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100字日记 > 正文

[小学家长育儿知识] 家长育儿知识大全

时间:2018-08-2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在家没有教育好,指望等念书了,老师来教育好,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成绩好,性格品质方面也是很难改变的。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家长育儿知识

  做家长必学的五种育儿知识

  那么,到底有哪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又不易被发觉还可能走偏的事呢?

  1、挑食:有的孩子,并不是很明显的挑食,但就是不愿意吃哪些对身体有好处且并不难吃的食物,比如蔬菜。其实,家长们可以告诉孩子,这些食物里有身体必需的物质,通过说理的方式,让孩子接受。如果孩子不听,还大发脾气,那么我们的父母,应该反思一下平时自己和小宝贝儿之间的沟通出了什么问题,不然小孩子还是会很听话的。

  2、过于大胆或过于乖巧:有的家长认为大胆是好事,应该表扬,现在的社会就是要大胆,才能有机会成功。不知道家长们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在毫无克制地大胆下去之后,有的孩子发展到越来越没有礼貌的情况,以至于谁都不放在眼里,再长大一些,就很难跟他沟通了。那么太过于乖巧听话,有时更不容易发现,尤其是女孩子,往往以为是正常现象,女孩子乖巧听话,挺好的!到长大些,才发现,孩子过于腼腆甚至有轻微自闭现象,到读书时,都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其实,过犹不及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要及时发现这些不良现象的苗头,引导孩子向正确方向发展,不卑不亢,做个自信的人。

  3、孩子嫌弃他人:一放学,回到家,孩子们最喜欢把一天在学校里的所见所闻告诉父母。如果,有议论同学缺陷或是嫌弃同学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重视。告诉孩子要懂得尊重别人,其实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今天有什么样的理由嫌弃他人,将来有一天就会有什么样的理由自卑,看不起自己。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

  1、平等:这个平等,既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平等,也是父母(夫妻)之间要平等。有的家庭,有这样的现象,或是妈妈比较强势,在家处于主导地位,或是爸爸比较厉害,可以一手遮天。最后,孩子就倚靠一个人,另一个的话,就不听了。其实,这样的家庭关系不平衡,是一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教育出来的孩子,性格往往也是比较古怪的。如果说妈妈像月亮,那么爸爸就像太阳,一个孩子长期沐浴在月光下,很难成长为一个阳光少年。所以,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父母一个都不能少!

  2、交流:孩子终究会长大,会面对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一切。关于工作、人际交往、挫折、选择等等,父母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一辈子,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存生。而在孩子踏入社会前,家庭就是他的小社会。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学会表达,并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慢慢引导认识世界。这不仅可以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上小学前孩子该学会什么?

  小朋友从幼儿园迈进了学校大门,成为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迈开人生重要一步。

  小朋友从幼儿园迈进了学校大门,成为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迈开人生重要一步。然后新生的能力却是参差不齐,有些已经会读写认字而有些还只会疯狂地玩耍,究竟作为一个学龄儿童,在上学前应该会些什么呢?是学地越多越好,所谓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还是让“孩子成为孩子”,不拔苗助长地进行过多学前教育?结合德国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所谓合格的学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在游戏中学习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孩子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是启发思考,探索、并认知世界的有效途径。家长通过和孩子的朗读,棋类,空间组合,角色扮演等亲子游戏,让孩子多感官地发展。孩子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大脑地纠结,都会带来不同程度地促进大脑发展,尤其是那些让你“不舒服”的动脑,或者失败的尝试,更是对大脑潜能的开发功不可没。我们所谓的“游戏”,其实是最适合学龄儿童的教育方式。

  遵守规则

  除了家里,幼儿园是孩子另一重要的学习之地。在那里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了群体,学习作为社会人的基本要求:学会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学会要考虑别人;学会遵守规则,而这些都将成为一个小学新生的必要前提。家长要辅助幼儿园教育,对孩子加强引导,让孩子了解到作为社会人规则无处不在,只有一定的规则才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非界限,通过幼儿园和家长共同以身作则地努力下,在各种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形成明确、统一并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从而在今后的学校及社会生涯中获得踏实的幸福感受。

  自我认识

  作为学龄儿童,至少要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今后在学校生涯中起重要作用的如下能力:

  - 情感处理能力

  - 语言能力

  - 逻辑思考能力

  - 动作技能

  - 自主认知能力

  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在学龄阶段对这些能力的综合培养,当然单独的强化训练某项能力意义不大。对于孩子来说,通过具备这些能力,树立自信心,能够提高整体的自我认知度,从而更好适应学校生活。

  群体意识

  上小学后对孩子来说一切皆为全新,孩子将告别熟悉的幼儿园及朋友圈去适应一个崭新的群体。孩子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面对并接受一切新事物:他们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也要有勇气接受错误;他们要尊重别人的原则和底线,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承诺为之遵守;他们要学会说“不”,同时也要能经得起被人说“不”。

  九流印象 微信号:wx96yx

  语言发展

  毫无置疑的对于学校来说,提高并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述和书写能力是首当其冲的任务,然后父母对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起着相当决定性因素。这并不是要以学龄儿童会背多少古诗,会认识多少单词来衡量,而是让孩子认识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因为我们拥有着语言能力,可以在表述思想和交换感受时运用语言。

  九流印象 微信号:wx96yx

  正因为语言具有强烈的文化背景及可学习性,所以如果家长在早期有意识地给孩子接触多元文化,对孩子的语言中枢神经发展是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并会让其最大限度地准备好去今后的学校生涯扩容。不要担心孩子会被各种语言搅混,孩子的分辨和学习能力远远超出大人的想象,但要记住在没有充分掌握好母语的同时就想进行多语开发教育就一定要导入各门语言的母语文化。

  量的认识

  孩子在上学前不必一定学会加减法,这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但孩子需要对数量有笼统的认识,诸如一整箱LEGO玩具可以搭一个比半箱LEGO更高的房子,又诸如三个人早上吃饭会吃掉比一个人更多的面包,诸如此类。同时对于钱的概念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区分纸币和硬币,虽然他们不一定要掌握10个一角等于1元,但需要让他们知道1元钱可以买比1角更多的东西。

  差异认知

  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各异的,有些10个月会走路,有些则到2岁了还踉踉跄跄;有不到一岁口齿伶俐的,也有到三岁也许还有些吞吞吐吐的,但这些都不能说明一个孩子在某个方面有绝对优势,有的也仅仅是暂时的差异,要知道我们最终都会走路,最终都会清楚的表达自己(个别生理缺陷的除外),所以我们何必用这些暂时的的个体差异给家长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和苦恼呢?

  孩子上学后也是如此,因为个体发展差异加家长不上同程度的学前教育,从而造成了新生的各个单项能力的迥异。那个同样的孩子从一年级同时学1、2、3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前提不同发展的孩子在同一间教室里。于是乎,学会接纳差异,认知不同的存在性,也是对学龄孩子的一大挑战。

  孩子要承受得起差异的存在,相信自己,不因和和其他人的长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都有自己的特长和闪光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让孩子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小学,让他们知道,去学校不是要用好的成绩取悦家长和老师,也不是和隔壁邻居孩子比谁的分高而更有面子,而是从此之后,可以解开有一个又一个的未知,可以学会学习的能力而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1.小学家长育儿心得范文3篇

2.小学生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3.2016小学生家长育儿心得体会范文

4.大班家长育儿知识文章3篇

5.小学家长育儿心得与总结

标签: 小学家长育儿知识 家长育儿知识 家长园地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