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自主招生 > 正文

历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媒体聚焦_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大赛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      一篇作文值不值10万元   如何选出担当得起这10万元一篇作文,很多评委都觉得责任重大。毕竟一篇作文获10万元奖金会在社会上激起很大的反响,而这一篇作文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评委会的水平和所有评委的名誉,以及评出的10万元作品能否为社会认同等因素,这些压力都对很多评委有一定的影响。
  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评委们觉得只评一篇这一竞赛规则太残酷,不仅对参赛选手残酷,对评委也很残酷。在很难选出一篇的情况下,评委们开始反思这一“规则”。经过一番议论,改变只评一篇的规则,评出3篇并列,成为多数评委的共识,并获得评委会通过。
  (记者:黄博原载于2002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原文过长,在此节选。)
  
  文艺报
  
  美文征赛推动少年素质建设
  大奖赛由语文教育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主任顾振彪现场命题,以“生命”或“流行文化”为题作文,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随即展开评审工作,经无计名投票,确定包括远在英国的一名少年应试者在内的14位作者进入第三轮决赛,评委会每位评委逐一写出全部参赛作品的评语。决赛仍由顾振彪先生现场拟题,题目为“互助”和“教育”。顾先生所出每一题,均有一段颇具高度的准确、到位的阐述,这也让参赛少年感到新奇,产生亲和力与感染力。两段作文题目,人文精神境高义广,现实生活质感心受,具有相当的弹性,是每个人都面临的,可由此作深入思考的。现场参赛者联系实际,畅所欲言,发表了切实看法。
  尽管考题颇具难度,但男女学生应对考题比较从容,出现了很多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自身素质建设的好作文,文章思想宽敞、明透、知识储备深厚,对汉语言的理解自觉、文明、文字表达准确有力,推动思想纵横发展时表现出很强的控制力。
  (引冯秋子原载于2002年2月5日《文艺报》,原文过长,在此节选。)
  
  光明日报
  
  重奖学生作文的背后
  作为评委,我参加了《美文》这次活动的终评工作,身临其境,感动于这个赛事的纯正高尚,特在此披露它背后的方方面面。
  (一)大赛格调纯正。无论是主办方还是赞助方,不是为了声名的炒作,也没有商业利益的考虑,举办大赛的目的,仅仅在于培养全球华人青少年对于文学的热爱,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学幼芽,将文学写作的快乐还给他们,可以说是真正的弘扬中华文学之举。
  (二)赛事规程严谨。大赛采用淘汰制。最后两轮赛题是聘请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顾振彪先生出题,试卷当堂启封宣布,除他一人之外,事前谁也不知道赛题是什么。
  (三)赛题显示水评。后两轮赛题各两道,任选其一,题目具有相当的难度,重在检测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力,同时检验他们能否在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面前,正确作出自己的判断。顾振彪先生说,出题的宗旨有二,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二是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
  (四)学生能力不弱。现场参赛的53名学生,从初一到高三都有,有几人已经越过作文界线,进入了散文和小说的创作境域。
  (五)终审公正严谨。最后投票,评选过程一直是在一间公开的会议室中,多家电视台和报社记者自始至终都在现场,评委的每句话和每个动作者“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我曾参加过多次各种评奖,这次是最认真、最严格、最纯粹、最公正的。
  (六)大赛意义锁定。我认为此次大赛的意义。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现在学校的语文课堂里,还能有几多孩子视作文为愉悦?
  况且,这次进入决赛的选手,大部分都是理科班学生。而最后获金奖的三个孩子,一个想做生物学家,一个想当律师,一个对文科的各门类都有兴趣,他们均表示将来不以作家为职业,“因为作家的生活范围非常狭窄”。
  (引韩小蕙原载于2002年4月4日《光明日报》,原文过长,在此节选。)

标签:历届 美文 征文 全球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