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100字作文 > 正文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_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引领、指导、感召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前提,如果不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的主导就成了教师主控、主管,还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应该建立在正确的引导、恰当适时的引导、因人而异的引导的基础上,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教师 主导作用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3-0032-02
  教师“闻道在先”“术有专攻”,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的方法技巧,决定着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叶圣陶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教学不是教师主宰学生,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在于激发、引领、指导、感召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教师引导水平高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引导要有激励性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教的目的是学生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教的效果是由学的质量来决定。而学的质量如何,则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状态而非教师的愿望,“教师主导作用”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篇第九第十一章)。颜渊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感叹地说:“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孔子善于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欲罢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孔子的导学方法达到了极高境界。“循循善诱”成为日后教师所遵循的教育原则之一。
  学生对学习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怎样认识困难,怎样克服困难?“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篇第六第十二章)。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作怪,因而教导他说:“你还没学就在自己面前画了一堵墙,真正的力量不足是在中途表现出来而放弃的。”孔子非常了解学生,所以他能一语道破,同时也鼓励学生不要一开始就下结论,一定要有勇气去尝试。看来怎样诱导学生奋力拼搏的确是教育艺术。
  二、引导要恰到好处
  教学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更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能力首先表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一个思维的框架,寻觅到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样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开辟出一条宽阔的道路,使学生走向柳暗花明的境界。由此看来教师的教不仅在于“解惑”,更重要的在于解惑的过程,应该常有“问题情境”,以使学生“生疑”,进而引发学生探索以求“释疑”。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
  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认定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他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有一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第七第八章)。孔子引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不去反复地教他,一定要让他自己反复地思考。如果老师不停地指导,那也就是“填鸭式”,所以孔子强调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积极地进行思考,还没有完全想通的时候给予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思考已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来的时候给予开导。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篇第十二第七章)。子贡向孔子请教怎样治理国家,孔子摆出三项条件,但这三项中哪一项是根本,孔子在学生的反问之下,道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这里不说立国之本,单说孔子与学生关系融洽,善于启发诱导,引导灵活而生动。
  三、引导要因人而异
  孔子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他把因材施教与启发诱导结合起来。即从学生个别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篇第十一第二十二章)。子路、冉有问分别问孔子同一个问题:“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有不同的回答,对子路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对冉有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听了孔子的回答感到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回答不一样。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特点。
  孔子还针对受教育者智能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教诲。“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第六第二十一章)。孔子依据学生的基础,学习的能力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告诉他高深学问他也不懂,还不如学一些浅显的东西,等有了一定学力后不断加大难度。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对我们有启示作用。如今的普及教育,超大班教学,怎样做到因材施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子罕篇第九第二十二章)。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比喻人条件各不相同,结果也各不一样。人的发展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模子去塑造人。“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八佾篇第三第十六章)。孔子认为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孔子在用射箭作比,说明只要肯学习,学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孔子对学生充满了信心,只要学了三年就一定能做官,所以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秦伯篇第八第十二章)。但孔子也不排除的确有难教的学生,他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篇第十五第十七章)。意思是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对于难教的学生我们也不能放弃,更需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为前提,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服务。通观《论语》,孔子与学生是在平等和谐的关系氛围中探讨问题学习知识,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贯穿于孔子的教学始终。时至今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不是孔子当年可以想象,但是孔子的教学思想我们依然可以借鉴,《论语》微言大义,今天的教育怎样从中获得裨益,恐怕不能从孔子当年找到相宜的措施,我们只能领悟孔子的思想,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去拓展和深化。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论语今读[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5.

标签:主导作用 发挥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