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100字日记 > 正文

旧工业建筑到“再生型”博物馆的改造研究:旧工业建筑再生结构处理主要方式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热的兴起和文化事业的繁荣为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的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国内外众多成功的案例表明,这一改造实践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本文通过研究旧工业建筑和“再生型”博物馆的契合性,提出了改造实践的相关理论和模式,并对我国这一实践活动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再生型”博物馆 原真性新旧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ris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he develop of socio-cultural undertakings created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is trans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In Home and abroad, successful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transforming practice is a kind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mod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the "regenerative" museum, proposed the transformation practice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models, and to our country the practice activities of evaluation and prospect.
  Key Words: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Regenerative”museumAuthenticityNew and Old associate
  一、背景解读――工业遗产保护热的兴起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产业结构产生了相应的转变,出现了大量废弃的旧工业建筑。它们寿命往往还没有终结,而且承载了一段近代工业文明史,具有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等多重价值;它们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高大的空间又与当代博物馆建筑的性格特征相吻合。
   另外,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大力提倡博物馆的建设,这为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的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国内众多成功的案例(如下表)也表明了这一改造实践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因此,如何发挥旧工业建筑多重价值的优势,创造出独特而又新颖的博物馆,将是建筑师面临的一项挑战性任务。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归纳
  二、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的可行性分析
   旧工业建筑改造之前,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判定其再利用的价值,旧空间与新功能之间的适应性和契合性以及改造后是否会带来新价值等等。
  1、旧工业建筑的价值评定
   价值评定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的核心标准,通常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定。a、建筑本身具有历史文化及美学价值b、地段本身具有历史地标价值和意义c、建筑本身和地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d、普通旧工业建筑具备再开发的价值。例如,上海杨树浦水厂是具有英国古典城堡式风貌的建筑群,其建筑本身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及美学价值,现今被改造为“建筑博物馆”。
  2、旧空间和新功能的适应性和契合性
   尽管旧工业建筑在多重价值取向上都能与博物馆找到契合点,但旧空间与新功能的适应性和契合性是改造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延续性――历史文化的传承b、多义性――宜于多种功能的融合c、灵活性――宜满足日后变更的需求d、艺术性――为新功能营造艺术氛围。在具体改造实践中,空间延续性更多强调的是保留原有的空间形态、结构设备及工艺流程等实体环境,从而体现了原真的工业美学特征。另外,宽敞高大的工业空间具有同时容纳多种功能,进行灵活变更的特性。例如,由巴黎奥赛的老火车站改造的艺术博物馆,保留了原有空间形态及古典式的圆形拱顶,营造了一种高贵、典雅的艺术氛围。
  3、博物馆的价值增值性
   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区别在于自然资源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它的能量是有限的、难以递增的,而文化资源是人们逐渐积累起来的,其效能往往是递增的即所谓的综合增值价值。[[]]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的实践中,商业娱乐、创意产业、旅游文化及生态艺术理念的融入,使得新型博物馆具有了提升地标价值、塑造地区文化特色、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多重价值增值的效应。
  三、“再生型”博物馆的理论基础与特定工程要素
   许多博物馆是利用旧建筑再生建立的,这包括对旧建筑的利用、修复、改建、扩建、重建、拆建复原等等。[[]]本文所指的“再生型”博物馆,特指利用有保护和再生价值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来的博物馆。相关设计理念和工程因素往往会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再生过程,我们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1、“再生型”博物馆的理论基础
   由于再生过程更加侧重对原有工业建筑的保护性再利用,所以必定会受到工业遗产保护和旧建筑改造相关理念的影响。
  (1)遗产保护层面的理念
   遗产保护层面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原真性”和“新旧关联性”两个方面。“原真性”是旧工业建筑价值评定的核心因素,改造中可以通过保留原工业建筑的风格形式、工艺流程、遗址及周边环境等方式来体现工业历史风貌价值;如英国特伦特河畔的陶器厂在改为乐石陶器博物馆时,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工艺传统(如下图)。“新旧关联性”指的是改造中新旧元素间的关系以及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譬如,新旧建筑材料、构造方式、空间关系以及外部形态等等。
  (2)建筑改造相关设计理念
   改造层面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a、注重与人文历史环境协调的理念,首先要从整体着眼,把握“再生型”博物馆与老环境的关系,保持历史文脉的延续;b、注重形式艺术性表达的设计理念,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外部形态又能展现博物馆特有的文化艺术属性;c、注重展示空间适应性需求的理念,既要满足博物馆多样化展示功能的需求,又要体现出工业遗产带来的展示独特性。
  2、特定工程要素
   “再生型”博物馆对改造工程的普遍性要求包括:a、区域位置及功能配置的要求,这些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改造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b、展示性质对展示空间的要求,永久性展示需营造一种以展品为主的对话式空间,而临时性的展示功能趋于多样化,需要一种中性化的展示空间。c、光环境设计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天窗、中庭和采光井的设置来弥补人工照明的不足。
   旧工业建筑对改造工程的限定性因素主要包括:a、历史风貌的保留,以此方式对城市景观和区域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b、结构的制约,改造之前需对原结构进行安全鉴定,以致进行必要的修缮和加固。c、保护等级的限定,改造之前需明确其保护的等级,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改造措施。
  四、“再生型”博物馆的类型和改造模式
  1、“再生型”博物馆的分类
   我们可以依据改造实践涉及的建筑类型对“再生型”博物馆进行归纳和分类。
  (1)按改造目标的展示内容进行分类
  主题型和专业化博物馆:
   以特定的工业化产品或相关生产工艺流程等为展示藏品,主要展示其历史、美学和科学技术价值,如青岛啤酒博物馆。此类型博物馆注重工业风貌的保护,展示空间多以原空间形态为主。
  艺术性质的博物馆:
   主要展示、收藏、研究艺术类藏品,包括绘画、雕刻、工业艺术等,展示的是藏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如深圳华?美术馆。
  历史性质的博物馆:
   主要展示、收藏、研究历史文物藏品,并以历史的视角对藏品进行展示,多以厂区历史或工业历史文物为主,如汉诺威历史博物馆。
  多义性质的博物馆:
   多义是指多种功能的复合,受体验式文化的影响,博物馆的功能越来越趋于复合化,与图书馆、休闲娱乐、商业等功能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综合体。 如厦门的文化艺术中心。
  (2)按改造对象的建筑类型进行分类
   依据旧工业建筑的类型,以及“再生型”博物馆的实际案例归纳出以下六种类型:
  
  
  2、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的再生模式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典型案例的特点和优势的分析,笔者归纳出以下三点:
  静止式保护与动态式开发相结合
   “再生型”博物馆建设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收藏和研究为主要目标的静止封闭式保护模式。如谢菲尔德工业博物馆。另一种是以展示教育为主要目标的动态开发模式。如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通过保留原有的工艺设备及流程,形成一种体验式的展示方式。
  整体保护与局部重点保护相结合
   整体式保护不只针对建筑本身,还对其外部的空间环境进行保护,确保其真实性和整体性。局部重点保护是针对大规模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时,通常把价值较高的部分作为博物馆的改造对象,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综合式改造与单一式保护相结合
   综合式改造是以博物馆功能为主兼容不同使用性质和功能的状态,是不同使用方式的共时性组合。如厦门文化艺术中心,把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和艺术馆四大功能集于一身。单一式保护是最为常规的保护模式,偏向于主题化和专业化博物馆。
  五、“再生型”博物馆的建筑创作
   笔者主要从空间形态,形式风格和技术要点三个方面对“再生型”博物馆创作实践进行了剖析。
  1、“再生型”博物馆的空间形态设计
   空间形态设计主要包含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和内部空间重整两个方向。
  (1)“再生型”博物馆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博物馆作为公共性的建筑,需要有便捷的交通,合理的人流集散场地以及特殊鲜明的景观环境,我们必须对原有的交通环境进行改善,景观环境进行整治。同时,合理的延续场所的原有特征有助于保存工业风貌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使外部场所环境也成为博物馆开放式展示的一部分,这种方式也避免了创作中的单一化和趋同化现象。如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
  (2)“再生型”博物馆的内部空间重整
   内部空间重整主要包括保持空间原构、局部空间重构和整体空间重构三种方式。不论何种方式,改造前都应对原结构进行鉴定,以致进行适当的维护和加固;改造中的新增部分尽量采用轻质高强的材料,以减轻原有结构的负担。
  2、“再生型”博物馆的形式风格设计
   依据改造前价值评定情况,笔者归纳出以下三种常见方式:
  保护历史,保持和恢复原工业建筑外貌特征
   对于具有高度历史价值或美学价值的旧工业建筑,为保护工业风貌的原真性,往往采取保持和恢复原建筑外貌的方式。例如,德国措伦Ⅱ号煤矿在改造为永久性工业文明博物馆过程中,既保护了风貌价值较高的建筑,也保留了厂区内
  原有机械设备,整个厂区的历史风貌得到完整的保护。
  (2)介入历史,新老元素形式以对话取得新和谐
   为了保持旧工业建筑在地段中应有的地位,我们常常采用对比、协调和淡化的方式将新增添元素的“功能性”与形式的“艺术性”统一起来。例如,英国国家滨水博物馆,设计师在改造中并没有破坏原有仓库,而是在一侧新建了一个活泼性的体量,与之简洁的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3)翻新历史,形式彻底更新带来新的共存方式
   在工业建筑风貌价值不高的情况下,建筑师可以通过采用表皮置换、表皮包裹或新体量内隐于原结构的手法进行全新的改造设计,使得旧的结构形式和新的建筑形象以一种并置的方式存在。例如,深圳?华美术馆,设计师在改造中完整的保留了原厂房窗墙体系,将一种装饰感很强玻璃幕墙表皮包裹在建筑的外部,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形象。
  3、“再生型”博物馆的技术要点设计
   改造中共性的技术要点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展示空间光环境设计
   光环境塑造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博物馆展示功能的成与败,常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式:a、原采光方式的合理利用,把原有的采光天窗、高侧窗与新的展示空间结合起来;b、采光改善与建筑改造,通过增设天窗、高侧窗、侧窗以及中庭和天井的方式改善展示空间的光环境;c、光环境的艺术化处理,利用原有独特的内部空间形态,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创造出有特色观赏效果的展示空间。如鲁尔区的奥伯豪森煤气罐博物馆。
  (2)陈展方式的合理设计
   如果原工业建筑自身价值或工业技术价值比较有代表性,可以采用与原功能相关的陈展方式如操作式陈列、场景式陈列和特色空间陈列等,这种陈展方式多出现在主题和专业化博物馆中;如果原有价值并不高,陈展方式多与原功能无关,灵活的利用原宽敞的空间进行布展即可。
  (3)空间流线的合理组织
   空间流线的合理组织直接关系到博物馆各功能联系的紧密型、有效性和便捷性。我们可以原工艺流线为主进行展示流线的组织,如水循环博物馆;也可依据新功能的需求,在水平向和垂直向设置交通体来改善流线。如上海雕塑艺术中心,设计师通过楼梯和坡道把地下部分的淬火池和上部的夹层紧密联系起来,既增加了展示面积,又改善了线性空间的流动性。
  (4)结构的合理修缮与加固
   原工业建筑结构材料的老化、室内空间采光不足导致了原空间满足不了新功能的需求,建筑师必须对原结构进行合理的改造与修缮。当需要增设中庭空间、多层高度的展示空间时,可以通过内部结构的局部拆减与修缮的方式实现;当外墙需要开窗洞、屋顶需要设置天窗时,设计师可通过外部维护结构的改造与修缮方式实现。
  六、我国“再生型”博物馆的建设与展望
   从2003年到2010年我国相继落成了15座不同规模的工业“再生型”博物馆,部分博物馆运营后,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深圳华?美术馆,成都的工业文明博物馆等。这些成功案例也增进了人们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但由于这一改造实践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政策和法规不健全、运作和管理不完善、公众参与意识不高及建设理念落后等等。很多情况下,再生模式都被误认为是一种冻结式的保护方式,只有原貌保留才算是改造为博物馆。发达国家早已打破了这种僵化式的改造理念,与loft文化、旅游业、创意产业及生态艺术理念结合,以一种综合式的模式来提升博物馆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不论是积极的现实意义还是存在的不足都证实了这一改造实践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邵 龙.张伶伶.姜乃煊.工业遗产的文化重建――英国工业文化景观资源保护与再生的借鉴,华中建筑.
  [2]、邹瑚莹.王路.祁斌.博物馆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P10
  [3]、复旦大学,文博系,蔻怀云,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展示空间的再利用研究.中国博物馆建筑.
   作者简介:王建芯,(1983--)男,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建筑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标签:工业建筑 博物馆 再生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