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50字作文 > 正文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2017上海高考作文解析

时间:2019-02-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解析
  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若从沧海一粟的人类角度看,似乎“一切都会过去”;然而居高临下,从广袤无垠的宇宙俯视,“一切都不会过去”,哪怕是瞬间也将成为亘古不变的永恒。
  “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看似对立矛盾的铭文,却精确地揭示了宇宙万物之规律。考生最好辩证的写,两方面都要涉及到,可以思考什么可以过去,什么不能过去,为什么要过去,为什么不能过去,过去后会怎么样,过不去后我们该怎样去做这些问题。
  从个人角度来思考。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经历很多的“失败”“挫折”“荣誉”“成功”等。对于“失败”“挫折”,只要我们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那么这些成长中的障碍就都会过去的。如刘翔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方能在鲜花掌声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方能在伤势影响比赛的不利情况下,决然顶住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毅然退赛;方能而后积极疗伤,刻苦训练,连创佳绩。
  对于“荣誉” “成功”,他们如过眼的烟云总是会过去的,所以我们始终都要保持一种虚心谦逊、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如季羡林辞去“国学大师”“国宝” “学界泰斗”等荣誉称号,钱钟书夫妇从不参加商业签售会等等。
  “一切都会过去”,是对以往是非功过、荣辱毁誉、得失成败的淡然与洒脱,而绝非忘记“过去”从中汲取应有的经验教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切都不会过去”,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思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不会过去,历史的经验教训永不过时;中国人优秀的品质不会过去,反抗侵略舍生取义的精神永恒存在。 如“南京大屠杀”早就“过去”,而这罄竹难书、铭心刻骨的民族恨“不会过去”;“十年浩劫”已经“过去”,而这惨痛异常、史无前例的血的代价“不会过去”;汶川大地震虽然成为“过去”,而这抗震救灾谱写的爱的颂歌“不会过去”。
  从人与自然发展的角度思考。日本的地震、核扩散、智利的火山灰污染、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可以说这些事情本身是有一个时间期限会过去,但是对人类及所生存的生态系统造成的巨大伤害却不会过去,对于人类思考人与自然到底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还是和谐平等的关系提供了契机。
  当然,思考的角度还有很多。总之这个题很海派,很大气。
  
  优秀作文
  时间过去了
  
  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是什么带走了他们?我想,大概是时间。当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早已化为一缕青魂潜藏在人们的想象与记忆中;横扫欧洲、心志与阿尔卑斯齐高的拿破仑,终不免在异乡的土地上沉睡。不论秦皇汉武,还是恺撒亚历山大,所有的伟业都在时间的冲蚀之下归为一片虚无。
  是的,一定是时间。自然赋予我们躯体,使我们能尽情地享受物质的快乐;但自然同时给予了我们限制,当身体的机能走向衰败时,也就是生命走向尽头时,曾经的功名伟业也随之离去,消解在茫茫历史长河里,留给后人一句无奈的感叹:俱往矣!
  时间过去了,冲走一切功名利禄。
  时间真的有这么可怕吗?因为我分明看到,在时间的激流间,有几块礁石屹然伫立。
  那是牛顿,他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成为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石;那是麦克斯韦,他的电磁理论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建构了坚实的基础;那是毕达哥拉斯,是笛卡尔,是沈括,是徐光启……他们的成就,没有在时间的冲刷下消逝,反而在岁月的风尘中历久弥新。
  时间过去了,却带不走科学的力量,理性的启蒙。
  在那块礁石上,放着一枚戒指,上面写着:“一切都不会过去。”那是一位智者的名言。
  我想到陶潜与鲁迅。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致仕归家,过起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生活,只为自己心中的一亩三分地;鲁迅深感民族的危难,弃医从文,用带刺的笔写下血一样的文字,为了中国的崛起和复兴。前者坚守,后者激进,相同的是对内心神圣道德的捍卫,对精神崇高的向往。
  时间过去了,带不走对善的执着追求。
  曹操去了,我们依然从演绎的字里行间对他进行反复解读,每个人的心头都有一个曹操;拿破仑去了,他留下一个让后人不断评说的背影。时间远没有那么可怕,在时间的彼岸,生命与生命在此时完成了对接与延续。不变的是对真善美的执着渴求,这是人类存在的意义。不论历史的长河怎样奔腾,我们总要呐喊:
  时间,
  纵使你脚下已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让我成为第一千零一名!
  时间的长河依然在这么奔腾,
  冲走一些,冲不走一些,不舍昼夜。
  
  点评:
  (1)立意辩证,有一定的深度。躯体、伟业、物质的快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虚无,“时间过去了,冲走一切功名利禄”,这是第一层,论证“一切都会过去”;“时间过去了,却带不走科学的力量,理性的启蒙”,“时间过去了,带不走对善的执着追求”,这是第二层,论证“一切都不会过去”。
  (2)比喻论证,使抽象道理形象化。“在时间的激流间,有几块礁石屹然伫立”,激流是奔流向前的,喻意“会过去”,而礁石是屹立不倒的,喻意“不会过去”,生动形象。
  (3)语言灵动诗意,华丽中见理性思考。如结尾的那首小诗,“时间的长河依然在这么奔腾,冲走一些,冲不走一些,不舍昼夜”,灵动着透着作者对“时间”的辩证思考。
  
  潮汐的馈赠
  
  虚幻与现实的边缘,过去与现代的疆界,两枚不同的戒指,铭刻着两句不同的箴言。
  一切都会过去。
  一切都不会过去。
  当战火的硝烟在历史的长河弥漫,一个王朝终于覆盖了另一个王朝的遗迹。终于,胜利者的荣耀取代了失败者的落魄,那些陈旧的楼宇终究属于破败的过去。在时代的阴影下被迫前进的人类,使新的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智慧,我们在发展中凝视着前方的道路,而不得不放弃堆积如山的过去。对于腐朽的执念无益于未来的前行,这是在无尽的奔走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是的,一切都会过去。正如苏轼的幸与不幸,李白的遇与不遇,在千百年后的今日,那些人生中的潮汐,大起大落的悲欢,最终都成为一卷卷束之高阁的古书,代表过去。
  然而,那些在骨血中奔腾的记忆,却又如此清晰而难以替代。属于古老的传统是烙印在每一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萌芽,无论那些日新月异的高楼如何拔地而起,在岁月的流逝中,某些东西却磐石般坚定不移。它们不曾离去,它们也永远不会过去。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最终都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难以察觉的深深痕迹。飧宴最终散去,伤痕亦终会愈合,但是那关于幸福或者悲痛的情感,却永远蛰伏在心底,如同灾难过后无数家庭中将永远缺席的座位,那成为了永恒。
  潮汐的起落是大海的呼吸,海浪的到来为沙滩带来深色的阴影。当海岸恢复平静,潮水最终散去,一切仿佛未曾发生,一切也似乎都已经过去。然而,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透露了海水的秘密。它们是潮汐的馈赠,在潮水退去后,是唯一过不去的过去。正如我们无法抓住指缝间溜走的沙砾,我们无法阻止悄然溜走的时间――每一刻都是下一秒的过去,眼中所见的世界也无时无刻都在翻新。然而,有些东西却又不会轻易被忘记,他们是关于过去的回忆,却又恰恰成为未来的助力。
  李清照在经历人生巨变后作下哀婉动人的名篇,那是关于回忆过不去的情;爱迪生在无数次的试验后终于照亮世界,那是关于失败难以忘却的经验;中国在建设的道路上大步前行,终于在摸索中逐渐展开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画卷,那是现在与过去共同谱写的一张关于未来的蓝图。
  时间会过去,一如潮水终会退去。然而岁月在生命中的痕迹会被铭记,历史在民族中的镌刻也永远不会被遗弃。潮汐虽然退去,却留下贝壳和沙滩,一同等待下一场潮汐。
  点评:
  (1)标题新颖别致,激起读者兴趣。“潮汐”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现象,有起有退,作者要喻意什么呢?“潮汐”会“馈赠”给我们什么呢?
  (2)说理形象化。把“岁月”比作“潮汐”, 岁月馈赠给我们伤痕、幸福或者悲痛的情感,“岁月在生命中的痕迹会被铭记,历史在民族中的镌刻也永远不会被遗弃”。
  (3)语言诗意化。如“潮汐虽然退去,却留下贝壳和沙滩,一同等待下一场潮汐”,“贝壳与沙滩”充满诗意,让人联想起岁月中的美好记忆。
  (4)倒数第二段有应试的痕迹,不过我们应该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
  
  直面
  
  大卫的铭文说:一切都会过去。这是他直面过去而获得的战胜苦难的勇气;契诃夫的铭文说: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他洞悉人生冷暖后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呼喊。
  在我看来,直面远没有经历那么简单。直面的力量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后世都是大有裨益的。
  巴老在日暮之年,并没有把时间留给颐养天年,而是通过《随想录》反思自己。他回忆了文革时期那段惨痛的历史,没有对时代加以苛责,而是将自己作为反思的对象,在自己本已“伤痕累累”的心灵上再撒了一把盐。“一切都会过去”并非是人们苟且过活,为自己所处的逆境加以粉饰与安慰的借口;而更应该像巴老这样,让这“都会过去”并且“都已过去”的历史在自己的身上留下永恒的价值,直面的力量造就非凡的气度和价值。
  同样经历过文革的季羡林,也在之后写下了《牛棚杂忆》。与巴老不同的是,他没有对个人有太多的苛责,而是通过一种温和的反思,去警醒世人不要重蹈覆辙,以史为鉴。“一切都不会过去”并非是失意者用来压抑自己而永远郁郁寡欢,而是通过对过去逼真的叙述,用“血与泪的代价”,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钟声。
  大卫、契诃夫也好,巴老、季老也罢;他们对“一切会否过去”的探索与追问,力量之源便在于他们对真相的直面。“一句真话的分量比整个世界的力量还重”,这是索尔仁尼琴的名言;“诚实的力量甚于热血”,这是柯夫的警句。
  在直面真相之上,一定需要一个温暖而光明的人性路径作为指引。“这个世界其实挺冷的,所以需要一团火”,这是迟子建的话。其实无论是“会过去”的物质现实,或是“永远不会过去”的精神影响,让身处逆境或遭遇黑暗中的人们有一个温暖的去处才是终极目的。迟子建的《白雪乌鸦》,还原了一百多年前哈尔滨的那场鼠灾,这让我想起了那部曾获诺奖的作品《鼠疫》,她同加缪一般,用真实的笔写下了面对灾难时人的恶与贪欲,以此复苏人性的温暖和善良。
   可是当今的文坛,正如余杰批判的那样:不是没有“大师”和“大师之作”,而是缺少真实的生活感受和说真话的勇气。有的只是沉迷于郭敬明式的深度梦呓中,或是频繁沦陷于为权利的歌唱颂歌中。
  我想: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偏离贾平凹所言的文学的“大道”――对真实和心中某种价值的坚守。直面和直面之上温暖人性的指引,让“无论会否过去”的一切,纯正美好。
  
  点评:
  (1)立意新颖,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对真相的直面”,“对真实和心中某种价值的坚守”,直面个人与时代的错误,让“过去的”错误“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钟声”,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能站在一个高度俯视人生与时代,立意深远,非常值得赞扬与肯定。
  (2)论据充实,见解独特。在短短一篇文章中,列举了巴老、季羡林、迟子建、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名言、事件,并发表了独到见解。
  
  这,是一种选择
  
  得知小布什卸任后的职业是一名农民时,我惊讶了。
  可当我深入了解到他生活的内容:每天为马洗澡、管理农作物、躺在草垛上看星星时,我笑了。
  我读懂了他的选择。
  的确,正如两句铭文所说的那样:“一切都会过去”而“一切都不会过去”。它们各自有各自的道理。让一切“过去”抑或是“留下”,关键在选择。小布什任期结束后,选择了华丽转身。任职期间的“一切”荣誉、镁光灯、无穷的非议“都会过去”,可是剩下的“一切”――历练、质朴以及悠长的平和,却“不会过去”……
  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塑造了一个虚荣的玛蒂尔德的形象。可当她弄丢了那条珍贵的项链后,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偿还――数十年如一日地与疲惫贫困打交道。那种生活一定痛苦而难以忍耐,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她这十年的人生?她的道德并没有格外高尚,她虚荣的劣根性或许依旧存在,但正是一个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文末,命运的车轮与她开了个大玩笑:那条弄丢的项链是个赝品。我猜想她会错愕,可最终会吁出一口长长的气,感叹一切的结束。她,选择了让“一切过去”。
  近来,热门的“中国达人秀”又涌现出一对感人的“蜘蛛侠”夫妻。节目热播,他们也收获了不少的知名度。可生活拮据的他们,对所有的捐助一概不收,每天依旧推着小车去摆摊,每天依旧在收摊后去公园唱歌,每天依旧积极地生活。他们知道,贫穷是他们的财富。虽然贫穷,但是他们活得自在、轻松,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突如其来的捐助,会让这样简单的快乐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让荣誉过去,把生活留下。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选择处处存在。黑心商家为了追求更多的私利,选择让道德“过去”,却“留下”了媒体的报道,市民的恶评;不法分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选择让法律“过去”,却“留下”斑斑劣迹与一身囚衣……他们活得累不累啊,荣誉名利如烟云,为什么不选择让它们“过去”呢?
  那么,或许我们还可以这么选择:让生活中的一半苦痛、挫折与悲伤“过去”,换来愉悦与幸福;让生活中的另一半苦痛、挫折与悲伤“留下”,成为我们一路上的警示。
  是啊!这么看来:一切都会过去,一切也都不会过去!
  点评:
  (1)开头的故事别具一格。小布什卸任后做农民,让荣誉、镁光灯、无穷的非议“过去”,让历练、质朴以及悠长的平和“不过去”,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开头故事自然,动情,没有一句套语,没有应试的模式,值得赞赏鼓励。
  (2)旧例新用,推陈出新。玛蒂尔德得知项链为赝品时,她选择了让虚荣、十年的辛劳、人生的快乐与痛苦“一切过去”,这其实是人生的一种智慧,紧扣主题的同时,使旧的论据散发出醇厚的芳香。
  (3)正反对比中联系现实,具有时代意义。“蜘蛛侠”夫妻选择让荣誉名利“过去”与黑心商家、不法分子选择让荣誉名利“不过去”形成鲜明对比,警示现代人放下一些虚无的东西,让人生活得自在。

标签:上海 高考作文 解析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