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作文题目 > 正文

浅谈乳腺增生病之预防 乳腺增生怎么根治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危害广大成年女性的健康。文中从常见影响本病发生的几个因素入手介绍预防要点,旨在为女性提供一定预防保健指导,降低本病发病率,保障妇女健康。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322.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233-02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可见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以20-50岁间为多发,是由于乳腺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组织结构的紊乱,是乳腺组织的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良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且症状在月经前出现或加重、月经后消失或减轻。乳房查体时可触及条索状、结节状或斑片状增生腺体,多见于外上象限,边界不清,质韧或偏硬。本病在乳腺专科门诊中的检出率达50%-70%[1],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具有潜在癌变风险,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1.6倍,有家族史者上升至4.24倍[2]。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因妇女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雌孕激素平衡失调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作用过分敏感,使乳腺一直处于增殖不能复旧或复旧不全中,久而久之形成[3]。中医把乳腺增生病称之为“乳癖”,认为乳癖的产生是由于情志不畅、过食肥甘厚味,导致冲任失调、肝郁气滞、痰瘀互结于乳房脉络而形成的。
   预防乳腺增生病,以下根据本病的病因从常见影响因素入手介绍几个方面:
  1 情绪 郭云玲[4]认为肝郁气滞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从女性生理结构和性情上讲,女子易情绪波动或素有情怀不悦而极易致肝气郁结。有研究表明[5-6]:不幸生活事件,性生活压抑、婚姻质量差,性格孤独、抑郁、易激怒、爱生闷气、情绪不稳等不良心理与精伸因素者乳腺增生风险相对显著增高。钱晶[7]报道了乳腺增生病发病率高低与工作压力及生活节奏呈明显正相关。由于外企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其发病率高居榜首。《医宗金鉴》云:“木郁不达,乳房结癖。”所以,女性要尽可能避免过激的情绪波动、繁劳紧张的工作,保持心情舒畅,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对挫折的耐受力。要正确看待乳腺增生病,消除“恐癌”心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培养自己心胸开阔、积极乐观的性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夏仲元[8]认为乳腺增生病是一个可预防的疾病,调节情志要求注意保持豁达开朗的良好心态,抵御紧张忧虑消极的不良情绪,注意保持劳逸结合、工作有序,及时缓解工作紧张、高压力状态,注意保持愉快和谐的生活环境等等。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肝木得舒,气机通畅,则无郁结而致乳房结癖。
  2 饮食 耿刚[9]认为当今女性乳腺增生病发病率急剧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恣食肥甘厚味,痰湿内生。中医理论介绍:恣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失司,以致痰浊凝结,积聚日久,痰凝成核,痞阻经络而成乳癖。
   现代医学认为高热量饮食促进内源性脂肪合成,高负荷的脂肪代谢影响体内内分泌平衡。张淞文[10]研究表明荤食脂肪、蛋白质、热量含量高,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是合成体内雌激素的原料,进食脂肪较多,致使泌乳素增加,通过丘脑-垂体轴使雌激素分泌增加;而且高脂肪饮食改变了肠道菌群,使来自胆汁的类固醇在结肠中转化为雌激素,使雌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乳腺增生。因此,为预防本病,在饮食结构上应注意多样、适中、清淡,做到三多三不一少:即多食蔬菜水果,多食高纤维粗粮、杂粮,多食低脂肪食物;不吃腌熏、肥甘厚味食品和含激素的保健品包括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海产品等;不吸烟、不喝酒;少食精米白面和甜食。提倡戒烟限酒,禁止嗜酒无度,反对过分进食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包括辣椒、烧烤、洋快餐等,以避免乳腺受到不良食物的刺激而预防本病发生。
   此外,王连英[11]等还研究发现药物避孕者患病率较高,未服药物避孕者患病率较低。因此,预防本病还应避免滥用避孕药及使用含雌激素的美容化妆品、药品。
  3 行为 乳房最基本的功能是哺乳。充分哺乳可以使乳房内的腺体退化,从而减少发生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的几率。适龄婚育可保护乳房,有利于减少乳腺疾病发生的几率。因女性怀孕后,体内孕激素水平上升,可对抗雌激素作用起到保护乳腺的作用。调查显示[12],乳腺增生病患病与产次关系显示负相关,避免人流及过晚生育、充分哺乳可以使乳房内的腺体退化,从而降低以后发生乳腺增生病的风险。花晓红[13]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哺乳时间长、哺乳次数多的女性患病率较低,而人工喂养的患病率高。现代社会,乳腺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过度晚婚晚育,甚至不生育,或是生育不哺乳,过多人工流产等等。因此,预防乳腺增生病,提倡女性应适龄婚育,提倡母乳喂养,且喂养时间应足够长,还应避免过多人工流产以免体内激素变化刺激乳腺发生疾病。
   还有,研究发现[14],保持大便通畅,可减轻乳腺胀痛,对乳腺增生的预防起到一定作用。由于工作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规律不正常,很多女性受到便秘的困扰。便秘者体内大量毒素堆积,影响机体代谢功能,从而影响内分泌状态,易致乳房疾病发生。因此,建议女性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及时清理体内垃圾,使机体代谢功能保持正常状态,这样就能减少体内内分泌紊乱的风险从而预防乳腺增生病。
  4 衣着 为了迎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要求,胸罩已成为女性的专宠。女性穿戴胸罩一方面是防止乳房下垂;另一方面则是为身体健美所需。但遗憾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因为胸罩穿戴不适而让乳房受了伤。可以说,胸罩已经成为乳腺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现代女性戴胸罩十有八九都存在误区:大小不合适让乳房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畅;戴胸罩时,习惯托着下乳房会破坏其自然状态影响新陈代谢功能;选用有钢托的胸罩正好堵住了淋巴回流的部位;光图漂亮不看材质,使乳房长年处于密闭空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如此大意,佩戴不合适的乳罩,失去其保护乳房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会成为乳腺增生、乳腺炎甚至乳腺癌等乳房疾病的“导火索”,给女性带来无法想象的伤害。[15]因此,佩戴胸罩建议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穿戴胸罩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不能超过8小时,更不能戴着胸罩睡觉。平时在家时应脱掉胸罩,给乳房松绑,让它们自由呼吸。没事时可以多做扩胸运动或者抬起上肢,促进血液循环。其次,选用棉质的胸罩。化学纤维的胸罩容易诱发皮肤过敏,透气性较差。人活动时,胸罩会不断摩擦乳头,胸罩内的纤维细丝很容易从乳孔进入乳腺,时间一长,会堵塞乳管和乳头,诱发乳腺疾病。再次,选用宽松的胸罩,最好比自己乳房大一号。乳房受到重力的作用,站立体位有一定下垂是自然现象,特别对于哺乳后妇女,由于哺乳作用使腺体萎缩乳房松软致其下垂现象更加明显,不可盲目迷信胸罩的防下垂作用,企图通过胸罩捆绑固脱保持乳房挺立姿势。这是不科学不健康的,长期佩戴过小过紧的胸罩,会影响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诱发各种乳腺疾病。判断胸罩是否大小合适的标准,可在脱下胸罩时看身上是否留下印痕,印痕越深则说明胸罩越紧,提醒需要更换宽松些的胸罩。最后,不同的年龄段选择适合自己的胸罩。青春发育期时能不戴则不戴,因为此时的乳房饱满紧致,基本不可能出现乳房下垂现象。胸部较大的女性,内衣肩带要宽一些,否则就会使肩部的承托力度不平均,加重肩背负担,长此以往会导致背疼或胸部下垂。哺乳期要适当佩戴胸罩,因为喂奶的关系,此时女性乳房一般会胀满,容易下垂,戴胸罩是保持体形非常重要的环节。50岁以后的女性则切忌戴有钢托或纤维质地的胸罩,更需戴宽松的棉布胸罩,保证乳房呼吸自由、血液淋巴循环正常,以防给乳腺疾病提供温床。
   在衣着上的注意,除了紧贴乳房的胸罩有要求以外,对于女性的上衣均提出要求。内衣需选用棉质的,宽松透气性好的;反对穿过于紧致的上衣,包括裹胸、束型紧身衣。上身衣物过紧,一则乳房透气性差,二则影响乳房血液淋巴循环,均会引起乳房疾病发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又因乳腺增生病部分可发展为乳腺癌,造成对人类的更大威胁。因此积极防治乳腺增生病是预防乳腺癌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自我健康保健的意识也日趋提升。疾病的预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逐渐向健康人群扩展,“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符合当前关注亚健康的社会呼声。如何预防乳腺增生病,已成为现代女性迫切要求,符合她们的呼声。
   现代女性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乳房疾病的困扰,还有一部分成年女性对乳腺保健及疾病预防不重视,造成乳房疾病发病率持续走高。因此关注乳腺健康已成为广大妇女迫切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乳腺增生病的健康预防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代医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必将为防治乳房病、保障广大妇女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锡琪,李玉珠.乳房外科学[M].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99-108.
  [2] 王水,陈琳.乳腺增生症的几个临床问题[J].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9,8:289-292.
  [3] 学明兴,原俊,余伟江.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97.
  [4] 郭云岭.散结止痛汤治疗乳腺增生35例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4(13):889-990.
  [5] 刘艳.乳腺增生病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医药事件杂志,2004,13(7):515-518.
  [6] 郭思智,朱练.乳腺增生症与焦虑抑郁及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4):424-425.
  [7] 钱晶.乳腺增生病发病现状调查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36-137.
  [8] 夏仲元.乳腺增生病诊治思路[J].江苏中医药出版社,2007,39(11):2-3.
  [9] 耿刚.乳房疾病与防癌指南[M].呼和浩特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 2,183-203.
  [10] 张淞文.北京地区妇女病普查治疗情况调查报告[J].首都预防医学杂志,2002,(3):17.
  [11] 王连英,刘凤英,丁辉等.女性乳腺增生症高危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45-46.
  [12] 屈岚.1931例已婚妇女乳腺疾病调查分析[J].九江医学杂志,1999,14(4):225-226.
  [13] 花晓红,张玉莲,周浙青等.某区妇女乳腺增生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75-1476.
  [14] 杨洪善.乳腺增生症的预防原则[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0):99.
  [15] 余文丽.女性乳腺增生的防治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3A):105-106.
  

标签:浅谈 乳腺增生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