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比喻句 > 正文

也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实践积累创新小学语文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部分一线老师采取传统的作业模式,很少创新,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又不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作者结合教学经验,从小学语文作业的形式、层次、趣味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了作业设计的新途径,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实施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也就是说,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方面入手,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作业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作业设计应注重形式,突出多样性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人们往往容易感到厌倦,小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说每次的作业都是以一样的形式要求学生的话,作业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要素,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做到“听、说、读、写”并重,除书面作业外,也可有“听”、“说”、“读”、“做”的作业。这样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听”的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是训练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如教学了《鲁班造伞》(语文出版社S版二年级下册)一文后,可设计听故事的作业。可听家长讲发明家的故事,也可通过收音机、广播、电视等媒体收听发明家的故事。小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认真学习、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重要性,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完《月光曲》一文,让学生亲耳聆听贝多芬的《月光曲》,帮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听懂音乐语言,由音乐触发灵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说”的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长、朋友、邻居、同学听,培养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一文后可设计如下作业:(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对文中的哪种小动物说什么?(2)把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说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3)从书、报、刊或家长、亲友处搜集有关在拿不准一件事的时候必须自己试一试才能下结论的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的结局都是极具悬念性的,如果让学生对这些主人公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就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狼与小羊》等,他们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起,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他们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读”的作业
  这类作业的目的是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搜集、应用信息的能力。读的作业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第七条:“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相符。读的作业可以是阅读与教材中课文相关的文章,也可以是自由阅读课外书籍。如《小麻雀》(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一文,是一篇与鸟类有关的童话故事,教学后可如此设计作业:自由收集、阅读与鸟类有关的童话故事,并在课堂上交流。又如在学完《端午节的由来》(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一文后,让学生搜集并阅读有关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由来的材料,如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再将其讲给其他人听。再如学习《三顾茅庐》等名著中的选文时,可鼓励学生阅读其原著《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此外,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加大知识储备量。
  读的作业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运用到阅读实践中,把读、思、用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做”的作业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语文作业与实践相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科学性较强的课文,学完这一类型的课文后可设计一些动手做一做的作业。如教学《乌鸦喝水》(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一课后,可让学生回家后做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放入瓶子里,看水有没有上升的实验,验证课文所写的办法。也可以试试拓展乌鸦喝水的方法,如“用吸管吸水”“用叶子搭小沟喝水”等。学完《称象》这课,根据曹冲称象的三个步骤:赶象上船、画线;赶象下船、装石;称石,可让学生用水盆、玩具象、石子、秤等工具模拟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些实验性作业能使学生在动手中巩固语文知识,同时综合运用音乐、天文、地理、劳动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在边动手边动脑的过程中既能复习课文知识,又能拓展对事物的认识。
  二、作业设计应“因材施教”,突出层次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等各不相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一些个性化的作业,就说明他没有研究过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样,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也必须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如某老师在教学《枫桥夜泊》(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一文后是这样设计作业的:(1)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一诗。(2)说出诗歌大意,并给诗歌配上一幅画。(3)改编成小话剧并表演。(4)仿写一首古诗。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知识与能力并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相应的作业,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不但有了选择的余地,而且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作业设计应突出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语文作业中,设计具有童趣的作业,让作业生动、有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作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绘画的作业
  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在幼儿园孩子已经接触过绘画,所以小学生有能力用点、线、面表现课文内容。绘画不仅有利于学生搞清文章的条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学《桂林山水》(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时,我要求学生根据理解画出桂林水静、清、绿的特点,画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教学《赤壁之战》(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后,我要求学生画出战争示意图,并在图上标示,加以说明。经过简单的指导,学生不但明白了敌我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力量悬殊,还弄清了黄盖诈降的原因,以及“趁着东南风”的含义。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强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古诗《草》时,要求配画。学生笔下的草儿长势茂盛,摇动的姿态优美,由此看出,学生已读懂了诗中草儿“离离”,被“春风”吹拂的意境美,达到了“以画代讲,尽在不言中”的效果。这些作业,不仅使学生通过再现文本情境搞清了文章的条理,深刻地感悟了文本,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2.表演的作业
  利用表演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直接运用自己的生活感受课文内容,并且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故事情节性、场面描写动作性很强,较适合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漂亮的头饰、富有激情的语言、生动的小道具辅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表演。如某老师教学《快乐王子》(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童话剧。又如教《小马过河》时,我让学生设计动物头饰、挑选角色,通过表演,加深了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表达能力。这样的作业形式,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树立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想象的作业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因此,教师可设计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业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优美的诗歌、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设计想象的作业的原材料,如课文内容扩展、续写、想象作文之类的作业。例如在教学《九色鹿》(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后,学生十分感兴趣,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可国王说的话却没有直接写出来,只是概述了他讲话的内容,作业设计为:如果你就是那个国王,会说些什么呢?又如学了《狐假虎威》(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的故事后,在学生剖析了狐狸和老虎的品质后,我设计了“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的续写的作业。在学习了《走进丽江》(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一课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丽江可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你心中最美丽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以“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这些作业为学生创设了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的条件,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培养了观察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出发点,理解作业的价值,树立起新的作业设计理念,确立以学生为本,设计形式新颖、体现差异和创新、能学以致用的作业观,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尊重,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论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2]李晶.新课改下的语文作业改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管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7.
  [4]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胡苇.国外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

标签:作业 小学语文 也谈 实践