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100字日记 > 正文

光荣与梦想_沉甸甸的光荣与梦想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人生匆匆,一晃大学毕业已三十年了。现在想来我们这代人,人生最美好、最珍贵的时光应该是大学时期。童年虽然快乐无忧,但幼小的心灵只会吸收大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而无能力感受生活。中学时代又遭遇了文革,虚度光阴。在大学就不同了,有一群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同学,也有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机会,回头想想,大学时代的确是我人生真正的起点。
  
  幸运的1975
  
  “工农兵学员”是特殊时期、特殊年代的产物。由于文革,大学从1966年后几年未招生,71年开始有了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一共六届,他们是从工、农、兵、商等各行业中的优秀分子选拔推荐上学的。我在一家邮电通信制造业的工厂工作五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车间领导、师傅及同志们的帮助下,1975年被推荐去北京邮电学院,而且还是带工资上学,真是太幸运了!
  我读微波专业,报到后的第一件事不是上课,而是让我们各自背着行李到河北省各微波站实习一个月,向工人师傅学习,了解微波设备从信号接收到发射的整个工作原理。实习结束时,老师还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到讲台上画出设备各部分方框图,并讲解设备运行原理。这和今天的教育理念似乎恰恰相反,今天是由理论到实践,而我们却是先实习再上课。不过现在想来也有一定道理,一方面工农兵大学生都是实干出身,这样的入学门径反而更易懂一些;另一方面在那个年代,劳动实践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工人师傅的权威地位也仿佛居于大学教师之上。
  由于工农兵大学生都是经推荐而非专业考核入学的,因此彼此间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许多只有小学程度的人来讲,学习真如同蚂蚁啃骨头般吃力!
  记得中继通信系统这门课总共要学七本书,对于我们来说难度实在太大,即使当时学会了,时间长了有些内容也难免忘记,所以考试成绩一出来,大部分人不及格,我侥幸刚及格――64分。当时系教研室的老师迫于无奈,发明了一种计分方法:把每个人的实际分数开方再乘10,这样一来不及格的就基本都及格了。我也从64分变成80分,大家赞叹这个办法绝了,别出心裁、举世无双。
  那个年代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政治学习抓得非常紧,每周要组织一次党团活动,而政治学习更是占据了每周三下午和每周三个晚上的时间。学习是按小组在小组长的宿舍里进行讨论,但是大家往往聊着聊着就跑题了,最后往往一次思想政治学习就变成了一次聊天会,大家聊得开心,但得小心窗外老师的耳朵,真是又紧张又刺激。
  除了政治学习外,学军也是那时候的一个重要“课程”。放暑假前学院组织我们75级学员去河北邯郸野战军51012部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军。在那里解放军带领我们摸爬滚打,走队列、练射击,学习内务整理,夜间的紧急集合还步行背着行李去拉练。记得在练队列时,有的同学站不直、走不齐总是被叫出列,进行单兵教练,但这样心情一紧张就更容易闹笑话了,有个男生听到教官喊“退后一步走!”惊慌失措地问:“脱衣服走?”这笑话被我们传笑了三年。
  
  多灾多难的1976
  
  1976年7月27日唐山大地震,学院组织我们分三批到唐山抗震救灾,我们被安排在第二批,准备9月10日出发。谁知在9月9日却传来了毛主席逝世噩耗,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真是晴天霹雳,我们心中神一样的伟人怎么能死呢!消息传到寝室的时候,顿时哭声一片,姐妹们纷纷买了黑布缝成臂纱,一边缝一边泪如雨下,感到失去了精神支柱一般。毛主席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心头的阴霾都不能散去,班里的气氛也格外沉重。
  为了能在京参加主席的追悼会,9月18日同学们才背着行李奔赴抗震救灾现场。到了那里,大家都惊呆了,灾后的唐山简直惨不忍睹:半埋在地下的腐烂尸体,医院里伤残病员的呻吟,还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状……我们也看到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抗震救灾人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军战士从钢筋水泥和瓦砾中解救生还者的场景,因为怕硬物伤人,他们便用手一点一点把土挖开,哪怕双手被磨破、鲜血淋漓,也没有人放弃努力。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意义,也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和解放军战士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想,人经历了挫折会变得更加成熟,我们的祖国经历了这场灾难,一定也会变得更加坚强。
  
  无法忘怀的1977
  
  永远不能忘记1977年,我们毕业了。作为单位委派的“先进分子”,我们又将回到自己原单位,将自己三年中在大学里的所学的知识用在工作上。大家依依不舍,但又壮志在胸。记得毕业典礼上,校长讲话:同志们,你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建设的栋梁……
  这句话一直铭刻在我心上,以后的二十多年里,每当在工作上碰到过不去的困难,我就回想起毕业时校长的话,责任感就会重新在我内心升腾。我要感谢在政治氛围浓厚、生活紧张简朴的年代,那三年的大学生活。忙碌的三年,我们学习、实践、政治活动、学军、建校、抗震救灾……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虽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花前月下、浪漫甜蜜的恋爱经历,也许有人要说这样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但是,我们用这个年代最独特的方式绽放出青春的火焰。
  三十年只是弹指一挥间,7521班的同学如今已是人到中壮年,他们的子女都已逐渐走上了生活的舞台。“工农兵学员”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许有一天,他们会问父母“工农兵学员”是什么意思,存在价值何在?也许,这个问题会让人们感慨:在历史厚重的烟云之下,他们原来是那个拨乱反正的年代里,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先行者和终结者。
  大学三年,很多学过的知识早就忘记了,就算没有忘记的知识在工作中也并不一定就能派上用场,因为现在知识更新很快,大学里学的只是基础知识,而工作中更多需要是实践经验。可是,在那个改革开放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项事业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之时,“文革”前“十七年”培养的老大学生已远远不够所需,而“文革”后的新大学生还需要在实践中磨练,先后毕业的百万工农兵大学生,在科研、生产、管理等岗位的第一线,顽强地胜任了自己的岗位,成了各行业的中流砥柱,那个光荣的年代同样属于他们。

标签:沉甸甸 光荣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