄。
   然而走进南可村,却使我有些惊奇,这个村并不像我听到的那个穷村,而是全村布满整齐的水泥道路,如同棋盘,纵横相连,每一条街、每一条巷,如一根根明亮的琴弦,弹奏着人间优美的旋律和迷人的乐章。沿着街面细细观看,虽然每家每户的住房错落高低不同,门前却整齐地布满花坛,秋日的傲菊正在争相开放,似乎庄前庄后都是花,庄户人家就像航行在花海里一只只小帆船。望着此,我眼睛顿时一亮,脑海中印象的南可村刹时与我相去遥远,换来的却是整个村子就像一座美丽的花圃幽雅、怡静。
   我着急于一页一页读出一个新的南可村,沿着一条主线马路,向着村子中央走去,便很快看到一个用水泥浇灌的特大的文化广场,在它的一个角布设了许多体育器械,一些年岁较大的村民,正在那里锻炼身体,在它的中央是一个布满鲜花的花坛,它的另一边,还有一些老人,穿着各种色彩艳丽的衣衫在那里敲锣打鼓扭着秧歌,歌声、笑声充满广场。我望着阳光下的文化广场,平坦洁净,像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大镜子,使人不禁想起大城市里的溜冰场。我简直看得有些发呆。
  这时村支书王志辉向我走来,他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中等身材,长得敦实憨厚,他向我介绍道:“脚下的这块广场,原是村中一个破烂不堪的大涝池,藏垢纳污,就像嵌在村中一块不中看的大补钉。中央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后,是市委副书记裴育民带着中央一号文件,来到我们村前来宣讲的。”说着他用手指了一下挺立在文化广场前的那棵大树。迎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棵古槐,躯干已经很粗大,树头向四处伸出无数枝干,像一个慈祥老人高擎着一把巨伞,为全村世世代代遮阳遮雨。它是历史的见证,望着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孤寂,唱赞着今日的繁华。村长讲,也就从那天起,县委书记陈俊锋进了他们村,开始以他们村为样板,抓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里干部一起商讨构建规划蓝图。渐渐村子就变了样,你若有兴趣。可沿村子的道路去各家看看。随着他的带路,我一户一户地走访着,发现这个村子里,每家每户都有一两台或者更多的土织布机,妇女正忙着织布。我便上前细细打量这土织布机,这是一种古老的织布机,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被闲置或已灭绝,可现在却在这里活灵活现地呈现了。此时这些古老的织布机,在织布女精湛的技艺操作下,发出一声声有节奏的歌唱,织出了一卷卷花色艳丽,品种多样的土织布。村支书见我看得认真,便告诉我,这些织布用的彩色经纬线,全是由县上苏绘民间土织布公司提供的。采取“公司+农户”的办法,统一供料,进行技术指导,南可村的妇女只管技术加工,每台机每月就可得到上千元,男劳力再做果品加工和杂果种植,都有很好的收入。如今的南可村能变成这个新模样,都与这土织布有关,是土织布为南可村织出了致富路。这便使我立即想到,如今的南可村民,再不用为孩子上学向鸡屁股要学费了。想到此,我再次拿起这些土织布细细观看,村支书在一旁高兴地道:南可村的土织布很受城里人喜爱,因为它回归大自然,是纯棉花纺织出来的,不加任何化纤,对人体无伤害,不论做衣、床单都很耐用和舒坦。它的织绵艺术,又传统、又精美、又时尚,它与我们武功的才女苏惠有关。说着他便给我讲了一个织绵女苏惠的爱情故事。
   说的是东晋时期,武功才女苏慧,不仅长得漂亮、聪颖过人,且有一手织绵艺术。许多富豪家子弟上门求婚,都被苏慧一一谢绝。后来有一位叫窦滔的郎君被苏慧看中了,婚后夫妻十分恩爱,但好景不长,窦滔被朝廷命令去攻打晋国,窦滔违抗不愿出征,便被朝廷发配到了流沙。苏慧便日夜思念,用五彩线织成诗文,长宽八寸的《领矾图》,用八面四十一个字呈方形排列,横、竖、斜均自成诗体,能读出“情诗八千”首。表达了她对出征丈夫的思念。直至感动朝廷,使窦滔回归两人团圆。从此,苏慧手织《璇机图》就流传于民间。
   听完村支书讲的苏慧故事,我不仅沉浸在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里,更重要的是我从中得知了,苏慧是历史上最早有发明创造的织绵女工艺家,璇玑图是中国诗艺术与织绵艺术完美的结合,又是坚贞爱情的千古绝唱,素有“情诗八千” 之美誉,被历代才子佳人争相研诵,并成了感情不衰的“苏意文化”,今天的南可村粗布纺织技艺,不正是继承了这一工艺么?成了为民致富的一村一品,其名气越来越大么。村支书说:现在南可村的粗布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到了国外,已是供不应求了。
   是哇,现在的南可村致富变化,犹如大海涨潮的巨浪吸引了众多人们的目光,使许多外地人要来南可村参观学习。村支书还告诉我,明日市上组织一个观摩团来村里,我们组织百人百机大展演,村里模特队还要表演,到时请你来观看。我听之一乐,自然应承。
  到了这日,果是名不虚传,南可村文化广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浩浩荡荡的参观队伍一下车,便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只见广场中央悬挂横幅:“南可土织布专业村,百人百机大演展”,在它的下面,是上百台土织布机,纵横整齐的布在广场,每台机上的织布女,穿着统一整齐的粗布花衣衫,在挥舞穿梭地进行织布表演,那织布机发出有节奏的声音,犹如伴着那首著名的“金梭、银梭”歌曲旋律,在为纺织女伴奏,使人看得眼花缭乱。此时,广播里传出村支书王志辉那苍劲有力的汇报声,迎来一阵阵鼓掌声。接着是南可村的农民模特队,模特队是村民们自发组织的,他们穿着自己亲手织绵的,又是自己设计出的唐装衣裳,在观众面前夸张浪漫地走着他们自编自导的“猫步”,获得参观者的一阵阵喝彩和掌声。望着这俏丽的男女农民模特队,我犹如看见了新农村的大舞台,正在演唱一首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合唱,雄壮有力,震撼人心。于是,我眼睛忽地一亮,啊,变了,今天的农村,它不再是鲁迅、沈从文笔下的农村,也不再是赵树理、柳青、王汶石、浩然们笔下的农村,而是向城市转化的农村,是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方位调整的农村,农民已将自己勇敢地推入市场经济大潮中,努力在这种化蛹为蝶的脱变中,成为具有新的精神境界的新型农民。
   表演汇报结束了,我却仍站在南可村的文化广场迟迟不愿离去,我在透过霜叶红树中,望着南可村一幢幢新建的瓦房,一条条新筑的水泥道路,干净明亮,一任自然,在秋色的装点下,飞红滴翠,溢彩流霞,这不正是一幅绝妙的新农村套色木刻。然而我的耳旁却仍还在回响着南可村,那百人百机的展示表演阵阵织布机声,但似乎又觉得不再是南可村的织布机声,而是中国九亿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前进中的脚步声,听着这声音,我似乎觉得我要陶醉了,啊,我醉了,醉在这织布机声声的南可村。

标签:南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